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高句麗王墓碑,韓國人屢次索要,結果怎樣?

2020-12-16 讀文化博今

古詩中提到:堪笑高麗四九僧,面門搭了冬瓜印。這首詩中所提到的高麗,其實就是指現在的韓國。韓國歷史上的高麗王朝,其實和我國的高句麗歷史,並不是指代同一件事情。也不是只在同一個王朝,只不過是在名字上看起來有一絲相似度罷了。

現在人們在看影劇的時候,會覺得高麗王朝明明就是指代朝鮮半島的王權,為什麼不一樣呢?中國歷史上曾經在東北部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吉林為中心的區域內,曾經出現過一個政權,叫做高句麗。高句麗和韓國的高麗王朝,並不是只在同一個歷史時間。

仔細點來說的話,兩者一是基因不同,而是時間點不同。高句麗是中國人的歷史,在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9年這一段時期,由中國人朱蒙建立了政權,也是現在吉林省附近的歷史。高句麗王朝當時的影響度也還算不小,陸續吞併了周圍的很多其他民族,擴大了政權範圍。

但是在公元800年之前,就已經被我國唐朝人民給收服了,成為了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現在人們所提到的韓國的高麗王朝,其實是指王氏高麗。他們一直對外宣稱,自己的血統比較高貴,所以叫做王氏高麗。

這是在高句麗王朝被唐朝滅亡之後,過去了200年的歷史中,朝鮮半島才出現了王氏高麗,被官方記錄在冊的時間是公元918年。所以兩者之間不僅是基因方面的不同,而且時間點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中國曾經出土了一塊高句麗的石碑,韓國人多次討要,因為在韓國人眼中認為高句麗,就是自己國家歷史中的高麗王朝。所以出土了這塊石碑就等同於是韓國人的文物,但是這件事情越擴越大之後,日本人也加入了研究,並且嘲笑道,你們看得懂嗎?

最後發現這塊石碑上寫的字直接驗證和韓國無關:「高句麗好太王碑」。了解歷史的專家們自然會知道,高句麗和高麗王朝並不是指代同一個王朝。但在現在生活中,大家會發現韓國人其實非常有意思。

說屈原是韓國的,說孔子也是韓國的,說西施也是韓國的,甚至連臭豆腐也是韓國的。所以也就有了一種打趣的說法,郭德綱曾經說,韓國人總說中國所有的東西都是韓國人發明的,那中國人發明了什麼呢?郭德綱說中國人發明了韓國人。

