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冒藥製冰毒 僅10年「紅軍故鄉」變製毒重鎮

2021-01-22 騰訊網

2015年4月,福建省長汀縣公安機關通過情報輸出聯合漳平市警方成功長汀籍人員涉麻製毒案件。供圖/長汀縣禁毒辦

10年,合成毒品

如何在國內爆發性增長?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 龔龍飛

2016年9月,福建長汀縣縣委書記廖洪深寫了一封致全縣人民的信。信中,他難過地對縣裡40萬人表示,長汀,這個過去「紅軍的故鄉」,被稱為「最美的山城」的福建南方小城,如今,從這裡走出的汀籍人員卻成了「危害全國毒情最突出的人群」。

在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大陸並不存在冰毒的流通,直到1991年,在廣東省發現了境外流入的冰毒——那裡是當時中國最為開放與發達的地區。僅在十餘年後,在福建省西部山區的長汀縣,已成為中國製造冰毒原料麻黃鹼的中心之一。長汀籍人員將製毒地點從該縣擴大到全國各地,他們製造的麻黃鹼一部分運往廣東陸豐,再由陸豐製成冰毒轉往全國;更大的一部分麻黃鹼則從緬北過境,取道湄公河,通往世界各地。

從2007年至今,長汀縣獲刑入獄的涉麻製毒人員就超過了1000人,還不包括仍潛藏著的大量精通涉麻製毒技術的人。

而長汀縣成為製毒重鎮,僅用了短短的10年。

「危害全國毒情最突出的人群」

事情要從長汀縣南山鎮說起,這裡是長汀縣涉麻製毒的發源地。

南山鎮位於長汀縣東南方向,山多地少,這裡一度是中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耕地少,貧瘠的紅壤也產不出農作物。歷史上,南山人愛跑江湖是出名的。隨著汀州運河的衰敗,南山鎮的商貿也日趨沒落,一批批的南山人離開家鄉開始走江湖,他們一般去算命或者做遊醫,也因此被稱作「跳漢」。當時,每家每戶都會有幾個出門的「跳漢」,掙錢回來養家。

改革開放以後,南山人的遊醫傳統再次被點燃,他們前往更為閉塞的雲貴川地區,在那裡,南山遊醫找到了新大陸。雲貴川地區的山寨裡信息閉塞,缺醫少藥,南山的遊醫在這裡大行其道。那個時候,闖蕩於高原大山裡的一個南山鎮遊醫,都有一副標準的行頭:身穿白大褂,口裡記誦著湯頭歌,背囊裡裹著聽診器、針筒、止痛藥,以及一面「下鄉送醫」的錦旗,而最重要的法寶是一大摞青黴素。

當初山民們對於大多數的細菌性感染引起的疾病往往無能為力,也不知道有抗生素的存在。南山遊醫們將青黴素的標籤扯掉,隨意寫上一些新的字母,或者美國進口字樣,開價數百元,對於很多頭疼腦熱的小病,自然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慢慢地,他們留在當地開起了診所。在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的許多鄉鎮都有南山人開的診所,他們還彼此保持聯繫。

2007年夏天,一夥四川人前往雲南的各診所內公開大量收購白加黑、康泰克等感冒藥時,引起了在滇南山人的注意,他們發現這些感冒藥以翻番的高價轉賣給緬北地區的製毒分子,製毒分子通過提煉感冒藥中的麻黃鹼成分,再進一步製成冰毒。當時,每公斤冰毒在國內的售價為30萬元,在菲律賓則賣到了60萬元。

麻黃鹼」作為一種基礎藥物,普遍存在於複方製劑中,10盒新康泰克的感冒藥裡就含有4到5克的麻黃鹼。麻黃鹼呈結晶性粉末狀或針狀,白色、無臭、味苦,能夠使皮膚、黏膜以及內臟血管收縮,通過激動腎上腺素受體,減輕充血反應,緩解鼻塞症狀,因此在鼻炎和感冒治療方面頗有療效。它還能使人體的脈壓加大,血壓升高,由於血壓升高而反射性地使迷走神經興奮;刺激人的大腦皮層和皮層下中樞,使人精神興奮、失眠、不安和震顫。長期服用含麻藥物,就有成癮的可能。

國際上早已經普遍開展了對含麻黃鹼藥物的管控。在2005年8月26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頒布了《易製毒化學品管理條例》,對含有麻黃鹼的藥物進行列管。儘管如此,在偏遠的雲貴川地區,列管仍很難實行,加上與雲貴川地區相鄰的就是冰毒製造的老窩——緬北,這使得雲貴川地區成為麻黃鹼聚集的要地。

