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話讀陝西名著」丨陝南姑娘帶你一睹《醜石》

2020-12-12 西安晚報

今天是2018年5月26日星期六,本期「陝西話讀陝西名著」,主播叄叄為您朗讀賈平凹作品《醜石》。

《醜石》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醜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裡,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留在這裡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醜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於是,伯父家蓋房,想以它壘山牆,但苦於它極不規則,沒稜角兒,也沒平面兒;用鏨破開吧,又懶得花那麼大氣力,因為河灘並不甚遠,隨便去掮一塊回來,哪一塊也比它強。房蓋起來,壓鋪臺階,伯父也沒有看上它。有一年,來了一個石匠,為我家洗一臺石磨,奶奶又說:用這塊醜石吧,省得從遠處搬動。石匠看了看,搖著頭,嫌它石質太細,也不採用。

它不像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浣紗捶布;它靜靜地臥在那裡,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鏽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夥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裡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們的,是在那石上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凹兒,雨天就盛滿了水。常常雨過三天了,地上已經乾燥,那石凹裡水兒還有,雞兒便去那裡渴飲。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們盼著滿月出來,就爬到其上,翹望天邊;奶奶總是要罵的,害怕我們摔下來。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來,磕破了我的膝蓋呢。

人都罵它是醜石,它真是醜得不能再醜的醜石了。

終有一日,村子裡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後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醜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嚮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汙土裡,荒草裡,一躺就是幾百年了?!

奶奶說:「真看不出!它那麼不一般,卻怎麼連牆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

「它是太醜了。」天文學家說。

「真的,是太醜了。」

「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說,「它是以醜為美的。」

「以醜為美?」

「是的,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牆,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這些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奶奶臉紅了,我也臉紅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醜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麼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作品簡介

賈平凹散文創作始於80年代初,在這之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小說創作上,偶爾也零星有過一點散文面世。從1981年起,他開始了進攻散文方面,落款寫在靜虛襯的一系列散文的發表,標誌他在散文園地裡也想露一手。事實上,如《醜石》等在讀者中也迅速產生了影響。《醜石》通過醜石在天上的光輝燦爛,到落地後被誤解遭譏諷,直至消除誤解,揭示隕石面貌恢復榮譽,一系列曲折境遇的描述,讚頌了那種不屑於誤解、寂寞生存的偉大精神,啟迪人們如何正確地對待曲折的人生。

主播介紹

叄叄,女,陝西安康漢濱區人,從事媒體工作,工作之外喜歡看書、旅遊、逛街。

推薦理由

一篇看似普通的散文,在我眼裡,極不普通,它可以稱得上我的啟蒙讀物。

初讀《醜石》時,我讀小學三年級,彼時感動於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價值,看似醜陋的外表下,卻有著不平凡的經歷與來源。小時候,我告訴自己,不能以貌取人。

再讀《醜石》時,我將步入而立之年,此時感慨於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那顆醜石,就算不被看起,不被認可,不被讚賞,不被理解,那又怎樣?我們仍然是我們自己,依舊堅守自我,總有一天會有伯樂眷顧我。那時候,請我們每個人盡情地發光吧!

活動介紹

全民讀書·經典律動·方言傳秦——2018「西鹹新區杯」「陝西話讀陝西名著」大型全媒體活動將一直持續到9月下旬。在此期間,所有熱愛陝西文學的讀者皆可參與。活動擬設一等獎3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30名。所有參與活動的朗誦達人均有機會受邀參與「全民讀書經典律動方言傳秦——陝西話讀陝西名著」大型朗誦之夜活動。

參與方式

一、請選擇您喜歡的陝西文學名著中的一段或幾段(內容健康向上),用方言大聲朗誦(根據文本內容可穿插秦腔、本土民謠、器樂等),聲情並茂,儘可能傳達出原文意味。

二、郵箱來稿需包含:

(一)簡要文本說明:自我簡介及聯繫方式;您對所朗誦作品的推薦語;您朗讀內容的來源出處(作家+作品+章節);朗讀內容文字版。

(二)朗讀音頻文件。(音頻開頭模版:歡迎收聽「2018年度巨獻 全民讀書 經典律動 方言傳秦 陝西話讀陝西名著」,今天由我為大家帶來作家XX的作品《XX》節選……)

熱愛陝西文學的你,還等什麼,快來參與吧,一起為陝西文學來發聲!