談古論今,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近代來說,也有不少文物古墓出土,揭開塵封百年,甚至千年的歷史真相,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這本《了不起的國寶三部曲》,能夠讓大家更多的了解中國文物背後的故事哦,原價228,現在只要188就能拿到手,絕對的良心推薦,喜歡的朋友點擊下面連結即可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IU《德魯納酒店》古裝驚豔,網友卻說:韓國人不要再抄襲漢服了!
    她說:「我們家IU美如畫,但是韓國人自己古代穿什麼樣子心裡沒數嗎?不要再抄襲漢服了!」在我們一貫的認知裡,韓服是跟明制漢服很像。所以在一些同袍穿漢服出行時,會被質疑穿的不是我國的傳統服飾。但是,明代以前的韓國人,穿衣風格是什麼樣的呢?阿喵找到些許文獻資料,可以窺見一二。
  • 高句麗的簡稱就是「高麗」,不要因為韓國人而自卑
    高句麗版圖高句麗的名字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呼。兩漢到魏晉時期,稱為「高句麗」或者「高句驪」,簡稱為「句驪」或者「句麗」。如《後漢書》的《高句麗傳》中有:「句驪蠶支落大加戴升等萬餘口詣樂浪內屬。二十五年春,句驪寇右北平……」到了南北朝,高句麗政權就將國名改為了高麗,省去了中間的「句」,這樣的確更加優美。
  • 韓國人是不是中國人的後裔?關於韓國人的起源問題
    那麼從血緣上來講,韓國人和中國人有著怎樣的關係呢?商朝滅亡以後,周成王封微子於商族發祥地商丘,以示不絕殷商之祀,國號為宋,微子成為宋國的第一代國君,也稱宋微子,比幹我們都知道,被紂王殺害,而箕子則率領商族遺民東奔朝鮮,史稱箕子奔朝鮮。
  • 國慶遊學 | 世界遺產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10.2—10.6)
    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東北地區的一個立國長達705年的地方政權,想一想,還真沒有哪個中原王朝能堅持這麼久
  • 在西安的韓國人(圖)
    在西安的韓國人(圖)2006-11-21 華商網 - 華商報近日,記者走訪了一些在西安生活的韓國人,從他們身上真正感覺到了那股「漢風」,據了解,現在學漢語的韓國人越來越多。生活在西安的韓國朋友高興地說,韓國將在西安設立總領事館,而現在在西安舉辦的「中國陝西省·韓國友好周」活動,對陝西的韓資企業和陝西企業都有好處。有些在西安生活的韓國人說,將來如果能取得中國國籍就更好了。
  • 西安發現三座唐墓,墓志銘被公開後,韓國歷史專家大呼:這不可能
    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段子,說的是韓國人對自己歷史非常自信,認為世界上所有好的東西都是他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把屬於中國的傳統節日拿去申遺。 2010年中國西安發掘了一處家族古墓,當古墓出土的墓志銘內容傳到韓國後,他們的史學家大呼:「這不可能,一定是中國人造假的。」
  • 吉林考古專題(二) | 探索高句麗傳奇——吉林高句麗城址區域系統調查和發掘收穫
    霸王朝山城外圍大量遺址點的發現,填補了以往高句麗遺存中多見山城和墓葬而較少發現遺址的空白,同時也表明高句麗時期山城周邊同時期的人類活動地點是廣泛分布的(圖三)。圖四 報馬村北遺址高句麗房址北頭東南遺址位於霸王朝山城西南側,地處渾江東岸,新開河匯入渾江河口北側,3年累計發掘面積750平方米,發現有高句麗和渤海兩個時期的遺存。
  • 遼寧這個地方鮮為人知,卻是韓國人朝聖之地
    一路向東,來到中朝邊境的桓仁滿族自治縣,世界遺產高句麗王城的五女山城就在此。從桓仁縣城遠望可以看到8 公裡以外、山頂平坦、狀若坦克的五女山。順著筆直陡峭的999階臺階 ,向上攀爬,還是有些挑戰的。經過一線天之後,爬到了山頂的五女山城。
  • 陝西挖出奇特小型古墓,出土刻有「麗」字陶器,網友:是麗妃?
    在這部電影中,由金喜善主演的女主角玉漱,是高句麗送給秦始皇為妃的公主。這位公主在進宮之後被秦始皇封為麗妃,但是她與大將蒙毅情根深種,為此在秦始皇陵墓中等待了2000多年,電影中將秦始皇的陵墓描繪得神秘莫測,竟能令人憑空站立飛行。
  • 難啃的硬骨頭:隋唐出兵二百餘萬,卻難以徵服蕞爾小國高句麗
    隋唐與高句麗交戰,結果往往是相持不下、無功而返。最為誇張的是,隋煬帝前兩次出徵高句麗,共發兵二百餘萬,結果卻被這個蕞爾小國打得大敗而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高句麗竊取遼東故土,因此隋唐屢次出兵討伐其國隋唐四帝徵討高句麗隋文帝開皇十一年,陳國滅亡,華夏統一。
  • 高麗和高句麗,只差一個字,兩者有啥關係?
    高句麗地圖我們先說下高句(gōu)麗(lí)。高句麗建立於公元前37年,創立者叫做朱蒙。在隋朝,隋煬帝曾經三次舉國親徵高句麗,結果活活拖垮了大隋朝。到了唐朝的時候,高句麗國欺負鄰居新羅國,而新羅是唐朝的藩屬國。這下子,唐朝不幹了,你高句麗還敢欺負我的小弟,於是在正式向高句麗國宣戰,一打就是20多年。公元668年,唐朝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攻破高句麗首都平壤,高句麗作為一個國家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唐朝和新羅以大同江為界瓜分了高句麗的國土。
  • 高句麗和高麗到底有何區別:一是中國民族政權,一是朝鮮的王朝
