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連載13:王權從天而降,《蘇美爾王表》中的第一城

2020-12-25 全球史下看中國

約公元前 5000 年,安納託利亞的冶銅技術傳入兩河流域,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出現銅石並用的哈拉夫文化。到約公元前 4500 年,哈拉夫文化的冶銅技術傳入南方,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歐貝德文化就此進入三期銅石並用階段。

除了銅器外,還出現陶製的鐮、斧做工具,陶鐮、陶斧要比石鐮、石斧更容易製作,並且可以批量生產,更適應農業發展對收割工具的大量需求。在歐貝德三期遺址中還發現有泥塑帆船模型,表明蘇美爾人已懂得利用風能來加快船速。

在這時期,歐貝德文化的發展程度已經逐漸趕上並超過北方的哈拉夫文化,這在考古上表現為歐貝德文化類型的陶器的快速擴張,其向西南延伸到沙烏地阿拉伯半島東部海岸,向東到達伊朗高原,向北到達土耳其南部,幾乎覆蓋兩河流域全境,到約公元前4300年,歐貝德文化的陶器已經完全替代北方哈拉夫文化的陶器,兩河流域從此進入歐貝德文化時期。

歐貝德陶器

歐貝德人用陶器換回阿富汗的天青石,敘利亞和山脈的銀、銅、錫,紅海的珊瑚和貝殼等。在手工業和貿易的刺激下,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蘇美爾地區出現了最早的城鎮中心——埃利都。

埃利都是蘇美爾神話中的第一座城市,目前還不能確定歐貝德人與創造兩河流域最早文明的蘇美爾人之間的關係,在過去一般認為蘇美爾人屬於外來者,因為他們講的是和周邊民族完全不同的語言,屬於黏著語,和烏拉爾—阿爾泰語系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區別也十分明顯,是一種孤立的語言,而兩河流域的原始居民一般認為是操閃米特語[1]的民族。蘇美爾人稱自己為「黑頭人」,不過今日兩河流域的阿拉伯人也是黑頭髮,從雕像上看蘇美爾人都是高鼻梁、深眼窩、大眼睛,和現今當地的阿拉伯人主要差異是較少留有茂密的鬍鬚。從考古發掘上看,自公元前53世紀到前46世紀的早期歐貝德文化開始,巴比倫南部蘇美爾地區的居住文化就是連續的。可見不管最初的歐貝德人是否為蘇美爾人,蘇美爾文明都是承繼歐貝德文化發展而來的。

從雕像上看蘇美爾人都是高鼻梁、深眼窩、大眼睛,和現今當地的阿拉伯人主要差異是較少留有茂密的鬍鬚。

根據蘇美爾神話,這個世界最初只存在混沌女神納穆(Nammu),由她生出「原始之海」和「天地之山」,並孕育出「天地之神」安啟(Anki)。安啟是蘇美爾的創世神,他創造世界後自解全身,分為「天空之神」安(An)和「大地女神」啟(Ki)兩位大神,整個世界也被分為天界、大地和深淵三大部分。而後安(An)和啟(Ki)結為夫妻,生下「空氣與大地之神」恩利爾(Enlil)、「深淵之神」恩奇(Enki)分管大地和深淵。安、恩利爾、恩奇合稱蘇美爾人的三大主神,「大地女神」啟(Ki)先後與三大主神結婚,最後成為恩奇的妻子——生育女神(神母)寧胡爾薩格(Ninhursag)。恩利爾的長子月神南納(Nanna)是僅次於蘇美爾三大主神與神母寧胡爾薩格的天神,南納意為「天主」,在蘇美爾人的神話中,月亮的地位高於太陽,月神南納正是「太陽神」烏圖(Utu)的父親。

