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火山、地震那麼多,卻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坐在礦車上的...

2020-12-17 騰訊網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大約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大的島嶼有蘇門答臘島和加裡曼丹島,還有一些小的島嶼,如爪哇島、蘇拉威西島等。印度尼西亞也是多自然災害的國家,火山、地震、海嘯頻繁發生。據統計,印尼每年監測到的地震就有6000次以上,而2018年度高達上萬次。

印度尼西亞境內火山也不少,境內一共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數量就多達129座,有歷史記載以來,僅喀拉喀託火山就已經噴發了44次,被稱為全世界擁有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火山、地震還會造成大的海嘯發生,歷史上一次大的海嘯造成幾十萬人死亡,損失非常嚴重,有人稱印度尼西亞是「被上帝詛咒的國家」。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的國家呢?用板塊構造學說來解釋,印度尼西亞恰好位於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的交界處,處於板塊的消亡地帶,受到三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作用,就會經常發生火山噴發或地震等自然災害。如果從地震帶分布來看,印度尼西亞正處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交匯處,這裡的地震就更容易發生了。

強烈的地殼活動會形成有色金屬礦,但也會破壞沉積型大型礦床形成,比如鐵礦,還有能源礦產煤炭。近幾年儘管人們對煤炭、石油的形成爭論很大,也有不同觀點,但業界還是認為煤炭、石油是由有機物質沉積形成的,煤炭是由植物死亡後埋藏於沼澤湖邊或盆地內,在隔絕氧氣並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變成泥炭,然後不斷沉積加厚埋藏地層深處,在特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形成煤炭,它屬於陸相沉積。

從煤炭開採過程中來看,煤炭裡發現了植物的枝、杆、葉等碳化標本,地質歷史時期經過了一層一層植物遺體的堆積,前一批植物死亡後,後一批植物在死亡的遺體上繼續生長,之後再倒下,新一批植物在此生長,循環往復形成厚厚的沉積煤層。

成煤的地質環境須有一個穩定的地臺,很少有大規模地殼活動,如火山、地震等,才有利於煤田的形成,對於我國而言,北方的地殼活動相對於南方來說比較穩定,出現了非常堅固的地臺,如華北地臺,塔裡木地臺、準噶爾地臺和柴達木地臺,這些地臺的地殼構成基礎比較好,是成煤非常好的地質環境,從而形成了較大的煤田,如山西大同,內蒙古的神府煤田等。

印度尼西亞呢?火山、地震非常多,地殼活動這麼劇烈,那麼在上億年前,這裡的火山、地震比現在還要猛烈,場面會更為壯觀:翻江倒海,山脈隆隆升起,大陸被撕裂,這樣一個不穩定的地質環境,那些小的島嶼上煤田就很難形成了,而在一些大島嶼蘇門答臘島和加裡曼丹島上,可能還有較好的沉積環境,就容易形成大的煤田。

印尼有一半人口都聚集在爪哇島上,可這座島嶼陸地形狀狹長,到處是火山噴發,形成大的煤田難上加難,只有一 些零星煤礦分布。下圖:

蘇拉威西島,被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擠壓成了K字型,到處是島嶼,分散在太平洋中,地表支離破碎,地質歷史時期即使形成了大煤田,如今也看不到蹤影了。下圖

加裡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是印度尼西亞兩個大島,其中加裡曼丹島面積達到7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4個廣東省的面積,在這樣一個劇烈的地殼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 陸塊非常穩定,就會有較好的成煤環境,事實也是如此,印度尼西亞的大煤田主要分布在這兩個大島上。

印度尼西亞煤田分布圖

印度尼西亞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中生界至第四系,古生界和中生界以海相碎屑巖為主,沒有好的成煤環境,這與我們國家成煤環境不同,我國山西大同煤礦卻在這個時期已經有了陸相沉積,很多煤田主要在石炭、二疊、侏羅三個紀形成。

到了新生界,印尼以海相、海陸交互相碎屑沉積及火山碎屑沉積為主,沉積層分布廣泛,巖性、巖相複雜多樣,出現陸相沉積,所以新生界是印尼的重要成煤期,加裡曼丹島與蘇門答臘島上煤田就是這一時期形成的。由於形成的年代比較晚,煤炭埋藏非常淺,通常埋藏深度在幾米至幾十米,因此開採成本較低。

印度尼西亞地殼活動非常劇烈,為什麼還會形成這麼多煤炭呢?這要從岡瓦納古陸解體說起,大約在2.5億年前,古生代末期,地殼活動開始加劇,海底擴張加強,原來的南美洲與非洲、南極洲、澳大利亞、印度構成的岡瓦納古陸開始分裂,印度板塊開始加速向北漂移,原來的古特提斯海開始慢慢封閉,此時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加速擴張,印尼大部分地區陸地還是很少,主要是海相沉積。

