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背後的故事》解海龍紀實攝影專題講座在哈爾濱舉行

2020-12-15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大眼睛的小姑娘》照片作者解海龍(右一)。焦洋 攝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6日電(焦洋)24年前,一位小女孩手拿鉛筆,睜大眼睛望著前方的黑白照片紅遍海內外。這張名為《大眼睛的小姑娘》的照片,被定為「希望工程」標誌作品。12月25日,由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主辦的《紀實攝影的社會實踐——大眼睛背後的故事》專題攝影講座在哈爾濱舉行。照片的作者,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著名攝影家解海龍現場為廣大攝影愛好者講述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

1990年,解海龍開始開始關注中國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狀況,用相機記錄希望工程。1991年,解海龍拍攝的希望工程紀實系列照片(其中有廣為人所知的《大眼睛》),成為希望工程的標誌。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及國內外巡迴展出。2007年,「大眼睛」編入小學語文課本和高中美術課本。

解海龍拍攝的希望工程紀實系列照片。

解海龍用相機推動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慈善行動「希望工程」,因而轟動海內外。這項凝聚了社會各界愛心的公益事業結下碩果,據中國青基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公布的數據:25年來,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07.25億元,資助學生5188528名,援建希望小學18642所。

解海龍是以攝影影響國策的第一人,無數的中國人也因為他的照片從此投身公益、慈善,改變了心靈和命運軌跡。那雙大眼睛,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讀書」的心聲。這張照片感動了一代中國人,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定為希望工程的「形象標識」,廣泛地用於希望工程公益活動。從此,人們記住了《大眼睛的小姑娘》,同時也記住了它的作者解海龍。哈爾濱的講座吸引了來自黑龍江省各地的攝影愛好者,現場4個小時的專題講座,聽眾隨著作者的講解,一同走進解海龍的攝影藝術,感受攝影藝術的震撼。

 

 

