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的反戰情愫

2020-12-20 搜狐網

  5月中旬,中央電視臺《呼喚和平》攝製組專程到贛榆縣,採訪孫金科。這已是他第二次與央視結緣,專題闡述日本人民反戰運動。

  孫金科,1995年從贛榆縣政協文史委退休。作為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及抗日戰爭史學會會員的孫金科,先後出版了《日本人民的反戰鬥爭》、《國統區日人反戰運動》等5部專著,發表「反戰」論文80多篇,文稿超過150萬字,是國際研究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運動史的知名專家。

  一件事一輩子

  2003年8月,孫金科受央視特邀走進《探索·發現》演播室講述了自己近半個世紀的反戰情愫。

  說到他研究日本人民反戰運動,那還要追溯到1958年。一天,他在學校圖書館查資料,偶然從日共中央機關報《赤旗報》上看到一則介紹《在華日本士兵的回憶——反戰士兵回憶錄》的廣告,從小祖父母就被日軍炸死的孫金科,對日軍中還有反戰人員產生了濃厚興趣,便寫信到日本要求「以書換書」,但寄回來的書全是日文。無奈,他只好自學日語,並幾乎拿出自己的全部工資收入購買資料,矢志研究。為搞清我黨19401945年在延安設立的一所專門收留日本戰俘的「日本工農學校」,他從多方面收集史料,遍訪所能找到的每位知情者、當事人,甚至找到了當年的副校長、後來的國家中聯部秘書長趙安博,並經趙老引薦見到了王震將軍。王震對他的研究給予很大的支持和鼓勵,並提供了大量詳實的資料。前不久,他還受聘南京師範大學「編外」教授,專門為該校社會發展學院歷史系研究生開設《關於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運動研究》專題講座,並受命組建連雲港市社科院反戰研究所,與淮海工學院聯合培養「反戰」專業研究生。

  與日共領袖攜手「反戰」

  1990年,為進一步拓展對日本人民反戰運動的學術研究,孫金科訂閱了《赤旗報》,並從報紙上了解、結識了不破哲三這位1930年出生的日共領袖、著名歷史學家。孫金科多次寫信給不破哲三,介紹自己的研究情況,並尋求學術上的支持和幫助。不破哲三寄給他大量有關反戰同盟領導人的資料,並介紹他與健在者直接聯繫。他們互相交流研究成果、交換資料,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96年,孫金科應中宣部《中國抗日戰爭史叢書》編委會之邀撰寫的35萬字的《日本人民的反戰鬥爭》一書問世後,孫老立即將他籤了名的新書寄給了不破哲三先生。經這位日共領袖的宣傳,該書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震動。1998年10月,在不破哲三的幫助下,孫金科應日本日中歷史研究中心、東京早稻田大學和京都立命館大學聯合邀請,前往日本參加「在華日本人民反戰運動國際研討會」,併到各高校講學,深深打動了與會者。十六大召開前夕,不破哲三專程訪問中國在與江澤民總書記的會談中,他多次提到孫金科,提到了《日本人民的反戰鬥爭》這本書。

  走進央視當「導演」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抗戰勝利60周年,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電視臺、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決定聯合拍攝五集電視劇《呼喚和平》。這是一部首次從日本戰俘的角度反映中國抗戰的大型文獻專題片,孫金科受聘擔任學術總顧問。據抗戰研究史料,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共俘虜日軍6200餘人,其中1000餘人在中國共產黨的感召下,經歷了生與死、靈與肉、愛與恨、血與火、戰與和的洗禮。他們毅然投身於抗戰前列,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建立了20個反戰支部,為中國人民的抗戰勝利,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悲壯的反戰之歌。

  春節過後,劇組分三個攝製組奔赴蘇魯豫、湘浙贛等國內20多個省市實地拍攝及遠涉日本採訪抗戰親歷者。孫金科接受採訪後,還組織他們來到贛榆縣實地拍攝全國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山國家級烈士陵園,以及安息於此的日本友人金野博烈士的反戰事跡、紀念碑等。該劇將於今年9月3日晚在央視七套播出,之後,分別在央視一套和四套黃金時間播出。本報通訊員 祝新華 孫曉明 本報記者 鄒建豐