從2007年開始,南山遊醫用卡車一車車地將感冒藥運往緬北,再將成捆的現金帶回雲南。當他們帶著財富回到福建南山鎮,很快就有更多的南山人一批批奔向雲南。他們向周邊的河田鎮、童坊鎮、塗坊鎮甚至周邊省市蔓延,開始做販賣麻黃鹼的淘金夢。

蔡長興就是其中一個。2008年初,他在湖北某藥廠任銷售人員,因大量售賣含麻黃鹼藥而發了大財。他還記得2009年春節前夕,南山鎮的小馬路被寶馬、奔馳等豪車堵得水洩不通;南山鎮信用社也早早就打出了「金庫已滿」的告示,而門口仍有大量的提著大包現金的儲戶擁堵在門口。2009年,蔡長興因偽造販賣含麻黃藥的資質,以非法經營罪被判了7年刑。

麻黃鹼複方製劑的監管漏洞逐漸引起了重視。2009年初,農業部、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聯合加強了含麻黃鹼特殊成分的藥品管控,對大量採購含麻藥品提出了資質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走私販賣含麻感冒藥,特別是對「明知製毒,非法買賣」,以非法經營罪論處。兩高作出司法解釋,使得警方打擊走私販賣含麻藥物終於有法可依。

含麻感冒藥被嚴厲監管之後,國際黑市上的麻黃鹼價格飆升。就在這一年,南山人開始直接提煉麻黃鹼。當時,1萬元買的感冒藥,提煉成麻黃鹼後能獲得7萬元的收益。長汀警方曾計算過,如果一個人手頭有10萬元,他一個月內買藥、提煉後販賣,倒兩次,就可以賣到500萬。方法卻極其簡單:將含麻感冒藥倒進水中,攪拌到充分溶解,麻黃鹼的密度因大於水以及其他成分,逐漸沉澱,幾次蒸發後,就可以得到純度較高的麻黃鹼了。

2010年,製毒分子又將目光轉向了中國的大西北地區,他們通過麻黃草提取麻黃鹼。麻黃草在中國西北地區是一種常見的防風防沙植被,在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廣泛生長,又因為麻黃草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對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等具有療效,國家一直在鼓勵麻黃草種植,建設了一批麻黃草種植基地。它們生長的區域地域遼闊,監管難度大。而從麻黃草提煉麻黃鹼的方法又很多,麻黃鹼屬苯異丙胺衍生物,可溶於水、乙醇、乙醚等溶劑中,因此可採用水提、醇提、醚提等方法。傳統的提取和精製方法是水煮、鹼化、甲苯萃取、草酸萃取、脫色、精製等步驟,就可以得到麻黃鹼。

在出現大量盜採麻黃草的情況後,國家又加強了對麻黃草的採集和收購的管理,要求必須辦理許可證才能予以進行採集和收購活動。這一度遏制了麻黃鹼的原料來源。

就在有關部門加大對走私買賣含麻藥物、提煉麻黃草的監管力度,並取得明顯效果之際,一個中國版的「絕命毒師」卻出獄了。

2011年,長汀籍製毒分子肖積合重獲自由,也由此拉開了中國人工化學合成麻黃鹼的序幕。

「麻梟」歸來

「各地製毒分子都稱他為肖師或者麻梟(梟與肖同音),他是化學合成冰毒的鼻祖,是祖師級人物。」國家禁毒委副主任劉躍進曾這樣評價肖積合。

不同於一般製造麻黃鹼的製毒分子,他們基本是農民出身、學歷低,肖積合卻是畢業於上世紀80年代的本科大學生,還曾任長汀縣質量監督局副局長,主管化學品生產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長汀縣公安局副局長陳興平曾與肖積合在鄉鎮共事過3年。在陳興平的印象裡,肖積合特別聰明。「他高考那年,全國只招收二十來萬名本科生,(他是其中之一),他也是他們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大學畢業後,肖積合任副鄉長,分管科技,他對理工科很有興趣,辦事靈活,也受領導喜歡。」陳興平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

後來,陳興平轉入公安系統,肖積合則進了長汀縣質量監督局。

沒想到幾年後,肖積合因為貪汙2萬元,被判刑2年緩刑2年,長汀縣質量監督局副局長的職務也因此被撤銷了。2006年起,肖積合成為了一名辦事員,他清楚自己的政治前途已然沒有了,這個時候,老家卻不斷傳來窮親戚成為大富豪的消息。

