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心理特點決定了,夏天無論父母如何強調,總是會有孩子溺水

2020-12-17 肯定式教養

今天已經6月中旬了,夏季高溫模式已經開啟了。

南方可能最近很多地方降雨,但是我們北方卻是普遍的乾旱少雨。

在這乾燥高溫的季節,什麼運動最合適?

肯定是遊泳了!

在大汗淋漓的時候,遊個泳,衝個澡,擺脫這酷熱的天氣,估計是沒有比這更舒服的事情了。

遊泳很爽,但是每年因為遊泳卻死不少人。因為很多人根本就不去正規的遊泳場所遊泳,而是去河流湖泊等地方野遊,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野遊出現危險。特別是學生,幾乎每個地方每年都會發生一兩起淹死學生的事故。

我至今還記得我身邊發生的一起學生被淹死的事情。那時候我初三升高中,我們去另一個學校考化學實驗。因為我小時候運動能力特好,我認識這個學校的一個比我低一級的孩子,他的長跑能力非常棒,我們曾經一起參加過比賽。當時我要進他們校門時,恰好遇到他們出來。因為我們考試要佔用他們的教室,所以今天他們都放假了。我還跟他打了個招呼。結果沒幾天,我就聽說他被淹死了。我當時聽到這個信息太震驚了,一直不敢相信: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麼沒了?

對於成人來說,我們無話可說,已經成年了,每個人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對於孩子,大好的青春年華剛剛要開始,就遭遇如此不幸,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

為了避免孩子夏天下河遊泳,出現危險,每年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三令五申的強調:不能去河邊玩耍,很多學校甚至暑假期間專門組織老師河邊義務巡遊。但是,即使老師、家長如此嚴防死守,孩子們卻好像就沒帶耳朵一樣,就是聽不進去,依然是我行無素。

那麼為什麼孩子們就是不聽話,總是去嘗試這些危險的行為呢?他們不怕死嗎?

孩子愛冒險背後的心理動機

其實孩子不僅不聽老師父母的,總去河邊玩耍,對於其他的一些危險行為,同樣的是把父母、老師的話當耳旁風,比如上牆爬樹、爬窗戶等等,往往父母是屢禁不止。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跟孩子的內在心理有很大聯繫。

1、高度自戀

每個人都有自戀傾向,都覺得自己是最棒的、最厲害的,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別人遇到的倒黴事自己不會遇到……正是這種毫無理由的、自以為是的自戀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自信,使得人們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面對人生。

對於孩子來說,這種自戀感要高於成人,因為他們社會經驗不足,經歷的少,因此更是覺得自己厲害,自己最牛X。

不用說遠的,就說我們大學畢業時,是不是也意氣風發,覺得自己要開創一份事業,改變整個世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是不是在不斷的縮小我們目標?從改變世界,到改變國家;從改變國家到改變自己的家庭;從改變家庭到改變自己……

所以,孩子要比成人更自戀,比成人更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因此,雖然他們儘管也知道遊泳可能會淹死人,但是高度的自戀使得他們認為自己是不會被淹死的,這種倒黴事是不會落在自己身上的。所以他們就容易對父母老師的教導置若罔聞。

而成人由於經過了社會的洗禮,相對孩子來說,他們能夠更加清楚看待自己的實力,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因此就不容易自以為是的去挑戰一些充滿危險的事物。

2、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不足

孩子除了自戀,對自身認知不足之外,他們對於客觀事物的認知也同樣不足。

對於成年人來說,他們從電視新聞中,或者自己的經歷中見多了太多的相關案例,因此對事物有著更加清醒地認識,對於危險的判斷預警更加到位。

而對於孩子來說,因為他們年齡小,經歷的少,經驗不足,因此對於事物的認知判斷相對來說就比較缺乏。他們更容易沉迷於眼前的事物,而忽略了背後隱藏的風險。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容易把東西從桌子上弄掉打碎,為什麼?因為他們放東西的時候不注意,總是隨手一放,於是就容易放到桌邊桌角,然後一不注意就碰到了地上。而我們成人就不一樣了。當我們拿著一個易碎的東西往桌子上放時,我們會本能的聯想到放到桌邊容易掉,這是我們多年成長經驗後形成的認知反應。

對於遊泳同樣如此。

成人即使到了河邊,也會時刻警惕危險;即使下河遊泳,也可能會做必要的安全準備。但是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到了河邊就只顧著眼前玩耍的快樂,對於可能的危險早就拋之腦後了,於是也就更容易陷入危險中了。

3、群體歸屬感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導致孩子極容易冒險,那就是群體歸屬感。

我們如果翻看一下歷年的淹死孩子事件,就會發現,很少是一個孩子單獨去河邊玩耍然後發生危險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幾個孩子一起。這是因為隨著孩子成長,他們開始逐漸家庭,開始步入社會,因此對於朋友夥伴的群體關係更加重視,於是他們就會形成一個個的小圈子。當這個小圈子裡成員要去河邊玩耍時,即使某個孩子認識到危險,也會服從圈子的決定。

