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要求5000字,學生卻寫10000字!大學生「內卷」有多少種操作?

2020-12-11 上觀

最近,「內卷」這個詞火了。

  「內卷」的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然而,最近這個詞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屢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網絡討論。

  隨著高校進入嚴字當頭的時代,大學生「划水」也能畢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不少大學生表示,「內卷」的熱度,不僅是大學生的一種自我調侃,也是大學生面對學業以及自我發展的眾多壓力的真實寫照。如何破解「內卷」,也是每一個大學生需要完成的人生課題。

  大學裡的「內卷」有多少種操作?

  說起「內卷」,最早的「出處」是幾張名校學霸的圖片。

  大學生們刷爆朋友圈的幾張「內卷」圖片是這樣的:有的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的人宿舍床上鋪滿了一摞摞的書,有的人甚至邊騎車邊端著電腦寫論文。這些圖片最早在清華北大的學霸之間流傳。之後,「邊騎車邊看電腦」的「清華卷王」等熱門詞語登上熱搜,相關的表情包也出現在了不少大學生的社交軟體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大學生和高校教師發現,大學生之間的「內卷」是一個普遍現象。

  施科宇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大四學生,她用一個實例來說明「內卷」。「比如說,任課老師對某篇論文作業的字數要求是5000字左右即可,但是不少人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都選擇寫到8000到10000字,甚至更多。到最後,幾乎每個人的作業都大大超出了老師的要求,而能夠獲得滿績的學生比例是固定不變的。」

  「這也就意味著,就論文作業來說,字數遠超要求和剛好達標的結果是類似的,因為大家普遍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而每個人最終得到的收益卻沒有顯著增加。」施科宇說。

  來自北京大學某理科專業的楊凱(化名)表示,「內卷」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中非常普遍。

  「最早,可能我學了一個小時,我的同學學了一個半小時,後來他比我多考一分。現在,我的同學學了5個半小時,我沒有辦法,學了5個小時,最後他還是比我多考一分。從結果上來看,什麼都沒變,但是我們都被捲入了這樣的生活。」楊凱說。

  王陽(化名)是北京一所985高校的學生,回想起大一暑假的一次作業,王陽仍舊很感慨:「那是我本科4年除了準備畢業設計之外最忙的一周。」

  當時王陽的作業是用所學知識做一份電子日曆。作業評分標準是:學生提交的日曆功能越多,相應地給分也會越高,而且獲得最高分的作品將被評為滿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同學們儘可能使自己的作品接近最高分。這也就意味著,只要作品還有修繕的餘地,他們就會不斷為自己的電子日曆添置新功能。

  「所以,大家就這樣一直完善自己的作業,一直做、一直做,幾乎都做到了最後的交作業日期才結束。」王陽說,「而且那時候我們才大一啊!」

  最近,復旦大學法學院的陳佳穎也不情願地「卷」入了一場考試中。

  「我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報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種聲音告訴我:考試與我所學的專業關係不大,而且是非必要的考試,倘若眼下著手準備,可能會佔用較多本該用於攻克專業課的時間;另一種聲音告訴我:如果通過了計算機考試,我就能夠拿到又一項技能證明,這將作為頗具競爭力加分項體現在各種簡歷中,會讓我在求職中比別人更有競爭力。」最後,陳佳穎還是決定報考,備考工作也隨即展開。

  「內卷」,無效消耗還是競爭動力?

  若剖析「內卷」背後的原因,離不開一個詞:競爭。

  進入大學後,大家對於「優秀」的定義變得多樣化,大學生們自身學業發展和未來人生規劃的選擇也比中學時期豐富得多。然而,每一條道路總會有更「厲害」的人存在:想做科研,有人發的論文更多更重要;想玩社團,有人的興趣和專業水平更高;想找工作,有人簡歷上積累的證書和經歷更多……

  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學生們的「內卷」,也是應對競爭壓力的正常反應。

  「隨著競爭的加劇,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爭取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也就被『內卷』驅使著前進,並不斷克服困難。」陳佳穎說,「即便這種前行是被動的,但當我們做到之後,再回頭看,就會發現:那些自己曾經認為的困難,其實也不過如此吧」。

  此前,有媒體就中國頂尖高校中「績點為王」的現象進行報導,並表示不少頂尖高校的學生因「內卷」而迷茫,「這些中國最聰明的年輕人在極度競爭中,成功壓倒成長,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

