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80年代後的這一批人,基本上都是從小學三年級(9-10歲)開始學習英語的,到大學畢業時好歹也學了將近10年。但是真正能流暢用英語交流書信的,還是不多。
為了增加自我價值的籌碼,很多人開始學習第二外語。最早的以日語學習為主,其次是德語、法語、西語。這也與那一時期出國留學熱門國的傾向有一定的關聯。
風水輪流轉,怎麼都沒想到轉到了韓語這裡,而且還一發不可收拾。
韓語先火還是韓國先火,這個就好比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同理,韓語和英語哪一個更好學,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主謂賓 Vs 主賓謂
英語的語序是 I do it.
韓語的語序是 I it do.
因為我們接觸慣了中文和英語的語序,習慣是最難改變的。
所以學習韓語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適應相反語序的轉換
◇10年英語Vs 1年韓語
英語學習了10年,考一個CET4級
韓語學習了1年, 考一個TOPIK4級
英語是應試教育的科目,人人都規定學,就導致我們沒有選擇權。
如果你真正喜歡這門語言,用盡一切方法都會願意去努力學習
◇同音同義 Vs 毫不相關
韓語裡說中國發音 JeongKuk
英語裡說中國就是 Chinese
韓語裡有超過50%的單詞都是漢字詞,也就是說和中文發音很相似
英語則非也。所以很多不喜歡背單詞的同學們,更加願意學習韓語
◇10:1 Vs 1:10
10年前,10個中國人裡未必有1個學習韓語的。
10年後,1節地鐵車廂裡10個人捧著手機看韓國綜藝或韓劇。
英語人才飽和,小語種大熱。日劇黃金十年的時候,一大幫子人看動漫學日語。現在韓流來襲的時候,一大波人愛韓藝學韓語。但是英語始終是不變的經典。
◇外來詞 Vs 本土化
任何語言都有標準化版本和一系列的方言。中文不例外,英語不例外,韓語也不例外。
韓語學習到一定程度,文法和語法的難度不亞於英語。外來詞的比重加大,英語好的人就佔優勢。
有句順口溜,我覺得有點道理O(∩_∩)O
三分鐘韓語,三小時英語,三天的法語,三個月的日語,三年的德語
◇26個字母 Vs 26個元音輔音
英語有26個字母這個大家都知道
但是英語國際音標都可以用來標註韓語的發音。
雖然一個是歐洲語系,一個是亞洲語系,找到區別並融合學習方法,什麼語言都學得好!
◇漢堡文 Vs 泡菜文
語言學習進行到後期其實是文化的學習。
到了美國吃漢堡,到了韓國吃泡菜。
其實就是環境的影響,你在中國堅持說韓語可能嗎?
◇韓語 Vs 英語, 哪一個更有用?
語言始終是一門工具,有沒有用看你用在哪裡。
你可能因為興趣開始學習,沒問題。只要你可以將興趣變成有用的東西。
韓流粉絲也可以變成一界韓語大神~~
以上就是小編的感觸,但是別人說的都不算,自己試過才知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