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分外想念的劍橋與牛津

2020-12-16 我腳踩風火輪

點擊藍字

關注我

最近腦海中總浮現有關牛津的一切,古樸熙攘的街道,肅穆的學院,溼漉漉的石板路,蕩在柴威爾河面上的船……

特別是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時,讀到她和錢鍾書在牛津求學時的經歷——

他們在租住的公寓中學會了燒菜做飯;

他們每次路過街角的小商店都會看看又上了什麼新東西,需要添置些什麼;

他們每日穿行在牛津這座小城裡,去學院上課,去圖書館寫論文,去咖啡廳或餐館和朋友聚會……

這些異國求學的經歷,如今正在無數留學生的身上繼續重演著。不同的是,他們在幾十年前,在交通通訊、文化交流還都不發達不多元的年代,就已經遠渡重洋來到牛津求學。

那家街角的商鋪老闆,租住公寓的房東太太,甚至那些外國的同學可能都不知道,這對看似再平凡不過的華人夫婦,在遙遠的中國,他們的學術成就帶給了這個國家何等重要的貢獻。

因為曾在英國留學時做過兼職導遊,所以我去過牛津很多回。

每次我都會帶著客人們從阿什莫林Ashmolean Museum博物館為起點,途徑科學史博物館、嘆息橋、牛津大學圖書館、聖瑪利教堂、牛津市場,然後一路走到基督學院。

一路走一路興致勃勃地講解,看似我對牛津很了解,但其實和它一直是「萍水相逢」,直到我遇見了正在牛津大學讀書的羅伯特,他帶我真正走進了牛津。

羅伯特就讀的學院位於在牛津圖書館的西側。推開厚重的木門,眼前是一排因為年代古老,整個建築都有些傾斜了校舍。左手邊是一座小教堂,每周五都會給師生提供免費的晚餐。大門右側就是學院的圖書館了,裡面陳列著十幾排陳舊的書架和七八張木質書桌,幾位奮筆疾書的學生落座其間。

書桌上的英國老式檯燈亮著暖暖的燈光,讓看上去有些冰冷的圖書館開出了幾朵橘色的花。在這樣的厚重的學術氛圍內,除了手指敲擊鍵盤的聲音和翻書的聲音,一切都太多餘,於是我這個看客匆匆地就走了。

我們來到學院的學生中心稍作休息,羅伯特問出了那句非常經典的:「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Coffee or tea?」

「橙汁兒!」

「Tea, thank you.」

我坐在鬆軟的沙發裡等待著我的茶,眼睛開始打量這個像客廳一樣的學生中心。房間分為兩個區域,大的區域布置著桌椅、茶几和沙發,看電影的投影儀,角落還有一個連著遊戲手柄的桌上型電腦,旁邊散落著很多遊戲卡。小的區域是個小廚房,有冰箱、熱水壺和微波爐,方便學生吃東西。

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很有生活氣息,可以想像在周末晚上大家聚在這裡看電影或是一起打遊戲的樣子。

英國的十月,溼潤寒冷,學院裡矗立著的百年建築在灰濛濛的天空下,顯得更加古舊。潮氣把石頭鋪成的小路打溼,來往師生的腳步把路面打磨的蹭亮。他們大多衣著暗色系,抱著書本匆匆而過。

這一刻我突然明白,牛津之所以為牛津,以及為什麼《哈利波特》只能誕生於英國。

牛津大學有很多學院都售票對外開放,其中基督學院是最有代表性的,如果你想親身體驗下學霸們的生活,一定要去參觀。

為什麼推薦基督學院?因為它不僅對遊客展示校園,還開放了學院的教堂和餐廳(《哈利波特》重要取景地之一)。除了哈利波特的光環加持,基督學院本身也是牛津眾多學院中的翹楚,在它在成立的200多年間,走出了13位英國首相。

《愛麗絲夢遊仙》的故事也和基督學院有著淵源,它是由這裡的一名教授撰寫的。在學院對面還開著售賣《愛麗絲夢遊仙境》周邊商品的店鋪,而這個小店的建築本身就有著500多年的歷史了。

