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這篇想和大家聊聊我的「焦慮症康復」專欄。從這篇文章起,大家將會在這個專區看到各種和焦慮症康復相關的原創文章。
這個系列的內容,適合很多人看- 從那些剛有點輕微焦慮抑鬱情緒的心理亞健康人群,到已經確診的焦慮症朋友們,特別對那些正在經受各種軀體化症狀痛苦的朋友們。
專欄的目的- 幫助有焦慮抑鬱情緒者了解焦慮症知識,以便做到及時覺察並預防焦慮症;幫助、陪伴、支持、引導焦慮症確診者走向康復。
接下來先和大家講講我得焦慮症並痊癒的大致過程。更為詳細的經歷、經驗,我將融合在以後的文章中慢慢和大家分享。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在微信公眾號仙朵拉心理能量站有更多的介紹。
2
幾年前一個寒冷的冬夜裡,我在家突然覺得手腳發麻、有針刺感,胃裡噁心,腦袋暈的站不住,且伴隨呼吸困難,瀕死感、失控感。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體驗,太奇怪、太可怕了。所以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我的心臟突發疾病了嗎?於是趕緊喊老公帶我去小區旁的衛生站檢查。結果值班醫生問了問情況說,你沒吃飯吧,可能是低血糖。因為我確實還沒有吃晚飯,就趕緊回家乖乖吃了飯,早早上床休息了。第二天早上,當我獨自出去吃飯時,這種感覺又來了。幾天內,這種奇怪加恐怖的體驗一再出現。我終於扛不住,哭著給老公打電話說,我心臟不舒服快死了,帶我上醫院。
分診臺的護士讓我去身心醫學科,這令我心裡充滿疑惑。難道不是心臟的問題嗎?見了和藹的醫生,沒講兩句我就忍不住失聲痛哭。那滿腔的委屈啊,我現在都記憶猶新。我丈夫當時怔在那裡,然後試圖制止這種尷尬的局面,卻被醫生攔住了。醫生說:「讓她哭出來,她只是生病了。」一系列檢查測試之後,我看見醫生在我的診斷書上寫上了「驚恐障礙」。原來我那幾天體驗到的詭異感覺叫「驚恐發作」。就這樣,我成了一位急性焦慮症患者,開始與焦慮症這隻妖貓共生共存。如果碰巧你也有過急性焦慮症發作的經歷,那你肯定對我的描述再熟悉不過了。
因為症狀很急很強烈,我遵醫囑開始吃藥。藥物對控制軀體化症狀還是很有效的。最初的幾個月,在藥物的作用下,身體上的難受緩解了很多,但是我對焦慮症這個事兒仍然一無所知。那時也沒精力心力研究什麼是焦慮症。在很長的時間裡,我都沒精力去重建自己對焦慮症的認知。那時,就感覺一個人孤零零地被周圍的世界拋棄了,沒有同伴。知道「驚弓之鳥」什麼狀態嗎?我當時就那個慘樣。
後來每當遇到有人對我說「你就是太脆弱了!想開點!」的時候,我真想回他一句「你應該體驗下驚恐發作的感覺。」我真是這樣想的。焦慮症的形成根本不是心理太脆弱這樣簡單。這個話題,咱們以後會談到。
人是不可能理解人的,除非你經歷的他也恰好經歷過。所以現在,每當遇到焦友跟我訴說他們的痛苦,我總告訴他們「我經歷過你經歷的,我能體驗到你的痛苦。」這話是發自內心的。你知道沒有同類多痛苦嗎?你知道這樣簡單的一句回答能在他心裡產生多大的影響嗎?