相關焦點

  • 在雲巖,聽攝影家解海龍講「大眼睛」背後的故事
    這張名為「大眼睛」的照片,被定為「希望工程」標誌作品。8月18日,照片的作者、著名攝影家解海龍來到貴陽市雲巖區,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專題攝影講座,為貴陽市民和攝影愛好者講述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解海龍說,上個世紀,中國有許多兒童因貧困而失學。
  • 「記錄現在,改變未來」——攝影家解海龍談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
    12月12日下午,攝影家解海龍談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講座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報告廳舉行。講座由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團委和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共同主辦,北京市攝影家協會理事、著名攝影家解海龍擔任主講。多位國內攝影界同行以及學校百餘名同學共同聆聽講座。
  • 希望工程《大眼睛》作者 攝影家解海龍為凱博學校紅葉節講座
    11月30日,《大眼睛》作者,中國著名攝影家,解海龍蒞臨北京昌平凱博外國語學校,當晚,校園紅葉節攝影、詩歌大賽」頒獎典禮上,解海龍為在場同學頒獎,並帶來《捧起希望的初心·影像為生命創造價值》講座。曾經,解海龍的《大眼睛》攝影作品迅速傳遍全球,被選為希望工程標誌照片,更是推動了社會對貧困失學兒童的關注和重視。
  • 解海龍做客安慶師範大學,站了三小時沒喝一口水,學子哽淚聆聽
    2020年12月11日,著名攝影家解海龍做客安慶師範大學敬敷大講堂,聲情並茂開講3個小時,全程下來都是站在講臺上且沒有喝一口水,本次講座主題是「捧起希望——照片背後的故事」。「拍風景要有天地情懷,拍人文要有悲憫情懷」,「好的攝影作品不是好看,讓人發笑,是要讓人思考」。講座中,解老師頻頻拋出攝影金句,引發學子掌聲不斷。
  • 大眼睛女孩背後的男人:他用一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那時候,只要看見《大眾攝影》上自己又獲獎了,解海龍就會買十本送人。於是他舉起相機,拍下了紀實攝影生涯的第一張照片。照片拍完回來後,解海龍把照片拿給身邊的朋友看,朋友們覺得這個照片應該再擺擺,讓修飾感更強一些。
  • 《大眼睛》拍攝者解海龍出書 他的「大眼睛」讓600萬貧困少年有了...
    攝影師解海龍的代表作《大眼睛》在上世紀90年代家喻戶曉,這張照片也變成了「希望工程」深入人心的影像標誌,並改變了成千上萬的貧困孩子的命運。近日,解海龍的第一本自述《捧起希望:解海龍自述》由山東畫報出版社策劃出版。
  • 他的「大眼睛」帶來無數「新希望」
    攝影師解海龍的代表作《大眼睛》在上世紀90年代家喻戶曉,這張照片也變成了「希望工程」深入人心的影像標誌,並改變了成千上萬貧困孩子的命運。這個大眼睛女孩叫蘇明娟,後來當選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兼職);這幅作品也讓解海龍從一個草根的攝影愛好者成為了攝影藝術家。解海龍在書中坦言,自1992年「希望工程」系列照片發表之後,他的照片受到了極大關注,引起廣泛社會反響,很多讚譽迎面而來。
  • 希望工程「大眼睛姑娘」的華麗蛻變之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圖為著名攝影記者解海龍的部分作品展示1991年4月,解海龍前往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進行拍攝。在三合中心小學,他遇見了這個有著一雙會說話的水汪汪的大眼睛以及對知識的強烈渴望的女孩兒蘇明娟。因此,他隨即用手中的攝影工具,記錄下了這張傳神的照片。這一年,蘇明娟8歲。
  • 希望工程海報上的大眼睛女孩長大後怎樣了?這是一場愛的接力賽
    蘇明娟上小學的時候,攝影師解海龍先生正在為希望工程拍攝專題照片,他走遍了許多貧困地區到處尋訪合適的拍攝對象。終於有一天解海龍先生來到了大別山,看到了正在教室裡專心致志上課的蘇明娟,因為這個孩子上課的神情特別專注,大大的眼睛充滿對知識的渴望,當時她根本就沒有注意到正在慢慢靠近她的謝海龍,謝海龍這才抓拍到了這張珍貴的照片。照片被解海龍命名為《大眼睛》,解讀是——我要讀書!
  • 渭南市攝協召開三屆二次理事工作會暨攝影培訓班
    12月11日至13日,渭南市攝影家協會三屆二次理事大會暨攝影研討高級培訓班在華陰舉行,市攝協名譽主席、顧問、理事會全體成員及受邀來自各縣市區的部分攝影骨幹70多人參加了會議和培訓。協會今年主要活動:參與市委宣傳部、市文聯主辦的「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徵稿活動;安排20多名攝影家開展「黃河最大支流—走渭河」系列攝影創作活動;組織小分隊參加了第20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參與省攝協華山西峰觀光大索道創作基地授牌儀式暨百名攝影家採風活動;策劃並組織百名攝影家「醉美銀杏林」大型攝影採風活動;啟動《陝菜之都·美食渭南》畫冊攝編任務
  • 希望工程主人翁故事:大眼睛險未入選標誌照(圖)
    點擊進入>>>   「大眼睛」蘇明娟已長大 攝影/本報記者 王衛  「大眼睛」、「大鼻涕」、「小光頭」昨天才互相認識  上午9點多,位於圓恩寺胡同的希望工程辦公院內,走進來三個年輕人:女孩的大眼睛格外明亮、穿著紅T恤的男孩眼神有點憂鬱,另外一個男孩身著軍裝,顯得很是威武。「踏進門的一瞬間,我們覺得特別激動。」他們說,「覺得這是回家了。」
  • 沒有什麼比「真實」更有魅力的了,紀實攝影讓我很「上癮」
    曾經兩次入選全國攝影藝術展的他,對於紀實攝影可以說一種摯愛。講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喜歡用文字,有人喜歡用音樂,而對於牛博而言,他講故事的方式就是攝影。本期IC Talk,我們走進這位忠實記錄世界的攝影師,透過他的作品,感受和思考那些真實的人、物、事。
  • 全市工會系統會員攝影研修班舉行
    掌上懷化訊 12月8日,由市總工會主辦的全市工會會員攝影研修班舉行,全市工會系統100多名工會會員參加培訓學習。本次培訓班為期四天,省攝影家協會等協會的老師分別帶來《紀實攝影見生活》《無人機拍攝技巧》《如何用短視頻講好故事》《全媒體時代下的新聞攝影創新實踐探析》《新聞背後的故事》《手機攝影技巧》等精彩課程,讓到場會員得到難得的學習機會,收益匪淺。
  • 金山區舉行處級女幹部專題講座
    金山區舉行處級女幹部專題講座 2010年11月11日   11月10日下午,主題為「和諧金山、智慧女性」的2010年金山區處級女幹部專題講座舉行。金山區區委書記楊建榮和與會人員合影留念,並出席晚宴。
  • 數大學院舉行2019級大學生安全知識教育專題講座
    9月25日中午,數大學院在學院一樓報告廳舉行了大學生安全知識教育專題講座。保衛處副處長孫東升擔任主講,數大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勇主持,學院2019級全體新生聽取講座。  安全講座現場(攝影:王曉悅)    孫東升用豐富的案例向同學們講述生活中存在的諸多安全隱患,在校大學生要提高警惕,預防可能發生的意外,尤其強調預防網絡詐騙和非法校園貸。
  • 婚禮紀實攝影作品 攝影師:第五大道
    婚禮紀實攝影不是簡單地鏡頭羅列和場景記錄,捕捉到新人這一天甜蜜的笑臉和他們激動的心情以及熱情歡快的場景氣氛,才是攝影師應盡的職責。婚禮對每個人來說都需要花費巨大的費用,當曲終人散,這筆巨款只有通過我的鏡頭在您們的心裡終生保值......
  • 萬眾一心·湖南省疫情防控紀實攝影展覽開展
    4月27日,「萬眾一心•湖南省疫情防控紀實攝影展覽」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展。此次活動精心挑選了110組(幅)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的攝影作品進行線下展覽。這些攝影作品記錄了疫情來襲時的險惡,記錄了醫者仁心、八方馳援的大愛。市民認真觀看展出的攝影作品。
  • 科普知識專題講座舉行
    本報訊(記者劉亮)8月23日,2020年甘肅省科技活動周(平涼)啟動儀式暨平涼市首屆科技創新成果展科普知識專題講座舉行。在第35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市級以上獎項的中小學生、科技輔導老師和各縣(市、區)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共200多人參加講座。講座上,西北師範大學楊鴻武教授、蘭州大學林和教授、蘭州交大張春教授分別圍繞人工智慧、機器人、青少年科技創新三個方面開講。講解深入淺出,引用真實的案例並結合自身工作感悟,給觀眾帶來了一場內涵豐富的科普盛宴。
  • 臨沂第四中學舉行王振國沂蒙精神專題講座
    魯網9月10日訊9月8日晚,「弘揚偉大沂蒙精神,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專題講座在臨沂第四中學守正樓一號報告廳舉行,高二年級200多名學生代表聆聽了報告。近十年來,舉辦政策理論、商貿物流、文史國學、書法攝影等方面的講座600多場,聽眾達10萬人次。(通訊員 王雷 尹懷國)來源: 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