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了地震的火山

2020-12-13 瀟湘晨報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似乎是無法阻止的。然而,一項研究表明,2016年原本應該發生在日本熊本縣的地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活火山阿蘇火山內的巖漿「攔住」了。

這項研究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了地震和火山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作用,而2016年阿蘇火山的噴發可能也就此找到了原因。

大多數的地震和火山都與板塊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係,在一些地方,二者息息相關「親」如兄弟,經常此起彼亦「起」。大地震甚至可能觸發很遠距離的火山噴發,而地下巖漿的存在也可能會影響火山區地質斷層的形態和分布。儘管知道這些聯繫,但是火山和地震究竟如何相互影響?我們還是少有了解,原因之一就是火山和地震「互動」的機會太少太少了。

日本熊本地震

2016年,日本九州島遭受了密集地震的襲擊,並在4月16日達到了震級頂峰——7.1級,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的阿蘇火山,就在震中西南方向30公裡處,同樣也受到了這次地震影響。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阿蘇火山凹陷的火山口直徑有22公裡,是這裡曾經爆發過大規模火山噴發的證據。

為了抓住這難得的研究機會,日本的地震研究者在7.1級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就趕赴震中,以調查地震斷層的破裂及其對火山口的影響。

研究人員使用了Google Earth衛星圖像,結合對斷裂經過道路和河道的地面觀測資料,以了解地球在斷層線附近發生了多少位移。他們還使用地震成像技術研究了地下的構造。

研究小組發現,地震沿原有的斷裂帶形成了一條長達40公裡的地表破裂帶,水平位移長達2.45米,垂直位移高達0.9米。他們還發現了一組新的斷層,從西南向東北橫穿了阿蘇火山口。但是在阿蘇火山口的東北邊緣附近,地表的破裂發生了變化。在那裡,破裂(即同震破裂)以垂直運動為主,而且突然就停止了。

橫穿阿蘇山火山口邊緣的地表破裂

通過對阿蘇火山地下構造的地震成像顯示,破裂停止在地下6千米的深度,再往下就沒有破裂了,這並不尋常。

但這恰好是火山地下巖漿室的上邊界。也就是說,地震的同震破裂在火山內部的火山口處停止了。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部分熔融的巖漿無法被地震撕裂,如果不存在巖漿室,同震破裂應該會更長。而且巖漿室的存在改變了周圍巖石的應力,導致斷層垂直運動。

值得注意的是,火山口下方的同震破裂可能成為巖漿噴發的新通道,可能導致未來的火山爆發。10月8日阿蘇山噴出了11千米高的火山灰,很可能就與此有關。

這項研究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了地下構造的真實應力環境。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收集更多有關火山影響地震破裂的數據,更進一步了解相互影響的機理,不過這往往意味著地震或火山活動的發生,又會帶給人類麻煩和危險。地球科學的研究真可謂是科研「險中求」了。

參考文獻:《This volcano stopped an earthquake in its tracks, scientists say》刊於《科學》雜誌網站

