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學院:積極探索民辦高校發展新模式

2020-08-09 光明網

由世界500強企業陽光控股投資創辦的陽光學院,積極探索專業團隊全權治校的民辦高校治理模式,把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通過管理制度創新來確保內涵發展和質量立校。近年來,學院辦學聲譽和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得到社會和廣大家長的高度認可。

堅持「充分授權、專業治理」的管理理念

陽光學院自2001年創辦以來,落實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聘請有經驗的優秀管理團隊全權負責學院治理。學校黨委委員會、校務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學術委員會都確立了相應的運行職責,形成了層次清晰、管理規範、科學有效的治理機制。

2018年1月,陽光控股從湖南大學引進70後博導、金融與統計學院常務副院長喬海曙教授擔任校長。兩年多來,由他帶領的管理團隊,除每年參加兩次董事會召開的預算決算會、年度重點工作計劃會外,學校內部運行的所有事務全部授權學校自主管理。

校黨委書記陳少平教授對陽光控股「簡單透明、結果導向、合作共贏」的治理文化非常認可。作為學校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陳少平在把握學校辦學方向、引導和監督依法依規辦學等方面真正做到了「有職有權」,而且在學校人事工作、幹部任免、財務預算、職稱評聘等方面也有充分的話語權。

公益辦校、人才強校

陽光學院舉辦方陽光控股始終堅持公益辦學,不求回報。自2001年創辦以來,董事會都沒從學校拿走一分錢。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騰蛟以陳嘉庚為榜樣,把興辦陽光學院作為回饋社會的重要平臺。2018年,陽光控股提出「把陽光學院辦成受尊敬的百年名校」。為提升學校師資隊伍整體水平,陽光控股為學院投入1億元實施「百名博士引進計劃」,短短兩年就從海內外名校引進博士80餘名,專任教師隊伍的博士佔比超過20%,高層次人才數量居福建民辦高校首位。

人才強校工程使學院教學科研成果爆發式增長。2019年該校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居全國民辦大學第2位,福建省高校第8位。其中,應用經濟學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居全國高校第19位,與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並列。

此外,為改善師生教學生活條件,舉辦方近兩年投入5億元建設校區第五期、第六期工程,投入2000萬元興建各類專業實驗室,新建的學生宿舍及教室都配備空調、電梯等。

藉助產業優勢,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

陽光學院的舉辦方具有多元化的產業優勢。為加強旗下各板塊與學校之間的相互合作,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陽光控股專門成立產教聯動協調部,探索構建「產教發展共同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舉辦專業、共培應用型師資、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共同促進就業創業,從機制上保障學校辦學與其各產業板塊的互通互融。

目前,學校緊緊圍繞「應用型、地方性」的辦學定位,在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精心構築培養體系。該校已與陽光城、星網銳捷、陽光物產、陽光幼教合作共建課程體系與實踐平臺、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申報新專業,將行業標準、職業標準融入課堂教學內容。

與陽光城聯合開設「土木工程實驗班」和「財務管理實驗班」,通過「三年在學校、一年在企業」的「3+1」培養模式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應用能力。與星網銳捷合作設立下一代網絡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分室,共同開展科研合作與人才培養。聘請陽光城、星網銳捷高管、博士及技術骨幹納入「雙師雙能型」隊伍,來校承擔實質性的課程教學任務。連續三年,學校與各產業板塊共同實施「陽光直通車」項目,每年有近100名畢業生直接陽光控股集團及旗下各產業板塊就業。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詩瑤)

