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按照國家文物局統一部署,市文物局精心組織協調我市各文博場館籌備了60餘項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展覽和40餘項體驗活動,為廣大社會公眾奉上豐盛的文化大餐。
一、舉辦新穎豐富的展覽和活動
天津博物館將於5月18日當天推出「交融·肇興——遼金時期的天津」展覽,展示城市的多元性與包容性及特有的城市文化。作為2019年引進的高端展覽,經多方協調,「探尋印加帝國的起源——安第斯文明特展」和「穆夏——新藝術運動先鋒」特展已延長至6月份;
從@天津博物館 獲悉,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518恰逢周一,為了讓更多觀眾走進博物館享受文博樂趣,天津博物館將正常開放,具體事宜見下圖↓↓
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新推出「兼收並蓄——李叔同與近代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平等·多元·包容——文化名人的藝術世界」兩項展覽;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將在該館廣場展廊開展「文物系荊楚——湖北省考古新成就展」;
天津體育博物館繼續舉辦 「冰雪情 津衛夢——新中國天津冬季體育暨冬奧會文化收藏特展」。
博物館日期間,我市各博物館本著「閉館不閉展」的理念,繼續推出「雲遊博物館」系列項目,通過微博、微信等多種途徑推廣數位化在線展示,利用短視頻、直播、雲課程等形式提升市民「雲觀展」感受。天津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繼續推出「線上約會博物館」、「暢遊海博」「雲觀展」等線上展覽。此外天津名車苑汽車文化博物館、天津靜海區薩馬蘭奇紀念館、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等非國有博物館也將推出「致敬紅旗經典車.文化巡禮展覽」 等展覽,讓廣大群眾足不出戶享受優質的文化服務。
此外,博物館日期間各博物館還將推出精彩的線上線下社會教育活動。天津博物館以新展「交融·肇興——遼金時期的天津」為主線博物館日當天將開展線上直播活動,把薊州、寶坻及市區的多個遼金明清時期景點串聯起來,突出文旅融合特色,在向市民展示天津文化旅遊資源。天津美術館推出「春回穆夏 尋找那些隱藏在穆夏作品中的花」有獎參與活動。平津戰役紀念館將推出「「紅色革命歷史·你我一同講述」志願者線上活動」和「『聲動中華』平津戰役配音網絡推廣活動」。天津名車苑汽車文化博物館與天津模型運動協會將共同舉辦「津門戰疫」青少年科技模型網絡競賽等活動。
二、開通天津市博物館公共服務平臺
博物館日期間,天津市文物局將開通天津市博物館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基於天津市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資料庫,將整合博物館館藏文物數字資源,突破博物館的區域、館際和行業限制,實現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的轉化,滿足博物館公眾服務和數據共享需求,實現我市博物館數字資源的互通有無,更好地辦好展覽,服務社會公眾。天津市文物局還編印了《天津市博物館一覽2020》,屆時將通過各博物館,免費向市民發放。
三、打造區域博物館文化旅遊矩陣
濱海新區文化和旅遊局以博物館日為契機,將坐落在濱海新區區域內的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濱海新區博物館等7家博物館,在線聯合發起成立「濱海新區博物館協同發展聯盟」,舉辦濱海新區「最具影響力文博使者」打卡、「博觀濱海——雲遊博物館」等活動,整合轄區內的博物館資源,打造區域博物館文化旅遊矩陣。
紅橋區文化和旅遊局將在義和團紀念館舉辦「城市原點在紅橋」、「工業發展在紅橋」、「商業中心在紅橋」、「近代教育在紅橋」特色展覽。
西青區文化和旅遊局組織本區博物館集中在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陳列館開展宣傳互動展示,提高博物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博物館日當天,天津戲劇博物館、文廟博物館、利順德博物館、天津靜海區薩馬蘭奇紀念館等將免費或優惠對公眾開放。
新報記者 郭曉瑩
綜合 @天津博物館
新媒體編輯 王妍
新報精華文章導讀重要通知!養老保險補繳期限延長一患者確診前連逛多家夜店!關聯確診者遍布全國,5500人緊急核查...KTV重新開放,消費人數不能超核定數一半每日新報公眾平臺我們了解天津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