相關焦點

  • 半個世紀的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半個世紀裡,它實現了眾多科學突破,其中不乏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發現。洛桑聯邦理工學院50周年慶祝計劃貫穿全年。大部分面向大眾的活動將於秋季舉行,其中包括:9月14-15日的校園開放日和10月18日的「科學開放日」(open science)活動。新校標新校標的推出象徵著校慶慶典活動的啟動。
  • 步履不停,澳洲POTE柏緹開啟下半個世紀徵程
    2016年,澳洲POTE柏緹進入中國的第4個年頭,也是品牌誕生的48周年。讓我們共同回顧POTE柏緹48周年的天然之旅,揭開她的神秘面紗。如今POTE柏緹的產品SKU數量突破了60個以上,涵蓋了洗髮、護髮、沐浴、身體乳等洗沐領域,POTE柏緹已不只是天然個人護理品,更是一種追求天然純淨的生活方式。 2012年進入中國之後,柏緹POTE將品牌天然護膚理念帶入中國市場,並迅速獲得消費者和代理商的認可,入駐了廣百、永輝、華潤等大型KA渠道以及妍美、美顏坊等專營店。
  • 半個世紀找戰友,烈士終於有了家
    半個世紀找戰友,烈士終於有了家 2020-05-02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福州西湖百貨商場: 半個世紀的堅守
    在大型商場超市和各種新零售遍地開花的今天,西湖邊有一家傳統家用小百貨商場,以其獨有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歷時半個世紀屹立不倒。  獨樹一幟  主營傳統日用品  這個商場全稱是:西湖百貨商場,位於鼓樓區北后街14號,老福州也叫其「北大商場」。
  • 半個世紀前的食譜揭示西方的「古早味」
    在看了半個世紀前的食譜(黑暗料理)後才發現,原來人類的味覺也是在不斷進化的……Seven-Up In Milk 七喜汽水倒進牛奶裡Banana Candle 香蕉「蠟燭」Ham And Bananas Hollandaise 火腿香蕉荷蘭餅Terrine
  • 「櫻花女神」山口百惠,曾驚豔了半個世紀,成為美的代言詞
    "櫻花女神"山口百惠,曾驚豔了半個世紀,成為美的代言詞所謂初戀臉,就是大部分人眼中代表愛情的臉,可能長相併不驚豔,第一感覺雖不起眼,甚至是普通,卻非常的耐看。現在著重介紹的是"櫻花女神"山口百惠,她就是清純女神的代言詞,曾驚豔了半個世紀,令人為之傾心。
  • 《環遊地球八十天》:半個世紀前的視覺奇觀
    20世紀50年代是電影業遭遇嚴峻考驗的年頭。新興的電視業以其貼近生活,無孔不入的特點,迅速擠佔了人們的業餘生活,大量侵吞電影的市場與票房。為了抵抗這攻勢,電影業界可謂奇招盡出。好萊塢在這一時期拍攝了大量的史詩片和奇觀片,以證明「有些東西你只能在電影院裡看到」。
  • 半個世紀的土地糾紛複議化解
    然而,最近通過行政複議的手段,這起糾纏了半個世紀的糾紛終於有了一個令多方滿意的結果,不僅土地問題徹底解決了,兩村人的積怨也化解了。  事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這塊地從土改分田地,到鬥地主都是俺村的,祖祖輩輩都是俺們種的啊,這也可以說是老祖宗留下的。但是,後來說這12畝多地是他們的,俺村的人很憤怒。」魯山縣董周鄉蔡莊村的一名村民情緒激動地說。
  • 半個世紀求索不輟 深耕骨傷造福於民
    半個世紀求索不輟 深耕骨傷造福於民——記三門峽市中醫院骨傷科本報記者 吳瓊20世紀50年代,她始於一幢破舊瓦樓,因深耕骨傷領域,在三門峽落地生根,破土萌芽;半個多世紀的風雨,身份幾經轉換,傳承始終未斷,中西醫技術在此交融新生,鍛造了她剛柔相濟、
  • 在農村,兩個女人長達半個世紀的較量
    在這篇故事裡可以看到半個世紀歲月流逝的痕跡,迷霧般縈繞在生活裡的婆媳矛盾,兩個操勞一生的普通女人如同生活在故鄉的無數個「她們」一樣,「恪守孝道,恪守做人本分,本能地,又感性地活著。文|張可心編輯|二維醬我坐在奶奶身旁,我們倆靜靜地坐在院子裡。四五點鐘的陽光漸漸退去燥熱。我們就那樣坐著,不知道是我陪她,還是她在陪我。
  • 太空浪子迷失太空,漂泊半個世紀,找到了回地球的軌道
    1966年,也就是54年前,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探測者2號無人月球探索飛船,當時使用的運載火箭是阿特拉斯-半人馬D火箭。到了預定軌道,「探測者2號」與半人馬D火箭脫離之後,半人馬火箭引擎關閉,隨後排出了剩餘的推進劑,將自身送入了太陽軌道。
  • NASA隱藏了近半個世紀,原來當年月球上的影子是他!
