孩子在學校,遇到的不總是鮮花和掌聲,有時會暴露一些功課上的問題,有時會被同學的關係問題牽扯精力,有時也會因為觸犯學校的規範問題,受到老師的特別關照和十分嚴苛的對待。
家長一面希望孩子在學校可以順利一些,希望老師對孩子多加照顧,一面希望老師可以對孩子嚴厲起來,但家長也會心疼孩子,家長的心情是十分矛盾的。
專家認為,那些始終與老師立場一致的家長,能跟老師一起擔負起教導責任的家長,是真正對孩子負責的好家長。
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老師,要感謝
不論孩子是在學業、人際關係還是生活習慣上出現了困難,如果老師不及時管教,或者家長對孩子過於放縱的話,那將來,孩子就會面臨沒人能管,沒人敢管的情況,一不小心孩子就會鑄成大錯。有這樣一個例子,在上小學四年級的豆豆,成績一直保持得不錯,作業也完成得很及時認真,但最近的時間,豆豆總在交作業前的半小時,抄同學的作業搞突擊。老師發現後很失望,就嚴格地批評了豆豆,罰豆豆抄寫作業,直到豆豆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為止。有了老師的嚴格要求,豆豆保持住了好的成績,功課也沒落下。豆豆的父母,了解了老師為孩子付出的這些後,很是感激,覺得孩子的壞習慣能得到及時糾正,是孩子的福氣。
家長能考慮老師的立場,不偏袒孩子,不寵溺孩子,不縱容孩子的惡習,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任的行為。
家長打破了老師的權威感,孩子輟學回家
老師有著天然的威信感,而這種權威感是由老師的學生來樹立的。如果老師,有一定的威嚴,又對學生十分關愛,學生就會自願被老師帶領。有這樣一件事,是說學生小茉出現了逃課的行為,但面對老師的教導,小茉並不聽從,無奈之下,老師多次罰孩子的站,希望小茉可以長記性。父母心疼孩子,到學校找老師,不惜對老師大打出手。因為小茉家長的行為,就再沒有老師敢糾正小茉的錯誤了,最後,小茉初中沒有讀完,就輟學回家了。在這個故事裡 ,小茉出現了逃課這種嚴重違反校規的行為,如果不加以嚴格管控的話,學生完成學業,都成了大問題。如果當初,家長不去打破老師的師威,能讓小茉聽老師的話,改正自己錯誤的話,孩子很可能會走上正道。
老師帶領一整個班的學生,把他們凝聚在一起,因此老師有自帶的天然的威信感。家長反駁老師的教育方式,對抗良好的教育觀念,受不良影響最大的就是孩子。
正確看待老師的懲罰,做孩子和老師的和事佬
有了規範約束,人就不會犯錯,有了管教,人就可以讓人走上正路。在下面的這個事情中,學生珠珠因為違反了上課紀律,多次發出怪聲,影響到了其他同學聽課,最後,珠珠被心急的老師罰了站。珠珠的情況並沒有好轉,為了維護課堂秩序,老師一氣之下,扭了珠珠的耳朵。老師知道這件事後,既心疼孩子,又覺得孩子的行為實在不妥,就立馬跟學校和老師做了溝通,為孩子的行為向學校以及老師道歉。老師也認為是自己當時是太衝動了,才做出了扭孩子耳朵的行為。由於老師和家長,都是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來做這件事的,事情最後得以順利解決,孩子也知道錯了。
老師有獎有罰,是對孩子的重視,懲罰,代表孩子還有藥可救,說明老師還願意在孩子身上再試一下,讓孩子的行為合乎學校的規範。但珠珠老師的懲罰方式,是不可取的,違反了教師的職業道德,也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是學生和老師溝通的橋梁,對善待學生,又願意教導學生的老師,家長心懷感恩之情。正是老師的高度責任感,讓孩子的人生走上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