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20到30歲是人生關鍵期,做好4件事擁有成熟幸福的人生

2020-08-21 雲音心理

茫茫人海,相遇即緣。「關注」雲音心理,跟我一起,解讀萬千心理,走出心理困擾。

1.關於「關鍵期」

我們都知道在一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的關鍵期,大家經常提到的一個時期通常是6歲之前。

著名兒童教育家李玫瑾說「6歲以前決定人生的色彩」。6歲以前確實是非常的關鍵,兒童語言發展、計數能力、遵守規則、想像力等能力培養的關鍵期都是在1-6歲。

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如果關鍵期受到妨礙,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要想再學習這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也不會顯著。」

由此可見,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期確實非常重要,家長們都抱著一種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生怕錯過孩子的關鍵期 。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異常焦慮的原因。

其實成長中的關鍵期並不是只有6歲之前的這個階段,前段時間臨床心理學家Meg Jay在TED上進行了一段演講,告訴了我們人生中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關鍵期。

她在演講中表示「20到30歲的這10年也是我們人生的關鍵期。改變我們人生的80%的時刻都發生在這個時期。可以說20多歲的時光決定了一個人的事業,愛情,幸福,甚至整個世界。」

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憑空臆測,而是事實。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在20-30歲這個階段我們的大腦會停止最後一次重組,在這一階段性格的改變多於生命中任何時期,包括女性的最佳生育期也是在這個時期,甚至20多歲時候的職業規劃對整個人生的收入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可見,20-30歲這10年可以說是我們人生各種狀態最好的黃金10年。

這個階段被心理學上稱之為人生的一個「頓悟時期」在這10年我們做的每一個決定甚至正常生活都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2.20到30歲是人生的關鍵期

20多歲如此重要,可是我們很多時候卻在忽視這個發展的時機。

20多歲的年輕人在幹什麼呢?Meg Jay講了自己的兩個來訪者的事情,身為同行的雲音也談談自己遇到的來訪者。

小宋,大四男生,即將大學畢業的他在意識到自己快畢業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可能根本畢不了業,因為他的大學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打遊戲,遊戲王者沒成想卻也是個掛科大王。


小美,一個夢想成為設計師的服務員,收入不足以養活自己,卻佔用了自己大多數的時間,每天重複著簡單的工作,卻又忙碌的快忘了自己的夢想。


小麗,一個瘋狂戀愛的情場高手。4年時間男友換了不下10個,一直抱著一種「長久不了,玩玩而已」的心態,沒有找到自己可以託付終身的白馬王子,但卻浪費了自己最寶貴的黃金時期。


小黃,一個渴望別人認可又懼怕失敗的社交恐懼症者,每天做著一夜成名被萬人敬仰的美夢,卻宅在家裡閉門不出,除了自己脆弱的內心,壓根見不到別人。


......

很多處在這個年齡的人認為自己「工作還早,結婚還早,生孩子還早,甚至死亡也還早。我可能什麼都沒有,但是時間多的是......」所以他們大把大把的揮霍著自己的時間。


不知不覺時間突然到了三十歲,我們耳邊聽到的不再是「你還你年輕,你有大把的時間」這樣的論調了。

身邊的聲音突然一下子變成了「都說三十而立,你都30了,事業怎麼還是一團糟啊?」「不小了,該結婚了!要不就成大齡剩女了。」「年齡大了,再不生孩子將來想生也生不了了」......

正如Meg Jay在演講中舉的那個例子一樣。「20多歲時候的約會就像找凳子,每個人都繞著凳子跑,隨便玩一玩,但是快30的時候就像音樂停止了,所有人開始坐下,我不想成為那唯一站著的人,所以只好就近隨便找了一個凳子坐下來。」

這個就近選擇的凳子可能是一份湊合的工作,一個湊合的結婚對象,一段湊合的人生。

當很多事情都擠到30歲的時候,就會產生巨大壓力,比如快速啟動一項事業,挑一個城市,找到伴侶,生兩三個孩子等。

然而這些事大多數是不能同時完成,也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做好的。正如研究表明,在30歲的時候要想工作生活一步到位難度很高,壓力很大。