從金三角做「大買賣」回來的朋友,在拜年時的話提醒了他:「現在麻黃鹼越來越難搞了,從感冒藥裡提取麻黃鹼的成本很高,你那麼有文化,又懂化學,要是你能搞出化學合成麻黃鹼,肯定是億萬富翁。」

肖積合知道其中的難度,他還得知內蒙古赤峰市的一家製藥公司花費了4年時間,才人工合成了麻黃鹼。但他所在的長汀縣質量監督局,那裡有成套的化學實驗設備,肖積合打算試一下。2009年春節一結束,他從網上下載了製作麻黃鹼的配方,網購了1公斤的溴代苯丙酮,從此沉湎於實驗室中,反覆進行實驗。對於一些不會用的儀器,他還向同事請教。不到兩個月,他通過溴代苯丙酮化學成功合成了麻黃鹼。但實驗成功與規模量產還有一段距離。

2009年3月,他分批次購買了800公斤的鹽酸,600多公斤的溴代苯丙酮,以及蒸發器、真空泵等等儀器,先在長汀縣城內某皮鞋廠製作了300克左右的麻黃素樣品,寄到雲南大型的製毒窩點去化驗,結果顯示純度不足。

之後他將相關原料與設備搬移到南山鎮中復村水庫旁的民宅內,直到7月7日,他被群眾舉報,長汀警方把他當場抓獲。這也是全國破獲的第一起利用溴代苯丙酮化學合成麻黃鹼的案件。該案立即引起公安部高層的重視。

但肖積合以「主觀不知」為由,拒絕認罪。最終,他在2010年4月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

彼時,中國並沒有專門針對製造毒品原料的法律,而量刑也僅僅依照刑法第350條,以走私製毒物品罪進行懲處;而非法買賣製毒物品罪,最高判刑達10年。

此前,肖積合早已研究透了法律的相關條例。「實際上溴代苯丙酮,麻黃素這些所謂的原料,離冰毒只有一步之遙。1公斤的麻黃素,一脫氧就成了0.7公斤的冰毒,他打的就是這個擦邊球。」劉躍進說。

2011年元月,肖積合出獄後,在福建、江西等周邊省市瘋狂設立人工合成麻黃鹼的窩點,變本加厲地生產麻黃鹼。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僅僅在江西省寧都縣,被警方發現的窩點就有7處,沒收的麻黃鹼從幾百公斤到數噸不等。

作為麻黃鹼合成技術在民間的首創者,他以每公斤不到千元的成本製造出麻黃鹼,每公斤賣到7萬元。他到哪裡,他的合成麻黃鹼的技術就傳授到哪裡。在通緝他的兩年時間內,警方在福建、江西、雲南、貴州、河南、山東、湖北等多個省區都發現有肖積合帶去的制麻技術。

為此,公安部對長汀縣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抓住肖積合,這比破100個案子還重要!」但肖積合長期藏身在緬北的大山中,公安機關對他也無可奈何。

2014年9月,警方再次獲得情報,肖積合的兒子將前往澳洲留學,父子二人已有數年未曾見面,警方判斷肖積合或許會冒險赴會。

9月29日晚,在廈門市海滄區的一處居民房,警方抓獲了前來與兒子告別的肖積合。這一次行動的總指揮是他的前同事、長汀縣公安局副局長陳興平。

2014年底,福建省長汀縣公安機關偵破廖某等人非法買賣製毒物品案。供圖 / 長汀縣禁毒辦

陳興平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起他和肖積合在入獄前的最後一次談話。陳興平說:「有錢人喝茅臺不一定快樂,我們以前喝米酒,吃小菜,不也很快樂?」肖積合轉過頭,沒有看他,也沒有回答。

這一次,肖積合被判刑四年半。正常情況下,他將在2018年年末出獄。

有人問陳興平,肖積合就快出來了,警察是不是要二十四小時重點盯防他?這次陳興平覺得已沒必要了,在這幾年間,「網上到處都是他的配方,(隨便誰)在廚房裡就能做了。」

僅在中國知網上,關於「提取麻黃鹼」的相關論文就有583篇;在貼吧、網絡社群中有更多土法提煉麻黃鹼的方案。近些年,化學合成麻黃鹼已是所有方案中的主要內容,它工藝簡單,設備易得,而這些提煉方案中往往還會附上一個脫氧的步驟,麻黃鹼就變成了「甲基苯丙胺」,它有一個更耳熟能詳的名字——冰毒。

陳興平認為,肖積合的人工合成麻黃鹼技術的推廣是對禁毒工作一次顛覆性的破壞。製毒簡化,價格低廉,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引發冰毒幾何級增長,更多的冰毒流入社會,讓它成為了「平民毒品」,誘使更多人成為吸毒者。同時,他將製造麻黃鹼的利潤極速降低,製造者想要獲利,必須更大規模地進行生產。

