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2021-02-13 歷史室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歷史室」,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將,有名將和猛將之分,其中名將多為帥才,行動打仗無往不利,稱之為名將,其中的典型代表有白起、韓信、李靖、嶽飛等人;而猛將,則是衝鋒陷陣奪帥殺敵,個人勇武極高,在歷史上也是頗有威名;現在來盤點歷史上的八大猛將:

TOP、8 李繼隆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李繼隆是北宋功臣樞密副使李處耘長子、明德皇后長兄;公元979年,隨宋太宗親徵北漢。北漢滅亡後,李繼隆作為先鋒參加了第一次幽州戰役,與郭守文兩次擊破契丹。公元982年,遼景宗親率三路大軍南下。李繼隆隨名將潘美迎戰於雁門,攻破敵軍二十五寨,斬首三千餘級,俘獲萬人,追擊至遼境內的靈丘才返回。

公元986年,參與第二次幽州之役,隨曹彬徵幽州,破契丹軍。公元988年,契丹大將耶律休哥再次大舉入侵,李繼隆於唐河之戰中違詔出戰,大破契丹軍,追擊至滿城,斬首一萬五千級,獲馬萬匹。戰後,遼軍南下的勢頭被初步遏制。次年,耶律休哥再率三萬鐵騎南侵,李繼隆於徐河之戰中再敗契丹軍。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此役後,宋遼戰爭的形勢為之一振,十年間,遼軍未再大舉進攻。澶淵之戰中,李繼隆受任駕前東西排陣使,與石保吉率軍抵禦契丹。公元985年,李繼隆赴西北,討伐党項人李繼遷,於濁輪川一戰殺敵五千,李繼遷狼狽逃走。又平滅其餘各族反叛勢力。公元994年後,以河西行營都部署,破李繼遷,擒趙保忠。李繼隆去世後追贈中書令,諡號「忠武」。

TOP、7 常遇春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常遇春出身於貧苦農民之家。青少年時期,不甘心於老死田間,因而隨人習練武術。到長大成人之後,常遇春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學武有成,精於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在幾經轉折後,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國公。

勇猛敢戰,這是常遇春戎馬生涯的最大特點,並貫穿於歷次重大戰役。公元1355年六月,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不久,朱元璋即率軍渡江南下,在著名的采石磯戰役中,面對著元朝水軍元帥蠻子海牙的嚴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著亂箭揮戈勇進,縱身登岸,衝入敵陣,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朱元璋即揮軍登岸,元軍紛紛潰退,緣江堡壘紛紛歸附。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朱元璋乘勝率軍攻佔太平。次年三月,又攻佔集慶,改為應天府。集慶及其周圍地區的佔領,使朱元璋獲得一塊財富之區,為在江南的繼續開拓和壯大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的戰鬥,常遇春鋒芒初露,立了頭功,開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時的先鋒升至元帥;可惜在北伐中原之時,暴卒軍中,年僅四十。

TOP、6 夏魯奇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夏魯奇早年曾在後梁宣武軍中為軍校,但因與主將不和,到太原投奔晉王李存勖,被任命為護衛指揮使。公元912年,夏魯奇隨周德威討伐燕國,攻打幽州,並與燕軍驍將單廷珪、元行欽對戰,不分勝負,兩軍將士都放下手中兵器觀看。幽州平定後,夏魯奇戰功最多。

公元915年,李存勖率千餘騎兵深入洹水偵查,中了守將劉鄩的埋伏,被一萬敵軍圍困在魏縣西南的葭蘆中。夏魯奇與王門關、烏德兒等人拼死力戰,自午時一直打到申時,最終堅持到李存審率軍來援,共同將梁軍擊退。此戰,夏魯奇持槍攜劍,獨自捍衛李存勖,親手斬殺百餘人,傷痍遍體。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史稱後唐莊宗。他親徵後梁,攻取中都。當時,梁軍大敗。夏魯奇在亂軍中認出梁軍主將王彥章,便單馬追趕,用槍抵住他的脖子。王彥章道:「你不是我的故人嘛!」夏魯奇擒獲王彥章,獻於莊宗,獲賜絹帛千匹。不久,後梁滅亡,夏魯奇升任鄭州防禦使。後因遂州被西川將領李仁罕攻破,自刎而死,贈太師、齊國公。

TOP、5 蕭摩訶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蕭摩訶自幼隨父親在始興郡生活,後被姑夫蔡路養撫養長大。公元550年,始興太守陳霸先起兵討伐侯景,援救建康,蔡路養則率兵抵擋陳霸先。當時蕭摩訶年僅十九,單馬出戰,無人能敵。後來,蔡路養兵敗,蕭摩訶便歸順侯安都,隨其徵戰,深得器重。

