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談到公攤面積時,人們對其都是深惡痛絕,談到最後都是討論到底什麼時候能夠取消公攤面積。這也難怪人們厭惡公攤面積,現在房價那麼高,一平方米都是上萬、幾萬甚至十幾萬。而一套100㎡的房子正常公攤面積就高達20㎡左右,一套房子下來,公攤面積就白白花了多少錢!
但是以前總有網友評論說,公攤面積就是跟毛重和淨重的道理一樣,沒有公攤面積房價就會上漲。確實,道理是這麼一個道理,但是這也只是理想化,實際生活,公攤面積能夠讓人們對其深惡痛絕也是有原因的。
大家都知道公攤面積起源於香港,發揚於中國大陸,2013年香港取消公攤面積後,使用公攤面積制度的就只剩咱們中國大陸了。其實,就如存在即合理一樣,公攤面積既然被發明出來,又被使用了這麼多年,本身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發明公攤面積的初衷是解決公共區域問題,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公平合理的制度。
但是,當公攤面積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時,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出來了,這些問題也是人們對公攤面積深惡痛絕的原因。
第一:公攤面積到底佔比多少不透明
公攤面積本身就是毛重和淨重一個道理,但是公攤面積沒有具體的標準,也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和具體標準約束。這導致公攤面積到底佔比多少完全都由開發商自己說了算。現在房價那麼高,多一平方米的公攤面積開發商就是多了一萬甚至幾萬的淨利潤,如果一套房子多了幾平方米公攤面積。對於購房者來說就是冤枉花了一大筆錢,對於開發商來說就是改一改數字就白白掙得非常可觀的利潤。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開發商能禁得住這樣的誘惑呢?這也導致公攤面積佔比越來越多,現在的高層住宅的公攤面積動不動就達到了30%左右。甚至有的住宅的公攤面積竟然超過了50%,相當於100平方米的大三房變成了單身公寓。這麼不合理的公攤面積怎麼能不讓人們對其深惡痛絕呢!
第二:公攤面積部分也收取物業費和暖氣費
關於公攤面積收取物業費的問題,曾經也有物業公司人員狡辯說公共區域物業也需要打掃維護,咱們姑且算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公攤面積還包含了外牆地面佔地面積一半的面積,這些面積物業也需要打掃維護嗎?所以,公攤面積收取物業費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是不合理的。另外,公攤面積收取暖氣費就更是荒唐的事情,公共區域本身就不需要供暖,為什麼還收取暖氣費呢?現在公攤面積大部分都是佔比20%到30%,一年下來多交的物業費暖氣費不是小數字。這樣人們買房時因為公攤面積花了一大筆冤枉錢,在未來的生活裡,還要持續因為公攤面積花冤枉錢。
第三:涉及維修基金、稅費、以及後續的房產稅的收取
大家買房時一般都要繳納維修基金和契稅,這些都是按照房本面積來收取,這其中就包含了佔比不低的公攤面積。這樣,讓人們白白多交了一筆維修基金和契稅。另外,房產稅的出臺正在穩步推進中,相信再過幾年房產稅就會出臺。但是房產稅的徵收是按套內面積還是按建築面積來收取呢?房本上的面積就是建築面積,如果是按建築面積來收取,人們又要因為公攤面積白白多繳納房產稅。
第四:精裝修交付,公攤面積部分也要繳納裝修費用
現在很多房子都是精裝修交付,就比如武漢市的新房基本上都是精裝修。精裝修一般都比毛胚貴不少,主要貴的都是裝修費用。但是最讓人們接受不了的就是,本身不存在裝修問題的公攤面積部分,開發商也收取購房者的裝修費用,而且還是強制性收取,理由就是按房本面積收取。
可以看出,人們買房不但多付公攤面積的錢,還要多付公攤面積的裝修費用、維修基金和契稅,未來還需要多付公攤面積部分的物業費、暖氣費甚至房產稅。就如網友評論的那樣,我寧願要價格高的淨重商品,也不願意要價格低但是缺斤少兩的毛重商品。人們都盼望取消公攤面積,公攤面積不合理傷民問題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關注,希望公攤面積的問題能夠早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