刑罰過輕

長汀縣政法委副書記羅友華對8年前發生的一切還記憶深刻。2009年7月,製毒大「麻梟」肖積合被抓獲後,在長汀縣社會各階層都非常轟動,大家紛紛猜測,「這是全國首案,又是製造毒品。肖積合肯定是面臨重判,不是死刑,也要無期徒刑!」

為了威懾犯罪,長汀縣決定在毒情最為嚴重的南山鎮開一次專門的公審大會。2010年4月6入,羅友華是當天的主持人。他清晰地記得,那時正是最忙碌的春耕時節,他還擔心沒有群眾前來觀看,達不到震懾的效果,政法部門還要求每個村幹部必須派出本村的代表來。

結果,只能容納2000人的中復村中學的操場擠滿了來自本鎮和周邊的6000名群眾。宣判時,很多人踮起腳來觀望,當聽到法官宣判「判處有期徒刑1年零6個月」時, 「嚯!」的一聲,滿場譁然,人群先炸開了鍋,接著又噓聲四起。

羅友華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

「這事做得」的聲音在人群中炸開,羅友華清楚地聽到有人說:「倒黴也就判一年半,運氣不差就能掙幾百萬,幹嘛不做!

「我明年就退休了,(公審)這事是我在工作上做得最後悔的一件事,簡直是推波助瀾!」至今想起來,他都後悔不迭。

2010年開始,長汀縣政府決定派出三十多人的工作組,由副縣長帶隊,以鄉鎮幹部和村幹部為主,勸回在雲南的所有長汀籍人員。工作組下到雲南全境的各州市進行勸返,除了在當地買房置業者外,一律勸回。這一做法,在犯罪成本低、法律滯後的情況下,在結果上導致將涉麻製毒的發案區域由雲南轉回了長汀。

2011年,長汀縣被國家禁毒委列為「毒品問題重點關注地區」。

同年,長汀縣率先在龍巖地區成立公安禁毒大隊,並統籌了政法力量,只要在長汀縣轄區內查獲的涉麻案件,一律「快捕、快訴、快審、快判,不取保、不判緩、不降格、不遺漏」,這使得長汀轄區內的涉麻案件極速下降,但犯罪地點開始從長汀向其他地區擴散,在全國範圍內抓獲的長汀籍涉麻人員數量依然居高不下。

涉麻犯罪還呈現出兩個新的趨勢。一是在組織結構上的變化,涉麻團夥進一步分化、細化,從早期兜售上遊原料套餐到專門從事非法提煉加工、再到末端從事收購販賣給製毒團夥的犯罪鏈條已然形成。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底,由長汀縣公安局提供的線索,公安部組織福建、湖北、江蘇、陝西、雲南、四川等六省警方聯合偵辦了「11·25」特大涉麻製毒系列專案,行動歷時半年,先後搗毀各地制麻製毒窩點32處,抓獲犯罪嫌疑人173人,其中長汀籍47人,繳獲麻黃鹼近10噸、溴代苯丙酮等制麻原料近100餘噸。

另一方面,為逃避長汀公安在屬地的高壓嚴打,逃往外地製作「熟麻」成為趨勢。

「熟麻」是長汀涉麻製毒分子對氯麻黃鹼的稱呼。2013年開始,警方查獲氯麻黃鹼的數量不斷增加,目前的法律法規對製造麻黃鹼、溴代苯丙酮等製毒原料有明確的禁止規定,但對非法合成氯麻黃鹼的行為該如何定性處理,仍是一片空白。

2014年9月17日,由國家毒品實驗室技術鑑定,將麻黃鹼製成氯麻黃鹼是催化加氫法合成冰毒時必不可少的步驟:合成的第一步是將麻黃鹼製成氯麻黃鹼,第二步將氯麻黃鹼還原為冰毒。國家毒品實驗室還根據文獻資料以及調研得出判斷,氯麻黃鹼在工業、農業、醫藥衛生等方面均無合法用途,製造氯麻黃鹼只能是為了下一步製造冰毒。所以,建議將氯麻黃鹼作為由麻黃鹼合成冰毒過程中的半成品進行處理。

這一年9月25日,公安部禁毒局將這一定性處理意見的通知發給了福建省公安廳禁毒總隊,並補充了兩條:經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氯麻黃鹼在醫藥、化工應用中也未發現合法用途;經詢最高人民法院負責毒品案件的刑五庭,該庭認可認定氯麻黃鹼為冰毒半成品。對於非法合成氯麻黃鹼的行為應當參照《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中關於製造毒品的認定與處罰問題中「已經製造出粗製毒品或者半成品的,以製造毒品罪的既遂論處」。