提到牛津,很自然就會聯想到劍橋。這兩座城市互為姊妹,都是英國文化古城,分別坐落著英國數一數二的大學城。

劍橋大學源於牛津大學。據說是在1209年,牛津大學的兩名哲學家被指控謀殺了一名妓女,牛津郡法庭判處他們絞刑。這一判定讓牛津師生很不滿意,為了表示抗議,其中一部分師生決定離開,來到劍橋創建了劍橋大學。

在後來整整六百年間,牛津和劍橋都是英格蘭地區僅有的兩所大學。牛津大學是劍橋大學的前身,不過劍橋大學的自主管理權的獲得,卻比牛津早了二十多年。

值得多說一句的是,哈佛大學也深受著牛劍的影響。在17世紀初,首批英國移民者抵達美國,這批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他們曾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受過古典式高等教育。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可以在新家園也接受到這種教育,他們仿照劍橋大學,籌建了哈佛大學的前身「New College」。

劍橋大學也有幾所學院對公眾開放,花上十磅左右,你就能進入到學院內參觀。最值得一看的是國王學院,學院的教堂是劍橋標誌性建築,而刻有「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的石塊,就臥在劍河的河畔。

相比於牛津的嚴謹質樸,劍橋更顯爛漫自在,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愛情故事更是讓劍橋蒙上了一層浪漫的濾鏡。

想來也是有點諷刺,《再別康橋》明明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情詩,但是語文老師偏要讓學生按照寫景的詩歌來分析品讀。

劍河穿城而過,座座設計獨特的橋梁連接著河岸邊的建於各個時代校舍建築。泛舟劍河是遊覽劍橋最棒的方式,特別是對於中國遊客來說,親自體驗「撐篙」就像到了威尼斯一定要坐「貢多拉」一樣,早在中學時的語文課本裡,就埋下來種子。

撐篙的「船夫」會依次介紹岸邊建築和各個橋梁的名稱典故,王后學院、國王學院、聖約翰學院、三一學院、數學橋、嘆息橋、廚房橋等等標誌性景致,依次款款而來。

劍橋大學誕生了太多科學巨匠和文哲大師,他們把一生都在與學術為伴,潛心研究某個領域的謎題,著書立傳為後世的改革發展默默耕耘著。有時候真的很羨慕這些科學家,人這一輩子能找到自己想做的而且擅長,最後還能做成的事,真的很幸福。

據說在霍金沒有去世之前,很多人都看到過他開著他那「心愛的電動小輪椅」,在某個學院中疾馳而過。

很感慨,英國很多城市都保存著數百年前的建築,即使新修建的街道房屋,也都儘量設計的與舊建築風格一致。郊外的農場和公園都不會刻意雕琢,多是用木頭做圍欄、籬笆和木門,林間小路也不會鋪上柏油,只是因為人多了,就成了一條路而已。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牛津和劍橋沒有變,幾十年前楊絳和錢鍾書曾經走過的街道,去過的市場,泡過的咖啡館和書店還都是老樣子。林徽因和徐志摩在劍橋談情說愛時坐過草地,逛過的小店,依然是在那裡。

這或許就是英倫的魅力,古典優雅,自在詩意。

如果用一個季節來形容英國,那一定是初秋。天高雲闊下是層層疊疊的綠,空氣裡夾雜著溼氣,呼吸間有些許的涼意,但讓人抖擻。暗色系棉麻質地的衣服最舒適應景,復古優雅的把寒氣擋在身外。

又到了初秋十月,北方最好的季節。秋高氣爽,人也自然多了幾分精氣神。有時望著湧動的雲朵,就會恍惚覺得自己身處在英國的某一處,仿佛心靈穿越回了4年前,那段初到英國的日子,又努力又瀟灑的自己。

一晃已經三十而立,身邊的同學朋友紛紛組建了家庭,迎來了新生命。那段在英國求學生活的時光,好似就在昨天,但其實已逝去好遠好遠。

不論現實摔打的怎樣狼狽,或是被寵溺的如何幸福,生活總在繼續。而有關英國的一切,就請悉心珍藏起來吧,慢慢回憶。

圖:網絡

更多英倫故事:

