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畢業生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樓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復旦大學逸夫樓

也許你的學業就從逸夫樓開始,在階梯教室上課、坐最後一排自習、發呆、趴桌上小憩;也許你的校園回憶離逸夫樓不遠,在樓前打羽毛球、排練節目、偷偷看教室裡的女孩。那是一個「永遠人味兒十足,永遠暖氣很熱,永遠沒有座位,永遠青春年少」的地方(語出@莊婧微博)。逸夫樓以一種低調、實幹的姿態,為莘莘學子憧憬的未來添磚加瓦,如今又成為他們追憶過去、紀念邵逸夫的寄託。

邵逸夫先生已逝,對於那些素昧平生卻受其恩惠的人來說,與逸夫樓合影成為向老先生致敬的方法之一。

捐樓小史

在香港的富豪裡,邵逸夫並非最富的,卻是最熱心公益者之一。在所有公益事業中,邵逸夫對教育可謂情有獨鍾。作為父親,他曾說,「我對兒子們的責任,是讓他們接受最好的教育。」

邵逸夫對教育的捐助方式簡單直接——幫學校蓋大樓。他對教育捐款工程有一個明確的要求,就是要建造直接用於教學、科研的建築,特別是力求體現教學、科研的急需和師生共享,如教學樓、科研樓、科技館、圖書館、體育館、電教中心、培訓中心、學術交流中心等場所,這些都是各個學校所急需而國家又難以在近期安排資金建設並能為師生所共享的項目。

以逸夫樓為代表的教育捐助是由邵逸夫基金提供支持的。該基金是邵逸夫於1973年在香港設立的私人慈善機構,其宗旨是協助教育、醫療和藝術事業之發展。該基金會與教育部合作,每年向內地提供巨額教育捐款。

1973年,66歲的邵逸夫以校董的身份向香港蘇浙公學捐贈50萬港元,為其興建一座藏書3萬多冊的新型圖書館。這是他的第一筆鄭重其事的捐贈。

1985年,邵逸夫開始了在內地的捐資辦學之路。彼時中國剛迎來改革開放的第七個年頭,對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教育的重要性凸顯,但受制於資金,大量校園建設被制約。他在內地的第一筆捐款從故鄉浙江開始。浙江大學師生一致通過,將邵先生捐贈的1000萬港元,在秀麗的玉泉風景區興建「邵逸夫科學館」。

1986年,邵逸夫捐出了1.2億港元,其中1億港元給香港中文大學興建逸夫書院。此後,香港大學建成了邵逸夫樓,香港城市大學建成了邵逸夫圖書館。

而在1987年1月12日逸夫書院的奠基典禮上,邵先生又舉行了一個捐贈儀式,他將1億港元的支票交給了當時國家教委主任劉忠德,用於興建內地教育項目。首批接受捐款的為北京師大、南開大學、華東師大、浙江師大、雲南大學、東北師大、西北大學、南京大學、華中師大和西南師大十所高校。此後每年的這一天,邵先生都舉行相同的捐贈儀式,受惠於他的學校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

華東師範大學成為這十所高校中的第一家。位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北路校區的圖書館逸夫樓,就是當年邵逸夫捐資擴建的。

截至2012年,邵逸夫25年共為內地教育捐贈47.5億港元,捐建項目總數6013個,受惠於他的學校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

捐樓手冊

北京大學東門的逸夫樓造型別致,是燕園一道美麗的風景;西南大學的逸夫樓保存了抗戰時期的珍貴書籍、國民政府檔案和少數民族文獻;四川大學的逸夫樓被當時國家教委會權威稱為迄今全國最好的文科教學樓。中學和小學也曾接受邵逸夫捐助。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成都市石室中學、湖北省黃岡中學、武漢小學,以及在教育設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區,河北省張家口市逸夫小學、甘肅嘉峪關逸夫小學、山西長治逸夫小學……都有逸夫樓。

一所學校究竟如何才能申請建造逸夫樓?為何有些學校有不止一所逸夫樓?為何大多逸夫樓都是學校最「高大上」的建築?

