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深度好文)

2021-02-26 克洛蒂
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成績差的孩子想方設法補課,依然趕不上成績好的同學?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學習差的孩子不會管理時間。這篇文章,值得老師推薦家長閱讀!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利用課餘時間「補課」。但是,上學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又會布置好多作業。每天連作業都做不完,哪來的時間去「補課」?於是,有的同學不得不壓縮睡覺的時間、壓縮吃飯的時間、壓縮休閒娛樂的時間,等等,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幾乎達到了人的生理極限了,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麼時間出來了,但進步仍然十分有限。可以用一句話解釋:「學習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學習時間也有「馬太效應」

一些成績差的同學,總是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而成績好的同學則不這麼覺得,每天放學後除了完成作業,還可以看點課外書,甚至小小休閒娛樂一下。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提高成績的同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對於這種現象,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社會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學習好的同學,看書做題很輕鬆,時間還剩下很多,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學習不好的同學,看書做題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連老師布置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根本擠不出時間來提高自己,只能越來越痛苦。要解決這個問題,單靠擠時間是沒用的。就像窮人靠節約儲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一樣,我們必須記住世界上有比時間更重要的東西:效率。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再怎麼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空間很大。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樣去從哪裡「摳」時間,而是怎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利用好時間的最重要原則,就是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捨棄的人。如果你的面前放著一大堆書,你應該如何閱讀?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讀完了再拿下一本,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瀏覽,結果哪本都讀不好。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當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後,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確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如果孩子今天計劃要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各一張。那麼,孩子應該先做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即使做完一張之後,因為某些事耽擱了,另外四張沒做,已經做了的這一張試卷,對孩子的成績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在有限的時間內尋找最重要的事情來做,要放棄的東西,不僅是那些看起來不太有價值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放棄那些看起來很有價值,但是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一道難度極高的題目,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去挑戰一下。如果你孩子做完了試卷前面的題目之後,還有充足的時間去解決最後一道難題,這樣的難題當然值得去挑戰,因為它會給孩子加分。但是,如果前面的題目做起來都很困難,那麼,去挑戰這樣的難題,不僅不會有結果,還是讓孩子減分。因為這會讓孩子沒有時間去確保自己做對那些本來可以拿分的題目。要保證孩子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解題能力。所以,對於那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孩子來講,計劃應該定得別太緊張。比如預計自己複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一個小時,那麼可以計劃用80分鐘。讓時間寬裕一些,但儘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前一天所計劃的事情都做完,可以給孩子很大的成就感,增強繼續制定和執行計劃的信心和動力。這樣循序漸進,再慢慢提高標準,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時間。

「沒有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名言。那麼,我們也可以說:「沒有人能兩次度過同一個小時。」
每一個小時都是很獨特的,在每一個小時裡面,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都會發生變化。上課的時間和在家自習的時間,顯然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簡單把24個小時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格子,然後往裡填充內容,然後就管這叫「時間計劃」。我們必須學會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時間相契合。面對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幹擾的時間段來做。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較容易受幹擾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用來做題。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可以強迫孩子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環境比較吵鬧,即使孩子精力不太充沛,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

要想把時間利用好,不能光學習,還要學會擠時間休息。有很多同學在喜歡熬夜,因為夜裡安靜,有利於學習。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上課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師發現,睡得很不安穩,於是課沒有聽好,覺也沒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實,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要浪費時間很容易,一晃就過去了;要努力學習,時間也足夠長,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偶爾熬夜可以,長期如此肯定損害精神,得不償失。把良好的計劃變成現實,就跟學習需要預習和複習一樣。計劃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後進行檢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督促自己,持之以恆。總之,說了那麼多關於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話,就是沒有告訴大家該怎麼樣列一張每天如何安排時間的表格。實際上,這可能是在時間管理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填滿整張表格,但裡面的東西可能對學習毫無幫助。我們都知道,同樣是一張寫滿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試卷,有的能得到100分,有的只能得0分。所以,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知道該寫上什么正確的內容才是本事。時間管理也是一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向大家說明:孩子之間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最後,也請家長朋友們務必明白一點:如果孩子看上去特別勤奮,甚至犧牲了一大把玩的時間,可成績還是有點不忍直視的時候,請不要先懷疑孩子的智商,一定要主動跟孩子溝通,看看孩子是不是在「時間管理」這個環節滯後了。如果是,快快教孩子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吧!

 寫在最後:

最近微信官方改變了公眾號推送規則,不是按更新時間順序排了。

所以想要第一時間收到數學好教師的推送,你可以每次讀完後點個「在看」,或者「星標」,這樣數學好教師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