據陳興平介紹,儘管國家毒品實驗室論證具有相當的權威性,但立法機構目前仍沒有將它作為適用全國的司法解釋出臺,因此各地就有各地的判法。

2014年春,福建南平邵武市警方端掉俞某勇等7名長汀籍人員在南平市某鄉鎮養豬場的涉麻製毒窩點,警方查明俞某勇已交易完成200公斤的氯麻黃鹼,現場查獲的製毒原料是633公斤,經鑑定,其中既有麻黃鹼,又有氯麻黃鹼,氯麻黃鹼的含量分別為69.5%至74.6%不等,至少能夠製成300公斤冰毒。

2015年10月,福建省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該案的刑事判決書顯示,「公訴機關以公安部禁毒情報技術中心《關於非法合成氯麻黃鹼行為如何定性的意見》為依據指控五被告人犯製造毒品罪,缺乏法律依據,因為現行法律法規並未將氯麻黃鹼列入毒品範疇,而根據「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罪刑法定原則,公訴機關對該項罪名的指控不能成立」,最終認定俞某勇為非法買賣製毒物品罪,主犯俞某勇刑期最重,僅為9年,其餘人員的刑法依次遞減。二審中,福建省高院維持了原判。

2016年,長汀縣政府就將「告知書」「告誡書」「承諾書」等書面材料下發到每一個長汀籍成年人手中,要求他們籤字,突破了案發後認定「主觀明知」的難題,這一做法被公安部採納,在全國毒品問題嚴重地區得到了推廣。然而2017年元月,陳興平率隊在廣西打掉一個製毒團夥,繳獲了超過3噸重的麻黃鹼,這些麻黃鹼正準備製成10萬片冰毒片劑,一旦流入社會,危害極大。但非長汀籍者製毒就以「主觀不知」為由,概不認帳;而一半以上的長汀籍戶口製毒人員卻受到重罰。

陳興平每每回憶起追捕案件的辛勞與種種審判不一的結果,總會說一句「拳頭打在棉花上」,充滿無奈。作為地方一線禁毒人員,他們希望在立法上早日完善。

2015年夏,在國家禁毒委、公安部的協調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全國人大法工委的相關立法學者與長汀縣禁毒部門的代表陳興平、羅友華進行了一次專門的會晤。

陳興平提出在涉麻製毒案件處理上,目前的刑罰過輕,「就在幾年的時間內,涉案人員一次比一次多,製毒窩點一次比一次大,麻黃鹼從幾十公斤到幾百公斤,再到數噸,乃至數十噸,說明最高刑罰為7年並沒有足夠的威懾作用。」但法學家認為,即便是在國際慣例中,7年即為重刑,作為全國性的法律,必須考慮到在全國的適用性。

而現行的《刑法》中,販賣50克冰毒即可判死刑;5公斤麻黃鹼可以提煉3公斤的冰毒,卻只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羅友華認為是罪責不相適應。其次,刑法中對製造毒品原料的起刑點為5公斤,許多製毒分子為逃避法律,採用螞蟻搬家的辦法,每次非法買賣的數量都控制在5公斤以內,在無法得知製毒分子以往有非法買賣前科的情況下,對他們的懲罰甚至連治安管理處罰都夠不上。

2013年,長汀縣破獲了6個制麻窩點,都因為達不到5千克的量刑標準,只好「放虎歸山」,在社會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羅友華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一個涉麻分子想要挑釁公權力,他可以拿著4.9公斤麻黃鹼在公檢法大樓前販賣,警方只能對他無可奈何。另外,警方在打擊製毒原料中,往往只能切中製造毒品過程中的某一個環節,而不是將生產、買賣、運輸一併作為犯罪處理。

長汀禁毒部門的部分建議最終體現在了《刑法修正案(九)》中,諸如規定將製造毒品原料的起刑點降到1公斤;將「明知他人製造毒品而為其生產、買賣、運輸前款規定的物品的」,以製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最重要的是刑法第三百五十條第一款、第二款修改為:「違反國家規定,非法生產、買賣、運輸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於製造毒品的原料、配劑,或者攜帶上述物品進出境,情節較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艱難禁毒之路

2015年,公安部在廣東惠州召開禁毒會議,這一年,全國抓獲的長汀籍製毒人員仍然超過了100人,公安部將長汀縣升級為「毒品問題通報警示地區」。經過4年的打擊和治理,長汀頭上的帽子沒有摘掉,反而從「草帽」變成了「鋼盔」。