事實上從一開始,邵氏基金便與教育部合作。國家教委受邵先生委託,對贈款項目進行統籌和宏觀指導與管理,並確定了逸夫樓建築標準可高於一般的建設項目的原則,而且要求能適應教學、科研上先進手段的發展。這一帶有促進作用的政策,使逸夫樓在校園建築中很快脫穎而出。

大多數贈款建設項目工作得到海內外很多部門和單位在所需進口材料、設備的組織採購、 進關免稅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國務院各有關部委,各有關省、市、自治區及有關學校都及時落實了配套資金,並把贈款項目列為重點建設項目,指定實力雄厚的設計院,遴選優秀的建築師、建築公司,抽調精幹人員組成管理機構專門負責。這令邵逸夫本人十分感動,他曾在視察四川大學文科樓後說:「我給這麼一點錢,你們建這樣好、這樣大的一幢樓,操勞你們了。我感謝你們!」

為紀念並感謝邵逸夫先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情支持,國家教委還要求各校在進行工程設計時安排好在建築物的適當位置樹碑題字,以示紀念。因此,絕大多數學校以逸夫先生的名字命名新建築。

從2008年(第21批贈款)開始,邵氏基金對贈款方向、數量和額度進行了調整,所有贈款建設的項目都遵照《香港邵逸夫基金向內地教育事業贈款項目管理辦法》。

辦法對申請資助的條件進行了詳細的限定。比如,邵氏基金贈款對象,是「國家公辦本科以上的高等院校,縣級以下(包括縣級)的高級中學,農村初級中學和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地(市)級特殊教育學校」。興建的項目「應建設在經過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後的,長期保留的學校;項目的使用期在五十年以上」。贈款對高等教育領域和基礎教育領域有不同條件,要求前者的項目單位提供不低於1:3比例的配套資金,而後者則由所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供不低於1:1比例的配套資金。贈款對學校的在校人數、興建教學樓規模、贈款數量都有嚴格的要求。

對於獲得邵氏基金贈款建設的各類項目,要求「其建築物均以邵逸夫先生的名字命名;基礎教育項目,如捐建項目為學校主要教學用房,則將學校命名為『逸夫學校』」。並且,「命名字牌必須用銅或其他金屬質地材料製作,鑲嵌在建築物醒目的位置上。」

而對於建築項目的建設,也有選址、規劃設計、工程管理和質量監督上的要求。比如選址要求「應坐落在學校教學區內,要選擇在地勢平坦開闊、空氣清新、陽光充足、排水通暢、環境適宜的地段建設,應避開汙染源、易發生地質災害等不利於保證師生健康和安全的地段」。設計則要求「安全、適用、經濟、美觀」,並且「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在符合學校總體規劃要求的前提下,並儘可能將邵氏項目規劃在學校校園的主要位置上」。

在資金管理方面,邵氏基金一般依據項目建設的工程進度,分兩次撥款:項目建築主體完工,可申請撥付50%的贈款;項目建築全部竣工,並完成鑲嵌命名,可申請撥付剩餘50%的贈款。

