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聯合國內外百名學生 發起建500公益圖書室

2020-12-17 網易新聞

(原標題:他聯合國內外百名學生 發起建500公益圖書室)

劉楠鑫

信息時報消息,劉楠鑫來自彩雲之南,目前是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大三學生。2016年3月,他以「畢業後公益圖書室」為紐帶,聯合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的100名優秀大學生作為共同發起人,號召在校大學生一起捐獻閒置書籍,並聯合社會企業、組織等一起開展活動,向偏遠山區的中小學等場所搭建公益圖書室。

身處人類社會,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著連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無數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們相關。」每個人的舉動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另一個人的軌跡。而當這些人匯聚到一起時,那股力量將會更加強大。公益便是如此,它是千千萬萬愛心人士的力量匯聚,力圖將「幫助」傳遞給最需要的人群,從而讓社會作為一個整體變得更加美好。

2016年初,來自廣州大學大二的學生劉楠鑫通過聯合國內外100名優秀大學生,共同發起了「畢業後公益圖書室」,號召國內4000萬在校大學生捐獻出自己的閒置書籍,傳遞給那些身處偏遠山區的學生,如今已在全國建起了500多個公益圖書室,盡力改變著當地學生的閱讀狀況。

同時,這項公益之舉還帶動了不少社會企業、機構、組織的參與,讓當初的「小雪球」得以發展成今日的規模。短短一年多時間,「畢業後公益圖書室」已成為國內發展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校園公益組織。在這個過程中,20出頭的劉楠鑫和一群風華正茂的大學生也獲得了極大成長。

抉擇:「誤打誤撞」的公益路

劉楠鑫今年不滿21歲,但身上流露出的幹練、成熟、商業等氣息,已讓不少人誤以為他是「官二代」或「富二代」。在做公益期間,甚至還有人懷疑他是否「別有目的」。對於這些外人給予的認知和質疑,劉楠鑫都輕描淡寫地帶過,還坦率地表示自己走進公益之路純屬「誤打誤撞」。

很長一段時間,劉楠鑫都認為商業型的創業才是自己的目標,「要在大學賺取自己的第一桶金,而且一定要做成一番大事業。」自初中開始,他就搗鼓起了各類小生意:賣書、賣零食......來廣州上大學後,他發過傳單、做過推銷、幫過學校周邊的流動商販建立線上運營等。這些形形色色的兼職不僅讓他賺取到了一定資金,也讓他的綜合能力獲得了提升。

剛上大學不久,劉楠鑫發現了自己的一個不足:無法清晰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他專門去找發傳單、做推銷等的工作,強迫自己去直面問題。起初因害怕怯場,他提前寫好小紙條並背熟上面的內容。一次不行,就兩次......直到自己的表達障礙消除。如今,誰也想不到這個能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的大男生還曾有過這樣的一段經歷。

在一次次嘗試中,劉楠鑫清晰地認識了自己。大二時,學校附近的流動商販因受管制無法在校內進行擺攤,劉楠鑫便免費幫助他們開通了線上運營,將學生的需求與商販的經營搭建了起來。此舉獲得了學生和商販的認可,同時也讓劉楠鑫感受到了助人的快樂。之後,他開始跟一些朋友探討公益之事。

起初,劉楠鑫認為一切事物都可通過金錢來衡量,而自己更以「創造出一個能獲得巨額融資、站在時代風口上的項目」為目標。但不久後,他意識到,事情還是得一步步來,自己在大學最需要獲得的還是「能支撐未來走得更遠」的能力。劉楠鑫發現,如今很多創業者都湧向了商業創業,就如當初的自己。那為何不反其道而行之,選擇公益踐行呢?幼時留守兒童的經歷,讓他知道偏遠山區的孩子有多渴望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再加上恰好有投資方的助力,「畢業後公益圖書室」就這樣誕生了。

孩子們製作公益書籤。

凝聚:當水滴匯成溪流

作為山區出來的學生,劉楠鑫對當年缺乏書籍的狀況記憶猶新:「一本商務印書館1998年出版的《新華字典》被一屆又一屆的同學翻得紙面發黃,字典背脊被幾根大麻線不規則地串在一起,紙張東殘西缺,查字比尋寶還難。」此外,「全校幾本公用書籍也破爛不堪,但老師和同學仍然把它們當寶一樣,鎖在學校最安全的地方,僅供上課小心翼翼地使用,一屆屆傳承下去。」