相關焦點

  • 陽光學院:積極探索民辦高校發展新模式
    由世界500強企業陽光控股投資創辦的陽光學院,積極探索專業團隊全權治校的民辦高校治理模式,把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通過管理制度創新來確保內涵發展和質量立校。近年來,學院辦學聲譽和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得到社會和廣大家長的高度認可。
  • 陽光學院積極探索民辦高校發展新模式
    由世界500強企業陽光控股投資創辦的陽光學院,積極探索「精英治理、三權分立」的民辦高校治理模式,把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通過管理制度創新來確保內涵發展和質量立校,近年來辦學聲譽和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得到社會和廣大家長的高度認可。
  • 陽光學院與臺灣逢甲大學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 深化閩臺交流
    中國教育在線訊 4月17日,臺灣逢甲大學高承恕董事長、李秉乾校長等一行到陽光學院考察交流,先後參觀了創四方園、圖書館等地,並召開座談會。  會上,雙方圍繞雙方圍繞人工智慧專業發展、英語教學、閩臺高校聯合培養方案等問題展開交流與探討。
  • 陽光學院:積極探索社會實踐育人新模式
    9月18日,陽光學院6名專業教師帶領學生來到福州馬尾琅岐鎮,為該鎮推進文化旅遊探索項目做前期工作,這是該校繼助推寧德屏南縣鄉村振興社會實踐育人項目後的又一新探索。
  • 上海杉達學院:積極探索民辦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從此翻開了新中國高校院系調整以來民辦高等教育歷史上新的一頁。  作為全國第一批、上海第一所全日制民辦普通高校,上海杉達學院昂揚公益性辦學精神,積極探索民辦高校辦學體制機制改革,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重視加強內涵建設,集聚優秀師資力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努力推進高水平民辦大學建設。
  •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整體捐贈華大 開民辦高校先例
    據悉,華僑大學在接受捐贈後,將結合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泉州華光職業學院實際情況,制定新的辦學及校區建設發展計劃。「捐贈活動對華僑大學和泉州華光職業學院均具有重大意義,既能提升泉州華光職業學院的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同時也能推進華僑大學進一步發揮辦學優勢,為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賈益民表示,此次捐贈也是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是對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轉型的一種有利的探索。
  • 福建:讓黨建成為民辦高校發展的「紅色引擎」
    「開心課堂」是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外語系黨總支創辦的多個黨建品牌之一。原文轉載如下:       我省探索加強民辦高校黨建的有效途徑,切實把黨對民辦高校的全面領導貫穿於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讓黨建成為民辦高校發展的「紅色引擎」。
  • 重能力,保就業,陽光學院2020招生「火爆」
    報考火熱,生源質量全面提升  「老師您好,請問我這個分數能上陽光學院的法學專業嗎?」  「我真的很喜歡陽光學院,請問是否還有徵求志願的名額?」  近期陽光學院招生辦頻繁接到各地考生和家長打來的諮詢電話,表達對該校強烈的報考意願。
  • 西安翻譯學院舉辦者丁晶: 探索去家族化管理,積極構建現代大學治理...
    「西安翻譯學院在探索去家族化的管理模式上,在全國至少在陝西省內是首家。」西安翻譯學院校長韓江水說這番話,是2019年3月25日。事實上,在《民辦教育促進法(新修法)》頒布之前,西安翻譯學院就在探索構建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實施依法治校方面作出重大決策。
  •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 「輔導員工作室」積極探索網絡思政新模式
    據悉,「E心E意」網絡思政工作室自2018年4月成立以來一直秉持著關懷學生、服務學生的理念,積極探索網絡思政新模式,先後開展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團團帶你看越城改革」系列視頻節目;「時政進校園」網絡主播新聞播報;「永遠跟黨走
  • 廣州工商學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按照「價值融合、產教融合、校地融合、要素融合」四個融合的總要求,廣州工商學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學校的企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構建、實訓實習、教師實踐、就業創業等均有企業支持,企業的社會培訓、諮詢服務、實訓基地共建、員工的雙向兼職、人力資源招聘等也均有學校參與,校企雙方實現了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
  • 三亞學院創辦高水平民辦高校的啟示
