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大行同時宣布,到2021年元旦前將全面取消定期存款的「靠檔計息」政策,涉及的產品包括大額存單、智能存款、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等,那就代表我們之前享受的擁有定期收益、活期便利的智能存款方式將不復存在,意味著今後銀行的存款產品收益將全面下調,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局面呢?以後該如何變換理財方式呢?咱們今天將詳細講一下這個話題,如果您覺得有用的話,別忘了點讚+關注哦!
所謂「靠檔計息」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已經講過許多次了,今天咱們簡單回顧一下,如果我們存一年的定期存款,但是您7個月的時候想提前支取,那麼按照「靠檔計息」的模式計算的話,您可以享受6個月的定期利息加一個月的活期收益,如果這個政策取消的話,那麼只能享受7個月的活期收益了,大家都知道活期和定期的利息差的不是一丁半點,這麼算的話是不是較之前減少了許多呢。
那許多人要問了,既然有這麼好的政策,為什麼要取消呢?難道怕老百姓多掙錢嗎?其實呀還真不是。
首先呢監管部門是為了減少銀行間的不正當競爭,大家知道近幾年銀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提高服務豐富產品的同時,大家紛紛提高產品收益,並推出許多創新型的產品,以此來吸引客戶,但是如果銀行吸收存款成本太高,放款利率又太低的話,無疑會增加銀行的經營風險,在無序競爭的背景下,一旦出現系統性兌付風險的話,那麼受傷的最終還是廣大儲戶,所以為了金融秩序的穩定,國家要及時出手。
還有是為了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在國家提振實體經濟、惠及小微企業的大背景下,要求銀行不斷的增加普惠貸款的融資餘額,同時降低貸款利率,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局,但是銀行在激烈競爭中,存款成本不斷上漲,靠利差生存的銀行要降低貸款成本,何其艱難,於是國家最近果斷出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停止智能存款、推出LPR貸款利率政策、減少中長期理財的份額等,包括這次的停止「靠檔計息」的政策,目的就是降低銀行的吸收存款的成本,進而降低貸款利率。
那麼我們老百姓在這種情況下該如果應對呢?
一是對於有提前支取需求的客戶來,我們以後存款就不能選擇一次性存一張存單了,應該把一筆錢分多筆存,這樣如果有急事需要用錢的話,只要提前支取部分存單就可以了,可以有效減少部分損失。
二是認真選擇產品種類,雖然「靠檔計息」的政策取消了,但是還有許多如定活兩便、定活通等產品還是非常不錯的,既有活期的便利也有定期的收益,還是不錯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收看我前幾天的文章或視頻。
三是可以選擇一些無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我之前講過現金管理類理財,這類產品沒有固定的期限,可以隨時支取,收益也不錯,雖然是理財,但是大多為低風險的產品,大家不妨關注一下。
那對於本次停止「靠檔計息」你怎麼看呢?或者你還有哪些好的想法呢?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我會認真回復每一條留言。
「小銀哥說金融」是一檔面向普通百姓,分享金融知識的科普類節目,請大家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