一系列的打擊與追逃行動,迫使製毒分子更加小心隱蔽,他們的窩點分布更是擴散到全國。這使得長汀警方的禁毒戰線進一步拉長且分散。長汀警方的追逃路線常常是動輒跨越大半個中國。像去年有一案子,陳興平和同事們從長汀某鎮追到相鄰的城市,撲空後,隔幾個月犯罪團夥又出現在了千裡之外的陝西省,他們又一路追蹤追到了貴州才把犯罪嫌疑人抓獲。

讓陳興平氣惱的是,犯罪嫌疑人至今零口供,他知道最高刑罰是7年,承認最多減2年,不承認還有可能輕判。嫌疑人在審訊中乾脆對陳興平直言:「別問了,我就拿2年來賭。」

2016年,陳興平坐了43次飛機,這是禁毒大隊每個人出差的平均航班數。多的一年坐了60次航班,上百次火車,更有人一年出差超過了330天。這一年,長汀縣公安局抓獲長汀籍涉麻製毒犯罪嫌疑人186人,佔全國的78.5%;打掉了49個窩點,範圍涉及全國多個地區;破獲公安部目標案件13起,省公安廳目標案件6起,根據群眾線索查破案件有53起。

對於這些在外地發「麻財」的人,南山鎮黨委書記陳開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我們只能在批地置業、蓋房,子女上學、徵兵上不給他們便利,不然還能怎麼樣?可是他們發財了,並不是那麼在意這些。」

如今在長汀城區,正在進行河道治理,以及修繕古城牆。只要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在每一個公共場所,每一個賓館,每一輛公交車,甚至每一個環衛工人的服裝上,都有醒目的禁毒標語。長汀縣公安局副局長陳興平說,「在鄉鎮裡,我們規定一個生產隊至少要貼五條標語。」

為了禁毒,長汀縣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而在與南山鎮相鄰的河田鎮,毒情相對而言沒那麼嚴重,但同樣嚴陣以待。該鎮對通電、通水、通路的163個廢棄的可能製毒場所,每周巡查一次,鄉鎮幹部共計803人設立禁毒檔案,每周聯繫詢問一次。為防止摸排不準確,縣委縣政府對鄉鎮幹部禁毒不力的追責也極為簡單直接:在當年抓獲的涉麻製毒人員中,80%必須在鄉鎮重點摸排人員名單中;在當年該鄉鎮抓獲的涉麻製毒人員必須超過該鄉鎮重點摸排人員的10%。因為幹部壓力太大,河田鎮黨委書記林天榮經常收到村幹部的辭職信。

2017年3月7日清晨6點,長汀縣城西禁毒大隊的一間辦公室已經亮起了燈,公安局副局長陳興平在他的辦公室裡準備文字材料,準備將這兩份材料帶到北京去。

幾個月前,他手下的一名警察在追逃毒販途中犧牲,陳興平此次去北京是去為他申報烈士榮譽的。而另一份材料則是他們對新的緝捕公告的統計。「(2017年)2月底,我們發布第六期緝捕公告,93人,現在抓了十幾個,差不多每天抓一個。一個有效的舉報電話就可拿1萬到5萬的獎金,跟過去比翻了幾十倍,群眾舉報很踴躍。」

4月25日,全國禁毒重點整治工作推進會在長汀舉行。國家禁毒委副主任劉躍進宣布,長汀由「國家級的通報警示地區」降為「公安部重點關注地區」。長汀「摘帽」成功。

「即便摘帽成功,我們也將繼續以打開路,我們會做到『力度只增不減、保障只增不減、措施只增不減』,持之以恆地開展禁毒工作。」今年4月,長汀縣縣委書記廖深洪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相關焦點

