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編有話說】近期有多所美國名校放榜,留學潮中的中國留學申請競爭逐年加劇,今天這篇《美東大學之旅》將為眾多準留學家庭提供一手資訊,幫助大家走進名校,了解名校的特質和申請要求。本文已獲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與你一起看世界」,今天開啟——
美東大學之旅college tour
(上)
文/圖 王健(美國)
兒子十一年級已經讀了2/3,年底要申請大學了。研究確定了7所東岸的大學,利用兒子學校的春假時間來visit。雖然很多學校兒子之前已經拜訪過N次,但這是第一次抱著自己可能要申請的角度來看的。
(1) Yale University 耶魯大學
從新澤西沿著I95北上2個半小時,到達第一站的耶魯大學。位於康州New Haven的耶魯無人不知,創建於1701年,是與哈佛、MIT、普林斯頓、斯坦福齊名的美國五大名校(HYMPS)之一。本科生院的社會學、歷史、經濟學、生命科學都是耶魯大學引以為自豪的本科生專業。耶魯的法律院(研究生院)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錯過了早上9點的Information session,直接加入到參觀校園的一群人。剛下過近1尺的大雪,古老又現代的校園銀裝素裹。
耶魯大學校園擁有22個圖書館,擁有藏書1200萬冊。Beinecke古書博物館最引人矚目的是它的外形,那一個個近似8角形的石塊是被切割得極薄的整片大理石,陽光可以部分穿過大理石,讓讀者坐在圖書館裡面可以感受外面的太陽。幾十萬冊世界上最珍貴最古老的書籍是館藏在一個幾層樓高巨大的恆溫恆溼玻璃房裡面。
耶魯本科共5400學生(每年不到1400人)。學院把本科生分在12個獨立的住宿學院,每個約有440名學生,分配是根據問卷計算機隨機匹配的,目的是讓不同特長、不同專業、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學生住在一起,相互學習和交流。
下午的學校信息介紹,是一個四年級大學生主講。
耶魯獨特的前2周上課的選課「shopping period」:每個學期開學初的兩個星期,是學生選課的階段。在耶魯,各類課程有兩千多種,為了讓學生選到自己最適合的課程, 學生可以在開學初的前兩個星期任意試聽任何課程,然後再做決定。所以頭兩周就如購物,課堂中會有學生進來,出去。
美國的精英教育思路在耶魯有非常充分的體現。耶魯的精英教育是由耶魯200億美金校友捐款來保障的。在錢不是問題的情況下,教育的目標很清晰地是如何培養出下一個克靈頓、希拉蕊,可以創造出谷歌、臉書、微軟、蘋果的人,可以發現the theory of everthing的霍金,以及各行各業的領袖,學校把在校的5400學生中的每一個都看成是在成長中的上述人物,學校所有的資源不遺余力為此目的而服務。
比如,耶魯有70個本科專業,但如果哪個學生覺得沒有一個專業適合TA,學生可以和校方討論制定出一個全新的專業(多數是新的交叉學科)。
比如,學校的創新實驗室對所有學生開放,學生想做的任何項目,從機器人到火箭,只要學生提出,和指導教授討論,學校就提供所有的資源(買材料、買器件……)。
比如,學生想學的任何東西(例如一門外語),學校目前沒有這方面的專家,學校馬上到全世界請人來教你。
比如,只要學生說暑期想做個項目或者到世界任何角落做調查,學校都提供經費支持。
總之,不遺餘力,盡今天之物力財力人力,去培養能夠明天突破、創造全新世界、全新領域的人才,是耶魯美式精英教育的宗旨!
