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女孩背後的男人:他用一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

2020-12-20 河馬電影

還記得當年那個希望工程「大眼女孩」嗎?

她叫蘇明娟,如今已經當選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了。

15年前,因為—張極具感染力的照片——《大眼睛》,蘇明娟的命運被改變。

從此,人們記住了「大眼女孩」、記住了「希望工程」,卻很少有人記住它的作者——解海龍。

時代的列車在轟鳴,還是有一部分人生在社會最貧窮的角落,如何幫助這些困難的孩子向社會發聲?

那就靠攝影的力量吧。

1.

1951 年,解海龍生於河北,17歲參軍。而他第一次摸相機,就是在部隊上。

那時一個戰友回家探親,拿回來一臺華山牌相機。解海龍特別喜歡,借來相機在被窩兒裡研究了一晚上,準備第二天帶著戰友們去拍照。

所有人興高採烈地擺著姿勢,鬧騰了一天,結果拍出來的只是兩條透明的底片......害的大家白高興了一場。

不出所料,戰友罵聲一片,從那以後的三年,解海龍都再不敢提照相倆字了,一提照相就想鑽地縫。

2.

20歲,解海龍退伍,被分配在工廠裡工作。

每天看著咔咔運轉的機器,忙忙碌碌的檢驗員和走來走去的工人......解海龍生出了給大家拍照的念頭。

於是他就跟單位領導請示:想買一個相機,給大家拍點照片,掛在櫥窗裡當做宣傳。

沒想到,領導竟然批准了,還買了一臺進口的相機,這可把解海龍高興壞了。

拿到相機後,解海龍就開始給工人拍照,拍完放在櫥窗裡,吃飯的時候,大家就穿著工作服,端著飯盒,圍在櫥窗前面看。

3.

1978年,解海龍趕上了改革開放,還有了自己的小孩,家庭和社會都產生了新變化,想拍的東西變多了。

可是公家相機只許工作時間給工人拍,不許拿回家去,於是他攢錢買了個自己的相機。

八十多塊錢的海鷗相機,相當於解海龍一年的工資,為了不再重蹈部隊裡的覆轍,他開始認認真真地學習。

1979 年,《大眾攝影》復刊了,於是他就一期一期地跟著學,連它印了多少本兒、定價多少錢、裡面誰誰獲獎解海龍都能背下來,滾瓜爛熟。

4.

1981年,解海龍在北京青年報發表了第一部作品,還賺了一筆五塊錢的稿費。

也是從那一年開始,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計劃每月在媒體上發表一張照片,一年發表12張。

結果讓人喜出望外:第一年就發表了十八張,第二年的目標是二十張,結果發表了三十多張。

那時候,只要看見《大眾攝影》上自己又獲獎了,解海龍就會買十本送人。

1982年9月《新學期》

到了1984 年,解海龍家裡已經擺滿了獎狀、獎牌、獲獎證書,可是劉加瑞老師卻送了他一句話:

「片子吧,令人喜不如令人思。」

這時的解海龍還不能理解「思」是什麼意思,於是就有了那張《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借來的手銬,扮演的犯人,虛假的悔意。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1982年攝於 河北省白洋澱端村派出所

這次,劉加瑞老師直接說:「你們這些片子都留不住。」因為這些都是假的、虛的。

得了這麼多獎的作品,被老師一句話給否決了,那到底該往哪兒走呢?

這讓解海龍很迷茫,他把獎盃、獎牌全都拿紙包起來,塞到床下,不再看它們。

他開始參考國外一些攝影師的作品,思考中國的國情下到底要拍什麼。

5.

八十年代末,解海龍開始到外地拍照片,發現了「失學孩子」這個題材。

好友都說很有意義,但又怕被人說是在故意揭露中國的陰暗面。

於是解海龍就選擇先不聲張,悶著幹。

1987 年,解海龍來到廣西融水,那是他第一次深入貧困山區,當時就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

講臺上29歲的老師背著自己5個月大的孩子,在牛棚旁邊的破舊教師中上課,在臭烘烘的空氣中,教學生們朗誦《春風吹》的課文......