於是,一群孩子都去從事危險的遊戲了。

我小時候就這樣,無論爹媽如何打,只要我們小夥伴說好了,就一起去河邊遊泳。父母說的話根本就不管用

總結

孩子的這3個問題是他們成長規律決定的,因此通過後天的教養是很難克服的。這也就導致了父母老師總是強調,而孩子卻依然總是把自己處於危險境地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心理溺水」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什麼叫「心理溺水」型父母?簡單一點就是講對孩子進行心理上或者情感上的攻擊和施虐。這種情緒上虐待子女,卻深信自己是愛著他們的父母,心理學家Erich Fromn稱之為「善意的施虐者」。在貌似溫和、禮貌的言語中,總是無意間滲透著「批判」、「指責」、「控制」、「要求」。
  • 預防孩子溺水,父母該如何去做?
    每到夏天,特別是暑假,孩子溺水事件頻頻發生,令人痛惜。 對孩子而言,本該擁有幸福的童年,卻因溺水結束年幼的生命,離開這美麗的世界。 對父母而言,本該擁有幸福的家庭,一家人其樂融融,卻因為溺水,上演白髮人送黑髮人,悲痛至極,卻無力挽回。 近日,河南一母親帶兩個兒子在河邊抓魚,其中一個孩子不慎落水,母親救孩子心切也滑入河中。
  • 2個孩子溺水,爸爸先救自家孩子被罵自私,爸爸的話讓全部人閉嘴
    導讀:2個孩子溺水,爸爸先救自家孩子被罵自私,爸爸的話讓全部人閉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2個孩子溺水,爸爸先救自家孩子被罵自私,爸爸的話讓全部人閉嘴!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8名少年溺水身亡,教會孩子防溺水知識有多重要(父母必看)
    6月21日,重慶市潼南區米心鎮8名學生相約到童家壩涪江河一寬闊的河灘處玩耍,期間有一名學生不慎失足落水,旁邊7名學生前去施救,施救學生一併落水。經過連夜搜救,截至22日7時10分,8名落水小學生全部打撈出水,均已無生命體徵。看到這一消息,我們感到痛心疾首,8個生命的隕落,8個花季少年,生命戛然而止,令人痛心,令人惋惜。
  • 夏天預警:怎麼避免孩子溺水?
    每年,尤其是夏天,都能看到孩子溺水的新聞。僅僅是7月份,我們就已經看到了 好幾起這樣的悲劇事件了,家長們一定要警惕起來!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外面,都要遵守安全守則。如何防止孩子溺水?,這些東西可能會吸引孩子再次下水。
  • 孩子溺水父母就在身邊!專家:掌握這8點減少悲劇發生
    孩子的母親和同伴打麻將,未注意到孩子,最終還是同行的一名大人發現孩子好像溺水,便大喊求救並報警。儘管孩子被救上岸,但最終還是搶救無效。對孩子們來說,夏天本該是充滿歡笑的季節,但因為溺亡再也無法享受著美好的時光。孩子的父母該是多麼的痛苦與絕望,或許餘生他們都生活在陰影之中。這一起起悲劇的發生,帶給那些不幸的家庭難以承受的巨大痛苦。
  • 心理學:受過「心理虐待」的人,很可能會有下面5個特點
    但是,心理上的傷害很難自己消除。根據行為心理學家的研究,擁有下面5各特點的人,很有可能是遭受過「心理虐待」(1)無法接受無條件的愛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無法接受他人無條件的愛,他們對此總持有懷疑態度,認為對方肯定有所謀劃。他們不相信一個人可以毫無理由的愛上另一個人。
  • 父母總是替孩子做決定,這看似負責的行為,會摧毀孩子的獨立意識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兒童3到8歲這一階段非常重要,如果兒童的智力為100的話,那麼他4歲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50%,8歲的時候就有了80%,在這一階段,要著重培養孩子自我思考,自我學習的能力,在生活中各個方面增強其獨立自主性,否則,家長事事包辦,事事為孩子做決定,當孩子習慣了這種做決定的時候,那麼將來將失去思維的獨立性,也就喪失了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都極其不利。
  • 孩子上岸也會溺水 警惕「乾性溺水」
    炎熱的三伏天已經來臨,不少爸爸媽媽會帶著孩子去泳池裡戲水玩耍享受清涼。孩子在泳池裡戲水玩耍,為了防止發生溺水,爸媽一定會時刻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可當孩子離開泳池上了岸,父母的警惕心也就放下來。然而,孩子離開泳池上了岸也有可能會「溺水死亡」的!可能有父母認為美媽這是在胡說八道,離開水也會「溺水死亡」?但美媽要告訴大家:這是真的!
  • 將來掙大錢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點,班主任強調:與分數無關
    每個孩子就像是老天賜予一個家庭的特殊禮物,家長們總愛把孩子比作天使,因為生命的降臨是美好的。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父母們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培養孩子,希望能實現「望子成龍」或者「望女成鳳」的理想。說出來很多家長都不一定會相信,孩子究竟能不能「成龍」或者「成鳳」,靠的可不單單是學校裡的成績。
