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好多人都開始運動了,為了趕在夏天來臨之前,打造一個完美的身材。而跳繩不失為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方式。
但是很多人在跳繩運動的時候,沒跳幾下,繩子就會打到腳上,從而很難有一個持續高效的訓練容量,對於學生跳繩考試來說,也不能取得一個很好的成績。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才能避免跳繩老是「斷掉」(註:這裡的不是繩子斷掉,而是跳繩中斷)。
本篇將通過三點來講解出現跳繩中斷的問題,話不多說,下面開始。
第一:固定繩子的落點
繩子的落點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繩子打在地面的位置。一般我推薦繩子的落點在腳尖前方20~25釐米的地方。(距離太長或者太近都不好)。
原因:可以為起跳提供更大的空間和時間,空間方面,當你繩子落點在前方的時候,繩子接觸地面的中間一部分就變成了一條直線(如下圖),隨著繩子甩動的慣性,中間部位成為一條直線一樣在地面拖動,「拖過」腳下。所以跳的時候,雙腳併攏,減少雙腳寬度,避免繩子打在腳上。
時間方面:它的落點在前方,你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準備起跳或者進行起跳。
注意事項:如果距離太近,就打在腳尖的前面一點點,甚至繩子都不接觸地面就從腳下飛過。都比較容易打到腳上,從而中斷跳繩。這種可以跳的非常快,但是,對於跳繩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
那麼如何控制繩子的落點呢?
根據自身的跳繩習慣控制繩子的長短。很多人問我如何調整繩子的長短,首先,每個人跳繩的長短有一個大概的測量方法,就是雙腳踩繩,手把到腋下的位置。
但是,每個人跳繩的習慣是有所差別的,有的人甩繩的時候,喜歡把手放的很低,到了大腿外側了,並且貼近身體,那麼這種情況下,你用的繩子必然是短的。而有的人喜歡手在肚臍高度,並且小臂與身體有一定的距離,那麼繩子就稍微長一點。
那麼如何調節繩子的長度呢?我的建議是,在你最舒服的跳繩動作中,最好的跳繩動作下,進行繩子調節。讓繩子的落點在腳尖前面20釐米左右。
因為繩子落點導致跳繩中斷的原因分析
很多人在跳繩的時候,跳著跳著手的位置就抬高了。具體是什麼樣呢?很多人在跳的過程中,沒有意識的就把我抬高了,從而導致繩子的落點越來越靠腳,從而打到腳上斷掉。
特別提出:由於我的動態圖無法在百家號上傳,這裡用文字描述,就是跳著跳著雙手就慢慢抬高了。
改正方法:我們在手握繩的時候,要固定在一個高度,並且跳的過程中,也要更好的固定住這個高度。那麼你的繩子落點也是固定的,其實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我們也可以通過感受繩子的落點來判斷是否手抬高了,從而在跳的過程當中調節。
第二:正確的跳繩姿勢
正確的跳繩姿勢,是持久跳,輕鬆跳的前提。
1:甩繩的方式,要用小臂和手腕,輕輕「畫圈」的方式甩繩。用手腕甩繩更省力。
2:起跳的方式,如下圖,跳繩起跳,一定是用前腳掌輕輕點地,膝關節微曲的起跳。這樣的起跳方法更安全,並且更省力。
第三:良好的節奏感
這裡的節奏感有兩個方面。
1:甩繩和起跳之間的協調。對於跳繩不好的小夥伴來說,可以先從慢動作開始,跳的慢一點,去感受甩繩和起跳之間的節奏感。
2:感受繩子甩動的慣性。其實在跳繩的過程當中,繩子本身就是存在慣性在甩動的,所以我們只需要順著繩子的慣性輕輕用力就可以了。
特別提出:對於小朋友跳繩為了考試的問題,因為有時間的限制。那麼在跳繩的過程當中,要懂得分配體能。一開始不要用盡全力去跳,把一分鐘跳繩比做跑步的話,那麼就是800米跑,要懂得分配自己的體能。一開始用力過猛,會讓你的體力迅速下降,導致後面跳不動。並且,如果體能不足,更容易導致跳繩中斷。
總結:跳繩老是中斷,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正確的跳繩姿勢。第二,良好節奏感。第三:把握好繩子的落點。本篇主要從繩子的落點出發來講解跳繩中斷的問題,因為你每一次的跳繩都能很好的控制住繩子的落點,就不太容易打到腳上而中斷了。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有不明白的歡迎留言交流,後續我會出一期視頻,更詳細的講解跳繩中斷的問題。#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