1987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縣安太鄉寨懷村小學,戴紅英老師把不滿五個月的小女兒背著上課。

看到這一幕的解海龍突然意識到,這位老師背上的、坐在教室裡的,都是嶄新的生命,更是中國未來的希望。

於是他舉起相機,拍下了紀實攝影生涯的第一張照片。

照片拍完回來後,解海龍把照片拿給身邊的朋友看,朋友們覺得這個照片應該再擺擺,讓修飾感更強一些。

解海龍覺得不應該那樣,照片講述的是故事,是哪年哪月在什麼地方什麼人在幹什麼。

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他跑了12 個省28 個縣,拍了70 個膠捲,照片風格也變了,變得純紀實了。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查畈村,我國每年有100萬像張天義(小光頭 7歲)一樣聰明可愛的孩子因貧困而失學。解海龍攝

1991年4月,河南省新縣八裡畈鄉王裡河小學,胡善輝(大鼻涕 8歲)在大聲朗讀課文。解海龍攝

1991年4月,河南省商城縣蘇仙石鄉琉璃河村,姐姐楊永香(14歲)把救助款讓給了妹妹楊永貴(11歲),妹妹心裡很愧疚。解海龍攝

1991年4月,湖北省紅安縣七裡坪鎮周七家小學,一場春雨教室便一片泥濘,孩子們繼續上課。解海龍攝

1991年5月,山東省平邑縣西點村小學,村民們集資翻蓋了教室,但再也無力為孩子們購置課桌了。解海龍攝

1991年12月,河北省灤平縣拉海溝鄉大店子村,氣溫驟降至零下20度,孩子們烤烤凍僵的小手繼續上課。解海龍攝

1992年2月,甘肅省渭源縣聶家山小學,一場暴雨摧毀了教室,孩子們眼睜睜地盼望著能有一間屋子再讓他們上課。解海龍攝

山西省靜樂縣赤泥窪鄉中心學校 這裡還沒有通電,孩子們在煤油燈下學習。解海龍攝

1992年3月,山西省靜樂縣赤泥窪鄉羊丈村,扛著桌凳去上學。解海龍攝

1993年10月,雲南省紅河縣蝦哩村垤瑪小學,校舍年久失修,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學生們只好露天上課。解海龍攝

6.

這時的解海龍不再想著得獎,只盼著照片可以登報,這樣就會有更多人知道,這樣就可以幫這些孩子了。

他將40張照片做成展會,向大家展示其中的故事,沒想到這些照片,真的一下子就引起了轟動。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希望工程援建的第一所小學。解海龍攝

1993年10月 貴州省水城縣保華鄉東升村,12 歲的李成妹沒有上過一天學,無論颳風下雨她都要去山裡砍柴。 解海龍攝

許多人都主動捐款,錢就放在地上,幾萬人籤字。有的人從學校一下子就帶來好幾百個孩子,看完後感動地哭,然後捐款。後來展覽在臺北、臺中、高雄共展了80 多天。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自1989年3月成立以來,很長時間沒有收到捐款,這次,片子從發表到年底的八個月時間裡,總計收到捐款一億二千萬。

而那一雙美麗清澈,隱約閃現著晶瑩的淚光,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對生活的無奈與嘆息,對校園的留戀與惆悵的大眼睛女孩照片,則成了希望工程的標誌。

大眼睛 1991 年 解海龍攝

7.

可以說,解海龍的紀實攝影作品,喚醒了社會各界參與支持希望工程,也告訴了所有攝影師,如何讓手中的相機真正具有生命。

時間緩緩流過,截至2016年底,希望工程總計接受捐款129.5億元,資助學生553.6萬名,蓋起19388所希望小學。

隨著希望工程的開展,國家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補貼食宿費,尤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

這一切,都少不了解海龍的功勞。

2007年9月,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看到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家長既是羨慕,又有期盼。

2007年9月,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村頭刷滿免除學雜費的標語,貫徹執行九年義務教育。

在教育扶貧的道路上奮戰至今、改變了無數人心靈和命運軌跡的解海龍老師如今已經66歲了。

而當年的那些孩子也已經長大,「大眼睛」成了團省委副書記、「小光頭」成了一名企業的技術骨幹、「大鼻涕」成為了一名軍人......

他們都是解海龍老師為希望工程埋下的火種,也是對紀實攝影價值的最好證明。

2005年5月,北京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院內,14年後,大眼睛、小光頭、大鼻涕在北京首次相聚。

解海龍老師在用行動告訴所有人,攝影的最大的價值就在於:讓無聲的請求發出聲音。

26年來,他用一部相機,改變了553萬孩子的命運,他也在守護著一個攝影師最崇高的使命。

社會在不斷發展,需要更多像解海龍老師一樣的人,去記錄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東西。