公元573年,陳軍北伐,蕭摩訶隨都督吳明徹渡江攻打秦郡。當時,北齊派大將尉破胡率十萬兵馬前來救援。北齊前鋒軍中有「蒼頭」、「犀角」、「大力」等軍,都是身長八尺,體力超群的勇士,還有一個精於射箭西域胡人,陳軍都非常害怕,結果蕭摩訶飲完酒後,騎馬衝入齊軍陣中,將大力軍的十幾人全部斬殺,威震兩軍。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後來,吳明徹在與北周爭奪呂梁的戰役中被俘虜,蕭摩訶則率兵突圍,逃到淮南,回朝任右衛將軍。陳宣帝死後,蕭摩訶輔佐陳後主登基,追斬始興王陳叔陵,被加封為驃騎大將軍、綏建郡公。隋軍南徵時,陳後主不顧蕭摩訶的再三建議,拒不出兵,以致錯過戰機。陳朝滅亡後,蕭摩訶隨陳後主降隋,被授予開府儀同三司;但在73歲時,被楊素俘殺。

TOP、4 薛仁貴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可惜到薛仁貴的時候,已經家道中落;後來在老婆的鼓勵下,應徵加入了張士貴的隊伍,從此步入軍旅,薛仁貴的首戰就是攻打高句麗。

在李世民進攻高句麗時,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高句麗軍觀之膽寒,於是撤軍,劉君邛也獲救。此役過後,薛仁貴名揚軍中。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之後薛仁貴為大唐徵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TOP、3 呂布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公元189年,呂布因其勇武在并州任職,并州刺史丁原擔任騎都尉,在丁原奉何進密謀誅殺宦官後,呂布被任命為執金吾。但是董卓入京後,誘呂布殺丁原,進而吞併丁原的軍隊,並任命呂布為騎都尉,同他發誓結為父子,對他十分欣賞信任。呂布善長騎射,膂力過人,被稱為「飛將」,不久又被董卓提拔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後來呂布又在王允的誘導下,刺殺了董卓,任職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但好漢難敵四手,更何況董卓的舊部也都是驍勇善戰之輩,很快呂布又被李傕、郭汜等聯手打敗,逃出京城後,呂布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公元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叛亂,佔據濮陽,但是兩年間被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和好一陣又相互攻伐一陣。期間,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的爭鬥。公元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後,曹操親自出馬徵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於公元199年城破被俘,被處死。

TOP、2 李存孝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李存孝是唐末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隸屬於晉王李克用麾下,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史書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幾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項」,在後人評說中更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說天若有個把,他們能把天拉下來,地若有環,他們能把地提起來。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於《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後由於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TOP、1 項羽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

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範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項羽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也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盤點古代正史中的8大猛將,三國呂布排第三,明朝常遇春排第七

當然,中國古代猛將數不勝數,以上八人並不一定正確,還有很多名氣不顯,更或者說還有很多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猛將。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您可能喜歡:

野史中大加渲染的人物,電視劇中也經常出現,但正史卻查無此人

這個人正史裡沒提過,野史上找不到,是三國演義裡有名的虛構人物

真實的楊貴妃到底有多胖?野史給了我們答案!