  有大學生認為,競爭本就一直存在,網絡上關於「內卷」的討論更多是在販賣焦慮。

  賀如松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精密儀器系的一名碩士研究生,和上熱搜的「清華學神」在同一個系。

  「騎車不忘看電腦的那位同學,他學習態度很踏實,我很佩服他。他其實不是網友調侃的那種『天才』,但一直是一步一個腳印幹好自己的分內工作。」賀如松說,「他其實也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既能好好學習,也能好好玩耍,我覺得這種心態很好」。

  賀如松已經在清華園度過了4年的時光。回想起來,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明顯地感受到內卷。「我身邊的同學也沒怎麼覺得被『內卷』了,可能我們都比較佛系吧。至於那些特別厲害的『大佬』,他們本來就能力很強,談何『卷』呢?對於想要完成的目標,我通過一般化的努力都能達到。不過如果有時競爭實在太大,那我也會直接放棄。」賀如松說。

  賀如松認為,現在網絡上關於「內卷」的討論,從本質上看還是以販賣焦慮的居多,理性表達很少。大多數人的視線僅聚焦於「內卷」之下的激烈競爭,卻在實際生活中碌碌無為,繼續做著「鹹魚」。「對大多數人來說,競爭本就存在,想往高處走就勢必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口嗨』無濟於事,不如多花點時間泡圖書館」。

  如何不被「卷」?競爭並不是量的比拼

  如今,從大學生中「出圈」的「內卷」一詞出現在各行各業中,成為無處釋放的社會壓力的代名詞。人們常說,大學是一個小的社會,對於正在經歷「內卷」的大學生來說,如何正確看待「內卷」,並從「內卷」中脫身,是一個重要課題。

  當大學進入「嚴字當頭」的時代,嚴把教學關、為大學生增負成為高校的重點工作,大學生也就自然感受到了更大的學業壓力。壓力並不是逃避的藉口,適當的學業負擔是幫助大學生成長的良藥。但是,如何積極看待這樣的壓力,不僅需要大學生的自我調節,也需要高校給予相應的指導。

  「學生說的內卷,往往想表達這樣一種困惑:自己明明忙忙碌碌,學得很刻苦認真,但是好像並沒有實現太大的突破,並沒有提高太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陳陽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對未來的迷茫、對當下的困惑,讓不少大學生陷入「內卷」。2019年,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一項調查顯示,29.2%的被調查本科學生既無明確的自我發展規劃、自主性學業參與也較低,32.8%的學生雖抱有清晰的自我發展目標定位、卻在行動上滯後。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對於未來沒有清晰的生涯規劃。

  陳陽表示,「內捲化」本身是一個人類學的學術概念,最早由人類學家吉爾茨提出。在中國,歷史社會學家黃宗智最早用「內卷」來研究明清時期長江三角洲的小農經濟。有學生把「內卷」看成競爭,認為高強度的競爭使人精疲力竭。「嚴格來說,這種理解其實脫離了吉爾茨、黃宗智的初衷」。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輔導員於涵宇在工作發現,很多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也時常陷入「內卷」中。

  「比如說,有的畢業生找工作,如果我看你發朋友圈說,你這周參加10場宣講,下周我就卯足勁兒參加20場,而且我的簡歷要花很多時間精力,甚至付費去排版美化。」於涵宇說。

  「現在內卷更多地表達一種消耗精力的死循環。其實作為輔導員,我個人也是能理解這種競爭和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但是我們現在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就會更加希望學生要有意識去思考,不要讓自己進入這個陀螺式的死循環中。」於涵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於涵宇表示,自己經常和學生強調要有「思維意識」。她認為,很多大學中的考核並不是比量的競爭,因此學生們要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跳出自己認為的高度一體化的競爭,靜下心來向內分析自己,再向外分析整體競爭環境,結合大勢鍛鍊和發展自己。

  陳陽認為,無論是相對於個體而言,還是相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面對「內卷」都是一項挑戰。她表示:「學生自己需要想明白『我希望成為怎樣的人』;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以及學生父母,需要想清楚『我們的教育目標是為了培養怎樣的人才』『我們希望看到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相關焦點