共同關注防震減災

【來源:武威市地震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以目前人類的能力,能不能阻止「超級火山」的噴發?
    超級火山噴發如果,位於軟流層中的巖漿順著巖層之間的斷裂帶上升,到達地表,就會形成火山噴發。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角度來看,板塊之間的邊界處,不管是消亡邊界還是生長邊界,通常多斷裂帶分布,因此,火山也就多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附近。全球火山分布主要包括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此外在大洋深處的大洋中脊,也有大量海底火山分布區,稱為海嶺。
  • 懷特島火山強烈噴發,為什麼紐西蘭是火山和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
    自9日懷特島火山噴發後,島上火山保持持續活躍狀態,9日火山噴發形成的幾個火山口繼續噴發氣體和泥漿,表明內部壓力依舊較大,火山警戒級別保持在3級(紐西蘭火山警戒級別從低到高分為5級),科學家預測未來24小時火山有繼續噴發的可能性。紐西蘭不僅火山噴發多,而且也多發地震災害,2011年紐西蘭第二大城市克萊斯特徹奇發生6.3級地震,造成146人遇難,損失慘重。
  • 地震地熱說應用:火山成因之1——義大利的火山研究
    地 震 地 熱 說 應 用火山成因之1——義大利的火山研究Seisman義大利活火山少,休眠火山多,是一個研究火山成因的好地方。,200~400km深度層的地震變得異常活躍,殼內地震與火山也十分活躍起來。
  • 美國基拉韋厄火山爆發,引發4.4級地震,「末日」的前兆嗎?
    火山噴發作為嚴重的地質災害之一,威力自然不能忽視。火山噴發不僅可以使地球環境發生改變,而且還有可能引起生物滅絕。很多人認為,火山噴髮根本比不上小行星撞擊地球,其實嚴格來說,地球上的火山一旦爆發,所釋放的能量要比小行星撞擊更可怕。
  • 24小時內91次地震影響美國黃石公園,沉睡的火山會甦醒嗎?
    ,因為一旦出現較強的地震,破壞是人類難以想像的,在海洋區域地震還非常容易海嘯,這就是為何人類不期待任何大小地震出現,但是又沒有辦法,因為人類無法「阻止」地震的發生,只能順其自然。我們上面也說了,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人類肯定是沒辦法,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都很渺小。而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們除了發現地震的活動較強之外,也發現了在全球最危險的火山附近出現了頻繁地震的情況,這是什麼情況?難道火山噴發的時間越來越近了?首先我們來看看地震的情況。
  •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的國家?
    火山噴發和地震都屬於自然災害,屬於地質災害的範疇。世界各地,有的地方很少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而有的地方卻經常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災害,這是為什麼呢?板塊運動示意圖火山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多與地殼運動有關係,和板塊運動有很大的關聯,往往處在板塊與板塊的邊界附近,多發地震和火山噴發,特別是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相互碰撞擠壓,
  • 火山噴發和地震互為因果關係?針對這波火山傳言,院士有話說
    2014年日本中部御嶽火山噴發,造成60多人死亡;2017年哥斯大黎加的火山噴發,迫使其所在的國家公園關閉並疏散附近城鎮。近年來火山噴發報導頻見,這是否意味著地質活動比以前更加頻繁了?火山噴發是否只帶來溫室效應?火山與地震是不是一對「孿生」兄弟?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
  • Kīlauea火山發生地震:一新熔巖湖形成
    據外媒報導, 繼熔巖出現後,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夏威夷火山觀測站(HVO)宣布在Kīlauea火山南側探測了4.4級的地震。 這一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12月20日周日,準確的發現時間為當天晚上10點36分。一夜之間,一個熔巖湖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大量的視頻和照片被記錄下來。
  • 義大利地震!當3.0級地震發生時,人們擔心維蘇威火山即將噴發
    一場小地震使一個義大利小鎮陷入崩潰,人們越來越擔心附近的一座巨型火山即將噴發。當地時間11月8號中午,帕爾農波利斯市的伊爾皮尼亞市發生芮氏3.0級地震,當地居民受到震動。距離震中51英裡的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可能是災難性的。這座4200英尺高的火山上一次噴發是在1944年,通常每20年噴發一次,這意味著它的噴發速度是現在的4倍。維蘇威火山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火山噴發之一。
  • [北京您早]日本熊本縣連遭地震 阿蘇火山活動「與地震無關」
    [北京您早]日本熊本縣連遭地震 阿蘇火山活動「與地震無關」 日本熊本縣連遭地震,阿蘇火山活動「與地震無關」。
  • 超級火山將毀滅人類?NASA要冷卻火山阻止浩劫