他發現書籍仍是山區學校的致命短板。與此相反,社會上則有大量的閒置書籍。如果能將這些閒置書籍傳遞到有需要的人群中,那麼這些也就不再是零價值的物品了。

不過,劉楠鑫覺得公益並非靠單打獨鬥就能做成,也不是一群人悶頭幹活的金錢交易。「公益要接受整個社會的監督。」於是,他通過百名聯名發起人投票活動,向各大高校尋求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讓更多熱愛公益的同學參與進來。

由此,「畢業後公益圖書室」先以公益模式號召國內在校大學生捐獻自己的閒置書籍,而後再將這些書籍配送到偏遠山區的學校,搭建起一座座公益圖書室。這些閒置書籍主要來自學生、企業、社會人士等。自2016年3月以來,他們已在各地建立起了500多站公益圖書室。

除了建立公益圖書室外,這種公益模式還搭建起了一個網際網路組織系統,讓大學生們得以更快成長。

據了解,其平臺參與者包括發起人、負責人、志願者、義工等。其中,首批項目發起人則是連同劉楠鑫在內的100名各大高校學生,主要負責項目規劃、資源連結等。隨著規模的擴大,如今發起人也擴展到了500多人。劉楠鑫說,除了號召更多高校學生參與外,「畢業後公益圖書室」也聯合了上百家公益組織、社會企業一起來開展活動。

當一滴水落到地上時,它很快就會幹涸;而當無數的水滴匯聚在一塊時,它們便成了一條溪流,可以源遠流長。通過大學生們的身體力行,「畢業後公益圖書室」的隊伍也從「小水滴」變成了「溪流」,凝聚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公益寄語:

「大學生就應該是積極向上,有活力,有自己的追求。而且普遍來說,大學生的課比較少,課餘時間應該多做些有意義的事。只要不影響學習,多做有意義的事,我相信家長們都會支持的。」

——鄒紹英(兩位發起人李達、李欣的母親)

「每一位畢業後的小黃人們,你們都是有擔當的九零後。讓我們共同勉勵,帶著一顆感恩之心攜手共進!」

——江西吉安地區千圖計劃發起人張華老師

「如果現在問我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我會說,去培養自己的學識,去拓寬自身的視野,去溫潤自己的情懷,做一次真真實實的公益。

——四川理工大學發起人盧勁含

合作聯繫郵箱:498516685@qq.com

聯繫人:姜生13826238003

畢業後公益圖書室020-36776471

捐書點正在全國範圍建立,以下是捐贈畢業後總部收書點:

廣州白雲區總倉:

詳細地址:廣州市白雲區嘉禾街道新科大廈1樓

聯繫人:13826238003 姜林

快遞包裹請註明:畢業後公益圖書

(請各位捐贈者自付運費,謝謝合作,煩請諒解!)

執行:建立公益圖書室

2016年3月14日,「畢業後公益圖書室」開展了成立以來的第一場公益活動。「以廣州大學為主要陣地,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七所學校為輔。」當時參與的志願者有上百人,共收到上萬本舊書。首戰告捷。

隨後,公益活動的場次越來越多,所獲書籍也隨之增多。不過,書籍的捐獻也有自身標準,如輔導類、科普類、歷史故事類、地理遊記等較適宜中小學生的讀物,「這些收來的書籍會統一配送到一個位於廣州白雲嘉禾望崗的大倉庫,共可存放上百萬冊書籍,日常則有四五萬冊的書籍存在此處。」劉楠鑫說。

此外,這些書籍在配送之前還要經過二次篩選,將不適宜孩子閱讀的書籍一一剔除,將不同的書籍分門別類......經過統一調控和配置後,才能經負責人籤字寄往目的地。

與書相關聯的則是圖書室。劉楠鑫說,「畢業後公益圖書室」只專注做與書有關的事情,包括公益圖書室、愛心圖書角等,儘量將書籍配送到那些有需求的地方。因此,有需求的地區可在「畢業後公益圖書室」公眾號後臺提起申請,「通過一份表格填寫,便可幫助一群孩子實現讀書的願望。」劉楠鑫解釋道,團隊也會根據表格反饋來審核、分析,再根據表上人數、性別、年級等佔比來配送書籍。