  • 大學生的「內卷」:競爭還是內耗
    最近,「內卷」這個詞火了。  「內卷」的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然而,最近這個詞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屢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網絡討論。  隨著高校進入嚴字當頭的時代,大學生「划水」也能畢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 這個大學生很無奈:想退出學生會,被要求寫5000字檢討書
    最近,廣州一高校同學在微博爆料,某學院退學生會部門申請要寫5000字檢討,退部後影響評優等問題,爆料後同學紛紛留言說從幾千到幾萬字都有。昨天,學生處回應了……   ▲點擊視頻,了解詳情   @廣東高校圈在微博上爆料了一則消息:廣東某大學某部門退部申請要寫5000字檢討,甚至退部會被針對,會影響評優、獎學金。
  • 媒體聚焦大學生的「內卷」:無效消耗還是競爭動力?
    隨著高校進入嚴字當頭的時代,大學生「划水」也能畢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不少大學生表示,「內卷」的熱度,不僅是大學生的一種自我調侃,也是大學生面對學業以及自我發展的眾多壓力的真實寫照。如何破解「內卷」,也是每一個大學生需要完成的人生課題。大學裡的「內卷」有多少種操作?說起「內卷」,最早的「出處」是幾張名校學霸的圖片。
  • 拒絕內卷,良性競爭
    內卷,作為這幾年的熱詞,尤其戳中了年輕人的內心。生活中,到處都有內卷現象的出現,卷,可以說是中國目前的社會競爭常態。很多人都疲於應對這種複雜激烈的社會資源爭奪,但為了生活,為了一個好一點的未來,只能夠被人潮裹挾前進,被迫參與到這種惡性競爭中。但這種內卷現象終究是不正確的,其存在是不合理的。
  • 當代大學生如何破解「內卷」?這些神操作,究竟是虛耗還是提升
    而之所以在高校中火起來的原因是,譬如「雙一流」大學限制專升本等一系列嚴格學業的要求下,大學生很難再「混」日子、「混」畢業證、學位證了。這種情況下,「內卷」自然成了大學生最好的調侃方式和最真實的寫照。因此,當代大學生如何破解「內卷」?以下的這些神操作,究竟是彼此虛耗還是自我提升?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 985考研人數比二本多,「內卷」嚴重,考研成破解內卷最有效方法
    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在377萬考研大軍中,20%是985大學學生,這類高端大學生更多地選擇走考研這條路,這讓人想不明白為什麼。「導師要求學生寫一篇5000字的論文,所有同學都想拿高分,每個人都都把字數提到8000-10000字,但是論文能拿到優的也只有那麼幾個固定的名額,即使所有人都提高了字數,也只能有那麼幾個能合格,但學生內部之間提高了難度。」
  • 警惕「內卷」對教育規律的扭曲
    近年來,「內卷」這一概念逐漸被引申到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等諸多領域,內涵愈加豐富。綜合多個版本的解釋,「內卷」主要指一個組織、群體或文化發展到某一階段後,無法繼續前進或升級,只能不斷向內捲曲、收縮,並引發惡性競爭或持續內耗。據媒體報導,「內卷」現象在當下的大學生中較為常見。
  • 大學生的論文寫多少字合適?標題多少字?正文多少字?
    大學生寫論文多少字合適?一般學校都有要求的,沒有要求的話,大家可以按照以下這個標準來寫,另外中教資料庫有一個論文寫作輔助工具,可以一邊寫以便保存,保存後就是論文的標準格式,可以幫助大家省去論文格式整理的麻煩。
  • 本科畢業論文查重率多少合格?畢業論文要寫多少字?準確答覆來了
    今天我們就最近收到的幾個粉絲提問來做一番解答,譬如本科畢業論文查重率多少合格?畢業論文要寫多少字?還不清楚的同學快來看看吧!本科畢業論文查重本科畢業論文查重率多少合格這一點應該是大家最應該了解的,現在很多同學還沒有養成做學問的習慣,有什麼問題還是簡單地百度一下,但是得到的答案肯定是眾說紛紜,也不知道哪個回答比較權威。
  • 學生會要求5000字?辭職信都沒寫這麼多
    最近幾天,在廣州,有同學在微博曝光,某學院退出學生組織得寫5000字檢討,退出之後還會影響評優。寫檢討就夠奇葩的了,並且還影響評優?網評:要5000字?我辭職信也沒寫這麼多啊!不過後來人家學院澄清了,沒有要求退會寫檢討,也不會影響評優。那些只不過是該學生會自說自話而已嘛!大學時代退出學生會或者其他學生活動的組織,都很正常。
