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就好像在爬一個隱形的水下樓梯一樣,安靜悄無聲息,頭部一會在水面上或水下,一上一下,看上去跟正常遊泳的人沒什麼差別。
溺水的兒童,口部已經在水下
近期的兩起幼兒泳池溺水事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當發生溺水的時候,都沒有人注意到孩子正處於危險中。
一起是江蘇宿遷的6歲男童,第1次上遊泳課,溺水近14分鐘,直到飄到水面才被人發現。這起事件還有沒有配備安全員、教練不負責任、監護人不在場(由於遊泳課規定家長不能到主訓練場)等原因。該男童發生溺水的時候,也有人從他身邊經過,可就是沒有看見他。
宿遷6歲男童溺水近14分鐘
另外一起是杭州的一個6歲的男童,他上的是1對1的私教遊泳課,當溺水發生的時候,場內有4名救生員,距離他最近的也不超過3米,都未能發現,而且還有人從他身邊經過,可就是發現不了他已經溺水。最終該男童溺水近4分鐘,才被孩子的外婆發現,隨後救起,現在仍在ICU中。
杭州6歲男童溺水時,距離救生員三米不到
夏季尤其是7,8月是兒童發生溺水的高發期,據國家衛計委和公安部統計,中國每年溺水死亡人數大約為5.7萬人,其中56.04%是兒童溺亡,一半以上的兒童溺水地點距家長23米以內,最短時候僅僅只有不到2米。
兒童溺水有一部分就是家長的看護不周造成的,另外一部分就是「眼睜睜」看著孩子正在死去。
沒錯,就是眼睜睜的看著,為什麼?
有人可能會反駁我,作為孩子的父母或監護人怎麼能「眼睜睜」看著孩子溺水不去施救?
如何判斷溺水?
那是因為溺水跟大多人的想像不一樣,我們從電視上、動畫片、習慣上認為溺水的人應該不斷的掙扎,濺起水花,拼命的喊救命,但事實就是溺水的人,由於恐慌兩個手會本能的拍打水,每一次露出水面都會爭取多呼一口氣,根本無法呼救。
而兒童由於氣力小,溺水後沒有足夠的力氣將口鼻浮出水面,身體是直立的,頭在水面上一上一下,感覺孩子正在玩耍,甚至還伴隨著孩子手有規律的擺動,這一切都讓別人感覺起來,「這個孩子沒有事,他正在愉快的戲水」,實際上孩子已經發生了危險,他正在溺水。
芬蘭5歲男孩泳池溺水,多人從他身邊經過,卻沒有發現他
對於一個兒童來說,即使在泳池溺水,表現出來的也非常安靜,再加上周圍嘈雜的環境,他也很難被周圍的人發現。
一個成年人如果水下缺氧2分鐘就會失去意識,對於兒童來說這個時間更短只有30秒到2分鐘,而這個時間就是家長看個手機,發個朋友圈的時間,等家長回頭再看孩子,由於沒有鑑別溺水錶現的知識,覺得孩子沒事,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溺水。
暑期是溺水高發的時間段,父母們帶孩子學習遊泳前,一定要熟悉溺水的信號和表現。
1. 孩子很安靜的直立在水中。
2. 孩子頭部在水面上,身體前傾,好像在爬樓梯。
3. 孩子長時間把頭埋在水裡。
孩子遊泳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時刻看好孩子
家長一定要時刻注意著孩子,特別孩子突然變得安靜的時候,要上去看看,託起孩子,做到「觸摸式監護」:意思就是還在水裡或者接近水的時候,應該讓孩子距離監護人只有一個胳膊的距離,能隨時進行施救,而且要密切注意孩子情況,不可被手機或其他事情分心。
總結一下:
1. 溺水是悄然無息的,不是電視上拼命掙扎呼救,溺水的人通常是想喊也喊不出來,特別是兒童。
2. 兒童在泳池溺水,看起來就像是「趴」或「站」在水中發呆,比較安靜,其實孩子的已經接近失去意識,溺水時間已經是30秒到2分鐘。
3. 兒童溺水的黃金救援時間只有30秒,還不夠家長發個朋友圈。
4. 防範兒童泳池內溺水不能靠安全員,不能靠任何外人,靠的是父母時刻保持警惕的意識和不看手機雙眼。
今天寫這個話題,主要是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要學習遊泳,因為這是一項技能,而且關鍵時候能救命,但是卻不懂得遊泳的安全知識,連基本的分辨是否溺水都未曾了解,當孩子真正發送危險的時候,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
如果你是一位父母或者身邊有這樣的父母,請一定告知他們,讓他們避免悲劇發生。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避免悲劇,健康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