    一張五十年的照片引發不明飛行物愛好者對月球的持續關注,並且這個問題已經發酵了近半個世紀。 不少外星人愛好者認為這是登月任務期間拍攝到的外星機械,而美國宇航局則隱瞞了近半個世紀。由此還引發了月球上到底發生什麼的猜想,不得不佩服陰謀論者的想像力,但美國宇航局專家Rennilson認為這個詭異的人形影子其實是美國宇航局當年秘密發射的無人月球著陸器,時間是在1966年。
  • 木村大神帶火的Poter包,為什麼一火就是半個世紀?
    Porter包總共推出TANKER、Free Style、Heat、Flag等等超過200個系列,4000多款包包。每隻包包都貫徹他們的"一針入魂"匠人精神。而"一針入魂"指的是,從優良材質的選擇、設計到一針一線地精心縫製,每一道工序都運用嫻熟的技法和嚴格的標準。現在很多品牌也在推崇這個理念,但吉田包卻是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品牌。
  • 找了半個世紀 他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哭牆上"見"到姐姐
    這成了父親的牽掛,找了半個多世紀,也沒有音信。由於種種原因,直到上世紀70年代父親去世,他們一家也沒能再回故鄉南京。姐姐從此也成了張蘊仁的牽掛。「人老了,更想找到至親,也想了卻父親的心願。」張蘊仁說,直到去年的一個電話,才解開了這個謎。電話是他的堂姐、年過九旬的張淑仁老人打來。張淑仁告訴張蘊仁,當年張家在南京是一個大家族。
  • 戰地記者與敢死隊長半個世紀的君子之誼
    原標題:戰地記者與敢死隊長半個世紀的君子之誼 有這麼一對朋友,他們互相仰慕,神交半個世紀。在烽火硝煙的歲月,一個是戰地記者,一個是報導對象,可是由於戎馬倥傯卻無緣見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一個在上海從事新聞工作,一個在大西北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兩人互相通信,互致問候,交流工作,一直到雙方病逝都未能謀面。
  • 協警老黃,終於告別戴了半個世紀的高度近視鏡
    錢江晚報多次報導過的網紅協警老黃,在退休後迎來了一大喜事:他戴了近半個世紀的高度近視鏡終於可以摘掉了!浙大一院副院長、眼科主任沈曄,在微博上看到錢江晚報關於老黃的故事後,職業敏感使然,想為老黃做免費的眼部手術,幫他摘掉高度近視鏡。
  • 「宮鬥」半個世紀的《大奧》 「最終章」令人失望
    「宮鬥」半個世紀的《大奧》 「最終章」令人失望 原標題:   吃瓜群眾對於封建時代宮闈秘史的好奇心可以說是放諸四海而皆準。  宮鬥半世紀  1958年12月23日,當時世界第一高電視塔(332米)——東京電視塔落成啟用。這標誌著日本電視時代的到來。第二年(1959)年又逢皇太子(現在的德仁天皇)大婚,民眾為一睹這一世紀盛事的電視直播而爭相購買電視機。彼時新興電視產業的一片藍海,促使好幾個民營電視臺不約而同地在1959年宣告成立。
  • 86封情書,55年等待,因一次「閃婚」卻讓異國摯愛等了半個世紀
    86封情書,55年等待,因一次「閃婚」卻讓異國摯愛等了半個世紀從小我們就在聽童話裡王子和公主的故事,王子和公主歷經磨難終於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如果說這樣的愛情是完美浪漫的,那麼今天要說的這段愛情就是震撼人心的。
  • 好聽的老電影歌曲原唱 半個世紀也經久不衰百唱不厭
    有的電影插曲,唱了近半個世紀。在百姓中傳唱,百唱不厭,經久不衰,成了經典名曲。只有經典才能永恆,只有經典才能傳世。有的老電影插曲甚至唱到了國外,唱遍了世界的每個角落,唱到了人們的心坎裡。那時為了學唱一首電影歌曲,下了班也不回家。徑直奔電影院排隊買票看電影。一首電影插曲,看一遍電影學不會,就再去看一遍電影。
  • 泰國人最害怕的中國人,死後被做成乾屍展覽了半個世紀
    「食人魔」這三個字在電影裡面比較常見,但你有想像過,假如有一天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會出現了這樣的人,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這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是一個發生在泰國的真實故事,在70多年前,也就是1946年的時候,一個叫做黃利輝的中國人移民來到了泰國,他帶去的災難也是從他正式踏入泰國的那一天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