蘇美爾諸神的創世工作經歷了 6 個世代,第七代之後的神不願繼續從事辛苦的勞動創造工作,深淵與智慧之神恩奇便提議讓眾神創造人類代替神祇從事勞動創造,於是四大神:天神安、空氣與大地之神恩利爾、深淵與智慧之神恩奇和生育女神寧胡爾薩格創造了黑頭的人(蘇美爾人)和舒適的環境給動物居住和繁衍。然後諸神在潔淨的地方建立了五座城市作為祭祀中心,其中的第一座就是埃利都。

埃利都

埃利都位於幼發拉底河進入波斯灣的入海口,是美索不達米亞各城邦中最南邊的一座,大約始建於約公元前 5300 年。在蘇美爾神話中,埃利都是由水神恩奇(Enki)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座城市與最早的王權所在地,他們的創世神話說:「起初,世界上什麼都沒有;後來就有了第一座城市——埃利都。」《蘇美爾王表》的開篇開頭則寫道:「王權從天而降,落在了埃利都,阿魯利姆為埃利都國王,他統治了 28800 年。」

埃利都城

在埃利都遺址發現有蘇美爾地區最早、最完整的神廟建築,最初的神廟僅為一個簡陋的祭室,面積不過 4 平方米,但是其規模、面積和內部構造始終都在發展。到約公元前 4000 年,神廟面積已擴張到 276 平方米,建在 5 米高的臺基之上,神廟內不僅有祭祀的殿堂,還有供神職人員住宿的房間和使用的倉庫,顯示出清晰的神廟結構和設施。

埃利都神廟是聚落最中心、最重要的建築,整個聚落就是圍繞著神廟組建起來的,宏偉泥磚結構的神廟和周邊貧民的蘆葦小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意味著神廟是聚落活動的中心,也是最早的公共權力機構,在這裡可以看到世界上最早的城邦組織雛形。埃利都神廟影響了兩河流域的城鎮規劃格局,後來兩河流域所有最初城邦都是以神廟機構為中心組建起來的。

埃利都神廟的發展

神廟不僅是受眾人膜拜的聖地,而且也是城邦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公共權力機構的中心神廟和專門的神職住房的出現意味著生產剩餘增加並向少數人集中,一個新的階級——祭司——形成了。祭司從原始社會巫師演變而來,他們的力量來源於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認識,他們是人類社會最早的一批知識分子。雖然在今天看來,這些祭司與巫師的巫術和見解十分荒謬,但是在對世界認識極度無知的古代,正是靠他們發現和傳承人類最早的知識,祭司也因此成了人類社會最早脫離生產的專職人員,並因信徒們的崇拜成為世俗權力的掌握者。在蘇美爾神話故事中,諸神都是通過眾神會議共同作出重大決定,這反映了當時神廟裡的祭司們可能也是通過召開會議共同行使公共權力,從此由祭司階層在神廟裡舉行的公共會議取代了原有的部落氏族會議,成為聚落最主要的權力機關,祭司階層成為當時最早的權貴階層,人類也由此進入階級社會。

在階級社會之前,人類和動物一樣存在不平等現象,猴群中有猴王享受種種特權,原始人群中也有首領掌握領導權,但是階級社會與原始社會、動物世界等級制度有兩大區別:

一是階級出現和社會分工有關,統治階級出現職業化,脫離生產勞動;而原始社會不同等級雖然有優先權的區別,但是首領往往還是依然需要參與生產勞動。

二是階級社會存在穩定的首領制度,乃至首領世襲制,而原始族群沒有正式化或世襲的領導,首領位置隨時都會被替換,好比動物界的獅群領袖往往沒過多久就會因單挑失敗失去首領位置,根本輪不到安排其子繼位。

動物界的獅群領袖往往沒過多久就會因單挑失敗失去首領位置

早期的階級社會被稱為酋邦,人類社會的政治組織大體經歷了遊群、部落、酋邦、國家四個連續發展的階段,其中遊群一般只有幾十人,對應為食物奔波而採集和狩獵的舊石器時代;部落有幾百人,對應新石器時代的氏族社會;而酋邦則有成千上萬人,是國家之前的早期階級社會階段。

