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灰 | 概述 | 生石灰學名氧化鈣,分子式為CaO,屬鹼性物質。在養魚中常用於清塘消毒和防病。在養蟹中,生石灰的作用較多。 |
| 作用 | (1)調節水質生石灰在水的溶解作用下,生成強鹼性氫氧化鈣,分子式為Ca(OH)2。當人為地控制生石灰用時,養殖水體呈微鹼性或偏鹼性,有利河蟹生長。同時,使水中懸浮的膠體有機物沉澱,提高水體透明度。 | (2)增加營養鈣離子是河蟹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河蟹作為甲殼動物對鈣的需要量比魚類大得多。施用生石灰可增加水體鈣離子,解決河蟹對鈣的需求。 | (3)殺滅病原體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熱能,能夠殺 滅和抑制病原體,因此常用來清池消毒。 |
| 耐受能力 | 河蟹對生石灰有較強的耐受能力。據試驗,24小時和48小時的半致死濃度分別是156毫克/升和105毫克/升。即在養蟹過程中,當水深1米時,每畝施用9.5千克為極限。 | 用法與用量 | 在乾池清塘時的用量為75千克/畝;帶水清塘時150千克/畝;預防蟹病及消毒時5-10毫克/升,即當水深1米時,每畝用量為3.3千克或6.7千克。 |
| 注意事項 | 一是生石灰在下池前的管理中應防潮防水,因生石灰遇水即變為熟石灰,就失去了殺滅病害的作用。二是必須化水全池潑灑。 | | 硫酸銅 | 概述 | 生石灰學名氧化鈣,分子式為CaO2,屬鹼性物質。在養魚中常用於清塘消毒和防病。在養蟹中,生石灰的作用較多。硫酸銅俗稱藍礬,分子式為CuSO4,為深藍色結晶或粉末,有金屬性,遇水溶化,水溶液呈弱酸性。 |
| 作用 | 硫酸銅與病原體的蛋白質結合生成蛋白鹽,使其沉澱,達到殺滅病原體的目的,對原生動物和有膠質的低等藻類(如藍藻)有較強的毒殺作用。 |
| 耐受能力 | 據陳俊樣(1988)試驗,河蟹在大於1毫克/升的硫酸銅晶體藥液中,不到48小時全部死亡。0.8毫克/升的濃度可殺滅水體中的青苔(網狀藍藻),但此時的河蟹反應強烈。據吳朝森報導,硫酸銅對河蟹的安全濃度為2.045毫克/升。據薛美(1998)試驗,在1.0、1.2和1.4毫克/升硫酸銅溶液中,蟹種能蛻殼,但4-8天即死亡。 | 用法與用量 | 硫酸銅在養蟹中一般用於殺滅青苔(也稱青泥苔,是一種網狀藻類)。因為青苔在稻田或池塘等淺水環境中能生長繁衍,在湖泊中也有青苔發生。 | 用量:一般採用0.7毫克/升的濃度潑灑。 |
| 注意事項 | 由於本品屬重金屬物質,河蟹對其較為敏感,過量使用或經常使用會引起河蟹造血功能下降,破壞肝功能,影響消化吸收。因而一是不能經常使用;二是在水體中殺滅青苔最好直接將藥液潑在青苔上,可減少用藥量;三是在蟹蛻殼生長期,最好分區潑灑。 | | 漂白粉 | 概述 | 本品是次氯酸鈣、氯化鈣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遇水即產生氯離子,有殺菌作用。是水產養殖業中常用的一種殺菌劑,能預防和治療多種細菌引起的疾病。 |
| 作用 | 主要用於消毒和預防蟹病。對已經發生蟹病且較嚴重時,僅用本藥難以奏效。因為此時病原體已在蟹體內感染侵襲肌肉、鰓絲等組織,加之,河蟹有甲殼及黏液的保護。 | |
| 耐受能力 | 本品對蟹的48小時最低致死濃度為30毫克/升,48小時安全濃度應低於20毫克/升,常規遍灑使用濃度為1毫克/升。 | 用法與用量 | (1)本品極易分解失效,故需密閉保管,置於蔭涼乾燥處。 | (2)使用時先用漂白粉測定器,測出其有效氯含量,據此推算使用量才能有效。沒有測定器時,可用手放入藥袋中,看藥對人手是否有蔭涼的感覺。有蔭涼感覺為正常,此時注意手不要直接接觸藥物,以免灼傷。此外,肉眼觀察藥物是否為純白色的粉劑,如變黃或成塊狀,即為失效。 | (3)不能用金屬器皿盛放本品。使用時,操作人員最好戴橡皮手套。 |
| 食鹽 | 概述與作用 | 食鹽(NaCl)能改變病原體的滲透壓,使其脫水死亡。常用於蟹種消毒。
|
| 用法與用量 | 食鹽對蟹苗的48小時最低致死濃度為1.6%,對蟹苗的安全濃度低於0.25%。浸泡蟹種的使用濃度為3%-4%時間5分鐘即可。 |
|
(本文已被瀏覽 9357 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