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緒還停留在童年?別讓壞情緒毀了你的一生

2020-08-28 海倫漫語

你是否經常情緒低落、心亂如麻、煩躁不安,或總有一股無名的怒火?在家裡,你是否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親密的孩子、愛人發火,甚至大嚷大叫,造成家庭關係非常緊張而事後卻後悔不迭?在單位裡,你是否有時因為一件小事和同事爭執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而影響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其實,造成這種種情況的原因,全是因為你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人是個情緒體,從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情緒就與我們形影相隨、朝夕相處、終生相伴。無論是好的情緒還是壞的情緒都會對我們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它關係到我們的心理健康、家庭幸福、人際和諧甚至事業成敗。

那麼,你真的了解自己的情緒嗎?你是否被情緒所影響、困擾或控制卻毫不自知呢?情緒又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的呢?

01.什麼是情緒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一般認為,情緒是以個體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它的功能在於幫助我們自我修復、自我調解與自我平衡。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嬰兒出生時就擁有原始的情緒:恐懼、憤怒、哀傷、快樂、好奇等。例如,哭和笑,每個人感到喜悅時會微笑或大笑,感到傷心、恐懼或惱怒時則會用哭來釋放和表達,這就是一種情緒的流淌,完全是一種本能的、自然的反應。每一種情緒都有意義,人在情緒的幫助下逐漸調節與過渡,逐漸調適而平靜,並走向更廣闊的外在世界和更深處的內在世界。

02.情緒需要流動

每個人兒童時期的情緒至關重要。因為將來成為怎樣的一個人,部分決定於他在情緒上的成熟度。

對一個孩子來說,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沒有好壞是非之分,他們情緒來了去,去了又來,這是一種自我調節的生命特徵。如果小時候他的情緒被接納,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讓情緒自由地流動,他就會進行自我調整,並逐漸形成自我、走向成熟。

但往往孩子的情緒經常被家長評判和教訓。例如,很多孩子小時候都喜歡哭,但成長的經驗告訴成年人:哭不好,哭不解決問題,甚至哭是一種無能和懦弱的表現,我們會說:「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 這時,孩子就不得不壓抑、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旦情緒被阻塞、不流動,它就真的成為問題了,不僅會讓孩子有了錯誤的,還會使他以後的心理和認識出現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阻塞的那部分可以就永遠停留在了童年。

經常看到我們身邊的很多成年人,經常把各種情緒夾雜混合在一起,要麼從情緒中出不來,要麼用理性把情緒壓抑下去,尋求某個時候爆發,這些恰恰是童年情緒沒有得到成長的結果。

03.情緒共生會影響人的一生

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儘管還意識不到情緒的存在,就與媽媽和身邊親近人的情緒天然地處於共生狀態,這是一種客觀和天然的狀態。

例如,有的小孩子,每當媽媽不同意他正在做的事情,或者要去阻止他的時候,他總是著急地大哭。可能很多媽媽會想,這孩子情緒怎麼這樣急躁。其實,仔細察覺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內在有一股焦慮、生氣甚至憤怒的情緒正在升起。這時,孩子的情緒就和媽媽的情緒一體了。表面上孩子大哭是因為不同意媽媽當下的做法,實際是是因為她和媽媽憤怒、焦慮的情緒產生了共振。

由於是合為一體的狀態,所以兒童非常容易將這個時候形成的一切轉化成自己的潛意識。如果孩子不能把自己同成人剝離開,那麼他就會永遠停留在童年。

如果父母的情緒比較平和、穩定,孩子就有了一個參照模式,情緒成長的空間就相對寬大和良好;反之,父母的情緒變化無常,就會對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和對成人的防禦、警覺和恐懼。問題的核心是,很多成人無法做到不啟動情緒,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情緒都不自知,而且非常有可能還停留在與自己媽媽情緒共生的時期。

04.認知、管理好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對於孩子來說,做父母的要理解他的情緒,接納他的情緒,包容他的情緒;同時讓孩子發現、熟悉、調整自己的情緒,讓他擁有自己面對和處理情緒的自由和空間,他長大後就不會受情緒的困擾,而成為一個成熟的、獨立的個體。最重要的是趁早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以避免阻礙孩子的自我調整。

對於成人來說,要理性地了解自己的情緒,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並要清晰地把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剝離開,做情緒的主人。因為只有熟知情緒才會走出情緒,才會不被強制。作為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既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同時還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讓情緒成為我們生命的動力、支持者、過渡者和升華者,而不是迷惑者和侵害者。

結語

一個人越對自己的情緒有深入、廣泛的了解,才會越接近成熟,進入生命的深處,才會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關注情緒,就是關愛自己,善待生命,管理好情緒,就是生命的智慧!願每個人都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讓我們的生命像流淌的河流,寧靜而祥和,廣博而自由。

