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UC資訊 生活頻道
◆這個騙術,我開始也是驚了一跳。
正解局出品
前兩天,在央視看到一個關於電信詐騙的報導。為了避免上當受騙,我平時比較留意各種詐騙術。
不過,央視報導的這個電信詐騙,還是讓我感到很驚訝。
事主海南三亞的宋女士,在一天夜裡凌晨3點,銀行卡被分兩次,共刷走5萬塊錢。
不過,蹊蹺的是,她的手機、銀行卡、身份證都沒丟,也沒去點什麼亂七八糟的連結、網頁,更沒去掃什麼二維碼,或者洩露簡訊驗證碼。
就這樣,她眼睜睜看著5萬塊被盜走……
後面,我專門去做了一點功課,發現這種新型的詐騙技術,真狠。
套用一句話,就是:我偷走你的錢,卻與你無關。
1. 人在家,卡在手,錢被偷
這樣奇怪的詐騙案件,今年以來,在全國不少地方都出現過。
今年3月,在山東膠東,一位姓趙的女士在睡夢中,丟了19700元。第二天早上,她醒來才看到,手機在凌晨收到了30多條簡訊,要麼是支付平臺的驗證碼,要麼是銀行卡的消費簡訊。
丟錢的時間是凌晨2點,當時她正在睡覺,手機連碰都沒有碰一下。
6月,更神奇,鄭州一個小區,10多個居民一覺醒來,發現銀行卡的錢沒了,最多的被偷走十幾萬。
9月下旬的一天,青島一個姓李的先生,一覺醒來,發現手機支付軟體裡的5000多元不見了,事情發生在凌晨2點多。如果不是看到提示簡訊,他都不會發現錢丟了。
類似這樣的案件,還有很多。
「我當時正在睡覺啊,我完全就沒動手機啊,就把錢丟了。」
這幾乎是所有受害人第一時間,發出的疑問。
那麼,錢到底是怎麼被偷走的?
2. 隔空取錢,只要三步
文章開頭所說的宋女士,十分幸運。
警方全力偵破下,打掉了一個橫跨海南、四川、山東、廣東等多省的詐騙團夥,幫助宋女士找回了被偷走的錢。
在警方查獲這個團夥的8張銀行卡裡,洗錢總額就高達800萬。
而這個詐騙團夥使用的手段,有個專業說法:嗅探技術。
嗅探採集設備,利用2G網絡傳輸數據不加密的漏洞(但並不是說3G、4G絕對安全),只要在覆蓋範圍內,你的手機接收什麼信息,它也能收到。
而這個嗅探範圍,一般在方圓1—5公裡。
那嗅探設備是怎麼來偷錢的呢?
第一步:攔截驗證碼及簡訊
啟動嗅探設備,它會自動找到很多附近的手機號。
然後,騙子拿著這些手機號去登錄各種你可能註冊的網站和App。這時,你手機就會收到很多驗證碼和簡訊,這些嗅探設備也能同步收到。
第二步:拼湊個人信息
根據簡訊的郵箱連結、App提示等信息,騙子拼湊出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
比如,有些App隱去身份證中的出生日期,另一些App則顯示出生日期,隱去最後幾位數。這樣,通過分析多個App,就能拼出身份證號碼。
又比如,通過一些網銀平臺,給你進行轉帳,轉帳之後就會得到你的卡號。
為儘快拼出完整的個人信息,騙子會同時登陸多個App,所以,受害人會在很短的時間裡,收到多個驗證碼。
曾有一名受害人在不到30秒的時間裡,共收到29條驗證碼簡訊。
第三步:拿錢
拿到了全部個人信息後,騙子只要用手機號、驗證碼來登錄購物平臺、支付工具、網銀就行了。
這時,你銀行卡上的錢,對騙子來說,就是囊中取物了。
還有些犯罪分子,不光轉錢,還進行小額貸款、信用抵扣等惡意操作。
當然,為了多騙錢,騙子們也會選擇使用支付平臺較多的地方去作案,比如網吧、遊戲廳、超市等,用「圈裡」人士的話說,「守上一兩個小時也就夠了!」
受害者手機短時間會收到大量簡訊,所以,騙子會選擇凌晨動手。
因為,白天大量簡訊會引起人的猜疑,可能去凍結帳戶。那樣,騙子就得不了手了。
