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的小姑娘》照片作者解海龍(右一)。焦洋 攝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6日電(焦洋)24年前,一位小女孩手拿鉛筆,睜大眼睛望著前方的黑白照片紅遍海內外。這張名為《大眼睛的小姑娘》的照片,被定為「希望工程」標誌作品。12月25日,由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主辦的《紀實攝影的社會實踐——大眼睛背後的故事》專題攝影講座在哈爾濱舉行。照片的作者,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著名攝影家解海龍現場為廣大攝影愛好者講述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
1990年,解海龍開始開始關注中國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狀況,用相機記錄希望工程。1991年,解海龍拍攝的希望工程紀實系列照片(其中有廣為人所知的《大眼睛》),成為希望工程的標誌。中國希望工程攝影紀實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及國內外巡迴展出。2007年,「大眼睛」編入小學語文課本和高中美術課本。
解海龍拍攝的希望工程紀實系列照片。
解海龍用相機推動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慈善行動「希望工程」,因而轟動海內外。這項凝聚了社會各界愛心的公益事業結下碩果,據中國青基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公布的數據:25年來,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07.25億元,資助學生5188528名,援建希望小學18642所。
解海龍是以攝影影響國策的第一人,無數的中國人也因為他的照片從此投身公益、慈善,改變了心靈和命運軌跡。那雙大眼睛,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讀書」的心聲。這張照片感動了一代中國人,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定為希望工程的「形象標識」,廣泛地用於希望工程公益活動。從此,人們記住了《大眼睛的小姑娘》,同時也記住了它的作者解海龍。哈爾濱的講座吸引了來自黑龍江省各地的攝影愛好者,現場4個小時的專題講座,聽眾隨著作者的講解,一同走進解海龍的攝影藝術,感受攝影藝術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