關於申請耶魯,他講到的重點:
A academics (學術)
B breadth and depth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課外活動的廣度和深度)
C character (個性)
Common app with supplements (帶附加問題的通常申請)
Transcripts (成績單)
Recommend letters (teacher who knows you and like you) (推薦信)
Interview (面試)
Match making (admission office) - bring something to the university and thrive there and take away something (招生官是大學和你之間的媒婆)
Unique essays (not unique essay topics) because you are a unique person (獨到的申請論文,而非獨到的申請論文命題)
(2)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位於麻省的劍橋(波士頓邊),成立於1636年,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學。迄今已經培養出了6位總統、29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7名普立茲獎得主。不論從學校的名氣、設施、教授陣容、學生素質諸方面,哈佛都是世界一流。哈佛本科的生物、化學、地質學、數學、物理、經濟學、英文、歷史、社會學、政治科學、心理學都是全美排名最前面的學科,尤以政府研究、經濟和社會研究學科更為突出。哈佛的商學院、醫學院、法學院、甘迺迪政治學院等世界聞名。竺可楨、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等都曾就讀哈佛。哈佛大學有全世界大學裡最大的圖書系統,擁有藏書1700萬冊。
兒子下午1點趕到哈佛準備旁聽一門哲學課,結果發現課程從學校提供的旁聽課程名單上消失了。只好又換了一門名單上有的課,急忙趕到哈佛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的神經科學大樓裡面,不巧課程也臨時取消了。
下午2點鐘趕回招生辦樓去參加學校信息介紹會(INFORMATION SESSION)。今天的信息介紹是招生辦的一個年輕老師主講,另外有兩個哈佛學生和主講老師以問答形式來介紹學校。
今天是周一,參加的人數讓我吃驚,有150人左右,並且來自於美國各地,不少還是國外來的(中國大陸,日本等)。
哈佛本科共6600本科生(新生1665人)。哈佛每年開設3500多門課程,並且和麻省理工(MIT)可以全部互相上對方開設的課程,沒有任何限制。
哈佛本科有48個專業(哈佛叫CONCENTRATION),另外還有40多個輔助學科,本科教育是以通才教育為主,第一年所有學生都採用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第二年才開始決定專業(CONCENTRATION)。學生教授比例7:1,中位課堂學生數目是12人。
新生第一年都住在哈佛庭院(HARVARD YARD)裡面,第二年開始轉入住12個HOUSE(每個有200到400學生,隨機分配,但學生可以要求最多7個「好友」一起同住一個HOUSE)之一(這個和耶魯類似)。
哈佛有300億美金校友捐款。學校因為有錢,所以比較任性。只要對學生有益處的,學校都會支持。這點和耶魯一致。上哈佛的學生有20%是一分錢也不出(包括回家來回機票都是學校出)。高於90%的美國家庭如果孩子上哈佛,家庭的開銷和上州立大學開銷基本一致。學校提供的平均助學金是4萬5美金,家庭平均只出1萬2千美金。7萬家庭收入以下的家庭一分錢也不用出,15萬家庭收入出1萬5(每年)。
哈佛的精英培養思路和耶魯是一致的。這裡就不重複了。需要請參考前面耶魯部分。
關於大學申請,因為主講的是招辦老師,他講的幾點即使對於我這個「專家」,聽了還是非常受益:
比如他講到,大學申請不是建立在對你過去四年高中學習生活的獎勵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對於你今後4年大學學習生活和今後人生定位的基礎上。是前瞻性的而非回顧性的。(Forwarding looking process rather than back looking, back rewarding process)。也就是說,哈佛從你申請中想看到的是你今後如何,而非你過去如何。換句話,你的申請需要展現的是你今後的POTENTIAL。
還有,學業方面,學校成績哈佛不是在看GPA,而是在讀你的成績單(TRANSCRIPT)裡的細節。
還有,課外活動,哈佛不在乎你做什麼課外活動,哈佛看的是你為什麼要做,如何做的,你產生的影響是什麼……
還有,個人素質(Personal quality),哈佛對個人素質的看重和對學業和課外活動的看重同樣分量,這三個方面構成了哈佛錄取決策的基礎。
關於大學申請論文,應該像和招生官聊天,讓學校了解到招生官在申請材料裡面讀不到的那個你,那些你的品質,你的故事。
關於推薦信,如果推薦信老師寫的是你如何成績出色,如何準時,如何努力,那你找錯了推薦信的老師。因為招生官已經知道這些了,從你的成績單裡面已經可以讀到這些了。你要找的推薦信老師,是真正了解你喜歡你,可以寫出讓招生官在成績單裡看不到的東西。
(3)Boston College 波士頓學院
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縮寫BC)是美國一所頂尖私立研究型大學, 是波士頓五大名校(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塔夫斯大學、波士頓學院、布蘭迪斯大學)之一。波士頓學院的知名校友包括約翰·克裡及谷歌、蘋果、JP摩根等眾多跨國公司高管,在美國東北部地區享有極高聲望。波士頓學院在2006被列為全美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
波士頓學院在2014-U.S.News全美大學綜合排名位列第31位;卡羅爾管理學院(Carroll School of Management)本科名列全美商學院第4(2014-Bloomberg BusinessWeek). 該校還在美國高中生報考最熱門的10所大學中名列第8位,國際生比例較低,錄取難度較大。
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坐落于波士頓市區以西約6英裡的慄樹山山頂,古老的校園內擁有北美洲最早的哥德式建築。