相關焦點

  • 遍地開花的逸夫樓為何獨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邵逸夫先生從1985年開始向內地教育事業捐贈款修建逸夫樓有,截止2014年1月,累計捐獻的資金大約為25億元,捐獻項目達6013個,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共有以逸夫命名的樓館近3萬座。邵逸夫先生沒有讀過大學,因為沒有上過大學,成為邵逸夫一生的遺憾,所以他開始在中國各地陸續興建逸夫樓。
  • 瀋陽城市學院:每個「少年」心中都有一座理想之「城」
    每個少年心中都有一座理想之「城」一首《少年》傳唱萬裡不止少年,都有「少年」《少年》是一種心聲「少年」是一份情懷……「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 信念在哪裡呀?
  • 為什麼有的「逸夫樓」少一點?看到最後才知道他的智慧所在!
    邵逸夫逸夫樓遍布全國截至2012年,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邵逸夫25年共捐贈內地教育47.5億港幣,捐建項目總數超6000個。逸夫樓在中國大學中往往有著特殊的地位,而對於讀過大學的人來說,也有著特別的情結。在高校基礎設施落後的上世紀90年代,逸夫樓往往是一座學校裡最現代化的建築。而因為其往往是教學樓或者圖書館,學生又有著很高的使用率。即使到了2000年以後,高校基礎設施有所改善,邵逸夫先生的捐贈仍未停止。2003年11月20日邵逸夫先生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同出資建造的逸夫教學樓開工,在建成時是亞洲第一大教學樓。
  • 邵逸夫離世 盤點各地學校裡的「逸夫樓」[組圖]
    在中國,來自不同地域的年輕人常常可以找到共同點,那就是在他們曾就讀的學校裡都有一座「逸夫樓」。無論是逸夫樓、逸夫中學,還是逸夫體育館、很多人知道邵逸夫其人,正是由於這些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學樓。「逸夫教學樓」,也簡稱「逸夫樓」,是由香港電影大王、邵氏影業的創始人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建築物。從1985年開始,邵逸夫在中國大陸地區持續捐資辦學。
  • 著名實業家邵逸夫今逝世 福建網友曬「逸夫樓」悼念
    消息傳到內地後,網友紛紛在微博上點燭悼念,不少福建網友還曬起了自己曾經就讀學校的逸夫樓,有網友感嘆道從小學到大學,所有上過的學校「幾乎都有一座逸夫樓」。邵逸夫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除了邵氏電影王國和TVB給大家留下的記憶之外,邵逸夫在教育、醫療等事業方面的捐助也有著巨大的貢獻。
  • 邵逸夫和無錫的那些事兒 逸夫樓跟著江大搬遷
    網友紛紛點燭悼念,感嘆從小到大上過的學校「幾乎都有一座逸夫樓」,新浪微博還發起了名為「隨手拍校內逸夫樓」的活動。  如今,由於建設需要,河埒中學遷出了原校址,這棟逸夫樓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逸夫樓」跟著江大「搬遷」  網絡上發起的「搜索本地逸夫樓」活動也激發了不少網友的興趣。本地論壇上,網友「hgduhy」就提醒道:「無錫江大有逸夫樓的吧」。「無錫馬甲」跟帖,江大青山灣校區有逸夫館。「中學時有逸夫樓,大學時又有。
  • 邵逸夫逝世 盤點廣西各地"逸夫樓" 逸夫學校
    尤其是在教育和科技事業上,從1985年開始,邵逸夫在中國大陸地區持續捐資辦學,全中國數百家大中小學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樓」。廣西有多少學校接受過邵逸夫的捐助?據自治區教育廳統計,邵逸夫曾捐款在廣西209所大中小學校建設有邵逸夫樓、逸夫電教樓、逸夫體育館、逸夫教學樓等。在此,我們做個小盤點。上表只顯示部分。
  • 鼓浪嶼的愜意,曾厝垵的文藝,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廈門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廈門城即使沒有機會在此求學拍張照留作紀念也是好的想去神奇的萬石植物園一個沒有鋼筋水泥只有巨人般森林綠植的神奇地方比鼓浪嶼大兩倍還要多的土地上有巨大無比的仙人掌這裡的小路很多錯綜複雜又路路相通走走停停以為走到了死胡同又出現新的一條路而每一條新的路上都可能有幾家安安靜靜的小店門口爬滿了爬山虎
  • 邵逸夫107歲高齡離世 可知荊州有幾座逸夫樓?
    邵逸夫107歲高齡離世 可知荊州有幾座逸夫樓?  在沙市中學,「逸夫樓」幾個大字高高印在進校門的教學樓上,對這裡的學子來說,這棟樓有著特殊的意義。高三學生劉倩說,邵逸夫是個偉大的慈善家,全國各地都有他捐贈修建的逸夫樓。「我們學校最有特色的就是逸夫樓,被我們俗稱為「象牙塔」。因為我們所有高三的學生在最後一年,會進駐象牙塔。」
  • 林五洲的廈門情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廈門城
    今天,他提筆給廈門寫下一封情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廈門城》 作者:林五洲 心之所系在一起 步履所及在一起 未來與廈門拼在一起
  •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將建逸夫樓
    昨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將在紅角洲學府大道589號校區內建設逸夫樓和學生活動中心,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招投標階段,整個項目計劃明年8月完工。  擬建設的大學生活動中心約需2456萬元人民幣、逸夫樓約2836萬元人民幣,所需資金由邵氏基金捐贈及學校自籌。
