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訓「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有道理嗎?事關孩子教育問題

2020-10-08 歷史子衿

孩子不僅是每個家庭的希望,而且也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三字經》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見教育孩子不僅是家庭的責任,同時也需要學校和老師的配合。

在古代社會,也有很多關於教育孩子方面的俗語,「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說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如果孩子在幼年的時候沒有玩伴,再加上父母平時工作特別忙,經常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中,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因為孤單而「變傻」。

這句俗語關孩子教育問題,到底有何深意呢?做父母的不妨留意。


而那些在鬧市中長大的孩子,由於很小的時候就與不同的人接觸,所以不僅性格會變得特別開朗,而且還會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

這兩種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在性格方面會有非常大的差異,甚至還會影響長大之後的人生前途。

第一、孤房兒子傻

就想知道這句俗語的內涵,首先就應該弄懂什麼是「孤房」? 從字面意思上去看可以發現,指的就是那些孤零零的房子。

在過去由於農村地區地方比較開闊,所以很多人為圖清靜,便會在那些遠離人群的空地上建房。

但是結合這句俗語的語境來看,「孤房」說的絕對不是房子的事情,而是說孩子被獨自一人待在房子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國家大搞計劃生育運動,所以很多家庭都只能生一個孩子,否則生多了就會被罰款。

在這種前提下,出現了很多獨生子女,雖然他們可以獨自享受父母的愛,並且也可以獨佔零食和玩具,但可悲的是卻沒有兄弟姐妹。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小孩,從性格角度來講往往都會比較孤僻,這是時代與環境雙重作用下的產物。

由於家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大多數時間只能讀書。對於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而言,如果長期待在一個特別孤單的環境中,久而久之就很容易變得少言寡語,性格方面也會孤僻、木訥,看上去有一種呆板、沉默,有點傻乎乎的感覺

實際上這類孩子並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長期呆在孤獨環境中,才導致他們變得傻裡傻氣。因為過度的沉默就顯得不活潑,獨來獨往的作風也顯得不合群。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交流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一旦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了交流,那對身心健康發展,都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第二、鬧市出人精

「鬧市」,原本是指人聲鼎沸的市井之地,抑或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市場。

由於這些地方比較混亂,所以三教九流都會齊聚於此,作為一個魚龍混雜之地,對孩子們的性格發展有非常大。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小孩子從小便在這種地方長大,又怎麼可能不市儈呢?

從小在鬧市中長大的孩子,由於經常與各色人等接觸,所以他們的思想就會特別開闊,並且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染上江湖氣。

由於需要應付不同的人和事,所以他們不僅需要過人的口才,而且還要具備較高的洞察力。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總會給人一種機靈、活潑的感覺。

而且在與他們談話的時候,也會有一種「小大人」的習氣。由於鬧市中人來人往,各種身份和職業的人也特別多,所以在鬧市長大的孩子,就會不斷學習與成長。

說白了他們不僅見多識廣,而且還特別會見機行事,雖然這類孩子的身上會有一種市井氣息,但是不可否認他們的確是「人精」。

所謂「人精」就是聰明過人,並且還會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人。如果能夠加以正確引導,那麼長大之後必成棟梁之材。

當然如果長期混跡於三教九流之中,也可能被那些心術不正的人帶壞。可見從這個角度來講,鬧市也未必百分百出人精,甚至還可能出一個無惡不作之徒。

從這兩句俗語到語義上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孤房」孩子,確實在很多方面無法與「鬧市」子弟相比。

結 語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尤其是在古代社會更是如此。窮人家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取功名,否則就算從小便混跡於鬧市,那麼長大之後也未必能成才。而那些所謂的「孤房傻孩子」,如果能夠潛心努力學習,相比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相關焦點