來源:魅西安

編輯:豆汁兒丨審核:荊溪

出品: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哪吒"陝西話究竟咋讀 關中人陝北人陝南人徹底凌亂了
    方言讀「哪吒」,似乎成了一個搞笑的陣地。四川話發音是「那抓」,廣東有人說「拿砸」,浙江有人說是「挪扎」或者「拿扎」,江蘇人則說成「鬧趙」。一個名字,似乎有著孫悟空般的「七十二變」。在西安讀大學的徐偉老家在陝南旬陽,前幾天他和女友相約一起去影院看《哪吒》時,就鬧出了一個小尷尬。「我們老家的方言把『哪吒』讀成『e za』。
  • 「哪吒」陝西話怎麼讀 陝西人徹底凌亂了
    方言讀「哪吒」,似乎成了一個搞笑的陣地。四川話發音是「那抓」,廣東有人說「拿砸」,浙江有人說是「挪扎」或者「拿扎」,江蘇人則說成「鬧趙」。一個名字,似乎有著孫悟空般的「七十二變」。在西安讀大學的徐偉老家在陝南旬陽,前幾天他和女友相約一起去影院看《哪吒》時,就鬧出了一個小尷尬。「我們老家的方言把『哪吒』讀成『e za』。
  • 陝西,撩咋咧!
    ▽一提陝西,只能想到黃土高坡的朋友,請放下偏見,立即「投降」!佔據黃土高原的陝北、雄踞渭河平原的關中、安扎秦嶺以南的陝南,陝西省下轄的10個城市正帶著他們的美景,向你發起熱烈邀請!圖丨電視劇《裝臺》劇照再給陝西人一個饃,他能還你一個「萬物皆可夾饃」的奇蹟!
  • 曉航:合陽辣子豆腐|2019「秦聲動人」——陝西話講陝西故事(86)
    鄉音醇 鄉事濃  鄉愁長  鄉情深——2019「秦聲動人」陝西話講陝西故事大型全媒體活動,將一直持續到9月初。在此期間,所有熱愛陝西、擁有故事的人都可以參與到這場用秦聲講述三秦故事的記憶之旅。活動擬設一等獎3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30名。所有參與活動的故事達人均有機會受邀參與2019「秦聲動人」——陝西話講陝西故事 「秦聲秦韻」故事會。
  • 週遊陝西你不可不知的陝北與陝南,前者人文景觀多後者自然景觀多
    那麼,陝西旅遊資源的精華難道僅僅存在於關中旅遊區嗎?答案顯然不是的!從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的儲量豐度來看,陝北旅遊區的人文旅遊資源比較突出,陝南旅遊區自然旅遊資源佔明顯優勢,這兩大旅遊區中也存在著不少精華的旅遊資源。
  • 張露馨:樊記臘汁肉的來歷|2019「秦聲動人」——陝西話講陝西故事(23)
    鄉音醇 鄉事濃  鄉愁長  鄉情深——2019「秦聲動人」陝西話講陝西故事大型全媒體活動,將一直持續到9月初。在此期間,所有熱愛陝西、擁有故事的人都可以參與到這場用秦聲講述三秦故事的記憶之旅。活動擬設一等獎3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30名。所有參與活動的故事達人均有機會受邀參與2019「秦聲動人」——陝西話講陝西故事 「秦聲秦韻」故事會。
  • 闢謠丨陝西未來30天全是雨?假的!
    同時,陝西地域面積較廣,氣候狀況差異較大,一般來說,全省預報至少要分陝北、關中、陝南三個大的區域,不會用一個數據簡單粗暴地概括全省天氣。另外,天氣預報大略可分為超長期預報、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短時預報、超短時預報這幾種,準確率變化大體上與預報時效的長短成反比,即時效越長準確率越低,雖然這一趨勢變化並不是絕對的,但30天預報的參考價值和準確率都很低,很難準確預報30天之後的具體天氣狀況。
  • 陝西話就是平時電視上看到的嗎?其實並不然……
