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大可不必過於緊張。只要我們不過多地幹涉、阻礙,情緒會自然地流淌出去。
上一周,我在天河上給孩子們上了一節以《怪物的三根金髮》為主題的課程,大致的內容是:主人公河助是一個窮小子,因為國王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為了阻止河助和自己高貴的公主結婚,國王想出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去食人怪物布萊克那裡取得怪物的三根金髮。
當我在給孩子們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有一個6歲半的孩子菲菲在聽到河助要去找怪物布萊克的時候,往後退了退,下意識地捂住自己的耳朵說:「老師,我害怕!」,剛好配課老師坐在旁邊,就抱了抱她,陪著她繼續聽完故事。
當我們講完故事,要選擇其中的角色進行扮演時,沒有人要選擇「食人怪物布萊克」,此時我看到菲菲猶豫了一下,然後說:「老師,我要當怪物布萊克」,我驚訝地看著她,剛剛害怕的孩子,這會兒要選擇當「怪物布萊克」!
「你確定嗎?」我再次確認道。
「恩,是的」。
這一次,她的眼神裡多了一份肯定。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我一直觀察著菲菲的狀態,她似乎也在揣摩著怎樣去扮演好一個「怪物」,第一次扮演時,身體蜷縮在「怪物的家裡」,緊張得有些不知所措。到了第二輪的角色扮演,她依舊選擇了「怪物布萊克」這個角色,但是這一次,身體明顯比第一次要更放鬆了,並且開始享受在這個角色當中,會開始嘗試模仿「怪物」嚇唬朋友的樣子,模仿「怪物」說話的聲音以及走路的姿態等等。
角色扮演結束後,我請每一個人都來分享自己剛才扮演時的感受,有的孩子認為,故事中的國王是一個壞人,有的孩子認為河助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
我詢問菲菲:「你認為怪物布萊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我覺得它很善良。」這一次,她沒有害怕,而是很開心地回答道。
在這一整節課當中,我們看到菲菲最初對於「怪物布萊克」的情緒是害怕的,但是在經歷過兩次的角色扮演之後,菲菲「害怕」的情緒就隨著角色的扮演流淌了出去。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並沒有給予太多的幹涉,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自己去感受,並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調整的方式,這就是情緒自然流淌的過程。
情緒的流動會讓一個人變得更通暢,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的內在空間變得越來越大。就像孫老師在《完整的成長》一書中說的--自然的流動總是能促使人得出一個接近真實的答案,無論是關於外在世界,還是關於內在世界。
因此當孩子有情緒時,請給予孩子時間和空間去感受情緒,經驗情緒,並讓情緒在自己的生命中流動起來。
情緒可以直達精神,直接使我們的生命產生變化,如同感覺一樣,這是最容易讓孩子生命升華的方法。
—摘自孫瑞雪《完整的成長》--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