波士頓學院本科生的畢業升學率達到了88%。波士頓學院有法學院、管理學院、文理學院、教育學院、護理學院和社會工作學院以及研究生院,共設有50個學科,大部分具有較強的教學水平和一流的科研能力,其中近一半的專業水平屬於世界一流水平。波士頓學院是一所以人文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其熱門專業包括:傳播學、金融、英語及文學、政治學及政府學以及歷史學。
1861年創建的BC每年開設1600門課程。本科生有9000,研究生有4500。有35個專業。大學二年級結束才要求決定專業。BC最有名的是商科。
關於大學申請:
BC第一看重的是學校成績單,要求高中四年每年都要修5大主課,要選學校最難的課程來挑戰自己,並達到A-/A的成績水平。已經取消了對於SAT2的要求,中間一半學生入學SAT 分數是1950到2100。除了need base的助學金,學校從入學新生(必須EA申請)裡面挑選20個校長獎學金(最低SAT要求是2200以上)。
當招升官介紹入學申請過程時講到第一看重的是在校成績單時,兒子和我相視一笑(和前5頂尖大學比較,區別是明顯的。就如古龍小說,頂尖高手手中無刀,刀在心裡。亮刀的是一流高手,但非頂尖高手。)今天兒子在BC遇到另外三個勞倫斯維爾同學,不約而同都來看BC,好巧。
(4)Tufts University 塔夫斯大學
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是波士頓僅次於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五大名校(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塔夫斯大學、布蘭迪斯大學、波士頓學院)之一,也是25所「新常春藤」成員之一。
從學生錄取、教師的教學到學術研究、教學和科研設施的建立以及對教師的業績評估等,塔夫斯大學都遵從以質取勝、注重革新的辦學原則。塔夫斯大學擁有美國最古老和最富盛名的國際關係研究生院之一,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著名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塔夫斯新英格蘭醫學中心是塔夫斯大學醫學院的主要教學醫院。傑拉爾德和弗裡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在營養學上也是久負盛名。塔夫斯大學在2012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的美國大學綜合排名中位居第27名。
塔夫斯大學目前有四個校區,其中三個校區位於大波士頓地區,另有一個在法國南部。其主校區坐落于波士頓外的梅德福(Medford)與薩莫埃爾(Somerville)交界處,距離波士頓市中心僅8英裡(約12公裡)。主校區始建於1852年,其中包含了文理學院,工程學院,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在主校區中,紅磚綠樹,相映成輝,曾被評委全美國最美麗的校園之一。
塔夫斯本科生有5200。本科沒有核心課程,但要求在5個學科方向每個要學2門課,所謂的分散學業要求,以保障學生全面發展。塔夫斯以交叉學科著稱。鼓勵學生到國外學習外語,自己有10個國際項目,另外有300個其他學校組織的國際項目。40%以上的學生參加國外項目。
關於大學申請:
common app with supplements(3 short essays)。
要求2門sat2 (或者ACT with writing)。SAT中間分數2060-2130。
只要求2封推薦信。
個人評論:剛開始感覺一般,但越參觀感覺越好。當然,類似與BC,和頂尖大學還是有明顯區別。
(未完待續,下篇將介紹麻省理工、布朗大學、阿姆赫斯特學院等名校。)
作者介紹
王健博士Dr. Jian Jim Wang 199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兩次獲復旦李政道物理獎學金,1997年獲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1997-2000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後一直從事高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領導研發的產品和技術多次獲美國和歐洲獎項,是50多項美國和國際專利的主要發明人,曾任光電子器件國際會議和微光納光微加工國際會議聯合主席。
王健博士同時也是美國教育專家,對美國私立高中深有研究。其子Richard 現就讀於全美著名的Lawrenceville中學11年級。
聯繫方式 jianjimwang@gmail.com
關注「與你一起看世界」,回複數字1、2……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1—《有一種育兒叫旅行》系列隨筆第一篇:《孩子在應試教育環境之下旅行的價值》
2—《有一種育兒叫旅行》系列隨筆第二篇:《陪孩子旅行需要好的心態》
3—《上海太太黨私房路線:思南路一圈(上)》
4—《有一種育兒叫旅行》系列隨筆第三篇:《和孩子外出旅行,需要投入專注度》
5—《上海太太黨私房路線:思南路一圈(下)》
6—《上海太太黨的私房育兒經:我的零碎家教》
7—《舌尖上的育兒之尋常小菜篇1:雙月肉餅豆腐》
8—《行旅故事:紐約街頭藝術家》
9—《快給孩子規劃一個豐富寒假——東北冬之樂(一)》
10—《閒逛帝都的私房漫步路線圖:在京裡,串胡同)》
11—《行旅故事:紐約股神》
12—《快給孩子規劃一個豐富寒假——東北冬之樂(二)哈爾濱的俄羅斯味道》
13—《閒逛帝都的私房品味:京味飯飯》
14—《行旅故事:紐約黑幫,小弟》
15—《東北冬之樂(三)瀋陽,看不盡的紅牆》+《舌尖上的育兒之尋常小菜篇2:吃了300分》
16—《攜一枚包子晃天下:香港市井抄》
17—《行旅故事:DOORMAN》
18—《舌尖上的育兒之花色米飯篇1:藍莓八寶飯,甜蜜的童年》
19—《從洋買辦到義工,從米國到帝都到魔都,我的有機生活(一)我辭職了》
20—《節前私聊送禮經:好禮記+私房禮單》
21—《舌尖上的育兒之花色米飯篇2:黃姜飯,家與愛的味道》
22—《印度朝聖之旅——我的有機生活(連載二)》
23—《節前私聊穿衣經:寒天不好穿》
24--《「有一種育兒叫旅行」一年出遊100天!孩子意志引領之下的出行才有價值》
25—《攜一枚包子晃天下:豫中小逛小買記》
26—《最蜜版 尋梅記》
27—《素食者Geoff——我的有機生活(連載三)》
28--《「有一種育兒叫旅行」帥氣的「宏導航」》
29—《少年人熱愛一種運動,是一生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