考慮到成本及效率問題,這些審核都會在線上進行,如無意外的話,「從提出申請到配送書籍再到公益圖書室的成立,大概只需10天時間。」雖然團隊不會對這些公益圖書室的申請進行實地考察,但也會由離這個圖書室地理位置最近的項目發起人來進行驗收環節,以確保書籍的落地。這種強執行力也是「畢業後公益圖書室」能獲得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每個公益圖書室的規模不一,書籍數量也各異,大部分保持在1000-1500冊之間,但也有的高達幾千冊。「規模大小還得結合當地狀況及認捐情況而定。」據劉楠鑫透露,其中規格最高的圖書室花費了15萬元人民幣去打造,費用則是由社會企業來愛心捐助。

「畢業後公益圖書室」成立一周年合照,熱心公益的志願者們。

感染:讓更多力量參與其中

如今,畢業後公益圖書室在國內外已有500多位發起人,擁有數萬「小黃人」(志願者),連接了上百家企業,在各地建起了500多站公益圖書室,「每天都有兩位數以上的人加入畢業後公益圖書室。」而這些全都是出於愛心公益。

剛起步時,「畢業後公益圖書室」也曾資源匱乏,之後通過舉辦大型捐書等公益活動,才引來更多人關注。「我們將自己的夢想傳遞給大家,吸引有共同理念的人進來,大家一起並肩作戰。」劉楠鑫說,目前「畢業後公益圖書室」凝聚了多方力量:學生是創意提出者和執行者;企業方面則作為資源提供方,拉動了公益圖書室的發展;志願者和義工在傳遞理念上盡心盡力......達到了資源互補,一起來做公益的願景。

在這個龐大架構中,學生隊伍能人甚多:有被李克強總理親自接見的大學生創業者,有被教育部保送出國的學霸,也有春晚明星、勵志網絡紅人等。不管身處何方,他們都在為「畢業後公益圖書室」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公益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不是生活之上。」劉楠鑫道出自己的感悟。

與此同時,「畢業後公益圖書室」還聯合了劉鳳瑤、倪中樂、張圓圓等500多位意見領袖;2000多個優秀社團;兼職貓、我籌吧等上百個企業;廣東獅子會、人人公益、北辰青年、騰訊公益新青年等上百家公益組織;還有數十個地方及政府及事業單位......堪稱「最會聯合的組織」。

令劉楠鑫和團隊夥伴們頗為感動的還有路人的參與,這些情景歷歷在目:團隊在汕頭市第一中學老校區舉辦公益活動時,有位撿垃圾的大叔向志願者「扔」下還帶有泥垢的100元人民幣;本來在乞討的大爺看到團隊在開展活動連稱「功德無量」,也不好意思要錢了;有位六七歲的「志願者」被活動吸引而加入,幫忙將宣傳單發給路人;還有老爺爺冒著寒冷天氣帶來了書本,特意買來作業本和文具,說想要捐給有需要的小朋友......

這些感動的瞬間鼓舞著「畢業後公益圖書室」的大學生們,讓他們知道公益是有力量的,從而繼續堅持前行,於潤物細無聲之間去發生改變。

「無數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們相關。」

成長:平凡中散發的光芒

「讓書成為力量,讓大學生得到成長。」每個參與者在這裡都能獲得一定成長:獨立、友愛、寬容、合作.....對於創始人劉楠鑫而言,這些改變更是來自做事方式、眼界、格局等方方面面,讓他在打開視野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社會經驗。

來自山西運城的張格,目前還是一名高三學生。本應好好準備高考的她,卻將一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募捐書籍活動中來。「只要合理分配時間,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為此,張格還給自己定了個目標,要完成山西省內第一家屬於畢業後的公益圖書室。「不想讓更多孩子與我小時候一樣,沒有書讀真的很痛苦。」而在參與「畢業後公益圖書室」期間,她也遇到了不少良師益友,讓她學會以更平和的心態去處理事情。

