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情緒自然地流淌

2020-09-13 聞是教育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大可不必過於緊張。只要我們不過多地幹涉、阻礙,情緒會自然地流淌出去。



上一周,我在天河上給孩子們上了一節以《怪物的三根金髮》為主題的課程,大致的內容是:主人公河助是一個窮小子,因為國王不願意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窮小子,為了阻止河助和自己高貴的公主結婚,國王想出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去食人怪物布萊克那裡取得怪物的三根金髮。


當我在給孩子們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有一個6歲半的孩子菲菲在聽到河助要去找怪物布萊克的時候,往後退了退,下意識地捂住自己的耳朵說:「老師,我害怕!」,剛好配課老師坐在旁邊,就抱了抱她,陪著她繼續聽完故事。


當我們講完故事,要選擇其中的角色進行扮演時,沒有人要選擇「食人怪物布萊克」,此時我看到菲菲猶豫了一下,然後說:「老師,我要當怪物布萊克」,我驚訝地看著她,剛剛害怕的孩子,這會兒要選擇當「怪物布萊克」!



「你確定嗎?」我再次確認道。

「恩,是的」。

這一次,她的眼神裡多了一份肯定。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我一直觀察著菲菲的狀態,她似乎也在揣摩著怎樣去扮演好一個「怪物」,第一次扮演時,身體蜷縮在「怪物的家裡」,緊張得有些不知所措。到了第二輪的角色扮演,她依舊選擇了「怪物布萊克」這個角色,但是這一次,身體明顯比第一次要更放鬆了,並且開始享受在這個角色當中,會開始嘗試模仿「怪物」嚇唬朋友的樣子,模仿「怪物」說話的聲音以及走路的姿態等等。


角色扮演結束後,我請每一個人都來分享自己剛才扮演時的感受,有的孩子認為,故事中的國王是一個壞人,有的孩子認為河助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


我詢問菲菲:「你認為怪物布萊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我覺得它很善良。」這一次,她沒有害怕,而是很開心地回答道。


在這一整節課當中,我們看到菲菲最初對於「怪物布萊克」的情緒是害怕的,但是在經歷過兩次的角色扮演之後,菲菲「害怕」的情緒就隨著角色的扮演流淌了出去。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並沒有給予太多的幹涉,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自己去感受,並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調整的方式,這就是情緒自然流淌的過程。


情緒的流動會讓一個人變得更通暢,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的內在空間變得越來越大。就像孫老師在《完整的成長》一書中說的--自然的流動總是能促使人得出一個接近真實的答案,無論是關於外在世界,還是關於內在世界。