    儘管這幾年我國民辦高校發展遇到不少瓶頸,造成一定意義上的「泡沫現象」,但三亞學院卻呈現出的一種超乎尋常的發展態勢,不僅沒有陷入較多民辦高校所面臨的窘況,而是在競爭中以極大的優勢贏得完全的獨立辦學資質,前不久,國家教育部正式發文同意將海南大學三亞學院轉設為三亞學院,三亞學院正式成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同時,海南省教育廳正式批准三亞學院獲得學士學位單位的援予權。
  • 浙江日報點讚瑞安探索民辦幼兒園辦學新模式
    瑞安現有民辦幼兒園192所,佔全市幼兒園總數的85.7%。就讀民辦幼兒園可享受公辦幼兒園的價格,是瑞安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積極探索民辦幼兒園辦學的新模式。按照新模式,瑞安市各民辦幼兒園自願申報,經程序嚴格的評審、認定後,即可獲得政策支持和獎補,與公辦幼兒園實現「同質同價」。
  • 陽光學院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居全國民辦高校第三位
    繼2019年獲得重大突破後,陽光學院本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保持了良好的勢頭,共有2項課題擬獲得立項資助。商學院教師趙莉申報的課題擬獲得理論經濟一般項目立項,應用經濟研究院田瀟瀟研究員申報的課題擬獲得應用經濟一般項目立項。
  • 哈工程軟體學院副院長馮光升:立足國家戰略,探索軟體學院特色化辦學新模式
    中國電子報特策劃推出「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探索軟體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欄,邀請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門、骨幹企業相關專家和負責同志圍繞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產教融合培養路徑、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對建設指南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我國軟體人才現狀和存在問題,並提出推動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舉措建議。敬請關注。本期為哈爾濱工程大學軟體學院副院長馮光升的署名文章。
  • 探索高質量產學研合作新路子!煙臺南山學院現代產業學院揭牌成立
    龍口市副市長毛昊翔在致辭中指出,我校作為龍口市第一所高等院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為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呂正風、王玲、王振海在講話中表示,將進一步深化與我校的合作層次,探索產教融合育人的新模式,為促進地方產業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應用型優秀人才。
  • 西安翻譯學院憑什麼成為「網紅民辦高校」?
    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榜」中,該校在陝西省民辦大學排名第一。軟科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高校績效評價機構,此次共有1205所本科高校參評。西安翻譯學院在2018年獲評陝西省一流學院建設單位後,僅僅時隔一年,再次取得「雙一流」建設新成果,獲得一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國大學排行榜名列陝西民辦高校榜首。
  • 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高校聯盟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
    甘肅省教育廳王光亞副廳長表示,高校聯盟成立五年來,173所成員高校積極參與聯盟建設,在共建互惠合作機制、共創新型合作模式、共享多元合作平臺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正在從願景轉變為現實。
  • 移通學院實施書院制探索「雙院+」三全育人新模式
    在各院系學工副院長、各職能部門代表、各書院綜合辦公室主任、學生發展導師、媒體記者等社會各界人士見證下,六位名譽院長正式受聘,一期書院功能區鑰匙也交接到相應書院負責人手中,至此,移通學院以「家」文化為核心的書院制建設翻開新的篇章。  構建社區共享與朋輩互助的新圈層  2017年3月起,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開始實施書院制。
  • 上師大天華學院率先在滬民辦高校中設立人工智慧學院
    東方網9月29日消息:今天,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人工智慧學院、阿里雲智能物聯網實訓基地揭牌,這在上海民辦高校中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據了解,雙方將以「產業學院」模式合作共建「人工智慧學院」,形成完整的智能化工科專業教學體系、實訓體系和創新創業體系,融合泛在接入、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智能技術,確定「智慧園區」為人工智慧專業應用培養方向,探索工科專業新結構與新的教育手段,依託天華特色優勢,以人工智慧賦能其他學科為手段,打造一支人工智慧產業化隊伍,研發一批軟硬體產品,申請一批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