大一學生謝少婷曾是叛逆少女,與同學打過架,跟老師起過衝突,而在偶然的機會接觸公益活動後便猶如獲得了新生。在籌辦捐書活動時,她多次奔走在學校各大社團及周邊企業中,最終獲得了大家認可,組織捐出了價值10萬元的書籍。

「原來我除了會打架鬧事外,也會做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以後會將關注點從自身發展更多地轉向社會責任感。」少婷說,自己一路走來,也受到很多人感染,希望能將這種善繼續傳遞下去。「公益不僅僅是個人對世界有所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更是讓我可以更親近地感受這個世界的溫情。」

參與者周杰龍也感觸頗深:「從當初什麼都不懂的 書呆子 ,到現在能獨當一面的負責人,無論是個人擔當、心智成熟,還是為人處事都是畢業後帶給我的蛻變。」當看到周邊剛進大學的師弟師妹時,他就仿佛看到了當初的自己:不自信,無主見,一臉茫然。「很慶幸在外面 摸爬滾打 之際,遇見了 畢業後 ,收穫了一群戰友,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畢業後人。」

目前,「畢業後公益圖書室」團隊已在四川、雲南、廣東等地的偏遠山區建立了500多站圖書室,規模還在不斷擴大。他們始終相信:一群平凡的大學生也可以做成一件不平凡的事。「這麼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單純地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懷疑,沒有心機,這種感覺真的很美好!」

對話

「連結更多人群參與其中,繼續擴大規模和影響」

記者:除了籌建公益圖書室、愛心圖書角等外,團隊接下來還有哪些計劃?

劉楠鑫:下個月將計劃開展「周末支教」活動,組織一批有教育資歷的社會人士於周末深入到山區農村去支教。此外,大學生「一對一輔導」中小學生和社會「一對一幫扶」等都還在試點、規劃中。不過,有很多資源是我們消化不了的,我們現在只專注做與書有關的事情,有自己的主線。接下來,我們還會建立「畢業後共享圖書室」,將部分書籍放在高校的周邊場所,學生們可通過「以書換書」的形式來實現書籍的共享,目前這部分也還在試驗過程中。

記者:在做公益圖書室過程中,團隊有遇到哪些較大阻礙?

劉楠鑫:首先是在可視化視頻製作上,我們希望能將大學生們做公益活動的過程記錄、剪輯下來,而後呈現給社會大眾,去傳遞一種正能量,同時也希望能感召更多的人群來一起參與這趟美好的公益之行。不過,由於人手缺乏、工程量較大等因素,還未實施。另外是書籍方面,書是永遠有缺口的,所以如果學生、社會個人、組織、企業等有閒置書籍,可以將書籍交由我們傳遞給那些有需求的孩子們,不再讓它們成為0價值。

最大的難題則是物流,這也是我們最大的困擾,因為只有物流會產生大量費用,而在校大學生根本無力承擔。如果能建立起物流鏈,或有大型物流平臺一起參與公益活動,則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不過,一切都還需要我們慢慢努力,先要將這個公益平臺做好。

記者:你希望公益圖書室能給社會帶來哪些改變?

劉楠鑫:公益可大可小,誰都能做。我們先從二手書做起,因為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而書的影響則深遠而持久。我們希望讓書有人看,讓人有書讀,讓書成為一種力量。同時,這也是個很好的平臺,對別人而言是物質、思想上的幫助,而大學生自己也可從中獲得對社會的認知等,是一個雙向的成長。

記者:作為創始人,你對「畢業後公益圖書室」有哪些願景?

劉楠鑫:它是一個屬於所有「畢業後」參與者的平臺,到2018年,希望能在全國實現數百支隊伍,同時建構、完善自己的管理系統,連結更多人群參與其中,繼續擴大規模和影響。

(原標題:我曾經是留守兒童,我知道孩子們需要什麼)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原標題:他聯合國內外百名學生 發起建500公益圖書室)

