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教育集團年輕的副主授——張友菊老師,從教近十年來,教授學生數以千計,技能水平屈指可數,卻異常地低調。
新華教育集團年輕的副主授——張友菊老師
網易教育訊 在貴州新華電腦學院,有這樣一位老師:她從教近十年來,教授學生數以千計,技能水平屈指可數,卻異常地低調。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她默默付出了青春年華,把最美好的青春激情都揮灑在貴州新華電腦學院這片熱土上,芬芳桃李滿天下。她,就是新華教育集團年輕的副主授——張友菊老師。
技藝精湛,源於不懈努力
張老師於2002年入司,毫無經驗的她在教學方面是一個典型的「菜鳥」,但是勤奮好學的她卻不甘心落後。在經歷了一段適應期之後,張老師不斷加強學習。每天白天上完課後,她都要及時總結,認真思考,熟練掌握了常規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對於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學生的管理等常規工作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集團實施的標準化課程體系建設之初,很多教師對此都是持觀望態度。但是,張老師卻身先士卒,親力親為,積極投身標準化建設,從備課的標準化、教師教學日誌的編寫等方面不斷規範自己的做法。不僅如此,張老師還積極實踐著教師在課堂教學注意的八大事項,每天上課登記、打鈴前十分鐘進教室、上課開始點名、下課在上課日誌籤字、課程結束後撰寫教學日誌等。
張老師嚴於律己,對教學工作是錙銖必較。在實踐中,她總是習慣注意查缺補漏,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教學問題積極向同事們請教,努力做到課前準備好、課中講解透,課後督促檢查嚴。課堂上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運用自己的所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核成績。為了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張老師著實是費了一番功夫。
在教學之餘,張老師最喜歡的就是自學了。她不斷給自己充電,購買了《中國科技信息》、《教師最需要什麼》、《大學生的就業志向》等相關書籍認真學習,還利用周末去學習平面設計知識,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個人的文化知識素養以及教學能力。於是,貴州省圖書館裡,也多了張老師的身影……
日積月累,時光飛逝,張老師的辛勤付出也不斷得到了回報:學生滿意度名列前茅、學生就業質量不斷提高。2010年,她被評為新華教育集團為數不多的副主授之一,這正是對她默默辛勤付出、不懈努力的最好褒獎。
殫精竭慮,詮釋師道之義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張友菊老師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張老師謹遵「正人先正己」的古訓,時時刻刻都得提醒自己,重視「為人師表」的職業形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努力保持正派的工作作風,日常關注學生的冷暖,用愛心構築與學生的橋梁,努力和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好朋友。
或許是因為清晰地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或許是因為從小就有著偉大的夢想——做一名神聖的教師,在教學上張老師總是認認真真的對待每一件事情。在學生接觸專業課程之前,她會想方設法掃清學生的心理障礙,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樹立信心。張老師認為,雖然自己在課堂上面對的是同一個專業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但是每個學生都自己的特性,他們的基礎不一樣,心理素質不一樣,想要達到統一的教育目的,硬性地施以同樣程度、不分層次的教學內容,進行單一的「一刀切」教學方式,其結果只會是顧了少數,丟了多數。
為此,張老師可謂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如何做到能顧及到每個學生,讓他們在短短的一堂課內得到最大的收穫,一直困擾著很多的老師。面對這種情況,張老師在多年的教學中摸索出一套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實施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進行合講分練,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思有所進,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發展。
辛勤付出終有所獲。張老師上課的班級專業課成績遙遙領先,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論知識都有了質的飛躍。而張老師還是默默地,開始了下一課程的備課,從不停歇……
成果豐碩,水到渠成
天道酬勤,一直致力於專注教學的張老師,也在不斷地收穫著成功的喜悅。讓我們用數據來見證一位年輕優秀教師的成功之路:
2006年,榮獲 「任務驅動—五步教學法」教學競賽三等獎;
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榮獲「優秀教師」稱號;
2008年,榮獲 「任務驅動—五步教學法」教學競賽一等獎;
2008年,榮獲新華教育集團 「任務驅動---五步教學法」教學競賽二等獎。
不僅如此,張老師的理論成果也同樣突出:在中國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中國科技信息》上發表《宋體印刷數字快速識別算法的研究和應用》;在《考試周刊》雜誌上發表《基於NURBS插值對ModelMagic3D幾何建模系統的完善與開發》等專業論文。
2010年,技藝精湛的張老師受邀為銅仁地區沿河縣合作社設計標誌,這對於一名普通教師而言,是一種無上榮光。張老師為了設計好這個標誌,通宵達旦地工作,不斷修改方案,搭配色彩,耗費了大量心思。在她看來,這不僅關乎政府部門的信任,身為一名教師,這更關乎學院的形象。最終,經過數日的奮戰,張老師設計的標誌終於破繭成蝶。標誌設計格調高雅,清新明快,內涵豐富,在之後的投票篩選中,成功擊敗其他方案,成功當選銅仁地區沿河縣合作社標誌,取名「土家號子」,張老師一時聲名鵲起。
儘管現在身為新華教育集團最年輕的幾位副主授之一,但是張老師依然是很謙遜低調,依然嚴於律己。面對自己取得的成績,張老師很是淡然,因為在她看來,只有學生的成才才是她最看重的,其餘的都是浮雲。
張老師從教近十年來,正用她勤勉的努力,無悔的付出,詮釋著師道最本真的蘊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