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壎課程(五):十孔壎的指法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二):壎的起源及其種類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四):如何正確發音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一):認識古壎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十五):三拍子樂曲的吹奏方法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十九):綜合練習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二十):吐音吹奏技巧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六):全音符的吹奏方法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十四):三連音的吹奏方法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七):二分音符的吹奏方法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十):各音符的綜合練習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八):四分音符的吹奏方法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十一):十六分音符的吹奏方法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十三):休止符的吹奏方法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古壎課程(十二):附點音符的吹奏方法
6000年前,半坡人在創造農耕文明的同時,也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樂器--壎的雛形。在中國6000年的歷史沉浮中,壎典雅優美的音色被沉醉於其中的封建帝王們稱之為雅樂,盛行於宮庭。壎的聲音極賦人的感情氣質,有著極豐富的表現力。
-
《大地之音——古壎》被評為重慶市社區教育特色課程
2019年11月,《大地之音——古壎》課程,被重慶市社區教育服務指導中心評為「2019年重慶市社區教育特色課程」。 課程融入全民終身學習活動,自2017年起,重慶市渝中區社區教育學院成立古壎教學組,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研究壎樂教材,編寫《古壎教學大綱》,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員需求為根本,結合年齡結構及音樂興趣培養,分層次進行教學設計,嚴格按照學院教學要求,連續開設古壎課程5期,受眾人群達1000餘人次。
-
曾一度絕跡的古老樂器,原來也這麼治癒|壎
(圖片來源於網絡)最初的壎大多用空心石頭或骨頭製成,形狀多樣,且只有一個吹孔,沒有音孔,這就有點類似於《龍貓》中的樣式。(圖片來源於網絡)隋唐時期,隨著絲弦樂器的發展和外來樂器的衝擊,再加上壎自身就有音量小、音域窄等局限,所以逐漸被替代。
-
保定陶壎文化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保定陶壎文化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10-10 08:2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9日大元路老劇場文化公園舉行陶笛古壎演奏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 記者 戴懿 通訊員 楊昕 吳淑梅)《小星星》《粉刷匠》等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兒歌,用陶笛演奏將會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呢?明天下午4點,帶上孩子,到大元路老劇場文化公園來感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