  • 班主任強調:將來能掙大錢的孩子有這3個特徵,與學習好壞無關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所以在孩子的身上花費很多精力去培養,覺得學習好,孩子以後肯定就能出人頭地,但是作為帶過很多優秀學生的班主任強調,孩子以後是否能賺錢跟學習好壞沒關係。,雖然這個孩子每次只要考試就睡覺,但是考試成績總是在班級前三,這讓不少同學感到羨慕。
  • 防溺水,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防溺水,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面對不斷發生的溺水事故,面對不斷上演的溺亡悲劇,我們究竟該拿什麼保護孩子?我們究竟該如何趕跑溺水之殤?1千萬小心這個時間和地點據統計,5起溺水事故中,就有3起發生在周六、周日,佔溺水事故中的6成,另外4成則分別發生在放學後,以及節假日。
  • 兒童泳池溺水的背後,父母「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死去,這不是玩笑
    近期的兩起幼兒泳池溺水事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當發生溺水的時候,都沒有人注意到孩子正處於危險中。 而兒童由於氣力小,溺水後沒有足夠的力氣將口鼻浮出水面,身體是直立的,頭在水面上一上一下,感覺孩子正在玩耍,甚至還伴隨著孩子手有規律的擺動,這一切都讓別人感覺起來,「這個孩子沒有事,他正在愉快的戲水」,實際上孩子已經發生了危險,他正在溺水。
  • 嬰幼兒在家中也會溺水?有三個生活用品特別危險,父母需要了解
    溺水是孩子意外死亡的頭號原因,讓人大感意外的是,居然有高達13%的幼兒溺水發生於居家水容器。提起溺水,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在室內遊泳館或室外江河湖海中的溺水。對於孩子在家中能夠發生溺水的現象,可能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並發出質疑的聲音:怎麼會在家中溺水呢?在家中哪裡會發生溺水的情況?
  • 內心自卑的孩子,身上多有這4個特點,父母發現後需格外注意
    生活中,父母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業上,希望他們可以長大個,學習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髮育。一些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總是不喜歡理人,其他小朋友都在玩耍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獨自縮在角落,或者成為小團體中的「透明人」。
  • 孩子上岸也會溺水,家長要 警惕「乾性溺水」
    炎熱的三伏天已經來臨,不少爸爸媽媽會帶著孩子去泳池裡戲水玩耍享受清涼。孩子在泳池裡戲水玩耍,為了防止發生溺水,爸媽一定會時刻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可當孩子離開泳池上了岸,父母的警惕心也就放下來。然而,孩子離開泳池上了岸也有可能會「溺水死亡」的!可能有父母認為美媽這是在胡說八道,離開水也會「溺水死亡」?但美媽要告訴大家:這是真的!
  • 大多數父母對溺水一無所知,真正的溺水,都是無聲的
    《全球溺水報告》顯示,全球每小時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共有約37.2萬人溺水死亡。而我國每年約有5.9萬人死於溺水,其中未成年人佔了大多數。溺水已成兒童夏天的頭號殺手。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是父母拼搏奮鬥的支柱,希望一瞬間隕落,每年都有防溺水知識、視頻宣傳,父母都聽了嗎,一些急救知識都告訴他們了嗎?不要以為危險離我們很遠!
  • 溺水事件屢見不鮮,家長應該這樣做!
    僅僅是因為夏天炎熱,學生放暑假那麼簡單嗎?難道這種頻發的事件中,體現出來的只是一些外部的因素嗎?根據數據顯示,在夏天溺水的學生多數為小學生,由於小學生的認知發展還未完善,對於外界的因素缺乏判斷,每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時,他們往往考慮的是自身的情感體驗,他們會比較在乎自己內心的感受,就比如說,我去做這件事情,我開不開心,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情感體驗。
  • 重慶8名小學生溺水身亡:夏天來了,這份防溺水安全手冊一定要看
    中國有這麼一句古話,「慣騎馬的慣跌跤,河裡淹死是會水的」,為8個年輕的生命痛心之餘,每位家長都別忘了和孩子共同學習正確的、科學的遊泳知識和自救常識,減少悲劇的發生。每年學校、家長都會強調遊泳安全,即便多數孩子對此有所感知,但溺水事故卻屢屢發生,到底這件事有多嚴重?
  • 有這3種特點的女孩,父母不用糾正,孩子會更好
    有這3種特點的女孩,父母不糾正,孩子會更好1.話癆型有一種女孩,從學會說話之後就再也沒有停止過小嘴,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能夠主動挑起話題和別人聊天,內容跳脫,說了幾個小時也不帶重樣的有的父母會覺得這樣的孩子碎碎念太嘮叨了,但是有這種性格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