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排檔、酒樓、外賣、茶坊、冷飲鋪、小吃、夜市……應有盡有。
展開《清明上河圖》,你會發現,這其實就是北宋開封府的美食地圖。有人統計過,《清明上河圖》描繪了一百餘棟樓宇房屋,其中可以明確認出是經營餐飲業的店鋪有四五十棟,也差不多接近半數。咱們來看看。
小飯館
汴河岸邊的道路兩旁,儘是臨街開放的小飯館、小酒店、饅頭店。從設施看,都顯得比較簡陋,低矮的瓦房,擺開幾張桌椅,類似於今天的大排檔。那應該是滿足腳夫、船夫、縴夫、車夫、小商販、遊民等城市下層人口腹之需的飲食店。
這類大排檔出售的食物價格很是實惠,但菜式也算豐富多樣:
專賣家常飯食,如攛肉羹、骨頭羹、蹄子清羹、魚辣羹、雞羹、耍魚辣羹、豬大骨清羹、雜合羹、南北羹、兼賣蝴蝶面、煎肉、大麩蝦等蝴蝶面,及有煎肉、煎肝、凍魚、凍鯗、凍肉、煎鴨子、煎鱭魚、醋鯗等下飯。更有專賣血髒面、齏肉菜面、筍淘面、素骨頭面、麩筍素羹飯。又有賣菜羹飯店,兼賣煎豆腐、煎魚、煎鯗、燒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食粗飽,往而市之矣。
城市有了供底層人吃飽穿暖的所在,才算具備了溫情的底色。
腳店
虹橋旁邊是一家酒店,「彩樓歡門」高聳——宋代的酒樓為招徠客人,通常用竹竿在店門口搭建門樓,圍以彩帛,這叫做「彩樓歡門」。如果你生活在宋代城市,看到有「彩樓歡門」裝飾的建築物,那一定就是酒樓了。
這家酒樓的大門口,還安放著一個巨大的燈箱廣告,上書「十千」、「腳店」四字。「十千」是美酒的代稱,表示裡面有美酒供應;「腳店」則表明這家酒店並無釀酒權,所售美酒都是從「正店」批發的。
送外賣
還有一個細節請留意:一名夥計模樣的小夥子手裡端著飯菜,正從腳店走出來,不知往誰家送外賣去——
宋朝時候就有送外賣嗎?沒錯,當時的飲食店已經開始提供「逐時施行索喚」、「咄嗟可辦」的快餐、叫餐服務了。宋代都市的小白領、小商人,跟今日的城市白領一樣,都不習慣在家做飯,而是下館子或叫外賣:「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
茶坊
腳店的左近,有一家茶坊。跟現代人愛喝咖啡一樣,宋朝人愛飲茶,城市中茶坊到處可見,如同今日的咖啡館。汴京的朱雀門外,「以南東西兩教坊,餘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我們知道,今人開酒吧,都喜歡起一個很酷玄的名字,宋朝茶坊的名字也很酷玄,如俞七郎茶坊、朱骷髏茶坊、郭四郎茶坊、張七相干茶坊、黃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車兒茶肆、蔣檢閱茶肆。很抓眼球,很有廣告效應。
燒餅攤
繞開虹橋往前走,在靠近城門平板橋的地方,有一個撐著遮陽傘的小攤,上面擺放的貨物應該是燒餅。宋朝的燒餅,品種豐富,有千層餅、月餅、炙焦金花餅、乳餅、菜餅、胡餅、牡丹餅、芙蓉餅、熟肉餅、菊花餅、梅花餅、糖餅……
當時市場上還有一種胡餅,「以胡人所常食而得名也」,其實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饢。宋人還在胡餅上加肉,烤製成「白肉胡餅」「豬胰胡餅」,大概跟現在的批薩餅差不多。
繼續往城市方向走,進入敞開的城門之後,便是繁華如夢的東京城了。
北宋時期的東京汴梁,那可是飲食的天堂。《清明上河圖》中最氣派的酒樓,無疑要算城內的「孫羊正店」,僅「彩樓歡門」就有三層樓高。請注意「孫羊正店」這個招牌,在宋代,「正店」是指有釀酒權的豪華大酒樓。《東京夢華錄》說,「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腳店。」「孫羊正店」應該就是這七十二大酒店之一。