  • 提煉感冒藥製冰毒利潤驚人質監局長"下海"成毒梟
    製毒分子通過提煉感冒藥中的麻黃鹼成分,再進一步製成冰毒。2015年4月,福建省長汀縣公安機關通過情報輸出聯合漳平市警方成功長汀籍人員涉麻製毒案件。供圖/長汀縣禁毒辦10年,合成毒品如何在國內爆發性增長?
  • 感冒藥成製毒主要原料 10盒康泰克能制3克冰毒?
    原標題:10盒康泰克能制3克冰毒?  廣東陸豐「製毒村」製售冰毒產量之巨大,引發網民熱議。近日有媒體報導,新康泰克膠囊成陸豐「製毒村」製毒原料,10盒膠囊能制3克冰毒。  感冒藥成製毒主要原料  近日,有媒體撰文稱,廣東公安、武警在陸豐市「第一大毒村」博社村中繳獲冰毒2.925噸、K粉260公斤、製毒原料過百噸。根據警方公開的信息,葛蘭素史克在華合資公司中美史克生產的感冒藥「康泰克」成為該村重要的製毒原料。  事實上,這並非康泰克第一次被曝作為製毒原料。
  • ...製毒 感冒藥 冰毒 狗皮膏 判刑 80後 陳某 王某 甲基苯丙胺...
    今年6月份,兩名80後男子用網上學到的製毒方法,從800多盒複方鹽酸偽麻黃鹼緩釋膠囊(即「新康泰克」)中提煉出製毒原料,製成冰毒95克。昨天上午,南京市溧水縣法院對這起江蘇省首例感冒藥製毒案一審宣判,兩名男子均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 新康泰克膠囊被曝成製毒原料 10盒能制出3克冰毒
    問題在於,2013年12月29日凌晨,廣東公安、武警及邊防等多警種通過「海陸空」立體方式圍剿陸豐市三甲地區製販毒「第一大毒村」博社村中,繳獲冰毒2.925噸、K粉260公斤、製毒原料過百噸。其中,根據警方隨後公開的信息,GSK在華合資公司中美史克生產的感冒藥「康泰克」成為重要的製毒原料。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康泰克第一次被曝出作為製毒原料了。
  • 感冒藥康泰克成製毒原料 10盒膠囊能制3克冰毒
    感冒藥康泰克成製毒原料 10盒膠囊能制3克冰毒 第一財經日報 2014-01-06 08:58:56
  • 四川警方收繳冰毒24.8公斤:製毒窩點偽裝成養殖場
    四川警方收繳冰毒24.8公斤:製毒窩點偽裝成養殖場 邊楚越 陳際鴻 趙銀熙/四川法制報 2016-05-20 10:26
  • 山中養殖場原來是製毒工廠,廣西警方現場查獲冰毒五百多公斤
    山中養殖場原來是製毒工廠,廣西警方現場查獲冰毒五百多公斤 莫水土 黃文華 勞運榮/中國警察網 2017-06-06 10:03
  • 10盒膠囊能制出3克冰毒
    問題在於,2013年12月29日凌晨,廣東公安、武警及邊防等多警種通過「海陸空」立體方式圍剿陸豐市三甲地區製販毒「第一大毒村」博社村中,繳獲冰毒2.925噸、K粉260公斤、製毒原料過百噸。其中,根據警方隨後公開的信息,GSK在華合資公司中美史克生產的感冒藥「康泰克」成為重要的製毒原料。
  • 內蒙古警方搗毀一處冰毒加工廠 查獲製毒原料逾3700千克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14日電(記者劉懿德)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公安局獲悉,辦案民警經過半年縝密工作,成功搗毀一處冰毒加工廠,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5名,繳獲冰毒近20千克、製毒原料3700多千克
  • 男子高價購買配方 利用感冒藥製造冰毒獲刑
    男子高價購買配方 利用感冒藥製造冰毒獲刑   中新網寧德11月1日電 (葉茂 鄧麗冰)男子高價購得製毒配方後,利用感冒藥加工、提煉,以製造冰毒。
  • 感冒藥「康泰克」被限售 因可被製成冰毒
    GSK同時發函表示,中美史克已在2012年7月1日調整了渠道分銷模式,複方鹽酸偽麻黃鹼緩釋膠囊(簡稱康泰克膠囊)由非處方藥轉為處方藥,僅在醫院渠道銷售。醫藥業內人士根據市場規模分析,康泰克膠囊銷售額接近20億元,其中在零售市場銷售規模估計約12億元,這意味著其零售市場銷售將受到影響。
  • 長春版「絕命毒師」落網 警方繳獲製毒工具千餘件、搗毀7個製毒工廠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網上學會了製造冰毒的技術,於是在長春市的出租屋裡開始瘋狂地製造冰毒,他曾和國外製毒師用視頻直播進行製毒比賽並獲勝,迅速成為行內的「師父」。當辦案民警推開房門一剎那,頓時都驚呆了——這個140平方米的房間內,各種製毒工具一應俱全,孫某按照製毒的程序和流程,將房屋分為了若干個工作間。警方當場發現毒料麻黃素25公斤,液體冰毒9.05公斤,固體冰毒3.74公斤。製毒自學成才 直播比賽贏得10萬元「獎金」「這是翻版的《絕命毒師》啊,但他並不是學化學的,而是學金融的,他在這方面絕對有天賦。」
