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和高麗到底有何區別:一是中國民族政權,一是朝鮮的王朝

2021-02-23 趣事搜搜

....

...

"

在中國史書上常常有隋煬帝「三徵高麗」的記載。這裡的三徵高麗指的是高句麗政權,而中國史書也往往將高句麗簡稱為「高麗」。而在韓國的歷史,也曾經出現過一個高麗王朝。那麼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將朝鮮半島的歷史劃分為兩個階段,這個時間點大概在唐朝前期。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關於朝鮮的歷史記載。戰國到西漢成書的《山海經》對箕子朝鮮有記載「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據說商朝滅亡後,紂王的叔父箕子率領其宗族東遷,到達了遼東和朝鮮北部一帶,建立了新的國家,史稱「箕子朝鮮」。箕子朝鮮也就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個政權,不過這個是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朝鮮半島出現的第二個政權叫做「衛氏朝鮮」。在秦漢之際,由於中原戰火不斷,許多人遷徙到了朝鮮半島。漢朝初期,劉邦分封盧綰為燕王,燕王手下有一名大將名為衛滿。前195年,劉邦率軍徵討燕王盧綰,盧綰逃到了匈奴,而衛滿則率領千餘人進入了朝鮮。不久,衛滿在滅箕子朝鮮,自立為王,史稱「衛氏朝鮮」。衛滿朝鮮建立後,向漢朝稱臣納貢,成為了藩屬。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出兵滅衛氏朝鮮,設置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郡,史稱「漢四郡」。

漢四郡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得出,不管是箕子朝鮮還是衛氏朝鮮,都是中國人在朝鮮半島北部建立的政權,因此屬於中國的地方政權。而高句麗呢,明確來說屬於中國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是中國東北的一支民族,是扶餘的一支,在西漢時期臣服於漢朝,漢武帝曾在此處設立高句麗縣。東漢初期,扶餘王族的朱蒙在此稱王,宣布高句麗王國建立。此後,高句麗就脫離了漢朝的控制,並且佔據了朝鮮半島北部一帶。最初,高句麗的首都位於今遼寧新賓縣,後來因為躲避漢朝兵鋒而遷徙到了丸都城(集安)。三國以後,高句麗走向了強盛,佔據了遼東半島。南北朝時期,高句麗遷都平壤。

高句麗

根據文獻記載顯示,高句麗雖然是扶餘人建立的,但是卻是一個高度漢化的國家。其國家典章制度基本是仿照的中原而設置,其首都還設置了太學。高句麗的語言有扶餘語和靺鞨語等,而其文字則使用漢字。考古學家在集安出土高句麗瓦當上,發現了許多漢字。高句麗的軍事制度是兵農合一的,這一點和後來的金國,後金具有十分相似的地方。而扶餘人、女真族和滿族在古代也是一個族群在古代的不同稱謂,可以說,後來渤海、金國、後金和高句麗具有一定的傳承關係。

高句麗古墓群壁畫

然而,高麗王朝則不同,高麗王朝的來源和三韓有關。在漢朝時期,朝鮮半島南部就生活著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他們並非是漢四郡的統轄範圍。三韓也就是現代韓國人的先祖,《三國志》提到:「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東漢末年,夫餘王尉仇臺曾經出兵馬韓,在這裡建立了一個百濟政權。百濟國王曾說對北魏說:臣「與高麗先出夫餘」。而三韓地區建立的第一個正式的韓族政權是新羅。

韓國人

新羅是三韓中的辰韓建立的國家,其部族主要有樸、昔、金三氏。大約在公元4世紀,新羅國正式確立了世襲制度,標誌著進入了國家階段,503年正式定國名為「新羅」。在唐朝時期,唐朝為了擊敗高句麗而扶持新羅,推動了新羅走向強盛。唐高宗時期,唐朝聯合新羅滅百濟和高句麗,唐朝佔據了朝鮮半島北部,並設置有安東都護府。然而在唐朝和吐蕃戰爭之際,新羅乘機北上,唐朝被迫做出讓步,兩國以大同江為界。

渤海國和新羅

新羅滅亡之後,朝鮮進入了「後三國」的分裂時代。936年,高麗王朝建立,再度統一朝鮮半島。高麗除了在名字上用了高句麗的簡稱之外,其他和高句麗並無關係。高麗王朝是三韓族建立的王朝,應該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二個統一王朝。高麗之後,朝鮮又建立了第三個王朝——李氏朝鮮,1897年,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李氏朝鮮滅亡於日本。原本唐、遼、金時期,中國和朝鮮的疆界線大概都是在大同江一帶,到了明朝,朝鮮向北佔據了中國部分女真族地區,明朝也只好承認其事實,以鴨綠江為界。從此,現代朝鮮的版圖基本奠定了。

李氏朝鮮

"

...

