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中執會將於4月15日正式公告通過蔡英文代表民進黨競逐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臺灣《旺報》今日刊載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勤浩的文章指出,一位從青年時代起就具備「臺獨天然成分」的理念型政治人物,將要把臺灣帶往何處,關心臺灣前途命運的人們正拭目以待。文章直言:在決定臺灣前途命運的這個大是大非問題面前,民進黨切不可盲目樂觀而誤判形勢,否則縱然贏了選舉,卻很可能輸了臺灣。
全文摘編如下:
2月25日,民進黨中執會通過蔡英文資格審查,並將於4月15日正式公告通過蔡英文代表民進黨競逐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九合一」勝選之後,綠營一些人認為兩岸問題不再是民進黨的罩門,「最後一裡路」也許可省略掉,只要民進黨能獲勝,大陸就會接受現實,「向民進黨方向調整」。
在這種「臺獨」氛圍中,蔡英文完成黨內參選登記後宣稱:「我們與國民黨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對鞏固國家主權這件事是最優先的」。看來,有人說蔡主席的兩岸政策是「空心菜」,其實不然。君不見當年李登輝的「鞏固主權小組」已有她的身影;陳水扁2000年甫上臺,醞釀承認「九二共識」之際,也正是被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及時」制止; 而「兩國論」與「一邊一國」也無不與她有最直接的關聯。這樣一位從青年時代起就具備「臺獨天然成分」的理念型政治人物,將要把臺灣帶往何處,關心臺灣前途命運的人們正拭目以待。
若蔡英文執意要把臺灣帶上「臺獨」之路,必定要在李、扁實行了20多年本土化的基礎上加速「去中國化」,加上政治民粹的選舉操作,兩岸關係或將由目前的表面和平、實則僵持的局面轉化為衝突、對抗、甚至攤牌。到那時,不知道臺灣還有多少籌碼能夠經得起這般折騰和衝擊?
正如前扁辦主任陳淞山日前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所言:「20年來的兩岸政經情勢已經產生了重大的變化,臺灣的硬實力已明顯屈居下風,難以跟對岸相互抗衡,臺灣已經不堪用硬碰硬的策略與方法來對大陸『叫板』。所以,臺灣多數民眾更加期待未來的國家領導人,是能夠面對兩岸問題,並且提出兩岸和平共存,互利共榮與政治雙贏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位只能崇尚功利,討好選民支持者,卻無力且無能解決兩岸政經僵局的『過渡政客』。」
而隨著大陸綜合國力不斷上升,解決臺灣問題的民意壓力不斷加大,實現國家復歸統一的能力和意志不斷增強,臺灣一旦出現《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規定的3種情況,則「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
基於此,在決定臺灣前途命運的這個大是大非問題面前,民進黨切不可盲目樂觀而誤判形勢,否則縱然贏了選舉,卻很可能輸了臺灣。(作者為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