再後來,驚恐發作不怎麼來了,其它的症狀又來了。比如,在幽閉空間中的恐懼感,乘地鐵曾經是我最恐怖的經歷。再比如,在封閉的地下商場、噪雜的人群都曾讓我感到窒息、無法忍受。後來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自主神經系統紊亂造成的,換句話說,你的神經系統感冒了而已。該它調節的它調節不了了,你的各種痛苦體驗就來了。道理就這麼簡單,但是身在其中卻真的不那麼簡單啊。
吃藥吃了得一兩年,然後逐漸減藥,最後停藥。在這個過程中又經歷幾多反覆,包括再次經歷驚恐發作,雖然當時以為自己死定了,但一次次都熬過來了。具體過程我就不在這裡詳述了。身經百戰後,我才意識到一個真相:焦慮症只是讓你怕死怕的要死。不管你的死亡恐懼多真實,你都不會死。因為我還好好地活著,那麼多人都康復了,都好好活著,這就是證明。
停藥,只是康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並不等同於你好了。
對於焦慮症的康復過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總結。我習慣上把這個過程一分為二:軀體化症狀消除階段和症狀消除後的認知重建階段。具體內容會陸續和大家分享。
焦慮症最初表現出來的軀體化症狀,包括驚恐、失眠、胸悶窒息、手抖頭暈、嘔吐等等只是身體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告訴你「喂!主人啊!咱們病了!停下來吧,別瞎折騰了!」焦慮症的病根其實是在你的心靈層面。後來,我特別去研究了生理心理學派的理論,這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流派。學習的過程令我十分受益,也讓我對焦慮症的病理機制有了進一步了解。
康復的最後階段同樣也是艱難的。這個階段將伴隨著怎樣逐步看清真實的自己。如果你的焦慮症是因為一些重大的困擾或創傷而起,很可能你得親手揭開自己的傷疤,然後完成認知重建。
焦慮症的痊癒和認知的重建、認知的調整是同步的過程。至少我自己的經歷是這樣的。如果你怕痛拒絕成長,焦慮症那隻黑貓就不會真的離開你。它會狡猾地藏在某處窺伺著你,一旦找到機會它還會回來找你。
據我觀察,焦友們很多是小時候家教嚴格、性格要強完美主義、不善於表達情緒、討好型人格傾向這類人。我的一位諮詢師朋友對我說,好人才會得焦慮症,因為你們太過善良、凡事過分自責,總是對自己太苛刻。
3
很久以來,我都對自己得過焦慮症這事有種病恥感,覺得這是件丟人的事,怕被更多的人知道。為啥呢?咱別人不說,就先說我的家人吧。比如我父親到現在都不理解焦慮症是個什麼鬼,無法理解我到底怎麼了,認為我就是太脆弱而已。父親的不理解其實也代表了相當一批人對焦慮、抑鬱症的態度。這種態度,令所有的患者不願意敞開心扉談論自己的事。反正你也是不理解,你的話還那麼冰冷傷人,和你說有什麼用呢?不如不談。
那我為什麼現在又決定公開談論這段經歷呢?我知道本文連同音頻一經發布後,昔日同事、朋友、同學們,包括七大姑八大姨們,都會慢慢知道我得過焦慮症這個事兒。那這麼做的意義在哪裡?
意義之一:讓誤解的聲音變小,讓理解的聲音變大
誤解源於對焦慮症的不了解。不了解是因為沒人告訴他們真相是怎麼回事。不願意告訴是因為怕被誤解,遭受二次傷害。這樣下去,這事兒就是個死循環。
令人高興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焦慮症康復者站出來曬出自己的傷疤。他們勇敢地談論焦慮症、剖析自己的痛苦、分析自己生病的成因,為的是傳播理解,助人康復。而我碰巧認識了這樣一群人。現在我也和他們一樣,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助人,就是在助己。
我不是第一個站出來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我們的目的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有需要的人:焦慮情緒是什麼?焦慮症又是什麼?焦慮症為什麼找上你而不是別人?如果你的家人得了焦慮症該怎樣幫助他?焦慮症怎樣才能好起來?......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我將陸續在「焦慮症康復」這個專區和大家探討。這方面的內容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仙朵拉心理能量站有更多的描述。
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想傳遞一個積極的信念: 焦慮症是一過性的,是完全可以痊癒的!
意義之二:讓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切實地幫助到他們
前兩天,焦慮症康復社群的一位西北大哥私信我求助。
他告訴我,他一直在尋找有焦慮症康復經歷的心理諮詢師,因為沒有經歷過的人不會理解他的感受。我說,我不是心理諮詢師,我只是在學習心理學。他說,就是你了,我覺得你行。三天後,大哥睡眠改善很多了,對我說:「感謝你們這樣的人,救人於苦海!」聽到這話的時候,我特別想哭。我只是做了當初我希望別人為我做的事情。我回答他:「我同時也在不斷成長。」
像這樣的對話和感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很多焦慮症患者期待著能有同樣經歷的人出現,陪伴他們、支持他們,牽著他們的手,一步步穿經黑暗,走進光明。
當我覺得上面的兩個意義給我帶來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早先的顧慮時,我看到了這事不做不可的趨勢。與其說是我選擇去做,不如說我是被太多渴求幫助的心靈推到現在的位置。
你的黑夜也許仍舊一片黑暗,但只要你願意尋找,總能看到幾處亮光。
別怕,我們就在這裡陪伴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