孫羊正店
這些大酒樓,「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駢闐如此」,二十四小時營業,不僅可以喝酒吃飯,還有歌妓陪酒:「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妓女數百,聚於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想來那「孫羊正店」裡面,也有宛若神仙的美妓坐檯。需要澄清的是,宋代的歌妓,只是彈奏唱曲陪酒而已,並非今天所謂的「性工作者」。
高級的酒樓,都使用珍貴的銀器,「每樓各分小閣十餘,酒器悉用銀,以競華侈」。宋朝的京城人十分講究排場,請客喝酒習慣用銀器:
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隻,即銀近百兩矣。雖一人獨飲,碗遂亦用銀盂之類,其果蔬,無非精潔。
香飲子
「孫羊正店」的斜對面,是一個撐開大遮陽傘的小攤,掛出一個小招牌,上面寫著「香飲子」三字。「香飲子」是什麼?就是飲料。宋代的飲料又稱為「湯」、「熟水」、「涼水」,相當於今日的廣式涼茶
。宋人以喝飲料為時尚,市場上當然有各色飲料出售。《東京夢華錄》說,六月時節,汴梁的「巷陌路口、橋門市進」都有人叫賣「冰雪涼水、荔枝膏」,「皆用青布傘,當街列床凳堆垛」。
你一定會同意,在夏天喝冷飲是很愜意的事情。但你不要以為這是今人才能享受的生活,宋朝人的夏天,也是喝著爽口的冰鎮飲料渡過的。《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夢粱錄》、《西湖老人繁勝錄》都記錄了宋人在盛夏時節可以買到的各種冷飲,如「冰雪涼水」、「冰雪爽口之物」、「雪泡豆兒水」、「雪泡縮脾飲」、「雪泡梅花酒」等。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些飲料是加冰的,可以解暑的。
盤賣
「香飲子」所處之地是汴京鬧市中的十字街口,請看這十字街中央,有一名小販,一手託著一盤小吃,一手提著支架,沿街叫賣,這叫做「盤賣」。汴京的街市上,「盤賣」食品的小販很常見,你想吃什麼,隨手叫喚,各種小吃美食都有。
《東京夢華錄》收錄有一份「盤賣」的小吃名單:
旋炒銀杏、慄子、河北鵝梨、梨條、梨乾、梨肉、膠棗、棗圈、桃圈、核桃、肉牙棗、海紅嘉慶子、林檎旋烏李、李子旋櫻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鳳棲梨、鎮府濁梨、河陰石榴、河陽查子、查條、沙苑榲桲、回馬孛萄、西川乳糖、獅子糖、霜蜂兒、橄欖、溫柑、綿棖金桔、龍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幹、枝頭幹、芭蕉幹、人面子、馬覽子、榛子、榧子、蝦具之類。
光看名字就惹人食指大動。而且,這些「盤賣」小吃的商販,也挺講究衛生:「凡百所賣飲食之人,裝鮮淨盤盒器皿,車簷動使奇巧,可愛食味和羹,不敢草略。」
甚至大冬天與深夜時分,街上都有商販「盤賣」:
其餘橋道坊巷,亦有夜市撲賣果子糖等物,……如頂盤擔架賣市食,至三更不絕。冬月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
你別小瞧這種現在看來似乎毫不起眼的「夜市」。在中國社會史上,夜市的出現是劃時代的,唐代及之前,城市實行宵禁制度,不可能有夜市,到了宋代,宵禁之制才被突破,城市中徹夜燈火通明,市民有了夜生活,夜市才可能形成。(文/吳鉤)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