  • 英語老師為賺錢留學自學製毒!高學歷「製毒師」獲刑
    近日,天台縣法院宣判了一起製毒案件,楊某和她的3個「製毒好友」一併被判刑。令人唏噓的是,他們的學歷都不低,全部都是大學文憑,其中一人所學的專業還是司法警察。去年,台州一男子在網絡上購買了毒品大麻,重4.32克,天台民警及時出擊,抓獲了吸毒人員並查扣了大麻。經進一步偵查,毒販王某浮出水面。
  • 製毒團夥三選製毒窩點終難逃法網
    央視網消息:廣西梧州警方近日聯合廣東警方偵破一起特大製販毒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1名,繳獲冰毒63.3公斤,液體冰毒半成品59.1公斤,以及製毒物品153公斤和一批製毒設備。廣西公安廳禁毒部門前不久接到廣東警方通報稱,有幾名廣東籍嫌疑人正將一批易製毒化學品及輔料運往廣西梧州,有製毒嫌疑。並且,這些廣東籍嫌疑人與梧州警方在偵的一起販毒案團伙頭目陳某有勾連。在廣東警方的配合下,犯罪嫌疑人的行蹤都在專案組的掌控之下。這是一輛運輸製毒原料和物品的大貨車,從廣東到梧州,一直都在民警的視線內。
  • 江西首例武裝製毒團夥覆滅背後:主犯四次中毒險喪命,持槍內訌,同夥投案
    2018年5月,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萬坊鎮某村河邊,一棟兩層獨棟民房,鐵網圍欄,外加4條狼狗護院,還不時傳出槍響。村民的報警讓警方頓生疑竇。 恰在這時,一名精神恍惚的男子關某曉主動投案,向警方講述他被人用鐵鏈鎖住、脅迫幫其製造冰毒的驚人事實:2016年10月,1975年出生的吳小輝在淘寶店購買外觀類似冰毒的卞基異丙胺。後因卞基異丙胺難以冒充冰毒賣出,吳小輝決定自己製作冰毒。
  • 從「易製毒」的歷史、用途,來更好的理解這些藥物試劑!
    所謂《八八公約》,是指1988年12月2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籤訂的《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該公約於1988年12月19日在聯合國通過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會議的第六次全會上通過,我國於1989年10月25日正式加入該公約。
  • 廣東陸豐村幹部參與製售冰毒 13名毒梟一審判死刑
    製毒窩點藏身廢舊老宅  陸豐的毒品問題由來已久,已兩次被公安部掛上「毒帽」,最近一次是2011年7月。當地一名禁毒幹警說,在三甲地區,大多數不法分子早前將製毒窩點安在海邊、山腳的空曠地帶,且僱專人放風,經過一段時間整頓打擊後,製毒從地上轉入地下,出租房屋、廢舊老宅逐漸成為製毒重點場所,情況沒有得到根本性好轉。
  • 荊門警方破獲特大製毒販毒案件,毒販用雞糞隱藏2噸製毒原料,花百萬包下魚塘
    沙洋縣公安歷時7個月破獲一起特大製毒販毒案件,打掉一個遍布武漢、仙桃、潛江等多地的製毒販毒團夥。該團夥100萬包下魚塘,模仿《破冰行動》中林耀東的做法,養了很多雞鴨用雞屎味道掩蓋製毒散發的氣味。最終,警方從多地抓獲16名嫌疑人,查貨冰毒15.4公斤,在製毒工廠附近蘆葦蕩查獲製毒原料近2噸。
  • 惠來:「地毯式」圍堵流動製毒
    「製毒者用一桶原料、一個反應爐和一個冰箱,再找一處隱蔽角落。」禁毒民警說,「3天後,冰毒就製成了。」毒販製毒門檻越來越低,政府打擊策略和手段也隨之升級。   禁毒民警告訴筆者,新的製販毒分子採取化學提取的辦法,大大簡化了工序,最快3天就能造出冰毒成品,比此前縮短了一半以上時間。不法分子在變,警方的戰術也隨之作出調整。「過去是拉開架勢去清查,現在是大清查與打遊擊一併運用。」袁喜林說。   嚴打不能「上熱下冷」   對於新的禁毒形勢,當地黨委、政府十分重視,「以打開路」成為當前階段總體的指導思想。
  • 複方甘草片等四類藥品限購 以防被濫用或製毒品
    包括含麻黃鹼類複方製劑、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溶液、複方地芬諾酯片和複方甘草片     非處方藥一次銷售不得超過5個最小包裝    國家藥監局日前發布通知,要求加強四類特殊藥品複方製劑的銷售管理,嚴防被濫用或提取製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