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夏文明-盤古王表

2020-12-14 綺事錄

上面做了一期講蘇美爾文明的視頻,提到蘇美爾王表。說到王表,其實我國也有一份。就是盤古王表。記述了從盤古到大禹時代的歷史年表。相傳是上古帝禹所寫的。說大禹治水成功之後。約西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鄉西陵氏人民曾經作出過的巨大犧牲和貢獻。約西元前2045年。大禹親自來到盤古王的誕生之地天垣盤埡村。在盤母石旁立下一方經他多年考證的王表龜碑。記下了從盤古到大禹四千多年間中華帝王的更代情況。這就是後人所稱的盤古王表。但是因為並沒有相當的證據證明此碑是大禹所立。後人預測的刻碑時間約在兩晉到唐宋之間。

到了清朝末期。四川天垣區一位叫何拔儒的秀才。他對大禹立盤古王表的傳說深信不疑。一九零六年通過實地對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遺址的考察。終於破譯了盤古王表。還補上了夏朝大禹之後的各朝代君王。同時代的清朝最後歐一位舉人。浙江學者鍾毓龍所著的《上古神話演義》。公布的堯年王表也與此有很多相似。

現從天垣流傳的盤古王表能整理出:

原始社會

1,盤古2,天皇 3,地皇4,人皇

5,五龍紀6,攝提紀 7,合雒紀8,敘命紀

母系氏族時代

1,巨靈氏 2,句疆氏3,譙明氏 4,涿光氏5,鉤陳氏 6,黃神氏7,巨神氏 8,犁靈氏9,大隗氏 10,鬼隗氏11,掩茲氏 12,泰逢氏13,冉相氏 14,蓋盈氏15,大敦氏 16,雲陽氏17,巫常氏 18,泰壹氏19,空桑氏 20,神民氏21,倚帝氏 22,次民氏

母系氏族社會

1,辰放氏(4代) 2,蜀山氏(6代) 3,虺傀氏(6代) 4,兒遽氏5,希韋氏(4代) 6,有巢氏(8代) 7,燧人氏(4代) 8,庸成氏(8代)

三皇時代

三皇時代

1,渾沌氏(7代) 2,葛天氏(4代) 3,女媧氏4,伏羲氏5,赫胥氏6,東戶氏(17代) 7,皇覃氏(7代) 8,啟統氏(3代) 9,吉夷氏(4代)

父系氏族時代

1,倉帝史皇氏 2,柏皇氏(20代) 3,中皇氏(4代) 4,大庭氏(5代) 5,慄陸氏(5代) 6,崑崙氏7,西陵氏(5代)

五帝時代

1,軒轅氏(3代) 2,祝湧氏(2代) 3,昊英氏(9代) 4,古皇有巢氏(7代) 5,朱襄氏(3代) 6,陰康氏(3代) 7,無懷氏(6代) 8,神農氏(8代)

1,黃帝有熊氏2,顓頊 3,帝嚳4,堯 5,舜

夏朝時代

九,夏朝時期,約西元前2070-1600年:

1、禹,2、啟,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9、芒,10、洩,11、不降,12、扃;13、廑,14、孔甲,15、皋,16、發,17、癸

盤古王表記錄了從公元前八千年多的原始社會到公元前1600年的一段上古歷史。

不過按照現在考古學的標準定義,文明三要素。是青銅器,文字和城邦。所以僅有一些文字記載是不能被定義為文明的。因為這個限制。所以我國有很多考古發掘,歷史更悠久的都不能被定義為文明。比如廣東英德市牛欄洞出土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矽質體經檢測是一萬年前的。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出土的栽培稻殼也是一萬年前。人類一萬年前已經開始發展農業了。按理說農業發展需要懂得順應天時。並且防範自然災害。但按文明三要素的標準。這算不得是文明。像7000-9000年前的賈湖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還有稻殼痕跡。

7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群。雖然多達2000多個。輻射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裡。人口估算約有幾十到上百萬人。但這隻被算做史前部落。仰韶文化遺址群裡還發現了半枚蠶繭。但是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不是用來製造絲織物。是拿來食用的。我國是目前最早發現玉器和絲綢的國家。絲綢之路的起源。但是這些都不能被定義為文明。

我們一直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其實這個說法直到二零一九年才被國際學界認可。在這之前國際認為的古中國文明是3600年。直到浙江良渚古城去年7月6日申遺成功。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終於證明了我們歷時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相關焦點