3. 只要3000元,就能動手「幹活」
這些可怕的嗅探設備,看似高端。
但根據媒體報導,在網絡社交平臺上,是很容易買到的。
有媒體記者以買家身份,混入社交群,輕易就買到了嗅探設備。
因為摩託羅拉C118手機兼容性最好,價格便宜,常被改造為嗅探設備。
把C118手機換一個USB接口插電腦,再焊接一個天線接口,一啟動相關軟體,它就能開始工作。
所以,「C118」就成了嗅探設備的代名詞。在社交工具裡,用它作為關鍵詞一搜,就能搜到很多群,更有群意味頗深地命名為「攔財c118」。
有嗅探賣家的個人空間,甚至打出了「平臺再好,你不參與,你永遠是個局外人」的宣傳語。
而這些設備報價多在3000—6000元,號稱能覆蓋500—4000米的距離。
最頂級的設備套餐,據說可以對全國任何一個手機號碼實現攔截。
賣家服務也超「貼心」,提供「一對一」教學,包學包會。
可以說,任何人只要購買了這個設備,都能很快上手進行操作!
有人利用嗅探詐騙技術鋌而走險,短時間內積累起巨額財富不難。今年8月,深圳警方打掉一個盜刷銀行卡團夥,涉案金額就超過了100萬。
可是,這些被盜刷的錢,如何安全取出來呢?
賣家還提供了專業的洗白通道。
洗白過程大致如下:
實際上,第四方平臺公司帳號也不是犯罪嫌疑人本人的,是他們在網上購買到他人的銀行卡信息,從而對贓款進行套現。
這也給破案帶來了很大難度。
4. 被偷走的每筆錢背後,
都有受害者的焦急和眼淚
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不少人不惜冒險,共同織起一張金錢欲望之網。
有人賣設備。
有人負責攔截簡訊,破解個人信息。
有人負責洗錢,把錢安全取出來,落袋為安……
就這樣,從售賣源頭到變現環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黑色利益鏈!團隊成員嚴密分工,單線聯繫,相互配合,而且從不使用常規通訊方式聯絡。
從近期破獲的案件來看,涉案金額少則10萬,多則百萬。
然而,每筆被偷走的金錢背後,都有受害者的焦急和眼淚。
舉幾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儘管他們不是遭遇嗅探詐騙,但嗅探詐騙一樣會導致類似的後果)。
2016年,剛被南京郵電大學錄取的山東臨沂高三畢業生徐玉玉,被電信詐騙騙走了9900元學費,傷心欲絕,最終導致心臟驟停,送醫不治……因為,那是全家供她上學的血汗錢。
同年8月,山東理工大學學生宋振寧被詐騙1996元,當月在家猝死。離世前,他一再自責「智商不如小孩」。
近些年來,警方、電信運營商,包括銀行、支付平臺,也在不斷加大對電信詐騙的打擊。
像文章裡說到的這些惡性案件,已經偵破,犯罪分子被繩之以法。
嗅探詐騙也成為了過街老鼠。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歸納幾點應對嗅探技術有用的策略,值得大家看一看:
1.對銀行卡進行分級管理,比如,開通網銀、綁定支付平臺的銀行卡,只存少量資金。銀行卡支付,單筆和每天設置最高限額(因為這招,海南的那位宋女士減少了2萬5的損失)。
2.一旦發現手機信號忽然「降級」,也就是從4G變成2G,或者頻繁收到大量驗證碼,很可能正在被嗅探設備探測。
這時要趕緊關機,或者開啟飛行模式(因為你接收不到簡訊,騙子也接收不到)。
或者換個地方,重新登錄真實的網絡。
3.當然最重要的是,一旦發現卡還在,錢沒了,趕緊凍結帳戶,第一時間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