  • 古人講「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是這樣嗎?牽扯到孩子的教育
    在這樣一個承載了千年厚重的古老文明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文化,其中俗語、民諺作為市井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文化形式,以其獨有的親和力更容易讓人銘記。科教興邦,建國以來,教育便被擺在了關鍵位置上,隨著現在生活越來越好,許多家庭將孩子的教育擺在了第一位。古代,對於孩子的教育則更加的寬泛,不限於書本知識,正所謂「道理全在書上,做人卻在書外」。
  • 老祖宗: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孤島效應」需引起父母重視
    之所以中華俗語經久不衰,必然有它的道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老百姓生活的經驗和智慧無不體現在中國的俗語之中。雖說不是什麼高雅的語句,但話糙理不糙。老祖宗: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孤島效應」需引起父母重視。上半句:「孤房兒子傻」剛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其實是感覺不太友好的,但其實際意義卻是有深刻道理的。
  • 俗語說:「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啥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俗語說:「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啥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對於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們不得不佩服。無論是他們那巧奪天工的雕梁畫棟的本事,還是那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他們以一種大眾都能接受的方式,將這些文化傳承了下來。
  • 「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是啥意思?俗語背後揭露的是育兒哲理
    我國的俗語很多,而這些俗語,很多之中又隱藏著先人的智慧,其中充滿了育人的道理。所以,家長有了孩子,進行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可以參照一些俗語,這樣一來避免盲目主觀的教育孩子,導致孩子走錯路,二來也能借用前人智慧,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俗語說:「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對現代的家長而言,又是否有借鑑意義呢?
  • 農村俗語:「孤房子女傻,鬧市出人精」,究竟是什麼道理?
    以前在農村生活的時候,跟那些長輩聊天,他們會提到不少非常接地氣的俗語,比如「孤房子女傻,鬧市出人精」,究竟是什麼道理呢? 一、孤房子女傻 此處的「孤」,可理解為較為封閉的環境,整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孩子在較為孤立的環境中長大,與別人接觸的很少,容易造成性格孤僻,即使長大之後,也不擅長與人溝通和交流,看起來非常木訥,呆頭呆腦。
  • 俗語「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有道理嗎?如今適用嗎?
    如果平時有熟讀古代文學的習慣,會發現古人十分熱愛研究一個人的面相,通過研究面相的方式來判斷人的性格以及未來的成就。其實,古代面相學也是十分複雜的,會將人的氣質分成五行,同時也伴隨著不一樣的命運,其中正有一句時常聽到俗語也是關於面相學的,這就是「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那麼這話可信嗎?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古人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應該怎麼理解?
    我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答案。但是,如果兩個人第一次見面,能夠給人直觀感受的就是外在形象,外在形象直接影響到交往的後續和可能性,不好有可能說不了幾句話就散了,好的話可能見一次就定下了終身。其實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非常看重外在形象了,要不然不會總結「臉型成正方,聰明有主張」這樣的俗語。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而至於農曆二月是否有數九天,過去農人生活和生產基本都是靠天,會在平時的生活中總結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當作一種依據來參考,儘量避免不利年景出現,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例如2018年便是農曆正月二十五出「數九天」,符合「二月沒九」這種情況,並在那年春季氣溫驟降,嚴重抑制了春忙農作物生長,使得那年凍害影響較重,夏收小麥減產特別明顯。