那個回不去的英國

回到考文垂

相關焦點

  • 華商網:劍橋與牛津
    來到英國有兩個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劍橋和牛津兩所大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中國人熟知劍橋的一扇窗,此外,還有他的《我所知道的康橋》、《康橋再會吧》。「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劍橋,確實是這樣一個會讓人不自覺淹沒了性靈的地方。我來到劍橋是一個陽光普照的下午。
  • 牛津和劍橋哪個好玩?
    牛津和劍橋的愛恨情仇同樣傑出的地位,同樣的學術氛圍,造就了同樣心高氣傲的牛津人和劍橋人,牛津、劍橋一路走來相愛相殺。而他們神聖不可複製的,不只是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如夢變幻的校園,還有無限的活力和創造力。另一個地方牛津和劍橋人喜歡稱對方為「另一個地方」。「藝術的牛津,科學的劍橋」,牛津大學類似北京大學,以文科著稱;劍橋大學類似清華大學,以理工科著稱。牛津和劍橋哪個好玩?最簡單的來說,喜歡文藝小清新建議去劍橋,喜歡厚重歷史感建議去牛津。
  • 牛津、劍橋 偏愛「精英」階層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最新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新生均來自英國社會頂級的兩個社會階層家庭。根據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招生數據統計,2010年至2015年期間,平均有4/5新生的父母為英國頂級的專業人員或管理人員,且佔比逐年增加。具體數據為牛津大學從2010年的79%升至2015年的82%,其間,僅有3所學院每年招收了一名英國黑人學生。
  • 又見牛津|牛津大學面試再臨光谷劍橋!
    2020年末,喜訊從大洋彼岸傳來:Tenny Guan同學收到了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Computer Science)的面試邀請!繼2017年11月收到2封牛津大學的面試邀請,2019年11月收到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面試邀請,2020年獲得牛津大學正式錄取後,光谷劍橋學子在2021年的牛劍申請上又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眾所周知,世界頂尖大學在錄取學生時,除學生的筆試成績外,還需要通過面試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 牛津、劍橋到底哪個是你的菜
    無論是牛津還是劍橋:大多數專業第一學年都有必修課,接下來的幾年會給學生安排一些選修課。 不同的是,劍橋使用榮譽學位考試(Tripos)學制,牛津使用兩段式學制。 相較之下,劍橋的選課方向更靈活,能夠讓學生在選擇專業化的細分領域之前充分了解學科的全貌,這點很吸引人。
  • 劍橋,雖與牛津齊名,但氣氛卻與牛津不同
    劍橋的景點主要是劍橋大學的各個學院,主要遊覽的學院有著名的國王學院、皇后學院、三一學院、聖約翰學院等。還有教堂、博物館、花園,學術與文藝的自然氣息遍布整個小鎮
  • 名校趣聞 | 牛津、劍橋的「基友」日常
    02、劍橋大學的創建 劍橋大學的創建與牛津大學有很深的淵源。在1209年的時候,牛津的學生和當地市民發生激烈的矛盾和衝突,最終導致學校停課、人心惶惶,部分師生逃離了牛津,來到劍橋鎮,他們發現這裡的環境還是很適合學術研究的,後來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劍橋大學。由此,兩個學校的battle正式拉開帷幕。
  • 學海暢遊——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
    這兩種類型的代表分別是義大利波倫納大學和法國巴黎大學,其中巴黎大學的模式紛紛為其他大學所仿效,它成為中世紀歐洲大學的典範,12世紀中葉形成的英國牛津大學也是模仿巴黎大學而建立起來的,到1209年劍橋大學又成立,成為英國大學教育的「祖庭」。
  • UCAS二選一:牛津還是劍橋?
    作為長期排名世界前10的學校,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在全球高等教育精英中都牢固地佔據著自己的地位.牛劍的品牌非常強大, 在QS對學者和僱主進行的國際調查中, 這兩個學校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在最新結果中, 劍橋大學在學術和僱主方面均位居世界第二. 同時, 牛津大學在畢業生僱主和學者中名列世界第三.