酋邦產生的原因多認為有以下三點:一是需要將分散的勞動力組織起來從事大規模的生產建設;二是經濟上的集中和再分配,由於出現階級分化與社會分工,統治階層需要通過強制手段將將財富分配給那些不直接從事經濟生產的人;三是由於酋長管轄地的人口更多,更容易造成內部衝突,所以需要賦予酋長使用武力,調解糾紛的權力。不過酋邦缺乏國家那樣擁有行使強制力制裁的暴力機構和法律機制,所以這種社會大部分是用宗教來實施管理,酋長通過與神祇的特殊關係使民眾臣服,讓其統治成為自然規律的一部分。在這種用宗教來實施管理的神權酋邦中,祭司階層處於社會結構的頂層。各氏族長老也有權參與酋邦的重要決策,處理本氏族內部的事務。各氏族成員則接受各氏族長老的領導,服從神權酋長的統治。

埃利都遺址正是神權酋邦的典型,要在洪水泛濫與氣候乾旱的兩河流域南部發展農業,需依靠大規模的灌溉防洪系統,但這絕非單個氏族部落所能為,必須要有中心人物將分散的各氏族部落組織起來從事建設。祭司以宗教的方式掌握這項權力,並開始負責調解集團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管理的秩序,通過宗教儀式來接受貢品和行使權力。神廟成為最早的權力中心,祭司長成為最早的酋長,埃利都也成為兩河流域最早的酋邦。

埃利都是南方歐貝德文化的中心,而與埃利都同期,位於兩河流域上遊敘利亞的布拉克遺址則是北部歐貝德文化的中心。在約公元前 4200 年,布拉克城市中心的面積達到 40 萬平方米,人口達到5000 人,郊區面積更大,達 55 萬平方米,郊區外周圍 300 萬平方米的地方都顯示有人居住的跡象,形成圍繞布拉克的衛星村。

出現圍繞中心聚落的層級聚落是酋邦在考古學上的重要特徵,氏族村落只有一級決策機構,酋邦有二到三級決策機構,國家則至少擁有三級及以上的決策機構。三個決策機構等級類似於現在行政區域一級(村)、二級(鄉鎮)、三級(縣城)。圍繞中心聚落布拉克的衛星村的出現,正是隸屬於酋邦的村落在考古學上的體現。埃利都和布拉克這兩河流域一南一北兩大遺址的演變是從氏族到酋邦演變的典型例證。