相關焦點

  • 29年前紅遍全國的「大眼睛」女孩,現狀如何?通過努力改寫了命運
    提起在年少時就被人記住的孩子,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童星。但有一個小姑娘,或許說起名字可能沒幾個人認識,但提起那雙黝黑的,帶著渴望的眼睛,很多人應該能夠回憶起那張黑白照片。距離照相的那年已經過去了29年,那個女孩如今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一生。
  • 他用鏡頭照亮貧困孩子上學路,曾被老師誤解奪走相機
    其中一個女孩穿著小紅襖,背著自家縫製的書包。在交談中,解海龍了解到,她每天要去六裡路開外的學校上學,一天往返兩個來回,總共是24裡路。走到教室裡,這名小女孩端坐在桌邊,手裡握著筆,專注地盯著前方的黑板。解海龍貓著腰鑽進教室,在講臺一側蹲下。當女孩抬起頭時,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瞬間抓住了他的心:「陽光透過窗欞,在她的雙瞳中折射出點點光斑,盛滿了孩童的天真、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成長的嚮往。
  • 《大眼睛背後的故事》解海龍紀實攝影專題講座在哈爾濱舉行
    《大眼睛的小姑娘》照片作者解海龍(右一)。焦洋 攝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6日電(焦洋)24年前,一位小女孩手拿鉛筆,睜大眼睛望著前方的黑白照片紅遍海內外。這張名為《大眼睛的小姑娘》的照片,被定為「希望工程」標誌作品。12月25日,由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主辦的《紀實攝影的社會實踐——大眼睛背後的故事》專題攝影講座在哈爾濱舉行。照片的作者,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著名攝影家解海龍現場為廣大攝影愛好者講述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
  • 「大眼睛女孩」長大了:曾是希望工程標誌,今拿3萬設助學基金
    1、我要上學:一張照片改變命運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張「我要上學」的照片讓中國人記住了那雙大眼睛。作為「希望工程」的宣傳標誌,蘇明娟的遭遇被人稱為「一張照片改變命運」。1991年,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解海龍拍攝了一組「我要讀書」的照片,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個小女孩,手裡握著筆,齊肩短髮,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著鏡頭。解海龍回憶說:1991年,他來到地處大別山區的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跟著一群孩子來到了學校。
  • 那個大眼睛裝滿著對知識的渴望,被希望改變命運的女孩,如今怎樣
    在29年前,有這麼一張照片引發了社會的關注,照片裡是一個小女孩睜著大大的眼睛,眼神裡充滿著對知識,對讀書的渴望,讓人們感到非常的心疼,而正因為這張照片,也改變了這個小女孩的命運,這個女孩子現如今的生活怎麼樣了呢?
  • 《大眼睛》拍攝者解海龍出書 他的「大眼睛」讓600萬貧困少年有了...
    攝影師解海龍的代表作《大眼睛》在上世紀90年代家喻戶曉,這張照片也變成了「希望工程」深入人心的影像標誌,並改變了成千上萬的貧困孩子的命運。近日,解海龍的第一本自述《捧起希望:解海龍自述》由山東畫報出版社策劃出版。
  • 當初那個打動無數人的「大眼睛」女孩,時隔26年,她後來如何?
    這背後有著很多方面的因素,當地政府正在致力於讓他成為當地的名片,從而穩固當地的脫貧成績,讓更多的人注意到當地的教育、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問題。每一個看似隨意的成功事件背後,暗藏著很多的因果。正如愛默生所說,所有的成功背後都有一系列嚴密的努力在推動,並不簡單和輕鬆。
  • 29年前,那位大喊著「我要讀書」的大眼睛女孩,現已是副廳級幹部
    蘇明娟:被一張照片改變命運的女孩,現已是副廳級幹部 引言:原來,命運真的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有一張照片在全國火了,而且這張照片還出現在了課本中。
  • 改變命運的照片:29年前渴望讀書的大眼睛,如今已是副廳級幹部
    蘇明娟坐到教室開始讀書,教室鈴剛響,便有幾個像是領導模樣的人走進教室,其中一人拿起相機,對蘇明娟拍了一張照片。那雙清澈,充滿渴望的大眼睛,便被永久地留了下來。後來她的那張照片,在報紙和學校的宣傳欄公開後,蘇明娟才知道那天來的其實是記者,但她並不知道自己的照片為何會出現在媒體上,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沒有想到這張照片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 希望小學今「而立」:改變「大眼睛」們命運的希望工程從這裡「萌發」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周暢、吳慧珺、陳諾、劉方強你可能還記得,那雙飽含「我想讀書」渴求的「大眼睛」。但你可能不知道,距離「大眼睛」蘇明娟家鄉20多公裡,就是我國第一所希望小學的所在地。改變「大眼睛」們命運的希望工程,正是從這裡「萌發」。19日,全國首個希望小學——安徽省金寨縣希望小學迎來了30歲生日。