  • 每個人都是一座美麗的島嶼
    每個人都是一座美麗的島嶼每個人內心的「象」是一座島嶼,每個人內心的「相」是一切智善美樂的島嶼的代名詞。象相合和。古希臘人講相形之論,相併非個別,相是eidos的集合體,相和個別事物有分離,個別事物對相有分有。相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但並非一切眼睛看到的都是相,眼睛有時是我們的肯定者,有時也是我們的疑惑者,我們需看清真象,證得實相,真正的相藏在事物的本質屬性裡,藏在我們的心底。象數,古希臘人講相形論,相是一個個象的綜合合一,合一成eidos。但相個別事物是分離的,個別事物對相有分有。
  • 南大校園攻略 | 不識逸夫樓真面目,只緣身在此樓中
    今年成立的新生學院辦公地點設立在逸夫樓C區的4樓和5樓。小藍鯨們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尋求輔導員的幫助!新生學院各學生事務辦公室具體安排如下:房間號毓琇書院C407有訓書院C408安邦書院C412秉文書院C508開甲書院C510
  • 父愛如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橋,觀《銀河補習班》有感
    替全廠抗下所有罪,有擔當;面對別人的指責、嘲笑不反駁、不解釋;面對老婆改嫁,不鬧騰。馬皓文好像從來都是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唯一的不讓步,就是在對兒子馬飛的教育上。當所有人,甚至馬飛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時,他依舊保持著不拋棄不放棄的樂觀。出獄後的馬皓文,面臨著妻子改嫁,孩子遭遇退學的現狀,他並沒有氣餒,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城堡,那裡住著每個人的夢想
    近些年,有一部電影它的出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它就像是一匹訓練良好的黑馬,上映前沒有多少人關注,但是上映後卻在票房和口碑上一路高歌,如同它的名字——《愛樂之城》。《la la land》心中的夢想聖地,在每個心上建起了一座《愛樂之城》。關於這部電影,一千個人有一千種說法,有人聊它關於夢想所帶來的力量,也有人驚喜於它的原創歌曲和舞蹈。但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兩位主人公的愛情故事。
  • 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隻《龍貓》,這是長途跋涉的返璞歸真
    我們都是從無憂無慮的童年慢慢長到青蔥少年,童年是一顆大樹,上面結著我們美好的回憶,童年是一本繪畫本,上面畫滿了我們的歡樂,童年是一座橋,穿過它,我們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每個人都有一個值得回憶的童年時光,它是五彩斑斕的、是豐富多彩的、是無憂無慮的。長大後的我們才開始明白,童年是一場無法回放的動畫片。
  • 逸夫樓的亡靈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時光匆匆滑過,少年變作青年,對未知事物的勇敢追尋和不懈探索,讓偵探之魂得以延續,這便是我們組團的意義。張伯倫提議大伙兒在晚自習之後對逸夫樓進行地毯式搜索。朱可福表示舉雙手雙腳贊成。而另一位團友華勝屯則微微搔了搔頭,不過最終還是答應下來。畢竟,團長和老朱是住校生,而我們倆一向走讀。晚自習後等所有磨磨蹭蹭的尬聊男女都離開教室,最早也10點多了。
  • 《人生海海》:每個人都是一座大海,海下面有波濤洶湧的故事
    每個人的豐富和有趣,構成了這個多元的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座寶藏。既然談到人生的意義,樊登就問周國平:"你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周國平笑了一下,淡淡地說:"我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如果硬要談意義的話,那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 讀書體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圍城,有時固若金湯,有時形同虛設
    #圍城#01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圍城固若金湯時,他在堅守自己的本真,抗婚遠行,放蕩不羈,維繫著心中的圍城;形同虛設時,他也早已被世俗融入,打情罵俏,追逐新鮮,放飛自我。是堅守?還是突破?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只不過是衝出了一座無邊的圍城後又進入了另一座新的圍城。周而復始,未曾間斷,看似無可奈何,卻又存乎一心。既然圍城永不可脫,那新的有時總比舊的好,也許這就是圍城之外的希望和未來。
  • 外婆說,每個人心中都該有個超級英雄
    文∣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請勿轉載)看到這樣1句話:「外婆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擁有一位超級英雄。要大笑、要做夢、要與眾不同。人生是一場偉大的冒險。」——弗雷德裡克·巴克曼《外婆的道歉信》01外婆的意思應該是:每個人都要活出自己該有的樣子。是的,我們都知道外婆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