中年危機往往不是缺少一輛跑車,而是意識到我們不能擁有想擁有的事業,不能擁有想要的家庭,不能擁有想要的人生。

3.20多歲做好這4點輕鬆成為人生贏家

所以如果目前您正處在20-30歲之間,現在正是了解自身和選擇的黃金時期。為了更好的度過這個階段,為以後的人生打下基礎,我們不妨做好下面這4件事:

  • (1)讓自己獲得一些身份資本。

什麼是身份資本?Jay告訴我們身份資本就是去做一些增加自我價值的事。

比如為了自己下一步想成為的樣子去做一些事,讀一些書,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近在看一檔職場觀察類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其中8位年輕實習律師的年齡都在20多歲,可是他們的學歷、能力、溝通力、思辨力、語言表達能力包括顏值在內各個方面都讓我感到驚嘆「現在的年輕人真了不起」。

甚至有人說「這不是令人心動的offer,而是令人自卑的offer」。

同樣的20多歲,有的人可以獲得非常高的讚嘆,有的人卻還在揮霍著自己的時間,這中間的差距就在於這4個字----身份資本。

所以20多歲的我們不要再去做那些隨便玩玩的無所謂的探索,不要拖沓,而是去做一些真正意義上的能夠帶來回報的探索。

  • (2)經營自己的人脈圈

Jay勸誡年輕人不要高估自己的朋友圈,如果一個人的朋友圈裡全是「志同道合的」瞎混的20多歲的人,那麼他們的交際圈,知識面,思維方式,說話方式和工作層面都被控制住了。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沒有幫助的。

表妹是一個大三的會計系的學生,她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規劃,她在大二暑假的時候去到了頂尖的會計事務所實習,大三的暑假又去到了銀行。而誰能想到這些機會的獲得都不是來自她的親人和朋友,而是來自她鄰居的朋友。

新的資本或者新的約會,往往是從內部交際圈之外來的,新的事情來自我們所謂的遠的關係----我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Jay在演講中告訴我們有半數的新工作從來不公示出來,所以一些遠的關係可能是我們找到那些未被公示出來的工作的機會。這不是一種作弊,而是信息傳播的科學方式。

身為20多歲的我們,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朋友圈,如果朋友圈中全是「志同道合」的瞎混的朋友,那麼你可能需要拓展一些你的人脈圈,而這些遠的關係可能會成為你拓展人脈的樞紐站。

  • (3)選擇自己的家庭。

我們的原生家庭是不能選擇的,可是我們可以去選擇自己組成的新的家庭。

如果是到了一定年齡隨便抓一個人組成的婚姻,那不叫做選擇,而是被迫選擇。

經營一個人最佳婚姻的時候其實不是結婚之後,而是結婚之前。

這意味著要像準備事業一樣精心謀劃,選擇你的家庭是有意識的去選擇你想要的人和事,而不是為了結婚或者消磨時光,任意選擇一個正好選擇你的人。

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傾向於晚一點組成自己的家庭,這種晚並不意味著不結婚就可以永遠處於20多歲。

如果一個人在20多歲的時候談了很多場沒有結果的戀愛,那麼他失去的不單是自己的愛情,還有最寶貴的黃金時期。

有人說看《在令人心動的offer》是為了看職場生活,但是卻莫名的被撒了很多的狗糧。

26歲的實習生梅楨,北大法學院博士,在她讓人驚羨的學霸身份和出眾的能力背後我們還看到她有一個隨時車接車送、溫柔體貼又無條件支持她的好老公。

我想這就是選擇自己的家庭和靠戀愛荒廢自己時間的區別。

不要被你所不知道的,從未做過的事所禁錮,你現在的作為決定著你的人生。

  • (4)保持健康的身體

如果說一個人的人生是100分,家庭和事業是後面的那兩個0,那麼健康就是前面的這個1 ,沒有了這個1,什麼都是0。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拼努力的程度也拼活著的長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智力不行,也不是能力不行,而是精力不行了。

身體不行,真的是萬事不成。

鄰居家有個弟弟叫小黃,小時候非常的聰明,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上了大學之後,突然開始變得非常放縱自己,每次見到他都讓人感覺變了個人,發色變換頻率非常之高,色彩造型也是越來越新潮。

除此之外,讓人不能忘記的還有他日漸消瘦的身材和越發黑重的黑眼圈。

突然有一段時間見不到他了,後來才從老人的口中得知他一起去世了——白血病。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諾沃姆醫學研究中心(NOVLM)就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顯示20歲前的生活方式決定人是否會患癌症。

相信小黃的悲劇應該也跟他不良的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

不管什麼原因,生命只有一次,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身為20多歲的我們,不如從現在起,不熬夜,要早起,多運動,養成一個健康的習慣。

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的青春比別人長10年。

結語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可是有時候我們卻忽視了成年之後最重要的10年。20歲到30歲的這10年才是決定我們人生的黃金時期。

你是選擇渾渾噩噩的消磨最好的時光?還是有計劃的做好每一個選擇,實現有價值的人生呢?

