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所高校印章被偽造,電子印章比實體印章更安全!
近日,有新聞報導,江蘇徐州睢寧縣公安局成功搗毀了一個集制證、售證、驗證於一體的製售假學歷、假學位證明的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7人,扣押偽造高等院校印章700餘枚,已制好未發出的學歷、學位證書400餘份,空證1萬餘份,偽造學歷、學位證書驗證網站2個,在涉案的高仿網站中共提取出偽造學歷、學位信息3000餘條。
偽造印章獲取不法利益,是欺詐行為的一種常見形式。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無論是偽造國家機關的印章,還是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都是一種犯罪行為。對此,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偽造印章的情況,既有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的情況,也有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印章的情況。偽造高等院校印章,是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為。在另一案件中,李某因為貪圖小利,私刻學校保衛科的印章,給寫學生偽造出入證,就構成了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被依法判處管制六個月。
對企業來說,也非常容易因為假印章而蒙受損失,即便是大企業,也在所難免。
今年六月份,騰訊公司起訴貴州老乾媽並要求法院凍結老乾媽千萬資產。騰訊稱,老乾媽在騰訊投放了千萬元廣告,無視合同長期拖欠未支付,騰訊被迫依法起訴,申請凍結了對方應支付的欠款金額。2019年3月,騰訊與老乾媽公司籤訂了一份《聯合市場推廣合作協議》,騰訊側投放資源用於老乾媽油辣椒系列推廣。老乾媽回應稱,並沒有與騰訊有任何的合作。關於此事,老乾媽公司認為騰訊公司被騙了。老乾媽已經向警方報案。
七月份,貴陽公安雙龍分局通報,3人偽造老乾媽公司印章,冒充該公司市場經營部經理與騰訊籤訂合作協議,目前3人已經被刑拘。據警方通報,犯罪嫌疑人曹某、劉某、鄭某其目的是為了獲取騰訊公司在推廣活動中配套贈送的網路遊戲禮包碼,之後通過網際網路倒賣非法獲取經濟利益。
騰訊作為一個巨頭公司,竟然也會被假公章假合同欺騙而導致巨額損失,令人匪夷所思,也許存在合同籤署流程上的漏洞。雖然假章都會有破綻,但是只看外觀還是難以分辨的。一般來說,被偽造的印章叫做「蘿蔔章」,理論上,未辦理審批手續,私自刻制的公章也屬於「蘿蔔章」;如果印章的刻制沒有經過審批,即便刻制印章的主體是企業法人或者股東、董事,被刻制的印章仍是「蘿蔔章」。
那麼,真的沒辦法告別假印章嗎?有,可以替代實體的印章的就是電子印章!
隨著國家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印章已經不斷地深入到企事業單位內部的印章使用與管理過程中。
電子印章是進行電子文件籤署時附加的印章外觀表現形式。簡言之,電子印章就是電子籤名的表現形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籤名法》第二條:電子籤名是指數據電文中以電子形式所含、所附用於識別籤名人身份並表明籤名人認可其中內容的數據。由此得出,電子印章是一種電子代碼數據,利用它可以驗證當事人身份,表明當事人對信息真實性和有效性的確認。
大企業對印章管理非常嚴格,但是也會出現如下問題:
公章不能隨時隨地攜帶,一旦疏忽,可能面臨被錯用、盜用、冒用、濫用等情況;
公章如被帶出辦公室很難被監控;
分公司或下屬單位異地用章缺少統一管理,可能出現不合規使用;
不少單位要求領導在出差或休假前籤署不少空白頁,存在潛在風險;
人情章多,有些手握印章的人,難逃情面不知不覺蓋了不該蓋的章;
電子印章可以通過線上審批,獨立授權籤署人,可以隨時隨地籤署電子文件,規避了因印章外出、異地用章等印章管理不善帶來的風險。電子印章是以數字籤名的方式通過第三方權威認證有效地進行網上身份認證,幫助各個主體識別對方身份和表明自身的身份,具有安全、保密、真實性、防篡改和防抵賴功能,可對企業網上傳輸的信息進行有效保護和安全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