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誰都逃不掉,父母離世誰都要去面對,有的人還沒來得及去認識這個世界就必須先要面對:永遠離開最親最近的人,獨自去對這個世界摸索,去成長。本來我是想獨立的介紹幾個無父無母的朋友他們的生活、過節方式,可那種無言的孤獨,我真的說不出來,我感受不到那種孤獨;我也形容不出那些肆意妄為不思進取的人所表現的言行舉止。所以我只能敘述我聽到的,看到的,感覺到的。

無父無母的人有三類,一是父母離異不撫養被爺爺奶奶帶大的;二是父母雙亡的;三就是孤兒院長大的。父母離異、父母雙亡被爺爺奶奶帶大的人,老倆是他最親最近的人,會被感珍惜,因為這對最親最近的人過不了多久也會離他而去,那時候他就成為真真正正的遺孤。

這些無父無母的年輕人,過節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勵志派」,父母不在了,生活還要繼續,沒有父母的日子自己也要好好的活下去,活的精彩,不能讓人看不起自己,讓外人認為自己離開了父母就活不下去,以為自己永遠是個小奶糕,所以就得付出雙倍的努力去拼搏,有事業幹事業,有工作做工作,逢年過節搶著加班,工作之餘做兼職賺外快,不為別的,就為證明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活的漂亮,父母泉下有知也安心了。另一種是「萎靡派」,父母不在了,天塌了,衣服不會洗飯不會做,就啃父母留下來的那點家當,一天到頭要麼泡吧(網吧、酒吧、迪吧……等吧),要麼床上臥一天,再不然成天喝酒喝的半醉半醒,一蹶不振精神萎靡,自甘墮落,到最後窮困潦倒,被人諷笑,一條鹹魚都不如。

如果你身邊有無父無母的朋友、同學、同事,逢年過節叫上他一起吃個飯逛個街爬個山散個步,只為了讓他不用因為找不到兼職、替班而坐在凳子上馬路邊發上一天呆,也為了讓那些生活陰暗的年輕人看到一絲光明,讓生活有一點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