相關焦點

  • 蘇美爾王表:人類文明與外星人的關係證明
    蘇美爾王表上記載他的第一代王是從天上降下來,他的名字叫阿盧利姆,在位28800年;第二代王叫阿拉爾加,在位36000年;第四代王叫恩門盧安納,在位43200年;第四代王叫恩門加蘭納,在位28800年;第五代王叫杜姆齊德,在位36000年。
  • 基什君主庫格巴爾:神性關聯的酒館老闆,蘇美爾王表中的唯一女王
    ▲博物館中陳列的蘇美爾王表按照後世整理的蘇美爾王表,基什多次獲得對納姆盧加爾的享有當然,不論史詩和神話的內容如何,在蘇美爾人的現實政治生活中,女酒館老闆能否與君主共同統治城邦或者向其提供指導意見,這還是兩說。不過,不論庫格巴爾是否經營過妓院,通過女酒館老闆這一身份她成功與史詩中的西杜裡聯繫起來,最終被記錄在蘇美爾王表之中,成為一個不朽的存在。
  • 講座︱拱玉書:蘇美爾人的神話與文明傳播觀
    這反映了蘇美爾人的認識論:蘇美爾人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在這個普通的東西背後他們又看到了一種難以言表的力量或狀態,就用「NAM」將其抽象化,如「王權」(NAM-LUGAL)。但拱玉書教授認為用「王權」翻譯「NAM-LUGAL」是不準確的,因為「王權」只能體現王屬性中「權」的層面,而蘇美爾人的「NAM-LUGAL」要比「王權」的內涵豐富得多。
  • 「蘇美爾的莎士比亞」恩赫杜安娜:歷史上第一位署名作家
    恩赫杜安娜生活在約公元前2300年兩河流域北部的阿卡德地區(今伊拉克境內),是阿卡德帝國的建立者薩爾貢(Sargon,即《聖經》中的亞甲王撒珥根)與王后塔什盧爾圖姆(Tashlultum)的女兒,即阿卡德公主。她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中最早的神廟最高女祭司(entum),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文學史上第一位署名作家,故被美國著名亞述學家威廉·哈羅(William W.
  • 西亞北非蘇美爾早期文字系統屬漢字支系文化
    結合東西方早期文獻文化記憶線索,結合筆者最新破譯的部份西亞、北非地區早期文字內容,應該可以看到一個更加精準、更加清哳的西域大夏國早期歷史文化面貌。一、西域大夏國的早期歷史概況。巜史記-大宛列傳》:「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裡媯水南……其都曰藍市城,有市販賈諸物。其東南有身毒國」。
  • 蘇美爾學: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與文字
    Kramer,1897-1990)在其暢銷作《歷史始於蘇美爾》(History Begins at Sumer)一書中列舉了蘇美爾人的39個「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學校、最早的「拍馬屁」、最早的少年犯、最早的「神經戰」、最早的兩院制國會、最早的歷史學家、最早的減稅案例、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法律判例、最早的藥典處方、最早的「農書」、最早的樹蔭園藝、最早的宇宙論、最早的道德、最早的職業、最早的諺語
  • 整理世界古代文明年代對照表
    01 王權從天而降(文明的開端—前7世紀)) 。書中的時間線表共52個,每個表羅列兩個文明作為對照。高嶺做了件有意思的整理工作,把四個文明列到一個表格中(參見表一),主要是各文明起點時間線。與同道分享這一辛苦活也是此文樂趣所在。
  • 「尼尼微城」遺蹟的泥板會將人類歷史重寫?蘇美爾文明有何神秘?
    尼尼微城提到尼尼微城除了《舊約聖經創世記》以外,《舊約聖經約拿》書裡也有大量關於你以為的記載。考古學家們就依著舊約聖經上關於妮妮微了記載按圖索冀嘗試去找這座傳說中的遺失之城。直到1843年,法國的考古學家保羅埃米爾伯塔在底格裡斯河東岸附近挖出了妮妮微古城的遺蹟,一個傳說中的城市再次重現人間,這個事情又再次證明了舊約聖經他其實就是一本歷史書。
  • 最早文明——蘇美爾文明(六)蘇美爾的英雄史詩
    《吉爾加美什史詩》在網絡上有詳細譯文,這裡只簡述描寫,史詩中講述吉爾加美什的戰爭和修築給烏魯克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神因此派荒原力士恩基都前去烏魯克對抗吉爾加美什,英雄惜英雄,恩基都和吉爾加美什在角力中結下了深厚友誼,兩人一同遠行建功立業。
  • 史前大洪水存在的證據,上古神話記錄的或許就是歷史的真相?