本文來源:重慶晨報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他建千所圖書館幫助「兒時的自己」
    2016年,廣州大學大二學生劉楠鑫聯合國內外500名大學生發起「畢業後公益圖書室」,至今已為國內欠發達地區1488所鄉村小學援建「愛心公益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項目,輸送課外讀物達240萬冊,惠及35萬孩子。  鮮為人知的是,該項目發起人劉楠鑫和他的小夥伴們曾經也是「留守兒童」。
  • 齊魯網聯合「第一書記」共建棗莊山區愛心圖書室
    19日下午,由山東廣播電視臺「第一書記」與齊魯網共建的「愛心圖書室」在這裡落成。  「愛心圖書室」走進棗莊山區  東洋泉小學地處山亭區北莊鎮大山深處,教、課桌陳舊,教學條件較差,85名在校生中,有近30名學生是曾經失學的單親兒童。孩子們艱苦的學習生活條件,讓山東省廣播電視臺選派到這裡任「第一書記」的權珍琦很揪心。
  • 公益快訊 | 鍾辰樂公益圖書室圓滿落地啦!
    羅坑鎮羅坑學校承辦的「鍾辰樂公益圖書室暨畢業後第690號公益圖書室」落地活動正式開展。在校方代表發言完成之後,由畢業後公益圖書室韶院團隊的負責人——陳吉如,代表畢業後公益圖書室以及百度鍾辰樂吧發言,感謝百度鍾辰樂吧以及羅坑學校校方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 香江愛心圖書室項目服務超200萬名鄉鎮兒童 001號非公募慈善基金會...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謝嵐見習記者李昱丞12月27日,在廣東吳川市淺水龍樟小學的圖書室,一場生動的學生心理認知課程正在進行。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手繪圖本,認知恐懼心理,其後在圖書室認真閱讀相關書籍。這是吳川市淺水龍樟小學香江愛心圖書室的一個日常場景。
  • 公益圖書室花落大科思樂學校
    9月16日,大科思樂學校舉行公益圖書室捐贈儀式,標誌著這個由畢業後公益基金、賈正超話助力組捐贈,團區委、婁底市雙星公益社的協辦的公益圖書室在大科思樂學校正式投入使用。隨後,畢業後公益基金的志願者們給孩子們送上了珍貴的圖書並做閱讀指導,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奮發向上。活動不僅給同學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書本,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動力,溫暖了每一個心靈,清潤了每一塊心田,讓廣大師生受到教育與薰陶。
  • 2021年第一批圖書室落地學校名單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善城公益2017年善城公益百所西部愛心圖書室啟動至今,
  • 向沙雅學校捐助的圖書室建好了!這名海寧教師說:捐助不會斷!
    提起半年前發生的事,他臉上充滿了笑意,「沒有想到我的愛心之舉會得到周圍這麼多人的關注。現在小區裡的人見到我都會主動和我打招呼,不管我認不認識。」金呂平還笑言,報導出來後,自己的學生都聽話了很多。「以前學生不太好管,現在和他們說『坐好來』,他們基本都乖乖坐好了。」
  • 星火助學計劃——為「興隆縣開發區實驗小學」建立星火公益圖書室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星星公益聯盟在為懷來縣沙城第九小學捐贈圖書活動後,再次馬不停蹄趕往「興隆縣開發區實驗小學」,為這裡的孩子建立公益圖書室。興隆縣開發區實驗小學的學生們為志願者帶上鮮豔的紅領巾,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已經足以表達對哥哥姐姐們最真誠的感謝。通過志願者們的積極參與,這次我們共為這所留守兒童學校捐贈圖書五百餘冊,包括文史類、拼音標註、動漫繪本類、科普、英語、教輔等多類目的適齡讀物,滿足孩子的閱讀需求,更好地在閱讀中思考和成長。
  • 指旺:520愛心圖書室項目,以實際行動踐行教育扶貧
    當地中小學教育資源極度匱乏,尤其是學校圖書室現狀堪憂,無法達到國家教育部要求的圖書室標準,能擁有一個圖書室是當地孩子們的心願。今年5月28日指旺母公司宜信公司14周年司慶日直播活動中——8000元認領一個愛心圖書室,這正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發起,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參與的「520愛心圖書室」活動。
  • 肩膀計劃在達州,高思教育助力「婉秋圖書室」落成
    肩膀計劃在達州,高思教育助力「婉秋圖書室」落成4月23日,高思教育「肩膀計劃」公益項目組來到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管村鎮,為當地中心小學捐贈圖書