    陝西跟平時電視上看到的並不一樣,陝西的鄉黨都知道因為陝西橫跨三個氣候帶,因此不同地區的人們也有著不同的生活習俗和文化風情,而不同地區也有著各自的方言。陝北、關中、陝南都有各自的地方話,而狹義的陝西話通常指的是關中話1.嘹咂咧(liao za lie)要說陝西方言,這句話或許是最出名的了,其實就是誇人特別好的意思。2.麼麻達(me ma da)沒問題的意思。
  • 打卡西安兩大標誌性的美食街區,帶你咥美陝西,品味不一樣的陝西
    去過西安旅遊的朋友們或許常聽到老陝人說「咥飯」、「咥面」,其實這裡說的「咥」是陝西關中一帶的方言土音,讀音為die(迭),是吃的一種方式,有「狼吞虎咽」,吃至極致的意思,也是陝西話中出鏡率非常高的字之一,先秦時期就產生了。常言道: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 真羨慕陝西人,省內就可以遊江南
    老藝術家覺得陝南這片土地,一半有著陝西粗獷豪邁的靈魂,一半又帶上了江南幾分南國的鐘靈毓秀。但似乎只有陝南淪為了失落的鄉野,在信天遊和秦腔的拉鋸與交織中漸漸失聲。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陝西師範大學俄語中心與陝西人民...
    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陝西人民出版社聯合《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舉辦「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有獎徵稿活動。來稿請發送至sxrmcbs70@126.com。最令人欣喜的是,作為資深編輯的劉景巍老師提出,我們的視野可以放得更開闊一些,不僅做陝北民歌俄譯,還可以做陝南山歌、青海花兒、江南小調等的俄譯,做「中國經典民歌對外推廣譯叢」,當然,還可以從文化互鑑的角度出發,做「俄羅斯民歌引進譯叢」。
  • 陝西商洛一個縣,別稱「鹿城」被譽「陝南明珠」,是大秦嶺的封面
    陝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漢、唐等14個政權在陝西建都,陝西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位於黃河中遊, 南部跨漢水上遊, 北部跨黃土高原, 中部為關中平原,南北資源兼備, 多種景觀俱全,商洛市位於陝西省東南部,與鄂豫皖、湖北省接壤,橫跨長江、黃河兩流域,面積
  • 教你一分鐘學會河南話,附陝西發音規律
    還需要後人去研究……國內方言,只有河南話與之接近度更高,所謂河南話,並非指行政規劃上的河南,實際上是指使用中原發音語系的廣大地區的人們使用的語言體系。cán【粒粒皆辛苦】lí lí jié xín kū【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wěn wō zhū xián zhǎi hè chǔshán xī hòng tòng dǎ huài shǔ【附陝西發音規律
  • 陝西特色農產品熱銷南京 帶的太少滿足不了市民的購買慾
    最近幾天,位於南京樂山路的江蘇國際農業展覽中心因陝西特色農產品而火爆,南京市民紛紛來到展館嘗鮮購買。蘋果、獼猴桃、羊乳、茶葉、秦川牛肉等陝西農業五寶也被更多的南京人知曉。「蘇陝協作2018年陝西特色農產品南京宣傳推介周」帶來了200多種琳琅滿目的陝西特色農產品,但每一種的數量都帶得不多,主要想通過線下展示促網上銷售。許多到展館的南京市民沒能在現場買到,他們遺憾地說:你們應該多帶些呀。圖為50元一箱的獼猴桃片刻被搶完。5元一個的羊乳冰激凌要排隊才能吃上。
