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9日訊(記者肖娟)著力增強武漢中心城市功能,提高資源配置能力,武漢政府工作報告裡透露,2020年將有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全球供應商大會、國際性學術論壇等100場以上重點賽會節展活動在漢舉辦。1月9日,圍繞如何「完善武漢國博中心功能配套」,代表們形成熱議。
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自2011年10月首展至今,「月月有展會、周周有活動」,是武漢會展業發展的「領頭雁」。「會展業是大城市競爭的主戰場之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武漢要抓住黃金髮展期」,市人大代表、黃鶴樓酒業黨委書記、董事長許鵬說,國博中心的人氣越來越旺,相應的功能配套還要加快完善,「對展商和參展人來說,交通上要來去方便,看完會展,附近就有吃住玩購『一條龍』服務場所,會展業1:9的產業乘數效應才會極大釋放」。
市人大代表郭道雄發言
市人大代表、福達坊糧油集團(湖北)有限公司董事長郭道雄每年都會為武漢會展業發展鼓與呼。他建議,武漢要突出國博中心核心地位,主要定位為舉辦大型、國際性、綜合性品牌會展和政府展會,同時要進一步培育壯大會展業市場主體,「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打造一批本地專業化會展和配套服務企業」。
市人大代表童志敏、許鵬發言
市人大代表、湖北泓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童志敏也建議,武漢要做大做強會展業,一定要健全完善會展業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全市「一主三輔」會展場館資源整合,「幾大場館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業務聯動、合作共贏」。
面對代表們的期盼和建議,市商務局負責人介紹,武漢國際博覽中心確實承載了武漢大部分大型重要展會、會議任務。2019年的數據可見,展館的展出天數佔比非常高,加上布展和撤展的天數,國博中心幾乎是全年無休,「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據介紹,現在國博中心周邊區域公共運輸已經得到完善,554、580、385、306、517、369等6條線路覆蓋了四新南、北路,地鐵6號線在國博中心設有國博中心南和國博中心北2個站點,後期地鐵12號線和16號線也將在國博中心南站設置站點。周邊配套道路如連通港路、博覽路、會展南一街均已完成建設並開放交通,國博大道實現從路面到橋梁再到綠化的提檔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國博中心的展館內行動網路質量進行了較大提升,目前共建有通信基站122個,最大可滿足6.6萬人同時通話,支持37萬手機用戶;WiFi接入點480個,可滿足6000人同時上網體驗。根據通信模型測算,可滿足瞬時近20萬人規模的大型展會活動。
2020年,國博中心的撤展貨車臨時停車場、開展期間安檢設施、展館內部交通指示標識標牌及人行指示標牌都將優化,周邊酒店、相關道路路燈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武漢國博中心已經迎來了厚積薄發的最好時機,辦大展、特展,全市乃至中部地區都很難找到可替代的場所,各方都要共同努力,抓住機遇加快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市商務局負責人透露,規劃中的環球(文化)中心項目推進取得較大突破,國博中心商業服務配套、應急餐飲區設置和周邊部分道路路燈建設事項正在穩步推進。
【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