如果你的回答是後者。那麼不如從現在起:努力增加自己的身份資本,經營好自己社交圈,用心選擇自己的家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願每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都能成為自己人生的贏家。

END

作者:雲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碩士,一個專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女子。傾聽心聲,解讀心靈,願與你共赴一場心理的約會。

相關焦點

  • TED演講:20歲到30歲人生的關鍵期 不可揮霍的光陰(視頻)
    20-30歲是人生的關鍵期,你走的每一步,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你以後的人生。   然而,20多歲的年輕人,也是最容易感到困惑迷茫,最可能虛度時光的。   心理諮詢師Meg Jay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給處在這個重要時期的年輕人一些中肯的建議。
  • 孩子7-14歲成長關鍵期,爸爸再忙也要記得陪孩子,尤其是這5件事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高爾基曾說,「父愛是一本能夠震撼心靈的書,讀懂了它,也就讀懂了人生的全部。」孩子是每個家庭中幸福的象徵。然而,迫於各方面的壓力,一些父親不得不在外奔波以給予孩子最好的生活。7-14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爸爸再忙也要陪孩子完成這5件事。
  • 2018,讓自己變幸福的20件事
    2018,讓自己變幸福的20件事 勵志文章
  • 林語堂: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
    長久以來,我們不斷地對幸福的定義進行著摸索。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什麼?金錢?愛情?名望?健康?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有人說有愛就有幸福,有人說有錢就有幸福,有人說有汽車、別墅才叫幸福,有人說擁有健康的身體就是幸福。
  • 人到中年,需做好這八件事!(人生感悟)
    中年,是人生最關鍵的時段,沒了年少的輕狂,多了一份穩重,一份成熟,一份責任,不過,這個時候的我們,還需要一份淡定。中年,是人生最不容易的階段,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兩個肩膀十分沉重,心裡有苦有累,只能自己咽自己扛,真的很不容易。
  • 二十歲過後,對你人生最重要的9件事
    20-30歲這10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也是黃金十年。有人說,二十幾歲是女性最好的生育年齡,二十幾歲的時候你會決定和誰結婚,在哪個城市生活和工作,這十年你的收入將可能決定此生的收入水平。所以,20歲過後,以下這9件事情你一定要做到。
  • 《人間值得》一位90歲心理醫生的人生獨白
    人生值得嗎?又有哪些是值得的呢?今天我介紹的這本書是《人間值得》,它是一本人物傳記。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位做了七十多年心理醫生的平凡老人。閱讀本書我們可以從一位過來人的視角和人生態度中審視自己,並思考人生有哪些值得的和可能。下面我就複述下書主要內容。
  • 生活中,讓自己變幸福的20件事!
    一轉眼,12月 來了2021年 也馬上就到了 做好以下20件小事,幸福自然灑滿下一個2021年.... 這個世界只有三種事: 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 用於這六大特質,讓你快速在30歲前擁有成功人生
    學歷是能展現一個人基本的知識水平,但對於心理素質、學習欲望、抗壓性等,卻無法拿來做為參考。臺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認為,成績、排名只是一時的標籤,他在這些年與外界許多成功的夥伴接觸後,發現許多人都不是名校畢業,但在這些成功人士身上都可以發現6項共通的特質,也因此他建議社會新鮮人若能堅持這6點,在30歲前有很大的機會擁有成功人生。
  • 新研究:48歲是人生最低谷!7件事提升中年幸福感
    你覺得人生有低谷嗎?最近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很多國家,四十七八歲是人這一生中最不幸福的時刻。想像一下:年過四十,後退的髮際線、逐漸走樣的身材、連事業上都開始力不從心……然而,比中年危機更可怕的是,健康危機也已經悄悄來臨。專家解讀,並教你化解人到中年的危機。
  • 做好這20件小事你就是幸福的
    幸福在每個人心中答案都是不同的,我們生活經歷不同,對於幸福的詮釋,也就各不相同。但是無論哪個幸福都來自於內心深處最感情的認知,和最豐裕的感受。它不是臉上的虛榮,而是內在的需要。他也不是在別人的眼中額,而是在自已的心間。做好這20件小事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 30歲女人如何養顏?營養師:做好3件事,完勝美容護膚品
    營養師:做好3件事,完勝美容護膚品一般來說,女性在20歲左右發育完全成熟,卵巢分泌功雌激素功能非常強,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女性第二性徵非常突出,因此膚色也非常靚麗,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化妝或者用什麼護膚品,如果一定要化妝也比較適合畫淡妝,以免掩蓋自然得健康美。