  • 數學考98分 大學生被導師要求寫200字反思
    考試成績低被要求寫反思,分數最低的學生需要寫7500字的反思。近日,剛結束為期兩天的期中考試,華農微積分教師方紅通知所教大一新生:「結合本次期中考試,所有人就微積分的學習寫一份自我反思,字數不得少於(100-所考分數)×100,並計入平時成績考核。」
  • 因不適合,大學生退學生會要寫五千字檢討,學生處:沒這樣的規定
    因不適合學生退學生會要寫5000字檢討,學校:沒有這樣的規定現在不管是學生、老師還是公司白領。整個社會就處在一種快節奏、高壓力的狀態。即使是對於時間自由、清閒的大學生來說,如果想過好大學生活,對於他們來說事情也是非常多,時間也是不夠用。
  • 退出要交5000字檢討,學生會還真是「花樣翻番」
    11月7日,廣州一高校學生在微博曝光,自己要退學生會,被要求寫5000字檢討,而且退會後將影響評優等問題。隨後有同學紛紛留言說從幾千到幾萬字都有。對此,學生處回應稱,沒有這樣的規定,不排除個別部門自行要求。
  • 做題家的內卷繭房:績點為王,過度競爭,正在消解學習的真正含義
    這種論調大家想必並不陌生,也從側面佐證了大學生厭學是有現實基礎的。然而,鄭教授的論斷畢竟是十年前做出的,十年後再看這句話,或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覺。02內卷,毫無疑問是2020年最熱門的詞彙之一。關於內卷的定義,有很多種說法。但我個人傾向於內卷就是在某一領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家為了獲取該資源而過度競爭,人與人之間彼此內耗的情景。
  •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公布後,其中一個詞「內卷」很多朋友表示不認識,不知道「內卷」表示什麼?有什麼含義?為什麼成為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下面小編帶來了網絡用詞內卷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 幼兒園老師布置作業,看《超能幼稚園》,寫一萬字讀後感
    繼《開學第一課》之後,學生們看完綜藝節目,需要寫一份800字數的讀後感,現在幼兒園老師也發下了一份家長和幼兒園學生一起完成的作業,那就是看《超能幼稚園》,之後寫下一份10000字的讀後感,納尼,是不是什麼地方有錯誤,為什麼看綜藝節目還要寫讀後感,字數居然是10000字,這是什麼操作
  • 學生爆退學生會要寫5000字檢討!我又沒犯錯怎麼還要寫檢討書呀?
    近日,廣州有特別多的學生都在微博曝光,在他們的學校裡面,如果想退學生會的話,要寫5000字的檢討。聽到這個事情小編就突然覺得很奇怪也很詫異?這又不是幹錯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要寫檢討?長篇檢討書不應該是給煩了錯誤的學生認識錯誤準備的嗎?
  • 教授吐槽學生字太差 7成大學生自認寫不好漢字(圖)
    教授吐槽學生字太差 7成大學生自認寫不好漢字(圖) 2015-11-19 15:41:42  記者楊佳峰 通訊員雷蕾 焦姣  鍵盤時代,你覺得把字寫好,有意義嗎?這個問題,武昌首義學院電氣1407 班的大學生們感到十分糾結。
  • 退學生會要寫5000字檢討,部門負責人表示會影響評優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故事就和大學生活有關係,就是學生會。想必大家對這個詞語已經不陌生了,許多大學生在步入大學的校園後,第一步都是會在學哥學姐的介紹下,加入一些部門。一方面可以更加快速的融入大學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學生會這些部門來展示自己。
  • 學生作業字寫對被扣分 老師:沒教過的字用拼音
    江北區,剛上一年級的童童在作業本上寫全對卻只得了個A-,原因是老師要求將不會寫的字寫拼音  童童的作業本上,所有的字都寫對了,但只得了個A-,評分後還有老師的批註:沒學過寫的字用拼音!  文女士說,從那以後,童童再也不臨摹漢字了,連平時會寫的字都拒絕寫,說「老師沒教過」。這讓文女士很擔心,既擔憂女兒對老師過於依賴,又擔心這次普通的作業會影響女兒的自學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