    不久,衛滿在滅箕子朝鮮,自立為王,史稱「衛氏朝鮮」。衛滿朝鮮建立後,向漢朝稱臣納貢,成為了藩屬。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出兵滅衛氏朝鮮,設置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郡,史稱「漢四郡」。而高句麗呢,明確來說屬於中國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是中國東北的一支民族,是扶餘的一支,在西漢時期臣服於漢朝,漢武帝曾在此處設立高句麗縣。東漢初期,扶餘王族的朱蒙在此稱王,宣布高句麗王國建立。此後,高句麗就脫離了漢朝的控制,並且佔據了朝鮮半島北部一帶。最初,高句麗的首都位於今遼寧新賓縣,後來因為躲避漢朝兵鋒而遷徙到了丸都城(集安)。三國以後,高句麗走向了強盛,佔據了遼東半島。
  • 千古一帝李世民:番外:高句麗興亡史
    所以我們先劃個重點:高句麗人和現代朝鮮人沒有關係。高句麗建國是在漢元帝年間,一般認為是公元前37年,因為高句麗縣在前,國在後,所以很可能是當時直接沿用了縣名作為國名。此時正是三國末期,魏明帝在位,雖然當時魏蜀吳還在混戰,但魏明帝見高句麗居然敢攻打魏在遼東的城池,大怒,派大將毌丘儉兩次東徵,均大獲全勝,高句麗的國王東川王一路逃跑,魏軍不僅將高句麗的許多城池納入魏的版圖,而且使朝鮮半島許多小的民族也對魏臣服。這一段歷史,不僅有史書記載,1906年,吉林省發現的《毌丘儉紀功碑》,也與史書的記載完全符合,說明了毌丘儉的東徵的真實性[3]。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句麗(七):陽原王
    高句麗(七):陽原王 30.陽原王陽原王(?-559年),名平成,是高句麗第24任君主,545-559年在位。他是安原王的長子。
  • 韓國人姓氏歷史:為什麼50%韓國人都姓「金」「李」「樸」?
    示意圖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被韓國人取其姓氏諧音稱為「半半先生」,韓文中「潘」與「半」的發音一樣,主要是指他在韓國的時候在兩者中的中間路線遊走。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韓國人的姓氏問題。朝鮮半島韓國有句諺語,如果在首爾的南山拋下一塊石頭,被擲中的人多是姓「金」或「李」。在韓國5000萬人口中,佔1/5 的韓國人都是姓「金」。
  • 高句麗文物古蹟,留給人類的文化藝術寶庫
    高句麗文物古蹟旅遊勝地位於吉林省集安市。包括國內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貴族墓葬(26座)。高句麗文物古蹟丸都山城入口高句麗文物古蹟墓碑高句麗王城,王墓和貴族墓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十二個王室墓,二十六個貴族墓,好太王碑和將軍一號墓。
  • 韓國熱播電視劇歪曲高句麗史實 成針對中國武器
    韓國熱播電視劇歪曲高句麗史實 成針對中國武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6日 02:33 來源:重慶晨報         爭議緣起申遺    關於高句麗問題的爭議起源於兩年前。2004年7月中國將位於吉林省通化市轄下的集安市以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和朝鮮的高句麗墓葬群分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公元前37年,夫餘國王子朱蒙為避禍南逃到卒本川(今遼寧桓仁縣)稱王。
  • 高句麗遺址考古發掘與遼東地區古代歷史研究
    2、 遼東高句麗遺址的考古研究從新漢交際到唐太宗北徵,高句麗與漢族勢力在遼東地區拉鋸長達六百多年。這個曾經稱雄東北亞的少數民族政權在遼東地區,尤其鴨綠江、富爾江和渾江流域留下了大量考古遺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高句麗王城和墓葬遺址。
  • 唐朝名將常何墓碑出土,揭開李世民真實面目,玄武門之變確有隱情
    貞觀十九年,授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作為張亮的副手,從海路討伐高句麗。貞觀二十一年,除資州(今四川資中)諸軍事,資州刺史。永徽三年,遷使持節都督黔思費等十六州諸軍事,黔州刺史。常何由於在玄武門兵變之中的功績,加之自身的軍事才能;屢次升遷,官越做越大,知道去世,仍身居高位,未曾遭受罷黜。因此,他的墓志銘上的記載頗為真實,不存在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的不滿情緒。由此可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並不是受到李建成、李元吉的逼迫;相反,而是覬覦皇位的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的舉措。
  • 美豪·麗致鐘樓店 帶你看西安最美的風景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丁聘)山東遊客陳女士對這次來西安旅遊充滿了期待,但讓她意外的是當她站在美豪·麗致酒店鐘樓店的窗戶前,最西安的鐘樓夜景一下子毫無遮擋的呈現在她面前,幻彩的鐘鼓樓廣場、熙來攘往的回民街,古老的西安透過一扇窗戶瞬間具象在這個外地遊客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