相關焦點

  • 高句麗和高麗的區別有哪些
    ,名字雖然極其相似,但在民族起源、版圖疆域和歷史影響等方面都有極大的不同。高麗的建國曆程相對清晰,以朝鮮半島南部土著三韓人為主體的新羅在唐朝的幫助下統一了朝鮮半島中南部,新羅後來發生分裂,出現了泰封和後百濟兩個政權。高麗的國父王建本是泰封國的權臣,後來發動政變,取代了原國君弓裔,並改國號為高麗。高麗國的民族成分較為單純,基本都是三韓人的後裔。由於高麗疆域變化不大,吸納的新人口不多,所以民族成分也一直相對單一。這一點和高句麗有著顯著區別。
  • 朝鮮、高麗、高句麗到底是什麼關係?
    朝鮮半島不過,朝鮮、高麗以及與高麗一字之差的「高句麗」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新興的高句麗政權最初只局限在遼東的一隅。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由於中原王朝爭鬥不休,無暇顧及東北地區,使得高句麗有了充分的時間來擴張地盤。高句麗政權,在歷代國王的帶領下,先後徵服了遼東、遼西的廣大地域,並進一步統一了朝鮮半島北部。此時的朝鮮半島南部,由「三韓」變為兩個獨立的政權:新羅、百濟。
  • 高句麗和高麗完全不同,可別讓韓國人忽悠了
    韓國友邦的人常把歷史上的高句麗和高麗混為一談,而他們實際是存在於不同時期的兩個國家,名字雖然極其相似,但在民族起源、版圖疆域和歷史影響等方面都有極大的不同。民族起源高句麗的存在於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的東北政權,於公元前37年建國,在668年被唐軍攻滅。
  • 歷史上的高句麗,高麗,朝鮮究竟是不是一個國家?
    李世民之前的隋煬帝也曾經三次徵討高句麗,結果也是以失敗告終。隋唐兩代為什都要徵討高句麗?作為中國邊陲的小國高句麗為啥這樣難以徵服?他和歷史上的高麗王國和朝鮮王國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邊疆的少數民族政權,漢元帝時期由扶餘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建國,隨後又經兩次遷都,至北魏始光四年定都平壤。可以說高句麗的歷史並不算短,但從建國開始高句麗一直都是中國的附屬國。
  • 一字之差,「高麗」和「高句麗」究竟有什麼關係?
    受到多方勢力的拉扯,半島上一直處於較為混亂的局勢,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在這眾多勢力中,高句麗和高麗便是其中的兩個。正是因為名字上的相似,高句麗和高麗經常被人放在一起甚至混淆,而這兩個只差一字的國家,有著怎樣的區別和聯繫呢?
  • 高麗和高句麗,只差一個字,兩者有啥關係?
    朱蒙是中國東北第一個政權扶餘國的王室成員,因為內部爭鬥,朱蒙決定從扶餘國出走,後來在今天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鎮建立了高句麗國。同是北方,竟然有兩個政權,扶餘國與中原王朝開始了對高句麗國的徵討,發生了很多次摩擦,遺憾的是高句麗是最後的勝利者。公元494年,高句麗幹掉了扶餘國,疆域極大擴大,涵蓋了今天的遼寧、吉林部分地區、朝鮮全境、韓國部分地區。
  • 高句麗的簡稱就是「高麗」,不要因為韓國人而自卑
    今天我就專門寫下這篇文章,來說說高句麗和高麗到底是什麼關係。高句麗是中國東北的扶餘族建立的邊疆政權,存在時間是從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9年,一共有700多年的歷史。高句麗最初在松花江上遊一帶,在魏晉南北朝擴張到了遼東半島和朝鮮。最初定都於紇升骨城(今遼寧桓仁五女山城) ,後來又定都於平壤、國內城等地。為什麼定名為「高句麗」呢,因為該政權出現於漢朝的高句麗縣而得名。
  • 高麗和高句麗,僅僅一字之差,但兩者究竟有什麼關係?
    受到多方勢力的拉扯,半島上一直處於較為混亂的局勢,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在這眾多勢力中,高句麗和高麗便是其中的兩個。正是因為名字上的相似,高句麗和高麗經常被人放在一起甚至混淆,而這兩個只差一字的國家,有著怎樣的區別和聯繫呢?一、混沌的半島朝鮮一名,雖為朱元璋所定,但並非朱元璋所創。
  • 即將科普高句麗歷史系列,高句麗人到底什麼民族源流?高句麗是朝鮮歷史嗎?
    高句麗這個存在長達705年、據有中國東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中部廣闊領域的政權,高句麗是不是朝鮮歷史?對其歸屬問題,中外史學界爭議頗多,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為中國中原王朝轄屬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
  • 高句麗音樂對朝鮮半島音樂有影響嗎?
    高句麗在公元5世紀中葉曾經東擴疆域至朝鮮半島北部地區,並遷都平壤,成為跨中國東北地區與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的政權。它對朝鮮半島的新羅、百濟、迦耶等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朝鮮半島公元4-7世紀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具有較大影響力。