點個「在看」,只要你想看,我們都在。

本文來源於網絡,僅供免費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刪。

點擊在看

送你更多教育資料

相關焦點

  • 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深度好文)
    而成績好的同學則不這麼覺得,每天放學後除了完成作業,還可以看點課外書,甚至小小休閒娛樂一下。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提高成績的同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對於這種現象,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社會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 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成績差的孩子想方設法補課,依然趕不上成績好的同學?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學習差的孩子不會管理時間。這篇文章,饅頭老師推薦家長閱讀!
  • 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為什麼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差,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很多家長,甚至有些老師都會說,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但是很多人往往會忽視這麼一點,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對時間的管理。這就是有些人想方設法補課、熬夜,最終也學不過另外一些同學。因為他並沒有掌握時間管理的訣竅。這個秘密,你要是轉給有孩子的朋友們,家長和老師們都會感謝你的!
  • 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
    為什麼成績差的孩子想方設法補課,依然趕不上成績好的同學?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學習差的孩子不會管理時間。這篇文章,值得老師推薦家長閱讀!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同學,常常也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利用課餘時間「補課」。
  • 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智商嗎?NO,是時間管理
    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成績差的孩子想方設法補課,依然趕不上成績好的同學?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學習差的孩子不會管理時間。這篇文章,值得老師推薦家長閱讀!
  • 智商真能真正決定孩子成績嗎?專家說非也,而是時間管理
    導讀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成績差的孩子想方設法補課,依然趕不上成績好的同學?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學習差的孩子不會管理時間。這個秘密,你要是轉到朋友圈,家長和老師們都會感謝你的!
  • 家庭課堂|孩子真正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為什麼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差,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很多家長,甚至有些老師都會說,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但是很多人往往會忽視這麼一點,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對時間的管理。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樣去從哪裡「摳」時間,而是怎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 孩子之間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為什麼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有些孩子明明很努力學習,成績依然趕不上其他學生?其實,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孩子們的時間管理能力有差距。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學生,常常也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利用課餘時間「補課」。但是,上學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課後,老師也會布置作業。
  • 真正決定孩子成績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10個字!
    很多家長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同處一個班級,都是一個老師教的,孩子的表現怎麼就千差萬別呢?為什麼自家的孩子,報了那麼多的補習班,卻依然學習成績不理想?為什麼,自家的孩子,無論怎麼學習,就是趕不上成績好的孩子?甚至,有很多家長因此覺得,自己的孩子,智商有點讓人捉急了。
  • 真正決定孩子成績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10個字
    很多家長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同處一個班級,都是一個老師教的,孩子的表現怎麼就千差萬別呢?為什麼自家的孩子,報了那麼多的補習班,卻依然學習成績不理想?為什麼,自家的孩子,無論怎麼學習,就是趕不上成績好的孩子?
  • 學習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現在知道還不晚
    為什麼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差,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很多家長,甚至有些老師都會說,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時間管理: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商,而是對時間的管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想方設法補課、熬夜,最終也學不過另外一些同學,因為他並沒有掌握時間管理的訣竅。
  • 初中生學習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終生學習拼的不是智商二是時間管理!時間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任何人都一樣,時間都相同,如何利用時間就很關鍵,尤其對中學生來說,面對中考這樣的轉折點,高效的時間管理就顯得很重要。接下來,幫姐要告訴你一些時間管理的秘訣,希望幫助你的孩子學習更加高效。
  • 清華學霸時間表流出,孩子與學霸的差距,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孩子牴觸不說,親子關係也是時松時緊。家長常常責怪孩子磨蹭、拖拉、懶惰。明明有這麼多的事情,因為孩子的各種磨蹭,真正利用起來的時間卻少之又少。又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幫孩子改善時間管理。再想想我們的學生時代,班裡總會有一名學習生活上都很遊刃有餘的好學生。十幾年前我還在上高中,一次偶然的考試成績讓我進到了實驗班。班級的學習氛圍異常緊張,節奏極快。
  • 「我家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天賦和智商,而是它…
    當校門口聚集一群家長時,總會聊到「別人家的孩子多厲害」,接著來一句「我家孩子笨,不是讀書的料。」我就特別不理解,按理說,大多數人的智商都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就是厲害,自家孩子成績不好就是沒天賦呢?
  • 學習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在學習中,許多學生認為學習時間的長短與年級成正比,但是效率是最重要的。沒有效率,無論花費多少時間,結果都不理想。今天,我將與您分享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和做好時間管理。學習質量和智商之間沒有絕對關係。智商高的學生在記憶和理解上可能領先於其他人,但是如果他不學習,他將一無所知。相反,那些學習穩定的學生更有可能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學習而不是依靠優勢。
  • 心理學家: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商,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一眼看出
    01李玫瑾:過於活躍的孩子難有好成績,孩子專注力的問題不能小視李玫瑾教授曾經指出:過於活躍的孩子學習成績都不會太好。如果孩子過於活躍,孩子的眼光會很容易被周圍變化的事物吸引,知識往往是過眼不過腦,孩子的成績自然好不到哪去。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是沒有道理,閨蜜的兒子誠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學霸和普娃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拒絕孩子假努力
    學生A,一天到晚在家,看似是處於學習狀態,不是在寫作業就是在看書,但是學習成績就是不咋地。學生B,該玩玩,該學學,學不耽誤,玩也照樣不耽誤,但是學習成績就是名列前茅。為什麼?因為B的學習效率要高得多。看似B一天到晚在學習,但是因為學習效率低,不會管理時間,這種假努力終究會體現在學習成果上。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8個習慣!
    這些細節往往就決定了同一個班級中尖子生與後進生的差距,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
  • 真正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
    如今有太多的家長只對孩子的成績有過多關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許多家長認為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代表一切,只有成績好的孩子才擁有完美的人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甚至有人會認為,學習成績好了其他方面自然就優秀了。
  • 學霸揭秘:成績好不是靠智商高,而是靠學習態度好和學習習慣好
    學霸揭秘:成績好不是靠智商高,而是靠學習態度好和學習習慣好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渣」和「學霸」這兩個詞成了我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而學霸作為尖子生的代名詞,自然是全身充滿了主角光環,但學渣作為差生的代名詞,難免會被作為負面教材,例如:你可別跟某家的學渣天天在一起玩,要多和學霸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