您關注的小程序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武將,連「武聖」關羽也只能排到第七名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武將,連「武聖」關羽也只能排到第七名正所謂「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關乎國家社稷的安危,都是國家的基柱。下面,小編就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十大武將:第十名 常勝將軍——趙雲趙雲,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名將。
  • 正史中的三國八位勇士,呂布趙雲馬超排不上號,關羽張飛排第幾?
    這是演義小說的排序,而且也沒有得到完全的認可,以至於有人說:按照正史記載評選三國悍將,呂布趙雲馬超連前八名都進不去,能稱得上三國八勇士的,關羽或許能排第六名,至於張飛能排第幾,那就值得商榷了。雖然《三國演義》把趙雲描寫成一身是膽的常勝將軍,但是《三國志》等三國正史,對趙雲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少到沒有記載趙雲武力的片言隻字。
  • 三國正史中八大名將的排行榜,號稱「飛將」的呂布卻排在倒數一
    率部經過了連續一夜的作戰,天明之時文鴦又遭遇了三國後期最著名將領之一的鄧艾,二將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的交鋒被魏軍的主動攻擊破壞,所領軍馬遭到潰散後,文鴦單騎衝開魏兵輕鬆而走,敵方主帥鄧艾自己放棄追殺。仍連續作戰一夜,勇武不減,可談文鴦勇過趙雲,甚至連呂布都難比肩。【俶率壯士先至,大呼,大將軍軍中震擾.】
  • 三國正史七大神射手:呂布與李廣齊名,趙雲和黃忠未入其中
    襄尺:臣與君射,臣與君並立,讓君一尺而退 井儀: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 所以射箭雖然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但是真正做到箭無虛發或百步穿楊這種高超境界的卻也不多,就拿《三國演義》來說,裡面不少猛將的箭術皆超凡入聖,事實上真正的歷史中應該沒有這麼多,今天就說一說三國正史七大神射手:呂布與李廣齊名
  • 三國正史上的十一位名將排行榜,關羽排名第二,呂布僅排第五
    從小至今我也愛三國演義,現在仍愛不釋手,特別是三國諸英雄誰的武藝最強,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將自己總結的武將排名歸納一下。我評選自於正史評書,純演義黨請繞道。「白馬之戰」,三國史上唯一一個於萬軍中取敵猛將首級,且全身而退的戰績。可能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唯一。(說什麼偷襲啊之類的朋友,可以在心裡模擬一下戰場的情形,千軍萬馬之中,可能偷襲?)
  • 三國中威力最強的十件兵器,青龍偃月刀上榜,方天畫戟僅排第三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漢末三國那段歷史為基本依據,經過藝術加工後形成了一部經典的歷史演義類小說。沒有三國演義這本書,東漢末年那段歷史就不會傳播如此之廣。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三國演義中,那些一流猛將手中的兵器。哪一件威力最強?
  • 正史中三國五位神箭手,黃忠根本排不上號,誰才是三國神箭之王?
    要是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呂布轅門射戟的箭法,在三國時期根本就排不上號,因為銅雀臺前比箭奪袍,先後出場的曹休、文聘、曹洪、張郃、夏侯淵、徐晃,這幾個人的箭術都不在呂布之下,尤其是徐晃射斷隨風搖曳的柳條,可是比呂布射固定靶難多了。但是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記載的三國五位神箭手,就不能以演義小說的描寫為依據了。
  • 《三國演義》中呂布被稱為第一猛將,那麼歷史上呂布是怎麼樣的?
    呂布可以稱得上三國時期的一員猛將。但能否算是三國第一猛將,這一點存在很大的疑問。真實的三國歷史和《三國演義》完全是兩回事。在《三國演義》中呂布是一個秒天秒地秒空氣的存在。但真實歷史上中的呂布實際上並沒有演義的那麼厲害。實際上真實歷史中的呂布並沒有和很多人交過手。
  • 三國演義十大最強猛將,馬超倒數第三,呂布並非第一
    三國,一段精彩萬分,令人盪氣迴腸的爭霸歷史。在亂世裡,無數英雄豪傑為了自己的信念而奮鬥,而在冷兵器時代裡,一個武將的武力往往決定了他的地位。《三國演義》這不民間小說,更是讓三國武將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今日小編給大家分享《三國演義》九大最強猛將排行榜。既然是猛將,就必須強調勇猛!而今就從力量、勇氣、武藝和戰力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聊為古人擔憂。博諸君一笑。
  • 世之勇將,在真實歷史中,呂布到底是不是第一猛將
    在演義裡面,呂布是不世出的猛將,他的實力冠絕群雄,甚至每次呂布出面,對面都要派上一堆人才能應對他,可見呂布的實力有多麼恐怖。那麼重點是呂布的武力,他的武力到底是什麼水準的呢?在歷史中,呂布他確實是勇不可擋的名將,呂布和很多同時代的武夫一樣,他們並不是士族出身,要想在亂世中打拼一些基業,就必須要靠著自己去賣命,呂布在亂世中不斷搏殺,這才能得到丁原等人的重用。他與張遼這些人一樣,都是從邊境中慢慢打拼出來的,要說他們沒有勇力,那是不可能的。