  • 高句麗
    【半島史學家】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史家金富軾雖然將高句麗與百濟、新羅並列為海東「三國」,但認為高句麗源出中國,他指出:「高句麗始居中國北地,則漸東遷於浿水(大同江)之側。         高句麗為扶餘人所建,而扶餘人是朝鮮人的主要來源之一,高句麗(卒本扶餘)和百濟(南扶餘)都是扶餘國的延續。高句麗被滅之後,其主要居民成為新羅和渤海國居民。而渤海國在被契丹滅之後,其居民大多遷移到王氏高麗。在王氏高麗建立以前,新羅貴族弓裔曾要復興高句麗並建立後高句麗。
  • 與山東隔海相望的朝鮮半島,歷史上到底和中國是什麼關係?
    在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中,朝鮮半島北段有1200多年(古朝鮮、統一新羅時期)由中國直接統治,半島全域有近800年(漢四郡、三韓、三國時期)由中國直接統治,半島全域有近1000年(高麗王朝、朝鮮王朝時期)、南段有268年(統一新羅時期)與中國是宗藩關係。就是說,歷史上的朝鮮半島有2/3的時間全部或一半是中國領土,1/3的時間全島都是中國的附屬國,可謂淵源頗深。
  • 高句麗歷史科普系列一——重回隋唐東北亞:隋唐和高句麗大戰七十年,到底為何而戰?
    歡迎大家閱讀我的文章:即將科普高句麗歷史系列,高句麗人到底什麼民族源流?高句麗是朝鮮歷史嗎?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歷時將近七十多年的隋唐王朝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總算落下了帷幕。戰爭的結束並沒有帶來想像中的喜悅,七十年的戰爭實在太過漫長,無數山東、河北健兒葬身遼東和朝鮮,換回來的是什麼呢?
  • 除了萬裡長城外,東北地區的「千裡長城」是怎麼一回事?
    防禦中原王朝,這是誰啊,遊牧民族嗎?它們可沒有那麼強的工程能力修大規模城牆,中原王朝古代啊,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是和一些遊牧民族打仗,但偶爾呢也會遇到一些文明程度比較高的地緣對手,這裡最典型的就是高句(不讀jv,讀gou,同「勾」)麗。
  • 朝鮮半島上的三國鼎立:「前三國」與「後三國」是怎樣一段歷史?
    其實在朝鮮半島的歷史中,也有一段三足鼎立的故事,被稱為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但是朝韓歷史學家卻說他們有「前三國」和「後三國」兩個時期,這是不準確的。朝韓歷史學家所說的「前三國」時期指的是高句麗、新羅、百濟三足鼎立的時期,時間範圍是公元前57年至公元668年,結束標誌為唐朝和新羅聯軍滅掉了百濟和高句麗,歷經700多年。不過這個說法明顯是錯誤的。
  • 為何我們認為「高句麗」屬於中國歷史,同時卻排斥遼、金等王朝?
    中國歷史所涉及的範圍向來有兩種看法:一是文化中國論,此說基本上以中原王朝為中國,也就是常說的漢地十八省。而四夷之人的歷史(比如五胡十六國,北朝、遼金、元清等),自然不屬於中國史。漢朝與扶餘之間的高句麗為了遏制高句麗,漢朝與扶餘常常聯手打擊高句麗,使高句麗的勢力局限在今吉林和朝鮮一部,《漢書》、《三國志》中均有記載。
  • 19年前的「東北工程」到底研究出什麼,為何在韓國引軒然大波?
    高句麗是公元前37年建立於我國遼東地區的一個古代政權,極盛時期疆域涵蓋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一度成為隋唐兩朝的邊疆大患。公元668年,高句麗被唐朝所滅,超35萬遺民徙居中原。在唐朝的史書當中,高句麗常常被記載為「高麗」,但這個「高麗」與公元918年王建在朝鮮半島所建立的「高麗」並無直接聯繫,為了做區分,後者常常被稱之為王氏高麗。
  • 隋朝大一統之路最後的一塊拼圖,遼東的高句麗如今寢食難安【那時英雄03】
    第一章天道輪迴 第二節遼東大地陳國亡了,這個事件讓數千裡之外的一個人驚恐不已,這個人就是當時的高麗國國王高湯(高麗史書稱為平原王或平崗上好王,也叫高陽成)。高麗,或者說高麗國,這片土地原本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這片土地上有史可考的第一個王朝——箕子朝鮮——就是我華夏族的諸侯國之一。
  • 【朝鮮古代君王譜】後高句麗
    後高句麗 後高句麗(901年-918年),又稱「泰封國」(《資治通鑑》中作「大封國」),是朝鮮半島後三國時期的北部政權。
  • 隋朝和唐朝為何都堅持打高句麗?難道唐太宗不怕重蹈隋煬帝覆轍?
    其實,不管是隋煬帝還是唐太宗,他們雖然一興一亡,但他們都是眼光長遠的統治者,他們遠徵高句麗也是高瞻遠矚之舉。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說隋煬帝和唐太宗遠徵高句麗是高瞻遠矚?小小的高句麗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對中原王朝到底有什麼樣的威脅?別的朝代為何允許朝鮮半島有其他政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