  • 牛津劍橋的哪個學院最厲害?
    這個排名從四個方面對牛津和劍橋的學院進行了排名,包括:金融資產(financial assets)、學術表現(academic performance)、住宿(accommodation)、課外生活(extracurricular life)。
  • 誰的英國,牛津或劍橋?
    英國首相牛津產一本英國經典政治教課書曾總結過首相特徵:白人,男性(柴契爾夫人和特雷莎·梅打破過慣例),四十歲以上,伊頓公學加牛津大學。這個刻板印象至今沒有完全被打破,這也暗合不列顛從來沒有鼓吹過「英國夢」的孤島情調,這裡只有很現實的階層與背景。
  • 牛津VS劍橋,究竟哪個大學牛一點?
    牛津&劍橋——百年情結牛津和劍橋是英國最古老的兩所高校,都有超過800年的歷史。牛津人一提起劍橋,最洋洋得意的一點應該就是:劍橋源自於牛津。在11世紀60年代,牛津大學是英國唯一一個國際認可的大學。而在當時的牛津小鎮,學者們受教會法,普通人則用更嚴厲地普通法律。
  • 牛津和劍橋,你更喜歡哪一個?
    英國留學,有兩所世界頂級名校,想必大家都知道,沒錯,就是牛津和劍橋。滿足全世界學霸們對頂級學府的所有幻想,在牛津劍橋面前,其他名校通通黯然失色。But,牛津和劍橋哪個更好呢?想必有很多人都想過這個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所名校各有什麼特點。
  • 為什麼牛津劍橋不能同時申請?原來……
    你有沒有想過,牛津劍橋為什麼不能同時申請啊?作為兩大「頂流」名校,互看不順眼,誰都不想成為對手的「備選」院校?原因遠不止如此... ...牛津和劍橋都是學院自主管理,通常一個學院每年接收100名學生,每個專業2-8個人。可以同時申請的話,學院很難計算要發多少offer。從過去十年來看,牛津和劍橋的申請量幾乎增加了40%。
  • 牛津劍橋放榜,哪所高中成為最大贏家?
    放眼全國,北上廣成為牛津大學最強錄取地區,具體分析如下 牛津offer遍地開花 與美國藤校一般只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的個別學校錄取不同,英國的牛津劍橋在中國的錄取,可謂是「遍地開花」。
  • 傳統划船比賽,劍橋再贏牛津
    本月24日,一年一度的牛津劍橋划船比賽在英國泰晤士河舉行。最終,劍橋男隊和女隊雙雙擊敗對手,以較大的優勢獲勝,這是劍橋三年內第二次獲勝。劍橋領跑牛津牛津劍橋的划船比賽始於1829年。1829年的3月12日,劍橋向牛津發出了比賽邀請。從此,這項賽事的傳統就被保留下來。
  • 牛津劍橋預錄 他們這樣拿到手
    國內一留學機構負責人向記者證實:「根據國內各國際學校給出的數據,今年約有180個左右的中國學生收到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預錄取通知書,而以往的人數是100人左右。」近日,記者採訪了數位獲得牛津、劍橋預錄取通知書的學生,並聯絡劍橋大學招生辦,他們講述了申請英國頂級名校的秘笈。
  • 牛津劍橋的數學系差距大嗎?錄取高的「劍橋數學」反而更難?
    從「純數學、應用數學、統計學」三大學術分支來看,純數學方面:牛津與劍橋基本沒有太大差別,近年來牛津略強,我還在學校的時候就發現好些劍橋的教授跑來牛津了應用數學:劍橋優勢明顯。劍橋在自然科學方面的造詣遠高於牛津,也促進了應用數學在劍橋集中產生研究成果,可以說是旺盛的需求拉動了劍橋應用數學的發展統計學:這是數學最小的一個分支,但是在牛津受到了很高的重視,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目前牛津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統計系並列是全球最重要的統計學研究中心。
  • 如何考入牛津和劍橋大學讀研
    ,很重要的一點是,牛津和劍橋有不同的申請程序。例如,儘管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都表示,考研至少需要2.1學位,但如果你距離1等學位只有幾個百分點,而且還有時間,那麼現在就是你應該全力以赴提高成績的時候了。牛津和劍橋是教育最高層次的大聯盟。如果要想進去你必須確保他們知道你可以成有價值的人,以及為什麼你過去的學術生涯中有些不那麼輝煌的時刻並非無關緊要。
  • 太多人都錯過了真實的牛津劍橋
    到訪英國必經的一站,便是瞻仰牛津和劍橋的神聖,感受濃厚的名校氣質。徘徊在寫滿成就的學院建築,學生們坐在綠意幽幽的草地上辯論,成為別人眼中風景的撐篙擺渡人……這裡是牛津與劍橋,泛泛走過,辜負了這一番震撼人心的名校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