因此當孩子有情緒時,請給予孩子時間和空間去感受情緒,經驗情緒,並讓情緒在自己的生命中流動起來。


情緒可以直達精神,直接使我們的生命產生變化,如同感覺一樣,這是最容易讓孩子生命升華的方法。


—摘自孫瑞雪《完整的成長》--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相關焦點

  • 情緒的流淌與克制——胡昌煢個展在京開幕
    展覽呈現胡昌煢從2010年——2020年跨度十年的41件繪畫作品,圍繞「清晰」和「悲觀」兩個主題展開,包含「深意背後都是優傷」、「藥」、「花」、「對稱與平衡」、「傾斜與彎曲」、「流變與凝聚」共六個篇章,展現了藝術家在不同時期對於藝術創作的理解和對於情緒態度的轉換。
  • 散文:憂傷是幸福的破缺,讓眼淚盡情地流淌,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同樣的,熱鬧是一種美,但是憂傷也是一種美,一種內心情感最真的流露、一種情緒最自然、最真實展示時特別的美。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每個人的生活裡,都會有或多或少憂傷的時候。憂傷,是心靈的一種莫名的酸楚,但卻不願意說出來。
  • 流淌的詩歌
    有些時候,常被生活瑣事纏身,早出晚歸,忘了去好好去品讀一首喜歡的詩,但閒暇之餘想起,總覺得詩歌就像一位溫柔賢惠的女友,等待你風塵僕僕地歸來,總在那麼一瞬間,她的溫柔融化你心理最後的防線。偶爾閒暇,也常常思慮世上詩歌千千萬萬,雖無「讀萬卷書」的大志,但偶有「讀遍所愛之詩」的想法,終是覺得自己甚是可笑。有時候覺得自己想法不切實際,但也會去認真地去付出行動。
  • 你的情緒還停留在童年?別讓壞情緒毀了你的一生
    例如,哭和笑,每個人感到喜悅時會微笑或大笑,感到傷心、恐懼或惱怒時則會用哭來釋放和表達,這就是一種情緒的流淌,完全是一種本能的、自然的反應。每一種情緒都有意義,人在情緒的幫助下逐漸調節與過渡,逐漸調適而平靜,並走向更廣闊的外在世界和更深處的內在世界。
  • 關於孩子情緒發展的500個心理學詞彙,你了解了嗎?
    我們需要重視和關注孩子的情緒,以便使孩子發現、熟悉、發展自己的情緒世界,而不是一生滯留和壓抑在自己的情緒迷茫之中準許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尤其準許孩子哭,不評判好壞。準許意味著給孩子空間與時間,讓他自然地過渡。比如準許他哭意味著讓孩子把情緒流淌出去。這是生命最早期情緒流動的自然禮物。我們需要為孩子的情緒命名,就如同告訴孩子:「這是眼睛!」「這是鼻子!」「這是嘴巴!」「這是書!」
  • 兒童情緒 | 如何引導孩子管理情緒?
    ,主要是指能清楚地表述情緒。孩子惱怒地捶打著媽媽,媽媽更加急切地揉孩子的頭······媽媽是以為孩子是撞痛了,所以著急忙慌地想緩解孩子的痛楚,但是孩子生氣地推開了媽媽。 媽媽坐在孩子對面,無助的看著他。旁邊老師過來說:「你很惱怒自己撞了頭,是嗎?」孩子忽然就不哭了,似乎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在······然後他舒了一口氣。
  • 「斷舍離」東方氣息空間,木作裝飾自然沉穩,室內流淌書香雅意
    「斷舍離」東方氣息空間,木作裝飾自然沉穩,室內流淌書香雅意房主之前的家其實有很多小展示架或者是小置物臺裝飾,但是因為房主總是將一些小物件放在上面因此顯得格外雜亂。在這次新居裝修當中,房主希望能夠改變這樣的情況,用簡潔的線條手法去掉更多的裝飾元素。
  • 《流淌的美好時光》收官 青春成長記獲全網共鳴
    青春題材的作品屢見不鮮,《流淌的美好時光》能夠打破傳統青春劇的製作思維,關注到成長背後的深層智慧,糅合個人發展與社會熱點現象、價值觀與處世觀、感性情感與理性反思等具有指導意義的命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流淌的美好時光》實現了一部影視劇所應該承擔的與時代共振、傳遞積極導向引發思考的文化使命。
  • 淡淡思緒,在這安靜的夜如水般緩緩流淌
    喜歡上夜涼如水的時候,安靜的待在一個地方靜靜發呆,任憑思緒在這漫無邊際的黑夜到處流淌,如此的夜,讓我的心有點紛亂。果然是有個愛幻想的靈魂,總喜歡在自己編織的故事裡讓情緒起伏,生活中的各種不順,好像也因為這些情節而漸漸遠離,我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得其樂,如此,是不是也很好呢?至少這也是個調節情緒的很好辦法。
  • 從「情緒」控制到「自然」介入
