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好孩子國際發布的2019年財報,期內實現收益87.77億港元,淨利2.02億港元。單從數字上來看,可以用「走勢平穩」來形容。但經過抽絲剝繭式分析發現,好孩子國際的局勢並不樂觀: 不僅連續兩年未派息,而且還遭到了多家機構減持、下調目標價,股價和市值更是陷入了持續走低的泥沼中。
9億現金卻不分紅,好孩子被指「鐵公雞」
公開資料顯示:派息分紅是指上市公司向其股東派發紅利和股息的過程式,也是股東實現自己權益的過程。一般來說, 上市公司運營正常並產生利潤,會向投資者分配股息和紅利。 這既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重要方式,也是評判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
但 好孩子國際卻宣布,2019財年不進行派息分紅。 並且通過翻閱財報發現, 2018財年好孩子國際也未進行派息分紅。 連續兩年停止派息分紅的動作,讓好孩子國際被投資者們貼上了「鐵公雞」的標籤,但更 令人擔憂的是,好孩子國際資金鍊是否出現了問題?
根據好孩子國際資產負債表顯示,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好孩子國際帳面上還有9.45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那麼為何明明有錢卻不派息分紅呢?
對此,有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因為好孩子國際實際情況並沒有表面那樣樂觀。除了28.45億元流動負債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門店成交能力有限、國外市場大受打擊、存貨變現能力大打折扣,不排除有減值的風險。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太多餘錢可分。
但要知道,好孩子可是宣稱「旗下嬰兒車連續13年蟬聯全球銷量冠軍,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在德國的市場佔有率超過55%,在歐洲前五大經濟體超過42%,在中國市場上達27%,在諸多國家和地區市場上名列第一」。 既然規模發展的如此壯大,那怎麼會沒有餘錢可分呢?多年經營的錢去哪裡了呢?抗風險能力是否過低?
雖說法律並未對上市派息分紅有強制一說,但是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卻有著深遠影響,最直觀的就是 會讓投資者感覺到這家上市公司本身並不注重投資者的回報功能,更可能把股票市場作為一個融資圈錢的工具, 當損害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時,會導致 大量投資者撤離拋棄這支股票, 長期下來, 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往往偏於低迷,甚至出現股市值縮水的風險, 在未來承受的政策壓力也會遠遠大於其餘上市公司。
好孩子市值和股價紛紛「跳水」
事實上,股價低迷和市值縮水在好孩子國際身上已經有所體現。據了解,2010年好孩子國際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首日股價收報5.8港元,較招股價4.9港元高18.37%,市值更是一度超過50億港元。但是 截至2019年4月9日收盤,股價已跌破1港元,最高僅為0.85港元/股,而股市更是呈斷崖式下跌僅剩13.01億港元。
對於市值和股價的走低,有業內人士表示,也可能是因為 好孩子國際存在兩高一低的問題,即高商譽、高費用、低淨利率。
翻閱財報可知,2017-2019年商譽及無形資產分別為43.14億元、43.11億元、43.13億元;而同期的股東權益分別為43.18億元、43.49億元、45.56億元。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 自2017年起,股東權益總計和商譽及無形資產幾乎持平。
而商譽是一個會縮水會蒸發的科目,大額的商譽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如同懸頂利劍。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3月14日,已有86家上市公司業績「變臉」,大額計提商譽及資產減值準備是主要原因。而隨著爆雷事件的頻發,好孩子國際的投資者們也被迫掃雷。
而說到高費用,就不得不提淨利率和毛利率這兩個指標。從財報來看,2015-2019年好孩子國際淨利率分別為2.92%、3.40%、2.58%、1.93%、2.31%;毛利率分別為29.50%、33.85%、38.46%、42.43%、43.07%。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 雖然好孩子國際有著高毛利率,但是淨利率卻很低,基本在4%以下。
而這 兩個指標值差距越大說明好孩子國際期間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高,在經營的管理環節開銷較大,反之則說明期間費用越低。
同時淨利率也可理解為企業競爭力的一種間接表現, 低管理費用證明企業運作有效率,低銷售費用證明企業產品有市場,低財務費用證明企業負債水平低。
童車基礎起籤100萬,欲借壓貨美化財報
從財報來看,2019年,中國大陸仍是好孩子國際的第一大市場,共實現銷售額31.06億港元;北美市場位居第二,共實現銷售額28.66億港元;歐洲市場共實現銷售額23.74億港元;其他海外市場共實現銷售額4.3億港元。
但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即2018年的1523萬之後再創新低。
連續多年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意味著耐用品消費需求會逐漸下降。那麼在此背景下,以耐用品為生的好孩子,該如何應對出生率下降導致的業績進一步下滑呢?
值得一提的是, 2月6日,國際性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下調了好孩子國際的目標價,由原來的2.8港元下調至1.7港元, 評級「與大市同步」。報告稱由於新生兒數據下降加上線上競爭對好孩子國際造成了壓力,並且在美國方面,玩具反鬥城的渠道結束使分銷更集中在龍頭零售商之間,降低了好孩子國際的議價能力,認為 好孩子國際的估值似乎會在短期保持在低位。
同時, 富達基金也減持好孩子國際64.7萬股,總金額約為96.17萬港元。 減持後最新持股數目約為9965萬股,最新持股比例為5.97%。
在調查中發現,好孩子國際疑似向經銷商大肆壓貨來讓財報好看。據好孩子官方給出的招商入駐流程了解到,好孩子童車起籤金額為100 萬、護理用品起籤金額為200 萬、汽車安全座椅起籤金額為100 萬、服飾起籤金額為80萬、家居棉紡品100萬;Family by GB起籤金額為80 萬;小龍哈彼童車起籤金額為100 萬、汽車安全座椅起籤金額為50萬;Cybex汽車安全座椅、推車起籤金額100萬。
需要注意的是,這 還只是基礎籤約金額,另外的商業條款和業績要求還不算。 可是在耐用品消費需求下降的背景下,經銷商該怎麼來完成銷售目標呢?
有業內人士表示, 壓貨並非真正的動銷,這種增加企業營收的方式,會令企業抗不過三年就會下坡路。 所以說,「壓貨」或許能短時間提升營業額,但長遠來看並不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於企業而言,健康增長才是最重要的。
綜上種種問題來看,國內市場耐用品板塊需求的萎縮,財報中兩高一低、股價和市值的下跌,都在預示著好孩子國際經營模式所存在的隱憂,而在多事之秋的2020年,好孩子國際表現好壞還值得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