  • 5歲女孩拯救數次想自殺的男演員 一部會講故事的男人的電影
    5歲女孩拯救數次想自殺的男演員 一部會講故事的男人的電影時間:2018-05-21 12:58   來源:瞳說電影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5歲女孩拯救數次想自殺的男演員 一部會講故事的男人的電影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會講故事的男人的電影 《墜入》 影片講述的是 骨折受傷的小女孩在住院期間 結識了一個男主羅伊
  • 希望工程海報上的大眼睛女孩長大後怎樣了?這是一場愛的接力賽
    當年希望工程宣傳海報上的巨幅照片,那個女孩睜著一雙大大的眼睛,充滿對知識的渴求和嚮往。尤其是女孩那雙大眼睛直擊人的心靈,引起靈魂深深的震顫。這個海報上大喊「我要讀書」的大眼睛女孩名字叫蘇明娟,1983年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的一個貧困家庭中,這裡山多地少,一年靠責任田獲取的口糧只夠全家人3個月吃的,所以大多數時間蘇明娟的父母都要通過做副業的微薄收入來貼補家用。
  • 一張照片改變命運,他用影像幫貧困母親展笑顏
    19年過去了,於全興仍然記得藏族女孩巴青才仁為感謝他幫自己治病而唱的這首歌,更忘不了孩子緊緊拉著他的手捨不得讓他走的情景。那一年,第一次走進西部的於全興下定決心:盡我的所能,用影像的方式,幫助一些母親脫貧。2001年,於全興在雲南第一次採訪顧彩蓮,這張照片後來引起了全國媒體的關注。
  • 在雲巖,聽攝影家解海龍講「大眼睛」背後的故事
    一位小女孩手拿鉛筆,睜大眼睛望著前方的黑白照片紅遍海內外。這張名為「大眼睛」的照片,被定為「希望工程」標誌作品。8月18日,照片的作者、著名攝影家解海龍來到貴陽市雲巖區,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專題攝影講座,為貴陽市民和攝影愛好者講述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
  • 「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當年讓無數人獻愛心,如今已成就錦鯉人生
    對於家境優渥的人來說,想要獲得成功,相對來說更容易一些;那些家境平寒的人,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改變命運,是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的。 在我國,家長都普遍重視教育,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而那些想走出大山的孩子,努力讀書是他們改變命運的捷徑。
  • 大別山麓,「大眼睛」們圓夢想
    1991年,希望工程一張題為「我要讀書」的照片,傳遍大江南北,7歲金寨女孩蘇明娟那雙飽含求知渴望的大眼睛,深深打動了無數人。金寨,這個大別山腹地的「將軍縣」,隨著那雙求知的大眼睛再次走進千萬人的視線。如今,快30年過去,蘇明娟早已走出大山,憑藉自身努力和眾人幫助,成為一名銀行職員,家庭、事業幸福美滿。
  • 神秘吸引力:在生活中,為什麼男人覺得大眼睛的女人更有吸引力?
    生活特別閱讀:科學解讀:為什麼男人覺得大眼睛的女人更有吸引力?大家好,這裡是「青柳悅生活」!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男人為什麼會認為女人的大眼睛更有吸引力?就在最近,根據幾所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男人通常會認為女人的大眼睛更有吸引力。
  • 他用一部爛相機,花10年時間,拍攝出很多人一輩子沒見過的雪花
    其實雪花是很美的,有一個攝影師,他用一部爛相機,花費了10年的時間,拍攝了很多的雪花照片,照片放大100倍之後,見證了雪花各種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美。 對於南方的孩子來說,可能一輩子也沒有見過下雪。即使身處北方的孩子,也見不到這麼美的雪花形狀。因為這樣的雪花形狀,需要用心去體會,用放大鏡去觀察,才有可能見到。
  • 他的「大眼睛」帶來無數「新希望」
    攝影師解海龍的代表作《大眼睛》在上世紀90年代家喻戶曉,這張照片也變成了「希望工程」深入人心的影像標誌,並改變了成千上萬貧困孩子的命運。走在路上,我看到一個小女孩背著自己做的書包趕路。後來,我知道她每天上學需要往返24裡山路,覺得太不容易了。我想讓全國人民知道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去上學的故事,就跟著她一路拍。」當小女孩走進教室坐下,解海龍發現,她的眼睛特別亮,「她看到我在拍攝,也有一點慌,所以那一刻的眼神裡有期待和渴望,也帶著點驚恐、無助。看到這樣複雜的眼神,我真的是在顫抖。我屏住呼吸,用室內暗暗的光,拍下這張照片。」
  • 沒有被高考改變命運的三個女孩
    這些「信仰」背後的邏輯是:高考會許給你一個美好的未來。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也都會贊同班主任的觀點,我們時常感覺它們都「尤其重要」,甚至會「決定你的一生」。一場高考兩個女孩人生的向左向右 央視拍過的一部叫《高考》的系列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