  • 人類文明起源於華夏(二)
    無論是《聖經》,還是古埃及、古印度、古羅馬、古希臘、瑪雅的神話,其源頭全部都出自蘇美爾文明。那華夏文明的源頭,是不是也源於蘇美爾文明?我們且來看兩者對比:第一:補天故事蘇美爾文明裡,外星神來地球,就是為了修補他們星球的大氣層;華夏文明裡,有女媧補天的傳說。
  • 為什麼夏王王表和所有重大夏代事件與幾乎古埃及歷史全部吻合?
    我們都以為盤古是這樣,看了這篇文章後可能會顛覆你想像。因為按照一些記錄,盤古之前還是有其他文明存在嗎?如果我告訴你,上古埃及也黃種人,中國古籍所記載的夏王王表和幾乎所有重大夏代事件與古埃及全部吻合,古埃及也是修煉之域,甚至有國王王號都是修煉得氣之意,會吃驚嗎?
  • 關於華夏文明,當前討論還是有分歧意見的,那麼什麼是華夏文明?
    在探討華夏文明起源問題時,還有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即何為華夏文明?這個問題好像是不說自明,用不著討論。實則不然。當前討論中的不少分歧意見,有一些就是從這裡產生的。例如,中國文明起源是多元的,還是一元的呢?如不弄清什麼是華夏文明,這類分歧就是無法解決的。要確定華夏文明的含義,首先應明確「華夏」一詞的含義。
  • 2017廣州盤古王民俗文化節(時間+地點+活動)信息一覽
    一年一度的盤古王誕又來啦~這一天,萬民朝拜同賀盤古聖誕,熱鬧非凡。今年的盤古王民俗文化節就要登場了,精彩活動多多,約嗎?  本屆民俗文化節的特色主要是「讓民俗活起來」、「讓民俗留長久」、「讓民俗樂萬家」,充分體現「文明共傳、文化共享」的辦節精神,注重群眾參與,致力於還節於民,讓民俗回歸民眾,讓民眾共享快樂。
  • 力證全人類文明起源於華夏:外星文明創造論
    本期內容將視角拉回萬年前,以「外星文明創造論」為引,重新梳理全人類上古史! 用硬核的邏輯,力證全人類文明起始於同一源頭,它叫古華夏! p.s: 因本期內容信息量巨大,全文接近2萬字,故而分上下兩篇。
  • 蘇美爾王表:人類文明與外星人的關係證明
    蘇美王表,全稱蘇美爾古代列王表,上面記錄了蘇美爾王朝歷代國王的名字和在位時間,發現於美索不達米亞各地,使用蘇美爾語書寫,是人類目前發現的地球上最古老的文明。  當現代科學家將蘇美爾王表上面的文字解讀之後,發現各位帝王的在位時間有的十分精確,有的又誇張的離譜,為此考古學家爭論的不可開交,而眾多的科學愛好者驚奇發現這可能跟外星人有關。
  • 高考題中的「古中國」|中條山:一座關乎華夏文明的名山
    在地理位置上,中條山正處在中國文明起源的黃金地段。中國在古代習稱「華夏」,而「華」與「夏」都同中條山有關。「華」字得自華山。「夫中條之山者,蓋華嶽之體也」,古人把中條與華山看作一體,只是被黃河割開。華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學上,代表夏朝的「二里頭文化」地兼中條山的兩面。歷史文獻中說中條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東一帶是「有夏之居」。看來夏朝的地城,確實是跨越中條山南北的。
  • 為何各個古文明都有類似的傳說
    為何古希臘古巴比倫埃及也有類似傳說中國上下五千年,史籍文字最早能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的原始時代,然而就遙遠的神話故事來講,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補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等卻是更早的史前神話時代。那時候沒有文字,有的只是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全都是講不完的神話故事,述不盡的遠古傳奇。
  • 華夏之源·楊牧青32幅甲骨文書法作品欣賞
    05 作品名稱:盤古規格:45cm x 68cm款識:盤古,人類文明之源。日月、天地、清氣。盤古開天地,日月歸位。己亥楊牧青書於京。06 作品名稱:燧人氏規格:45cm x 68cm款識:燧,火,人類文明之源。星辰定位。遂人鑽木取火。己亥楊牧青。
  • 追本溯源,華夏文化的發源地,華夏民族的誕生地就在這裡
    那麼,作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中國,中華民族、華夏文化的發源地與聖地,在哪裡呢?至今仍然是一個謎!與西方不同,中國因為幅員遼闊,很早很早以前,中國就實現了大一統的國家政治格局,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當權者,為了文化統治的合理性、政治統治的正統性,毫無例外地宣傳新的中心為華夏文化的傳承者,導致文獻記載對華夏文化發源地的多重性。
  • 與羅馬帝國,古巴比倫對比分析,華夏文明為何沒有間斷?包容性
    從地大物博、社會制度、文化傳承角度分析,與古羅馬帝國、古 巴比倫對比分析,關鍵是包容性熟悉歷史的人應該都十分清楚,中國的歷史進程是整個世界歷史進程發展當中唯一的一個沒有被間斷的,在發展當中,雖然經歷了許多的磨難,有很多的歷史階段發展的並不是那麼的完美和順利。
