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大約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大的島嶼有蘇門答臘島和加裡曼丹島,還有一些小的島嶼,如爪哇島、蘇拉威西島等。印度尼西亞也是多自然災害的國家,火山、地震、海嘯頻繁發生。據統計,印尼每年監測到的地震就有6000次以上,而2018年度高達上萬次。
印度尼西亞境內火山也不少,境內一共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數量就多達129座,有歷史記載以來,僅喀拉喀託火山就已經噴發了44次,被稱為全世界擁有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火山、地震還會造成大的海嘯發生,歷史上一次大的海嘯造成幾十萬人死亡,損失非常嚴重,有人稱印度尼西亞是「被上帝詛咒的國家」。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的國家呢?用板塊構造學說來解釋,印度尼西亞恰好位於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的交界處,處於板塊的消亡地帶,受到三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作用,就會經常發生火山噴發或地震等自然災害。如果從地震帶分布來看,印度尼西亞正處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交匯處,這裡的地震就更容易發生了。
強烈的地殼活動會形成有色金屬礦,但也會破壞沉積型大型礦床形成,比如鐵礦,還有能源礦產煤炭。近幾年儘管人們對煤炭、石油的形成爭論很大,也有不同觀點,但業界還是認為煤炭、石油是由有機物質沉積形成的,煤炭是由植物死亡後埋藏於沼澤湖邊或盆地內,在隔絕氧氣並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變成泥炭,然後不斷沉積加厚埋藏地層深處,在特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形成煤炭,它屬於陸相沉積。
從煤炭開採過程中來看,煤炭裡發現了植物的枝、杆、葉等碳化標本,地質歷史時期經過了一層一層植物遺體的堆積,前一批植物死亡後,後一批植物在死亡的遺體上繼續生長,之後再倒下,新一批植物在此生長,循環往復形成厚厚的沉積煤層。
成煤的地質環境須有一個穩定的地臺,很少有大規模地殼活動,如火山、地震等,才有利於煤田的形成,對於我國而言,北方的地殼活動相對於南方來說比較穩定,出現了非常堅固的地臺,如華北地臺,塔裡木地臺、準噶爾地臺和柴達木地臺,這些地臺的地殼構成基礎比較好,是成煤非常好的地質環境,從而形成了較大的煤田,如山西大同,內蒙古的神府煤田等。
印度尼西亞呢?火山、地震非常多,地殼活動這麼劇烈,那麼在上億年前,這裡的火山、地震比現在還要猛烈,場面會更為壯觀:翻江倒海,山脈隆隆升起,大陸被撕裂,這樣一個不穩定的地質環境,那些小的島嶼上煤田就很難形成了,而在一些大島嶼蘇門答臘島和加裡曼丹島上,可能還有較好的沉積環境,就容易形成大的煤田。
印尼有一半人口都聚集在爪哇島上,可這座島嶼陸地形狀狹長,到處是火山噴發,形成大的煤田難上加難,只有一 些零星煤礦分布。下圖:
蘇拉威西島,被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擠壓成了K字型,到處是島嶼,分散在太平洋中,地表支離破碎,地質歷史時期即使形成了大煤田,如今也看不到蹤影了。下圖
加裡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是印度尼西亞兩個大島,其中加裡曼丹島面積達到7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4個廣東省的面積,在這樣一個劇烈的地殼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 陸塊非常穩定,就會有較好的成煤環境,事實也是如此,印度尼西亞的大煤田主要分布在這兩個大島上。
印度尼西亞煤田分布圖
印度尼西亞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中生界至第四系,古生界和中生界以海相碎屑巖為主,沒有好的成煤環境,這與我們國家成煤環境不同,我國山西大同煤礦卻在這個時期已經有了陸相沉積,很多煤田主要在石炭、二疊、侏羅三個紀形成。
到了新生界,印尼以海相、海陸交互相碎屑沉積及火山碎屑沉積為主,沉積層分布廣泛,巖性、巖相複雜多樣,出現陸相沉積,所以新生界是印尼的重要成煤期,加裡曼丹島與蘇門答臘島上煤田就是這一時期形成的。由於形成的年代比較晚,煤炭埋藏非常淺,通常埋藏深度在幾米至幾十米,因此開採成本較低。
印度尼西亞地殼活動非常劇烈,為什麼還會形成這麼多煤炭呢?這要從岡瓦納古陸解體說起,大約在2.5億年前,古生代末期,地殼活動開始加劇,海底擴張加強,原來的南美洲與非洲、南極洲、澳大利亞、印度構成的岡瓦納古陸開始分裂,印度板塊開始加速向北漂移,原來的古特提斯海開始慢慢封閉,此時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加速擴張,印尼大部分地區陸地還是很少,主要是海相沉積。
大約6500萬年前,印度板塊開始向下俯衝到亞歐板塊碰撞,青藏高原隆起,橫斷山脈開始扭曲變形並逐漸形成,印度尼西亞像被亞歐大陸甩出來的尾巴一樣,脫離了亞歐大陸慢慢開始隆升為陸地,開始有了陸相沉積。在此期間,印度尼西亞所在的緯度一直在赤道附近,處於低緯度位置,第三紀末期印度尼西亞基本上處於現在這個位置,赤道地區氣候炎熱,降水量豐沛,大量植物繁生,在長達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地殼變得穩定下來,才有了煤炭形成的機會,所以印度西亞成煤比較晚,堆積的沉積物較薄,便於開採。
印度尼西亞能源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印尼煤炭資源儲量約為580億噸,其中54億噸為商業可開採儲量。由於還有很多地區尚未探明儲量,印尼政府估計煤炭資源總儲量將達900億噸以上,煤炭儲量極為豐富。2019年印尼煤炭產量高達6.1億噸,創歷史新高。所以印度尼西亞被稱為世界上第二個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印尼探明煤炭儲量名列全球第10位,約佔全球總儲量的2.2%,其中無煙煤和煙煤150.68億噸、次煙煤和褐煤75.30億噸。印尼煤炭幾乎都是露天開採,91%產自東加裡曼丹和南加裡曼丹,9%則來自蘇門答臘島南部,而蘇門答臘島基本上處於未開發階段。
印度尼西亞煤質較好,主要生產動力煤, 如果按照其熱量劃分標準,可將煤炭的類型分為極高質量、高質量、中等質量和低質量4個等級,印尼的煤炭以中等級別和低等級別為主,具有低灰、低硫等特徵,發熱量中等。
印度尼西亞位置較好,交通運輸方便,同時印尼的煤炭汙染小,特別適合我們國家環保標準。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生產力水平較高,經濟發達,對煤炭需求旺盛,距離我們國家較近,這幾年我國開始從印尼等國大量進口動力煤,近期我們國家與印度尼西亞籤署15億美元煤炭供應協議,可以看出印尼的煤炭資源在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有較強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