大約6500萬年前,印度板塊開始向下俯衝到亞歐板塊碰撞,青藏高原隆起,橫斷山脈開始扭曲變形並逐漸形成,印度尼西亞像被亞歐大陸甩出來的尾巴一樣,脫離了亞歐大陸慢慢開始隆升為陸地,開始有了陸相沉積。在此期間,印度尼西亞所在的緯度一直在赤道附近,處於低緯度位置,第三紀末期印度尼西亞基本上處於現在這個位置,赤道地區氣候炎熱,降水量豐沛,大量植物繁生,在長達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地殼變得穩定下來,才有了煤炭形成的機會,所以印度西亞成煤比較晚,堆積的沉積物較薄,便於開採。

印度尼西亞能源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印尼煤炭資源儲量約為580億噸,其中54億噸為商業可開採儲量。由於還有很多地區尚未探明儲量,印尼政府估計煤炭資源總儲量將達900億噸以上,煤炭儲量極為豐富。2019年印尼煤炭產量高達6.1億噸,創歷史新高。所以印度尼西亞被稱為世界上第二個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印尼探明煤炭儲量名列全球第10位,約佔全球總儲量的2.2%,其中無煙煤和煙煤150.68億噸、次煙煤和褐煤75.30億噸。印尼煤炭幾乎都是露天開採,91%產自東加裡曼丹和南加裡曼丹,9%則來自蘇門答臘島南部,而蘇門答臘島基本上處於未開發階段。

印度尼西亞煤質較好,主要生產動力煤, 如果按照其熱量劃分標準,可將煤炭的類型分為極高質量、高質量、中等質量和低質量4個等級,印尼的煤炭以中等級別和低等級別為主,具有低灰、低硫等特徵,發熱量中等。

印度尼西亞位置較好,交通運輸方便,同時印尼的煤炭汙染小,特別適合我們國家環保標準。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生產力水平較高,經濟發達,對煤炭需求旺盛,距離我們國家較近,這幾年我國開始從印尼等國大量進口動力煤,近期我們國家與印度尼西亞籤署15億美元煤炭供應協議,可以看出印尼的煤炭資源在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相關焦點