  • 呂布公認三國第一武將,誰排第二,第三呢?論武藝的話,不是趙雲和典韋
    ——卡爾·貝克呂布是《三國演義》中第一猛將,這是幾百年來,無可爭議的事情。在小說中,他先為丁原部下,曾殺得董卓大敗;後為董卓效力,他曾在虎牢關獨戰劉關張;董卓伏誅之後,他自立門戶,成為一方諸侯,則用轅門射戟一事,展現了自己過人的箭術。有這些事例為證,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演義中,他是武將中最為出彩的存在。
  • 五子良將在正史中的武力排行:張遼第一,第二名是張郃還是徐晃?_呂布
    是當陽橋還是長坂橋無關緊要,咱們今天的話題,是按照三國正史記載,來評估一下曹操麾下五子良的武力值:從陳壽對他們的評價中各選取四字評語,請讀者諸君品評一下,如果張遼的武力值第一,誰能排第二?五子為曹魏一等功臣,這五位一等功臣最先出場的是張遼張文遠,在小說中是一個十分忠義並跟關羽關係密切的勇將,關羽甚至認為他的武藝不在自己和張飛之下。但是我們看正史就會發現,張遼確實勇猛,但要說忠義,那兩個字在後漢三國亂世是很不值錢的:曹魏五子良將中只有樂進沒管過主公,蜀漢五虎上將中只有張飛沒換過主公,從一而終的名將,在三國時期屬於鳳毛麟角。
  • 盤點三國最厲害的十位猛將,誰是你心中的第一?
    盤點三國最厲害的十位猛將,誰是你心中的第一?漢末三國時代英雄輩出,湧現了一大批猛將,武藝高強,勇猛善戰。在民間,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之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正史中那十位最厲害的三國猛將。
  • 正史中三國武將大排名,最後一人實力很恐怖!
    正史中三國武將大排名,最後一人實力很恐怖!在《三國演義》中,有著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但是這種終歸是演義,今天我們從正史中看看三國武將的排名。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呂布,到那時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故事,並非正史,所以這個不算。在《三國志》中並沒有呂布斬將的記錄,只提到了「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除此之外就沒有太多的記載了。而卻提到了關羽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白馬之戰斬殺顏良,解白馬之圍,袁紹部將沒有一個能當的住關羽的。《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敵,為世虎臣。
  • 呂布憑什麼是三國第一猛將?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在民間,流傳著一段三國名將排名:第一名:呂布第二名:張雲第三名:典韋第四名:關羽第五名:張飛可見,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呂布是三國武將當中的扛把子。當然,「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句話,也絕對不是浪得虛名。在《三國演義》裡,呂布以一人之力,大戰劉備、關羽、張飛,留下了「三英戰呂布」的美名。在《三國志》中,呂布也是驍勇善戰的大將軍。
  • 三國中第一猛將:呂布不如他,趙雲看見他都要繞著走
    站在歷史的最高點看中國,我們會看見各個王朝的歷史,但是小編我唯獨對三國故事情有獨鍾。因為三國不僅僅有謀士之間爾虞我詐的針鋒相對,還有武將之間熱血噴張的激情戰鬥。還有唯美的愛情故事,這些都是小編我非常喜愛的。
  • 三國五大先登猛將:蜀漢黃忠,曹魏樂進,東吳甘寧、凌操和丁奉
    三國時期這樣的猛將也不少,今天就說一說正史中的三國五大先鋒猛將:蜀漢黃忠,曹魏樂進,東吳甘寧凌操和丁奉,分別是蜀漢一人,曹魏一人,東吳三人。關張趙馬黃,這是歷來對五虎上將的習慣性叫法,排在最後一位的是黃忠。然而正史中在同一時期不說五人中職位最低的是趙雲而不是黃忠,單說五人中如果要選一位每戰先登的先鋒大將,此人不是關羽和張飛也不是趙雲和馬超,而是老將黃忠!
  • 孫悟空和呂布的頭上,都有一樣東西,古代猛將常戴
    古代戲劇中,一般雄健、英武,扮相英俊、氣勢很盛或者武藝高強的人青年角色,都會佩戴「翎子」。「翎子」很長,短則一米四五,長可以達到兩米,是用野雞尾巴上的羽毛製成,所以也叫「雉尾」。可以加強表演的舞蹈美,讓觀眾樂于欣賞,也可以用來表達劇中人物的感情,並增加裝飾的美觀。
  • 三國演義中最強武將前5名排行榜,呂布也只能排第二,不服來辯!
    看三國的朋友一般都聽說過「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的三國武將排行,呂布獨佔頭名,這種排法很有爭議!完全是忽悠百姓的。不能以投機取巧來計算,如:關羽斬顏良,黃忠斬夏侯淵這種的不能拉進來比較。Top 5 顏良由於死的窩囊,被大家忽視。二十合敗徐晃(不要小看徐晃。
  •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明知必死無疑,為何還要往前衝?
    古代打仗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戰爭也是講究排兵布陣的,並不是莽撞的一堆人混打,那麼無論是在平地上還是攻城戰只要打仗就會有犧牲。而在打仗的時候,第一排的士兵死亡率幾乎為百分之百,不管是新兵還是老兵,都知道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