END

我是海倫,歡迎關注 ,和我一起探索心世界,發現心能量

相關焦點

  • 教育札記|別讓壞情緒毀了你的人生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消極的情緒對人有著多麼嚴重的影響,甚至可以毀了你的人生。那麼,怎樣克服失望情緒呢?堅信愛迪生的名言「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失敗是一種「強刺激」,對有志者來說,往往會產生增力性反應。
  • 父親嚴厲訓斥女兒視頻看哭朋友圈,別讓您的壞情緒毀了孩子的一生
    為什麼當時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眼淚是不是忍不住流下來呢!請別讓你的壞情緒毀了孩子的一生。01 惡語傷人心,請轉換一種方式。「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字都不會。」「你比我小時候笨多了,你就是頭豬!」這還好,被父親揍一頓後,還不忘學習,小女孩還算懂事。可是,萬一女孩被父親揍一頓,想不開,跳樓自殺,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我們村有一個上初中的孩子產生厭學心理,不想上學。他的父親把孩子揍了一頓,硬將孩子送到學校,結果,孩子趁父親走後,直接割腕自殺。
  • 夜讀丨別讓壞情緒,毀了你的幸福
    你經常會遇到很多不開心的事兒,一件小事兒也可能就讓你壓抑在心,影響了情緒。情緒是一個可以傳導的鏈條。壞情緒包裹了你,難免對他人冷言冷語,他人無辜遭殃,氣急敗壞,又把這個壞情緒傳染給遇到的其他人。這樣循環往復,最後可能造成一個災難。
  • 別讓壞情緒毀掉你的婚姻
    但是別忘了,只花不存,終有一天會面臨關係的破產。你的愛人、孩子、父母不該因為是你最親近的人,就該遭受你的語言暴力。被愛是一種幸運,但不該是放肆的資本。同事小王自從和老婆結婚之後,婚姻是一地雞毛。小王在前公司原本在公司有發展空間,工作事業上平步青雲,卻讓老婆的那張嘴給毀了!不僅單跑了,最後連工作都沒了。小王老婆對他的這種管束,也是一種關心,但這種關心不知怎麼的一出口就變成了利劍,一刀刀地刺向了小王的心口。
  • 當大人壞情緒的垃圾傾倒在孩子身上,也就毀了孩子
    筆者還分析認為,這個真理背後,有一個最深層次的決定性因素:大人的情緒。當大人好情緒的甘泉滋潤孩子的心田,也就守護了孩子;當大人壞情緒的垃圾傾倒在孩子身上,也就毀掉了孩子。你們難道沒有過童年時期?你辛苦,你無奈,你有壓力,是孩子的錯嗎?孩子面對你那一次次吼叫、打罵,內心有多委屈多難過,你知道嗎?你看到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忍不了,知道原因在哪裡嗎?真的是孩子的錯嗎?別忘了,你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孩子不是你發洩情緒的對象!你對孩子發洩,孩子去哪裡發洩呢?多少孩子連哭都不被允許啊!孩子有了問題,你要幫助他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責怪、打罵。
  • 家長別再「打罵完孩子就後悔」,你的壞情緒,影響孩子的一生
    需要你一個成人用跳河自殺來懲罰,這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什麼樣的陰影。因為孩子在家庭中處於絕對劣勢,強勢的父母,喜歡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高興了就對孩子親親抱抱,給你做好吃的,不高興了就實施情感虐待,動輒打罵來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對孩子沒有理解和尊重,並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
  • 別讓脾氣毀了你的人生
    我身邊就有一個確切的事例,我有個堂哥,他的壞脾氣可以說是典範,家中每一個人都知道他的壞脾氣,所以會處處讓著他,不會和他出現衝突,以至於當出現語言衝突時,家裡人讓著他,不和他衝突,他還以為自己做的很對。他的壞脾氣當然也就只有他的家人買他的帳,進入社會,沒人再包容他的壞脾氣,無論是工廠上班,還是各種工作,每一個工作他都幹不長久,當然是因為他的壞脾氣。
  • 你的壞情緒正在壞掉孩子,平和的情緒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你的壞情緒會傳遞給孩子關於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靜止臉」實驗:當嬰兒面對一個笑盈盈的媽媽,他也會非常開心,配合著媽媽手舞足蹈,咿咿呀呀的說話,激發出各種積極歡快的情緒。但當媽媽突然板著臉,面無表情時,孩子首先會感到困惑,之後想辦法吸引媽媽的注意,變得躁動不安。
  • 「假裝樂觀,我卻害了自己」:千萬別讓你的壞情緒毀了你
    >三個以上,說明你需要警惕:也許負面情緒在一步步毀了你的生活。 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前段時間公司組織體檢,有一個女同事拿到報告後發現自己不僅有乳腺增生,還長了一個小小的腫瘤,當場泣不成聲。
  • 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媽媽的壞情緒
    因為必須要用這樣強烈的情緒來表達,更要用這樣大的力氣來體現,還要用這樣負面的語言來表現。媽媽情緒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別讓你的大吼大叫,成為孩子童年的陰影。你是否注意到,在你大發脾氣時孩子委屈的臉?你是否注意到,在你大吼大叫時孩子驚恐的表情?
  • 別讓情緒壓垮你,學會控制情緒簡單生活