  • 印度尼西亞:火山、地震那麼多,卻成為第二個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大約由17000多個島嶼組成,大的島嶼有蘇門答臘島和加裡曼丹島,還有一些小的島嶼,如爪哇島、蘇拉威西島等。印度尼西亞也是多自然災害的國家,火山、地震、海嘯頻繁發生。據統計,印尼每年監測到的地震就有6000次以上,而2018年度高達上萬次。
  • 為什麼地處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多地震、火山和海嘯災害?
    有人說東亞的群島國家「日本」是被上帝詛咒的國家,其實可能位於東南亞的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才是真正被上帝詛咒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地震、火山噴發、海嘯、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最多發的國家之一,印度尼西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裡不會是一片寧靜的國土。
  •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六大板塊示意圖那麼,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 關於印度尼西亞的12個事實
    實際上,沒有那麼多。事實一、根據2018年的人口普查,該國有266,357,297人居住,這樣,它就成為了世界上人口較稠密的國家之一。這些動物,包括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犀牛,科莫多蜥蜴,阿諾阿(世界上最小的水牛),眼鏡猴(個小,美麗,大眼的靈長類動物)。
  • 【衛生類公共基礎知識】世界上的三大地震帶
    今天,小衛為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的三大地震帶,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會涉及,小衛把他們整理了一下,以方便大家參考。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就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它所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三。
  • 印度尼西亞有一旅遊勝地,曾被地震夷平,如今涅槃重建後享譽世界
    美娜多又名萬鴉老,是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省的省會,是繼望加錫之後蘇拉威西島上的第二大城市。美娜多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市,在1844年的毀滅性的系列地震中被夷平,重建100後,在「二戰中」遭到日軍猛烈轟炸,城市遭到破壞。經過幾十年的恢復重建,如今的涅槃後美娜多,依託令人驚嘆的海洋水下景觀和巍峨壯觀的山脈全景,深得世界戶外探險者和旅遊者熱捧和喜歡。
  • 地圖看世界;東南亞第一大國印度尼西亞
    印尼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印度尼西亞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被荷蘭人殖民長達數百年。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8月17日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2019年印尼人口近2.62億(2019年),僅次於中、美,印,世界第四。
  • 地圖看世界;「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
    東南亞國家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與新加坡、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印尼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
  • 「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氣候溼熱人口眾多,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
    「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是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簡稱,位於東南亞的馬來群島,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而印度尼西亞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全國總共有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這些島嶼地區,大多都是屬於板塊運動中相對上升的部分,所以島嶼中部多山地地形,地勢中高周低,島嶼中部地勢崎嶇,而島嶼周圍沿海地區地勢相對平坦。由於印度尼西亞地處兩大消亡邊界的交匯處,由於板塊之間的相互碰撞,所以印度尼西亞多發地震災害和火山噴發。
  • 「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氣候溼熱人口眾多,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
    ,而印度尼西亞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全國總共有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國際上一般把印度尼西亞稱為「千島之國」,實際上可以稱為「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的島嶼數量約佔世界島嶼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世界島嶼總數估計在5萬個以上)。
  • 「阻止」了地震的火山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似乎是無法阻止的。然而,一項研究表明,2016年原本應該發生在日本熊本縣的地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活火山阿蘇火山內的巖漿「攔住」了。儘管知道這些聯繫,但是火山和地震究竟如何相互影響?我們還是少有了解,原因之一就是火山和地震「互動」的機會太少太少了。日本熊本地震2016年,日本九州島遭受了密集地震的襲擊,並在4月16日達到了震級頂峰——7.1級,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的阿蘇火山,就在震中西南方向30公裡處,同樣也受到了這次地震影響。
  • 世界上地跨兩大洲的國家之印度尼西亞和埃及
    國家是國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截止2011年世界上有197個國家被國際普遍承認,其中193個為聯合國會員國。上期我們介紹了世界上地跨兩大洲的三個國家:俄羅斯、土耳其和哈薩克斯坦,他們都是地跨亞洲和歐洲的國家。今天我們來介紹另外兩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和埃及。
  • 印度尼西亞10大美麗島嶼,你想去嗎?
    印度尼西亞有18330個島嶼,這麼多的島嶼中,聞名世界的當然是峇里島和倫博克島了,但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這兩個島,而是10個名氣不是很高,但風景同樣美麗的島嶼10、拉賈安帕特群島拉賈安帕特群島位於紐幾內亞島西北端,是一個由1500多個小島和珊瑚礁組成的快速群島
  • 人類史上第二能噴的火山就在我國,火山灰一度蓋住了3個國家
    確實,全球近90%的地震和超過450座火山都位於太平洋板塊和其他板塊交接的俯衝帶附近,因此這個環形地震帶也被叫做環太平洋火山帶(ring of fire)。然而,我國大陸地區並不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
  • 世界那麼大,為什麼要去印度尼西亞旅遊?這13個理由足以說服你!
    世界那麼大,為什麼要去印度尼西亞旅遊?這13個理由足以說服你!去東南亞旅遊,是現在出境旅遊的熱門話題。很多人都在選擇旅遊國家這件事情上猶豫不決,小編今天就跟大家推薦一下印度尼西亞。也許你會疑惑,世界那麼大,為什麼要去印度尼西亞旅遊呢?這13個理由足以說服你!
  • 日本地理了解一下,這是一個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
    日本,國名意為「日出之國」,位於東亞,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裡。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 印度尼西亞的三色湖,水色不時變化,無法預測到訪時是什麼顏色
    印度尼西亞同時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領海地質極為活躍,地震頻繁,火山林立……在印尼各島各地,死火山、活火山無處不在,各色各樣因火山爆發而形成的風景名勝數不勝數。印度尼西亞就有一個神奇的三色湖,位於佛羅勒斯島上的克利穆圖火山山頂的火山口,三色湖的名字足以令人產生奇思妙想,聯想到無數次火山爆發後形成的奇妙景色,「三色湖」並非一湖三色,而是三個彼此相鄰的火山湖泊展現三種不同顏色。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峰,林木蔥蔥,繁花似錦。
  • 印度尼西亞,別樣之美
    提起印度尼西亞,國人最熟知的就是峇里島,那裡也是很多人熱衷前往的度假天堂。但是印尼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地方,比如,美娜多,比如爪哇島、比如蘇門答臘島。這個有「千島之國」的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風景秀麗,人文風情濃鬱。在此我們就跟隨攝影家的鏡頭領略印度尼西亞的獨特魅力。
  • 地震帶甦醒?美國震完印尼震,都是大地震!和厄爾尼諾有關嗎
    這兩天,接二連三的地震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熱點話題,比如我國四川宜賓連日來發生多次地震,讓不少四川人驚魂未定;而7月5日-7月6日,美國加州南部地區連續出現兩次6級以上地震,最大地震為6.9級,並且自7月4日以來已經發生了大小地震4700餘次,而在5日大地震過後的一小時內,當地還發生了
  • 一花一世界,好一方禪境淨土——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