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火車不像歐洲或亞洲,是種受歡迎又普遍的旅行工具,若是以錢為導向,也絕非最經濟的選擇,甚至有時比飛機或巴士還貴。但飛機雖快,卻要提前一、兩個小時到機場,還要經過麻煩的安檢,而且一路上最沒風景可看。巴士雖便宜,但活動空間小,又可能碰上塞車,一些不可預測的原因令我望之卻步。因此在短程旅行時,火車是我的上上之選。
在美東,從波士頓到華盛頓,可說是一條黃金鐵道路線,但美國不但沒有高鐵,基本上還只能說是「慢鐵」,連最快的快車,最高時速每小時不會超過一百五十哩。
因為搭飛機麻煩,再加上波士頓市區搭地鐵比開車方便,我便想來個搭火車初體驗,雖然是最不經濟的方式,但我仍然覺得這是最優的選擇,因為一路上風景很贊,又可自由走動,一點都不累人。
美國的火車作業,剛開始感覺很不科技,因大部分乘客都是網絡購票,在紐約上車時,拿著計算機印出來的收據當票,工作人員好似隨意瞄一下,就可以上車了。這一條線的火車只有一節是商務艙,其他均是自由座,等我坐定後,才驚覺這是有別於一班車廂的「安靜」廂,乘客只能小聲講話,手機須是靜音,聽音樂一定要用耳機,確保整節車廂一路都是最高質量。這真是一個很棒的設計,不像在臺灣搭高鐵,總有人聊天聊不停,手機處處響,令人不得安寧。
火車出了紐約火車站後,查票員就用掃描儀對準乘客的計算機收據,開始一個個驗票,然後再將每一位乘客下車站的牌子放在行李的座位號碼上,靠站後,查票員只要看座位號碼上有沒有牌子,就知道誰是新來的客人,或是換過座位。如此作業方式,一個都不會漏。
而在網絡時代,車上免費的無線網絡是必要的,也有充電設施,火車的座位比飛機或巴士都寬敞,還可走到賣飲料零食的餐車,若不想花錢,要杯免費的熱水也可。餐車的前後車廂,有幾張大桌子的車廂,有人在此玩桌遊,也有三五好友在聊天,或是學生用打計算機在寫作業,還有人把成堆數據、計算機攤在桌上,聚精會神地上班,形成奇特風景。
這一路上,我興奮的捨不得休息,望著窗外風景,從紐約經康州、羅得島到波士頓,有好多熟悉的地名,我卻不曾目睹過它們的風採。四個小時匆匆而過,終點站波士頓到了,旅客各自拿著自己的行李,馬不停蹄地繼續奔走。至於我,不疾不徐地下了火車,不只是為了當波士頓的過客,更是人生另一個旅行的開始,也為美東鐵道之旅,畫下完美句點。(摘自:美國世界新聞網 作者:NJ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