    別讓情緒壓垮你 拿破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但是,卻鮮少有人能做到。小時候,總盼著快些長大,可當我們真正成為了一個大人,卻發現大人並不容易,每天要經歷許多好的,壞的,這些無一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 壞情緒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悲劇
    在家庭中,不讓孩子來承受自己的壞情緒父母的情緒暴力是致命的一位匿名網友分享了他童年和父親相處的經歷,他說:那是我整個昏暗童年的開始,沒法正常交流,能正常說話超過三句都是奇蹟。不論什麼時候,只要他不滿意就直接兩巴掌,再來一陣拳打腳踩,還夾雜著各種髒話,小時候我一直對父親充滿了怨恨。
  • 博家師優:家庭教育別讓情緒毀了你對孩子的愛
    人這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2020年受疫情影響網上課程學習興起,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進一步突顯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當下社會,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受到自己情緒的影響。甚至有許多家長,不同程度地存在拿孩子當出氣筒的情況。那樣會很容易使自己惡劣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這樣的後果不堪設想。那麼,這樣做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呢?
  • 《別讓情緒打敗你》
    接納和承認自己的壞情緒時認知: 一、積極情緒不全是好的,負面情緒也不全是壞的。 二、時間會讓一切情緒都成為過去。 三、情緒是可以控制的。自我暗示,當遇到恐懼的時候,我們會這樣自我暗示「別害怕這點事兒沒什麼好恐懼的」;當遇到困難時,會這樣自我暗示「要對自己有信心一定能挺過去的」。暗示他人。用轉折句進行心理暗示,用「雖然……但是……」來開導自己,讓情緒轉個彎,壞情緒也可以變成好情緒。 心理補償法包括:寬慰補償法、物質補償法、引導補償法、精神補償法。
  • 心理學:不要讓「3個壞毛病」毀了你一生,否則就太傻了
    作者:我是妙招姐 原創首發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成功,人見人愛,但是很多人卻一輩子失意,到頭來也沒有一個知心朋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麼拉開的,如果人有這三樣壞毛病,很有可能就會毀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一定要改掉這些壞毛病
  • 當你的家庭教育,帶著情緒,那教育失敗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拉過黃女士,輕輕問她:「如果他打碎的只是一隻非常普通的杯子,你會這樣打他嗎?」黃女士怔了一下,我又小聲對她說了一句:「別讓教育,帶上情緒。」以前看過一篇文章,作者回憶了他童年經歷的一件事。帶著情緒的教育,尤其是不純粹的以事論事的教育,往往不僅失敗,還適得其反。2.畢竟帶情緒的語言教育,常常是沒有理性,是傷人的,而帶情緒的「棍棒教育」,那更是過分的,除了讓孩子滋生怨恨外,還潛存下很多的副作用,影響孩子的一生。
  • 別讓衝動毀了你!助你調節情緒的5本書!
    02 別讓衝動毀了你[英] 吉爾·海森(Gill Hasson) 著段鑫星,李晨,劉婧而情商意味著識別和理解情緒、利用和管理情緒—既包括你自己的情緒,也包括他人的情緒。《別讓衝動毀了你:寫給年輕人的情緒管理課》能幫助我們認識情緒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使我們覺察並了解自己的情緒,更準確地掌控自己的決定、想法和行為;它還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他人的感覺、情緒以及需求,讓我們更好地激勵他人,與他人建立融洽的關係。
  • 千萬別讓情緒毀了自己
    其實在正常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是很文明的,但是總有一些人情緒失控一邊開車一邊發洩情緒,就是我們俗稱的路怒症,這樣導致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千萬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其實對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從中可以看出情緒對於一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千萬不要讓不好的情緒影響到自己和周圍的人。
  • 別讓1%情緒毀了99%的努力!
    想像一下,你周一早上正好碰見上司領導,和領導打招呼,可他並沒有做出正面回應。這個時候,你會產生怎樣的想法呢?我曾經問了20位同事,她們有很多種想法,總得歸為2種觀點。一個悲觀派,另一個則是樂觀派。本來對公司沒有通過申請已經不滿,現在還讓新同事學習機會。這不是看不起我們老員工嘛!這麼多年的努力有什麼用?想著想著,想辭職的心都有了。於是,Amy這一天做事都提不起勁來,臉色差。隔壁同事還以為她身體不舒服,還問她要不要請假回去休息。
  • 別讓你的壞情緒影響孩子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壞情緒,各種事情都有可能導致心情不好。心情的好壞往往會寫在臉上,脾氣暴躁的家長有可能會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脾氣溫和一些的也會與平時不同。年紀小的孩子會覺得家長情緒古怪,不可信任,甚至不值得尊敬,從而疏遠父母,看不起成年人,性格孤僻、高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