    關於史前大洪水,在世界各地的宗教和神話故事中都有記載。如果你細心研究,就會發現其中的記載幾乎大同小異,和咱們熟知的聖經中記載的內容極為相似。此外,在1922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在蘇美爾文明的發源地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發現了有2米多厚的黏土沉積層。經過分析後證明,這個黏土沉積層正是洪水沉積後的淤泥。同樣是沉積泥,在墨西哥灣的海底也被發現過,所不同的是在距今大概1萬年的這些沉積泥中含有有孔蟲甲殼。
  • 古華夏文明-盤古王表
    上面做了一期講蘇美爾文明的視頻,提到蘇美爾王表。說到王表,其實我國也有一份。就是盤古王表。記述了從盤古到大禹時代的歷史年表。相傳是上古帝禹所寫的。說大禹治水成功之後。約西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鄉西陵氏人民曾經作出過的巨大犧牲和貢獻。
  • 《文字知識》_蘇美爾楔形文字——世界最古老的文字
    起源 在蘇美爾(Sumerians)流傳的史詩《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中寫道,烏魯克國王恩美卡就是創造楔形文字的人。在已經發現的歷史文物中有一幅圖案, 上面畫著一名手執蘆葦筆的書吏正在羊皮或紙草紙上書寫阿拉米文字, 另一名書吏則手持楔形筆在泥版上壓制楔形文字。
  • 08、專題:蘇美爾神話與宗教
    蘇美爾眾神之間關係隨著歷史的進程蘇美爾人的宗教被後來的文明不同程度傳承和引用,神話故事也得到了擴展。阿卡德帝國時期:薩爾貢徵服蘇美爾人之前,他們之間已經進行了幾代人的文化交流,所以蘇美爾神話和宗教很可能與最初的阿卡德信仰體系相融合,而這些信仰體系大多已被歷史所遺忘。蘇美爾人的神譜幾乎被阿卡德人完全繼承下來,但部分神的名稱變為閃族語的稱呼,如An變為Anu,Enki變成了Ea,Ninurta和Enlil在阿卡德神譜中幾乎保持不變。
  • 《Fate》中的金閃閃真有其人嗎?吉爾伽美什是何許人也?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Fate》系列裡的吉爾伽美什,而是要說說,這個角色,在歷史上到底存在不存在,又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吉爾與神秘的蘇美王表在說吉爾伽美什之前,先要提到「蘇美王表」,又稱「蘇美爾王表」。
  • 蘇美爾文明源頭考
    蘇美爾文明被冠以諸多的「第一」,比如第一個發明文字、帶輪的馬車、禮儀性大型建築、灌溉、冶金、天文學、數學等等,蘇美爾文明簡直是天外飛來,不可一世。蘇美爾幾乎沒有資源,包括森林、礦藏,甚至在埃及很豐富的石頭,但儘管如此,蘇美爾人不僅了解地質學,知道如何獲得礦石和其他方面的工藝,而且還製造出世界上第一種合金和青銅。
  • 64800年前就會天文計算,神秘的蘇美爾人是如何做到的?
    每當夜晚來臨,仰望星空,明月高懸,日月星辰在浩瀚宇宙中不知疲倦、循環往復地做著規律性的運轉。這其中必然存在一個時間周期,讓太陽系所有的天體都會回到自己最初的原始位置,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們將這個時間周期稱之為「大常數」。這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大常數,卻意外地揭開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歷史。
  • 蘇美爾文明中最神秘的星球
    但在很久以前這裡是人類最早的文明誕生地——「蘇美爾文明」。今天就說說蘇美爾文明中最具科幻色彩的「尼比魯」星球。美國業餘考古學家,民間科學工作者,《地球編年史》的作者撒加利亞先生提出假說:在太陽系存在一顆沒有被人發現的星球,它橢圓型公轉運行軌道的長軸遠長於短軸,運行軌道是一個非常大的圓,每隔3600年會接近一次地球。
  • 蘇美爾人和孔子作揖的方式一樣,無聲的手語,暗含文字表
    於距今5000年前後的西亞地區,蘇美爾牧羊人在戈壁灘和沙漠地區牧羊。處於伊朗高原邊緣的戈壁灘和沙漠地區風沙很大,蘇美爾牧羊人說話的聲音很容易被風吹走,也容易被風沙聲淹沒,對面的人就聽不清楚對方在說什麼。蘇美爾牧羊人如是發明了用手語{無聲的手勢語言},在風沙中的嘈雜環境裡作語言交流。蘇美爾牧羊人發明了用手語交流,不是因為聾啞,而是基於環境的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