  • 盤古是男是女,胎生還是卵生?創世神盤古又是被誰創造出來的?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般從「人文初祖」黃帝開始算起,但民間傳說可以追溯到更早以前,則要從上古時期的盤古開天闢地講起。那盤古是男是女,胎生還是卵生?創世神盤古又是被誰創造出來的?請聽小編娓娓道來……起初,世界是空的,安靜的,如同一個黑洞。
  • 為何瑪雅文明同華夏文明有很多相似之處?
    瑪雅文明是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約形成於公元1500年前,這個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誕生於熱帶叢林的古代文明,沒有像中國、埃及等文明一樣擁有一個強大的帝國。瑪雅文明一夜之間從美洲的熱帶叢林中消失。(瑪雅文明廢墟。)神奇的是瑪雅文明與華夏文明有著相似之處。一,人種相似。
  • 伏羲與人類文明的起始
    當然,也有一些學者論述文明是從更早開始論起。如有學者是從一萬兩千年左右的盤古時代論起的。這個盤古給人主要印象當然就是開天,好像是神話故事。但是,據說湖南道縣一帶瑤族有以盤古為姓、崇拜盤古大帝的。而道縣有玉蟾巖遺址,證明了西元前10000年到前8000年前有原始稻穀農業、原始制陶、原始編制業的產生。還有說他們建立了政治組織盤古國,有原始宗教,並有陰陽、五行、幹支和曆法的產生和運用。
  • 和田玉——華夏魂
    作品選取了四個神話故事,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華夏兒女的精神風貌。鴻蒙未闢,宇宙洪荒。億萬斯年,四極不張。盤古開天,濁沉清揚。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經天,星宿列張。江河行地,浩浩湯湯。據民間神話傳說古時盤古生在黑暗團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漸使天空高遠,大地遼闊。
  • 威海華夏城——一城覽千年,「見證」!一起去感受華夏傳奇!
    悠悠五千年,一座華夏城。作為華夏人,既然來威海就不能不到華夏城。在這裡,可以踏青、賞花、登山、戲水,欣賞如畫風景;可以發現、探索、體驗華夏五千年悠久文明;可以領略、感受雜技、馬術、舞蹈、武術等中國傳統藝術的無限魅力。
  • 羅新: 走出現代中國版圖的錯覺, 還原真實的華夏文明波動
    【導讀】現代中國與古代中國誠然有著種種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代中國在文化上、在疆域上,都是古代中國文明的延續。中華文明如何得以保存、擴展以致延續至今呢?回答這一問題,恐怕並不能僅僅著眼於文明的內部,更重要的是,在文明與外部世界交互的視野之中理解外族政治文明體的變化,理解華夏文明是如何在與其它文明的競逐、共生中得以擴展的。
  • 南海盤古考
    大王巖畫盤古廟關於南海到底在哪?《山海經大荒南經》「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窮焉。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  《廣博物志》卷九行《五運歷年紀》  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髮為草木。秦漢間俗說:盤古氏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先儒說:盤古氏泣為江河,氣為風,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喜為晴,怒為陰。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裡,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
  • 走進古蜀:古蜀王蠶從氏與嫘祖,誰才是真正的養蠶始祖?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太白詩中的蠶叢及魚鳧,是歷史上的古蜀王,經三星堆和金沙遺址考古驗證,確有其人。《蜀王本紀》載:「蜀之先王名蠶叢,後代曰柏灌,又次者曰魚鳧。」從三星堆、金沙遺址發掘上考證,史學家在研究冉人時,發現羌人的農耕文明不是古蜀國的農耕特徵,而冉人的文物特徵是更接近歷朝對四川地區農耕文明的描述。因此也間接證明了冉族人比羌族人更早進入成都平原,也更容易被大量漢化的一類民族。因此,若說成都平原上,蠶叢氏是第一任古蜀國酋長,那麼冉族蜀山氏就是在他之前的一個古老的集群部落。
  • 《新山海經》人皇氏:元始天尊后裔,伏羲女媧之父,開創了火文明
    那本篇我們來整理一下盤古到伏羲的傳承歷程。 所謂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 一,天皇氏≈元始天尊 天皇氏即盤古與太元聖母之子,姓望,名獲,字文生,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說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