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臺灣回來,必定會捎上一堆伴手禮,而且一定會有牛軋糖,念念不忘的濃鬱奶香。最近種草的臺灣小點心還有雪花酥,光聽名字就美得不行,一層層輕薄酥皮,掂在手裡都感受不到重量,難怪叫「雪花酥」···又是承包下午茶系列。
輕酥雪花酥
一層一層數一數看是不是千層。一開始是被名字吸引,拿到手裡的時候才體會到為什麼叫「雪花酥」。神奇的是,輕若雪花的酥皮在手裡酥而不渣,入口酥皮碎開的時候就真正體會到它的酥脆了。
酥了一嘴。表面灑的那層巴旦木薄仁烤得很香,酥皮的奶香也是滿分。
奶香牛軋糖
牛軋糖裡真的有「牛」,因為牛奶香氣絕對是牛軋糖的主角。這款臺灣抹茶花生牛軋糖,花生仁很脆香,清新的抹茶香氣淡而不薄,襯託之下奶香味依然風頭十足,香得更有層次。
長條牛軋糖有點尷尬,一整顆塞嘴裡有點多。切成小小粒的牛軋糖就很可愛了,一口一個。就算是冬天也沒有硬邦邦,柔軟度和嚼勁都恰到好處。
一口滿足,靠的就是愉悅的奶香
真正的奶香味是很舒服、很愉悅的。不像奶精那股衝鼻的氣味,天然的奶香味可能不大聞得到,但是一口便能嘗得到。奶香味帶來的幸福感,很像小時候吃糖的無比滿足的心情。
牛軋糖和雪花酥最讓人滿意的也是濃鬱的奶香,這種真實的奶香要靠天然黃油和奶粉。很多烘焙師都拒絕用人造黃油,香精味重,口感生硬。從新鮮牛奶加工而來的天然黃油,自然是奶味十足的。
小小一方美味的背後,比想像中難
牛軋糖對溫度很敏感。季節、天氣、溫度不同,每天、每批、每鍋的糖溫也需不同。師傅是看天氣抓糖溫的,要保證每顆到我們手裡的牛軋糖,夏天不會化得黏糊糊的、冬天不會硬邦邦。
研發至今已經是第六代糖體了,臺灣的幾位師傅,一直在堅持不懈地追求嚼勁和柔軟的完美平衡。
雪花酥的酥皮,是師傅親手一張張地摺疊、擀壓出來的。市面上有些酥餅,是用別的工廠現成的餅皮起酥的,不用費勁但起酥自然就沒有那麼香了。
沒有一份美味是偷懶能得來的。每一層都薄如蟬翼的雪花酥,師傅們整整研發了2年零5個月。
揣在手心裡的香甜,一口回到童年
小時候吃到一顆好吃的糖,一塊香脆的酥餅,幸福得像擁有全世界。過年的時候,從那個要踮起腳才夠得著的點心盒子裡,小心挑出最喜歡的那幾樣,揣在手心裡,屁顛顛地跑出去和小夥伴一起吃。
希望這些可以揣進手心和口袋裡的香甜酥脆,也可以給你這種抹嘴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