    但它同時也有非常工科的一面,你需要把它量化,然後質化,這跟純藝術又不太一樣,所以,比較適合我,這樣讓我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建築,當然,自己後來也就自然喜歡上了這件事情。我是一個情緒比較飽滿的人,但同時又比較謹慎,基本上這裡面存有一個平衡,大多時候我都非常相信感覺、本能、直覺、情緒這一類東西,但每當需要做出判斷的時候,卻是比較理智的一種狀態。
  • 趙宏嶺:周家河,流淌在心上的歌
    周家河,流淌在心上的歌文/趙宏嶺一一條小河,自北向南流過一個小村。因為傍著這條河,河邊的這個村莊就叫周家河。河還流淌在人們心上。原有的河道,被蓋房取沙的人們挖成一個個深坑,如同一滴淚,也似裸露的結痂的傷疤。這條河,伴隨著我遠行的腳步,一直流淌在我心裡。這條河,如同愛一樣有熾熱的溫度。我蒼白的文字難以釋懷,唯有夢裡回眸時,可以掬起一捧河水來,撫慰心底溫暖的往事。
  • 新戲《流淌的美好時光》開播,鄭爽買避孕棒,馬天宇怒諷老闆娘
    新戲《流淌的美好時光》開播,鄭爽買避孕棒,馬天宇怒諷老闆娘7月1日,鄭爽和馬天宇的新戲《流淌的美好時光》開播,網友們紛紛表示,第二集就出現易遙讓齊銘幫忙買驗孕棒的情節,這力度還是把大家給嚇了一跳。小說《悲傷逆流成河》和改編後的電視劇《流淌的美好時光》存在的一些差異,從開頭,大家就感到了一些小突兀,不得不說這部劇確實能吸引人。在電視劇裡,齊銘變得比小說裡更加熱情開朗。當鄭爽飾演的易遙告訴他,她想買避孕棒時,馬天宇飾演的齊銘一臉的心疼,他感到憤怒,怨恨,眼眶都紅紅的,不敢相信。
  • 《流淌的美好時光》:美好只能靠「濾鏡」了
    馬天宇、鄭爽主演的《流淌的美好時光》,改編自郭敬明的小說《悲傷逆流成河》,原劇名與書名一致,直到定檔之前才宣布改名。雖然時下電視劇改名頗為常見,但像《流淌的美好時光》這樣改名後與原名意思「完全相反」的,倒也是罕見。
  • 流淌色彩的應許之地彩虹眷村
    流淌著色彩的傳奇如果屏蔽掉顏色,那這個房屋低矮,巷道逼仄的眷村看起來更像一個城鄉結合部的棚戶區。但是在牆上、地面,窗戶……凡視線可達處都撲面而來彩虹般絢麗和充滿童趣的塗鴉畫作,正是「彩虹爺爺」讓這個本該被拆毀的不起眼的眷村,變成了不可思議的童話王國。
  • 《流淌的美好時光》林宥嘉鬱可唯獻聲主題曲《追尋年少的光》
    詞中寫道:「看著自己一天天變老,沒什麼大不了」表達了她對人生的解釋,寂寞、辛苦卻隱忍著繼續的掙扎感,複雜的感情在簡單、舒緩的旋律中一點一點堆積,堅強卻壓抑的情緒始終保持失控前的最後一絲隱忍,最終在流暢的旋律中回收。
  • 陳忠實精神:「像水一樣流淌」
    他只是淡淡地回答:「像水一樣流淌。」這「淡淡地回答」的背後,卻是他幾十年走過的艱難曲折而並不「平淡」的路;「像水一樣流淌」這句話,則是他全部的人生經驗、人生智慧的積澱。他茫然地搖搖頭。於是,父親語重心長地給他說了如下的話:水遇到大山,碰撞一次後,不能把它衝垮,不能越過它,就學會轉彎,繞道而行,借勢取徑。記住,困難的旁邊就是出路,是機遇,是希望!即便流動過程中遇見了深潭,即便暫時遇到了困境,只要我們不忘流淌,不斷積蓄活水,就一定能夠找到出口,柳暗花明。
  • 人類有一條不竭的河,她從遙遠的地方流淌到心裡,那是什麼河?
    愛河如果說,人類有一條不竭的愛河,她從遙遠的歷史中流淌而來,那麼我們也有一條愛河,她流淌在心裡,流淌在詩意盎然的文情裡。如果說,人類始終讚美愛河,她流淌在古老的記憶裡,流淌在悠久的文學描述裡,那麼我們也有一條愛河,她在千絲萬縷的纏綿中,流淌一種溫馨和恬靜。
  • 理解孩子的情緒
    他沒有理我,但是情緒已經開始轉化,他從地上爬起來,把散落在樓道裡的玩具都收在了他的大翻鬥車裡。在收的過程中,他的情緒慢慢恢復了平靜。最後一個玩具收好後,他拿不了了,開始對著樓道喊老師。我立刻對他說:「我也是老師,我來幫助你,好嗎?」他看了我一眼,把手裡的東西硬塞進他的翻鬥車裡,愉快地推著跑了。
  • 母子情緒會共生?怎麼接納孩子情緒
    而我是他的媽媽,是他每天朝夕相對的最親近的人,自然而然地,我的情緒也最容易影響到他。但如果因為外界因素影響,導致孩子情緒缺乏成長的空間,孩子也許就會迷失在他人的情緒世界裡。他分不出哪些情緒是自己的,哪些情緒是媽媽的,可能媽媽今天心情不好,他也會覺得自己很壓抑。他不曾想到,是媽媽心情不好,而不是我心情不好。
  • 正確的情緒管理:直白地說出你的感受
    隱喻:我們總是自認為很完美地假裝自己說出了一些東西,但實際上卻什麼都沒講。隱喻的模糊性對我們,乃至孩子的情緒都是個健康問題。正如概括性語言一樣,它讓我們隱藏起了真實感受。那麼,智化情緒到底有什麼問題呢?問題就在於【規避使用直白和具體的語言】來描述情緒的這一習慣。和其他習慣一樣,它的力量就是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