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五
「周六晚上幹什麼?」
李小男
「聽說天博開放夜場了,咱們相約天博吧!」
王小五
「這麼好?那,不見不散!」
李小男
不見不散!
初秋的周末,華燈初上,天津文化中心顯得那麼寧謐、安詳,黃色燈光照耀下的天博異常美麗。悠然自得走進天博,聆聽一段古老的故事,品味一段歷史的餘韻,已然成為津門生活新風尚。
8月17日起,天津博物館與天津美術館在每周六試行延時閉館,吸引了大批市民走進文化場館體驗「博物館奇妙夜」。博物館與夜晚的奇妙組合,讓天博也躋身「網紅」之列。延時閉館後,天博觀眾參觀人數大幅增加。延時閉館首日,參觀觀眾近19000人;天博微信、微博平臺一周閱讀量超10萬條;晚上4:30—9:00觀眾參觀量佔全天觀眾參觀量的1/5。
延時看開放廣受好評
天博延時閉館的消息發布之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晚報》、《天津日報》、《中老年時報》、新浪天津、津雲、河西融媒等多家媒體紛紛對此事進行了報導,對天博開放夜場給予了肯定。
8月22日,《今晚報》文娛版頭版對天博延時進行報導
8月22日,今晚報網絡版
為方便觀眾觀覽,天津博物館特地組織講解員和志願者為觀眾提供免費講解服務。目前開放的「中華百年看天津」、「耀世奇珍」等展廳均有講解提供。天博文創商店推出「文創小夜場」,為熱愛文物和歷史的觀眾播放文物故事視頻。天博系列舉措受到觀眾一致好評。
8月24日,延時期間在展廳為觀眾講解的部分志願者
8月24日,天博「文創小夜場」
「我們利用周末時間,從北京來到天津,就是為了將天津博物館內的大展看全,整整幾個小時,穿梭在各個展廳之間,這次天津之行真是見識到了不少珍品。」一批來自北京的遊客這樣表達了對延時閉館舉措的稱讚,他們說,找個周末的時間,一定還要再來天博。
李元一家三口上周六在天津博物館裡度過了美妙的一晚。李元說:「孩子早就想來看看古埃及文物展,但前些天有課一直沒能成行。這次正好趕上天博的延時開放活動,不僅看了心儀已久的展覽,還能參與到夜場活動中,感受『博物館奇妙夜』的樂趣,了解更多文博知識。」
夜間經濟效應明顯
「夜遊博物館不僅給遊客帶來了參觀上的新鮮感,消費欲也被帶動起來了。」觀眾表示。據統計,開放文化夜場以來,周六當天,天博文創商店收入較之前增加30%,「文化夜場」帶動效應初顯。
在天博文創商店排隊購物的觀眾
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是發展夜間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性、藝術性的提升,會助推大眾消費的不斷升級。從這個角度說,博物館延時閉館雖然只有幾小時,但意義非比尋常。
拓展夜間文化服務新內涵
天機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陳卓表示,延時閉館並不應是簡單的展覽開放,還要以場館和展陳為依託,開發更多的夜間文化活動。日前,天津博物館正在研究圍繞館內展陳開展夜間的講座和互動活動,同時嘗試與社會上的文化業態進行合作,引入書吧、親子互動、學習體驗、手工製作體驗、演出、朗誦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豐富博物館夜間文化的內涵。同時,也會結合觀眾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利用端午、中秋等小長假以及各種紀念日,開展特色夜間文化活動,擴大文化夜場的功能。
天博黨委書記、館長陳卓接受媒體採訪
天津博物館副館長姚暘對於文化場館延時閉館的前景表示了肯定,「延時閉館是大勢所趨,目前公共文化場館的服務時長、服務半徑和服務內涵都有待延伸,不僅是時間長度,未來服務內容也需要慢慢充實起來,在開放方式上,文化場館不一定非要『千館一面』,可以根據各自展陳特點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發掘特色,制定策略。因為延時閉館服務的核心還是要讓老百姓切切實實享受到更多、更優質的文化服務。」
來源:今晚報 天津日報
圖片:宣傳教育部 張誠 志願者 杜鵬 文創開發部 魏鶴
編輯:媒體中心 劉穎
監製:黨委副書記 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