    作者:戴維·考克斯翻譯:秦琪凱審校:吳非「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ID: huanqiukexue)授權轉載超級火山當前,這或許是唯一能夠阻止人類滅絕的方法。 加州理工學院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布賴恩·威爾科克斯(Brian Wilcox)解釋說:「我是NASA行星防禦諮詢委員會的一名成員,該機構負責研究如何抵禦小行星和彗星的威脅。在那項研究中我得出的結論是,超級火山的威脅始終要比小行星或者彗星大得多。」  太空人從國際空間站觀測到的火山爆發景象。
  • 111次地震,美黃石公園在3月現兩個地震群,是超級火山爆發先兆?
    在最近一段時間裡,全球範圍內出現的大型地震真的比較多,3月19日,印尼峇里島出現6.2級地震,3月25日,俄羅斯千島群島出現7.5級地震,4月1日,美國愛達荷州又出現6.6級地震。而現在最讓美國科學家擔憂的是,愛達荷州地震是否引起懷俄明州黃石超級火山提前爆發,因為在今年3月,美國黃石公園出現兩個地震群,共111次地震,這是否為火山甦醒先兆?
  • 為什麼地處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多地震、火山和海嘯災害?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地震、火山噴發、海嘯、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最多發的國家之一,印度尼西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裡不會是一片寧靜的國土。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圖而印度尼西亞所在的東南亞地區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的消亡邊界,也是地中海-喜馬拉雅消亡邊界和環太平洋消亡邊界交匯的地區
  • 日本熊本縣阿蘇火山持續噴發 官方稱與地震無關
    資料圖:阿蘇火山。中新網4月16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熊本縣的阿蘇山於當地時間16日上午8點半左右噴發,一直持續至當天下午。噴煙距火山口最高達100米。不過,日本氣象廳負責人表示,觀測數據無異常。
  • 臺北市北投3.2級地震 氣象部門:火山活動造成
    中新網8月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市北投區7日凌晨發生規模3.2級地震,氣象部門表示,主因是受到大屯火山活動造成的,但主要是受到火山熱液影響,巖漿庫本身很穩定,民眾不要太過擔心。根據氣象部門最新信息,7日1時0分發生芮氏規模3.2級地震,地震深度5.0公裡,震中位於臺北市府北方14.9公裡(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最大震度陽明山3級。臺灣氣象部門地震預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此地震主要是受到大屯火山的火山活動影響,但民眾不用過於恐慌。
  • 日本新燃嶽火山爆發性噴發 日媒:或是大地震前兆
    圖來自日本電視臺NNN海外網3月6日電 日本氣象廳發布消息稱,日本九州鹿兒島縣與宮崎縣交界的火山新燃嶽周二(6日)再次發生爆發性噴發。日媒稱,日本教授更是直言,「2019年前很有可能發生大地震。」據日本電視臺NNN報導,日本福岡管區氣象臺發布消息稱,新燃嶽於下午2時27分發生了爆發性噴發。
  • 臺北市北投3.2級地震 氣象部門:火山活動造成
    原標題:臺北市北投3.2級地震 氣象部門:火山活動造成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北市北投區7日凌晨發生規模3.2級地震,氣象部門表示,主因是受到大屯火山活動造成的,但主要是受到火山熱液影響,巖漿庫本身很穩定,民眾不要太過擔心。
  • 日本又發生地震和火山噴發了,為什麼日本這麼容易發生地質災害?
    2019年10月12日,日本遭受各類自然災害輪番襲擊,首先日本有記錄以來最強颱風「海貝思」登陸日本東部地區,其次日本千葉縣又發生了5.7級的地震,最後日本鹿兒島縣櫻島的南嶽山火山也發生了噴發活動。在一天之內,颱風、地震和火山噴發等三種自然災害同時發生,對其他國家來說是極為罕見的,但是對於日本來說卻也沒有這麼驚奇。
  • 美國阿拉斯加發現新火山,很可能和黃石公園的超級火山同一類型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2月8日報導,科學家們最近聲稱他們在阿拉斯加火山群島下面發現了一座超級火山。來自美國華盛頓特區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的黛安娜·洛南和她的同事們在美國地質協會的會議上提交了相關的研究報告。
  • 表現最為激烈的自然災害,地震和火山噴發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
    自然災害根據成因可以分為地質地貌災害、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等,其中地質地貌災害主要是指地球的各種地質作用比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從而造成的自然災害,具體來說包括地震、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等。在地質地貌災害中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兩種災害的表現形式是最激烈的,那麼這兩種自然災害之間有沒有什麼關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