  • 陝南茶有名 那些著名的「陝青」你能說出幾個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又叫踏青節。氣候宜人,正逢最好的出遊時節,在陝西安康無論你去哪裡暢遊,飲茶別忘來陝西安康提神美顏、解毒清腸,保你暢遊無煩躁。小編要告訴你個鮮為人知的秘密,不僅是安康茶富含「硒」元素,不品都後悔,安康還有聞名陝南的茶鄉「硒姑娘」個個勾人魂迫。觀茶園、品茶香、賞硒姑娘是不錯的選擇哦!   中國是茶的故鄉,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
  • 陝西「下一個高鐵中心」,歸陝南第一大城,而且和西安並駕齊驅
    提起陝西,人們總是不由衷地想起當地的美食和小吃,各地方特色的文化和美景總是能扣緊心弦,因此,陝西省每年都有數不清的遊客來訪,體驗陝西省的「不一樣的美」。省會西安,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從西周開始的14個歷代王朝在這裡建都,西安的位置非常重要,被歷代王朝所認可,另外,西安是陝西的經濟領導人,也是省內重要的交通樞紐,您知道陝西哪個城市被定為陝西下一個高鐵中心嗎?是你的故鄉嗎?
  • 滄桑陝西,美味三秦
    黃河、秦嶺貫穿陝西,增加了陝西的地形魅力。歷史上多個朝代曾定都西安,這無形中為陝西的經濟文化發展注入了活力。而我們今天要談的是它的美味。陝西行政圖按照人文和地理環境,陝西可以劃分為陝北、關中、陝南。陝北地區人們大都愛吃羊肉、土豆;關中人大都愛吃麵食;陝南好山好水,環境優美,比較看中水源保護,環境保護,人們多食米飯。可以這麼說,陝西是一個三重飲食文化疊加的陝西。
  • 榆林市靖邊縣教研室許建峰:陝西「新中考」語文試題評析丨聚焦中考
    2020年陝西中考語文試題與2019年試題相比,可以用10個字概括:穩中求創新,創新顯素養。應該說,2020年陝西中考語文試題具有四個顯著特點:連結課標、聚焦素養、敢於創新、足可垂範。也許是白璧微瑕,我個人以為在其中的「經典詩文默寫」應該考什麼和「名著閱讀」究竟怎麼考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經典詩文默寫」第8題:從這點出發,_____。(毛澤東《紀念白求恩》)答案是: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這樣的考題,讓我不能不思考「經典詩文默寫」究竟考什麼?
  • 陝西建立方言資料庫 海選方言發音人
    比如,陝南方言,現在許多已經消失。過去,陝南地區有許多方言島,有湘語、有客家話、有贛語等,這些方言都是清代從江南、湖廣一帶移民帶過來的,這些方言島存在了200多年,現在隨著經濟融合加速,正加速度消失。即使是強勢的關中話,也面臨這種局面。農村年輕人出去打工,有經濟實力後,都把老人孩子帶進城,某些農村有的撤併搬遷、有的廢棄,方言自然面臨消失。
  • 陝西將對方言語音建檔 官方:方言傳遞文化鄉俗
    省檔案局局長王建領介紹,陝北方言中代指婦女的「婆姨」一詞,源自印度梵文,原意為「女居士」,武則天登基時推薦禮夫,全國仕女即女居士,從此女居士的梵文發音就流傳至今為「婆姨」。  「方言傳遞的是文化鄉俗,代表文脈。而且方言是有感情的,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裡包含了地域感情。保護方言,我們首先要破除方言落後的觀念,讓方言退化成稱為自然更迭,以民俗的傳承來傳承方言。」王建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