  •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育兒問題從古至今,古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其實不光是我們有這樣的苦惱,古人也是一樣,他們為了防止自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走上歪路,就為自己的兒女留下了很多訓誡的言語,被稱為《誡子書》,也就是父親寫給孩子的信,藉此教導自己的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對於生活的態度。而這些古人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就算是對於現在的我們,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吧!
  •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給兒子的信:要做一個傻的聰明人,真有道理
    對兒子小約翰的教育也是很好的他沉默寡言,極善於控制情緒,很少發脾氣,連面目表情控制都是影帝級別,生活中和善,好相處,平時極其低調,不漏聲色,一旦攻擊,就是勝利。而他的兒子約翰一生都在處理他賺的錢,做慈善。可見洛克菲勒對於兒子的教育也是很好的。小約翰.d.洛克菲勒就比如他在寫給他兒子的信中提到:要做一個傻的聰明人。
  • 有道理嗎?
    睡前不訓妻,是說在睡覺之前夫妻之間就不要再吵架了,因為人帶著負面情緒上床睡覺,對人的身體是不利的。睡覺之前吵架無論時間長短,都會影響人的情緒,使人的腎上腺素突然增多,導致精神亢奮,即便在吵架結束後,很長時間不能平復情緒,容易造成失眠。這句話有道理嗎?你怎麼看?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農村每家都會有好幾個孩子,之前我也一直納悶,為什麼這麼窮,還要生那麼多孩子呢?後來聽老人們一說才知道,因為那時候農業勞作主要靠人力,人多了生產力就多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了還能多分一些田地,那時候的農田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
  • 古人怎麼教育孩子的?看看古詩詞蘊含的教育理念
    古人藉助詩詞這一形式,以質樸簡潔的語言,情真意切地教育下一代,因此也能夠更好地感化孩子,同時亦給後人留下無數傳世佳作,讓我們從中得到與教育有關的思考與啟發。頗為有趣的是,從這些教育理念當中,我們又能夠從旁窺見出每個作者不同的人生歷練、性格特徵以及思維方式,可謂是文如其人。思想的火花各自爭相輝映,美麗綻放。
  • 《歷代家訓》之——孔丘《庭訓》
    有了孩子之後,特別想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相信每個媽媽都有這樣美好的主觀願望。不僅如此,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各種問題層出不群,這在客觀上也鞭策我們需要找到一個適合的方法與孩子溝通。兩相催促之下,媽媽們幾乎把全部都精力投入到了教育孩子和學習教育孩子當中。然而其中的問題還是很多。
  • 老人說:愛耍小聰明的人,其實很傻,因為他們不懂得這三個道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很「聰明」的人,他們在為人處世上有很多變通的方法,與人交往時,從不讓自己吃一點虧,有些人很佩服這些人,並將這些人稱之為「人精」。然而,在人們佩服這些「人精」的同時,和他們熟悉的人,卻都不願意與之公事,這又是為什麼呢?
  • 學習戲精爸爸的操作,讓孩子主動說「不要了」
    ,搶先跟兒子撒潑打滾,這一幕,直接讓兒子看傻了眼。一言不合就給自己加戲,一改中國權威父母的形象,這樣的戲精父母,不僅讓人忍俊不禁,也得到了孩子的喜愛。著急時,就對孩子來一通棍棒教育;有耐心時,就給孩子講道理:可這兩種方法往往都沒用。怎麼辦呢?
  • 古人常說:「不痴不聾,不做家翁」,為何這樣講?有道理嗎?
    古人常說:「不痴不聾,不做家翁」,為何這樣講?有道理嗎?文|趣味歷史學說我們國家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度,至今為止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了,流傳下來的文化可以說是博大精深。這些俗語很大一部分都流傳到了現在,有些非常有道理,有些則已經跟不上時代進步的步伐了。今天要說的就是古人也使我們現在很多農村老人常說的「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家翁」,顧名思義就是家裡老人的意思的唄,表面上理就是不痴呆耳朵不聾的人,不適合做長輩。這樣一看似乎特別沒有道理的樣子,但是事實上這句話的意思卻是指的對於家裡晚輩的錯失,長輩要懂得裝糊塗。
  • 你害怕把孩子培養成傻白甜嗎?
    擔心孩子吃虧吃苦,卻無懼把孩子培養成心機精,人求什麼?迷信的話: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但是裡面卻也講出了真理,最重要的是命。命是什麼,就是孩子們的格局胸懷,唯有最好的國際學校才可以讓孩子們放眼世界,目光與胸懷宏遠。不過,話說回來,國際學校也要精心挑選啊。」觀點2:「其實哪裡都有興風作浪的,也都有單純美好的。
  • 老農言:「生個兒子好聽 生個女人好命」 這句話有道理嗎?
    俗語,是一種非物質的文化遺產,說它沒道理,很俗,但是又透著大雅,說它上檯面?卻透著一份「土氣」,但是這看似很俗氣的東西,卻告訴我們很多的道理,下面小編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人無錢財不如鬼,湯無油鹽不如水看到「人無錢財不如鬼」,就會想起「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寓意十分相同。不管是當今社會,或者幾百年前,沒有錢,窮困潦倒,遠親近鄰,避之如鬼,態度就更不用說了,沒錢誰待見你啊,相反,有錢都會想著你,來找你,雖然很難聽,但是這就是很多現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