  • 資助貧困學生、建設希望小學、希望工程圖書室……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三秦網訊(記者 張豔芳)2021悄然來臨,陝西希望工程承載希望在過去的一年裡做了哪些工作,記者了解到,去年在中國青基會、團省委、省民政廳的領導下,省希望工程公益志願指導中心(簡稱「省希望中心」)、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省青基會」)籌集社會各界愛心捐款及物資總計價值人民幣3721萬元,資助困境家庭學生9750名,建設希望小學、希望工程圖書室
  • 蘇州善行公益61所愛心圖書室再落戶甘肅山區
    中國江蘇網6月28日蘇州訊 「沒想到我們這偏遠山村學校也有了圖書室,孩子們有書可以看了!」6月28日,在甘肅省秦安縣中山鎮簸箕小學,幾十個孩子圍坐在書桌前捧著新書,看得津津有味。在放暑假前,由蘇州善行公益慈善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善行公益)援建的愛心圖書室正式掛牌投用。
  • 善易行公益為陝西安康捐贈機器人教室和圖書室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青年部部長郝海彥,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善易行公益活動組委會會長蔡行,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善易行公益活動組委會秘書長錢仁刊,中國老齡協會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偉、安康市民許啟漢,嵐皋縣主席謝熒,中共嵐皋縣委常委
  • 「最美社工」想為外來娃建圖書室
    作為「菁英地帶」社工站的專職社工,31歲的她萌生了為這所全是外來工孩子就讀的學校,設置一個圖書室的想法。場地有了,沒錢買書籍成了眼前最大的難題。 服務外來工子女 喜歡被孩子們叫「Anna姐姐」的張潔,大學畢業後走上社工之路,轉眼已是7年時光。 2012年,張潔回到福州,決定開始服務外來工子女。但她四處碰壁,曾15次被學校拒絕。
  • 「嶺南·千圖杯」首屆廣東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公益創新大賽在廣州啟動
    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林喬林,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吳陽平,廣州嶺南教育集團董事、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理事長賀惠芳,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學生處處長卜佳銳,畢業後公益基金項目導師李環霞,嶺南學院公益慈善學院執行院長、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秘書長王勝強,畢業後公益基金創始人劉楠鑫及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近400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 浙江台州教師二次援疆 發起公益行動已資助學生百餘名
    13名畢業班學生各獲得500元助學金。 李奔 攝中新網新疆阿拉爾1月7日電 (李奔)「真的很感謝老師和大家對我們的關心,馬上就要高考了,我們會繼續努力,朝著目標前進,不辜負你們的期望。」捐助儀式上,受助學生代表哈立旦莫拉·庫爾班如是說。
  • 春天播種希望,龍之夢兒童村為山區孩子捐贈愛心圖書室
    車隊順利抵達遼陽縣吉洞峪滿族鄉禮備溝小學,全校80名學生,以及8位老師早早的在操場迎接我們。第三項活動,學生和老師共同表演手語《感恩的心》接下來,就是龍之夢兒童村為學校免費捐贈「愛心圖書室」龍之夢為孩子精挑細選了500餘冊圖書,涵蓋了學習資料、名人傳記、科普讀物、動漫書籍、童話故事等品類。
  • 夢想圖書室:滿足孩子閱讀需求 補齊閱讀資源短板
    王聯榮提及的「夢想圖書室」,是會員電商平臺雲集(NASDAQ:YJ)創始人兼CEO肖尚略在2012年發起的公益項目,旨在為偏遠山學校建設圖書室,滿足當地孩子的閱讀需求,補齊閱讀資源短板。 「今年,我們的目標是為100所鄉村小學設立雲集夢想圖書室。」雲集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張鐵成表示。據悉,該項目正在穩定推進中,截至7月底,雲集已經新建設了58個夢想圖書室。
  • 世界越南華僑華人聯合會助建雲南山區學校圖書室
    世界越南華僑華人聯合會助建雲南山區學校圖書室 2014-05-14 17:07: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圖為世界越南華僑華人聯合會「僑愛心圖書室
  • 「兩岸四地」百傑女性共話創業發展 6年1800餘名貧困學生受益
    2019年12月8日,由中國傑出女企業家聯誼會、北京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北京百傑女性創業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京都薇薇支持的「2019中國百傑女性創業人物頒獎禮暨海峽兩岸及港澳女企業「粉紅絲帶」愛心公益晚會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