  • 30歲到40歲,人生關鍵的10年:這5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要學會把精力集中到你能改變得事情上我們常常能聽到周圍有人會這樣感慨:「馬上就要奔三了……」的的確確,30歲是一道坎,而立之年,人生的基調差不多已經定下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30歲前必須要懂得的人生道理:1、努力多學一些東西二十來歲的你雖然已經畢業並參加工作,但是你可能還沒有成家,還沒有那麼多的瑣事和交際應酬纏繞你,你還是有屬於自己的一些時間,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多學一些東西,儘量多的去考取一些證書。
  • 退役轉業後要想擁有幸福人生,得學會做好兩件事
    退役轉業是軍人的一個重大人生轉折,工作、生活、環境、人際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要做的準備,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最為重要的事情只有兩件,只要做好了這兩件事,就能夠擁有幸福的人生後半程。他說,人生中的很多痛苦,就像我手中舉的這個杯子,不管裡面裝了多少水,如果你一直不放下,舉的時間越長,就會越痛苦,最後會被完全吞噬。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學會放下,那麼很多痛苦便不復存在了。 所以,「放下」就是我認為退役轉業後,必須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我們只有懂得放下,後半程的人生才會越來越好。 為什麼這樣說呢?
  • 心理醫生告訴你,怎樣才能擁有健康人生!
    那麼,有意義的人生,前提必須擁有健康。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擁有健康的身心呢?!我現在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這方面的話題。首先,先說說身體健康。我自己總結了16字方針:順應自然,合理飲食,適度運動,平和心態。一:順應自然: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它不用誰去幹預,就按照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的運轉著。
  • 找到人生樂趣的三件事
    ——泰戈爾而我們每個形形色色的方式可以分為三件事:首先,人生的前進是懂得放下肩上的累贅以前聽到一個挺有意思的故事:一個苦者找到一位和尚傾訴他的心事。他說:「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和尚說:「沒有什麼東西是放不下的。」他說:「這些事和人我偏偏就放不下。」和尚不接話,讓他拿著一個茶杯,然後就往杯裡面倒熱水,一直倒到水溢出來。苦者被燙到馬上鬆開了手。
  • 哈佛大學追蹤724個年輕人75年:這件事,才是決定人生幸福的關鍵
    有人成為了成功的商人、醫生、律師,也有人淪為酒鬼、職場失意或者患上了心理疾病。有人從社會最底層一路青雲直上,也有人掉落雲端。多年來,研究員詢問和記載他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狀況,最終將他們的一生轉化為一個答案:縱觀一個人的人生,決定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在TED中,羅伯特教授指出:社交關係,才是決定你人生幸福的關鍵。
  • 畢淑敏:讓自己幸福,是人生的第一要務!
    2020,從冬到春,從寒冷蕭瑟的一月,到春風和煦的四月,短暫又漫長,很多人這段時間都經歷了令自己終生難忘的故事吧,你我心情各不相同,人類的悲歡也未必相通,但我們都渴求幸福,對未來的希望是支撐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畢淑敏說,我們對幸福的追求,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意義,感受到人生價值的莊嚴。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4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4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直到我為人母以後,才了解到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3-6歲對於人生來講是多麼重要的階段,所以從3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些功夫對孩子進行教育!
  • 人生的這24件奢侈品,你擁有幾件呢?
    正所謂,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詩和田野。一個人僅僅擁有一個物質富足的生活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擁有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就像人生的這24件奢侈品,根本不需要你花多少錢就能得到,但是你擁有幾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