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不痴不聾,不做家翁」,為何這樣講?有道理嗎?

2020-12-23 歷史趣味學說

古人常說:「不痴不聾,不做家翁」,為何這樣講?有道理嗎?

文|趣味歷史學說

我們國家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度,至今為止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了,流傳下來的文化可以說是博大精深。而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人們對於古代文化的研究也是從未停止過,只可惜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參透我們古人的智慧。流失的民族文化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古文字的研究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展,對於歷史我們仍然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好在除了這種非常學術的研究外,我們還有很多風俗文化傳承了下來。就像一個個成語典故,又或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俗語。

俗語的存在是一種我們國家非常獨特的文化,它是由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是他們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很大一部分都流傳到了現在,有些非常有道理,有些則已經跟不上時代進步的步伐了。今天要說的就是古人也使我們現在很多農村老人常說的「不痴不聾,不做家翁」。

「家翁」,顧名思義就是家裡老人的意思的唄,表面上理就是不痴呆耳朵不聾的人,不適合做長輩。這樣一看似乎特別沒有道理的樣子,但是事實上這句話的意思卻是指的對於家裡晚輩的錯失,長輩要懂得裝糊塗。我們現在有些時候勸解別人家的長輩不要生晚輩的氣,也會用到這句話。那麼大家覺得這句從很早以前就傳下來的俗語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其實出自《資治通鑑》的第224卷:

鄙諺有之「不痴不聾,不為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

說是在唐朝的時候,一位名叫郭子儀的人能徵善戰,多次帶領部下打敗叛軍,為朝廷立下了很多功勞。所以為了獎賞他,當時當皇帝的也就是唐代宗,他將自己的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兒子郭暖。雖然說娶到公主是一種榮耀,但這也表明這個家庭的夫妻生活肯定不會像尋常人家一樣自在,畢竟公主除了是他們家的媳婦以外,還是他們的主子。

所以在有一次,公主和郭暖兩人夫妻吵架的時候,郭暖因為生氣向公主說了幾句氣話後,公主就跑去向皇帝告狀了。畢竟公主嬌生慣養,平常誰敢惹公主生氣啊。郭子儀因為害怕公主和皇帝怪罪,就特意帶著郭暖去向皇帝請罪了。這也是非常無奈了,但是皇帝明顯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皇帝明確的表示,小輩夫妻兩人吵架,我們做長輩的就當個聾子好了,沒有必要在意小輩們的錯失。

這也就是「不痴不聾,不為家翁」這句話的來源,也就是說這句話本來說的意思其實只是唐代宗表示不予小輩計較的意思。只不過後來傳著傳著就有人誤會了而已,把夫妻兩吵架的錯失給擴大到了小輩全部的錯失,這也導致了很多人對這句話產生了意見。

因為家裡要是有小輩真的做了什麼錯事的話,作為長輩當然不能裝聾作啞,教導晚輩遵紀守法,成為一個有道德、有良知的人,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任務。視若無睹的話,有些人只會一錯再錯,尤其是小孩子,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三觀,需要父母,需要身邊的人去影響,去教育。當然,如果是小夫妻普通的吵架,不涉及什麼道德或者法律問題的時候,長輩就不要多插手了,畢竟人家的家事。就像還有一句俗語所說「不痴不聾,不成姑公」。

相關焦點

  • 俗語「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家裡有這樣的老人,最好珍惜!
    這本來是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這樣的家庭結構,出現的許多問題,卻讓人無比痛心。對此,古人說出了一句話,共八個字,盡顯老人和兒女們相處的大智慧,許多智慧老人,牢記這句話,讓整個家庭祥和幸福,如果家裡有這樣的老人,最好珍惜!在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子女結婚以後,老人常會干擾他們的正常生活。
  • 古人講:「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甚至於他們還不滿足於此,還要在院子裡保留一塊大大的空地。因為要栽樹栽花。而說到這栽樹,裡面確實有大學問的。就比如說我們俗語有一句「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何講究?先讓我們來談一談竹子,要知道中國古代人對竹子可是相當推崇的。一般形容一個人是君子的話,都是用竹子來形容的。
  •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究竟講的是什麼道理?
    這句話出自一個故事:東漢時期,一位叫陳蕃的男孩在家中讀書,一位父親的朋友前來拜訪,當進入他的屋子後,父親的朋友看到屋子裡凌亂無序,問陳蕃為何不把屋子收拾收拾,陳蕃表示:「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樣的回答讓他父親的朋友很詫異,於是勸說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 為何古人常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今天我們來講講這句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起來探討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從字面意思上看,很好理解,就是說「男人不能祭拜月亮,女人不能祭拜灶神」。那麼,我們肯定感到很疑惑,為什麼會有這種規定呢?不要著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 農村俗語「三房不租,三友不交」是指啥?古人這樣說有道理嗎?
    便讓周邊的鄰居幫忙詢問身邊有沒有人想要租房子的。鄰居王阿姨是個熱心腸的人,十分爽快說道:「包在我身上」,還講了一些出租房子的注意事項。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三房不租,三友不交」。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為什麼會這麼說?
  • 古人講:「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引言古人比較相信天命,當時人們對於自然界的了解程度不高,因此認知也有局限性。古人的很多觀點都缺乏科學依據,這些觀點大多與封建迷信有關。比如古人在生男生女這個問題上就有這樣的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
  • 俗語:「少不入廣,老不入川」啥意思?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這些諺語聽起來基本都很簡短,但經過當地老農民的講解後,其中所蘊藏的道理卻是讓人折服的。又因為這些諺語形似順口溜,特別好背,格式上也沒有唐詩宋詞那般的複雜和嚴格,它廣泛流傳在民間,所以這些古語通常又被人們稱之為「俗語」。俗語的特性就是「通俗、易懂」。你別看這些俗語聽起來覺得有些「俗氣」,不過「話糙理不糙」的道理想必大家也都明白。
  • 古人取名:「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文/一軒歷史古人取名:「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關於中國古代姓名的文化,其實有很多內容可以探索。小名一般不太正式,不過往往彰顯的是父母長輩們對於小輩們的疼愛。當孩子長大到一定程度後,需要正式確定一個大名,也就是「正名」,古裝劇中常出現的陌生人見面互報姓名往往會提到「尊姓大名」這個說法,其實也顯示了古人對于姓名文化的重視,以及對於別人名姓的尊敬,可以看出,古人是相當看重名諱的。
  • 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是什麼意思?
    今天要講的一句俗語和房子有關係,自古以來,上到皇親國戚,下到黎民百姓都很重視房子,上層人士講究房子的地段、構造、布置、朝向,下層人士講究房子的實用性。「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作為一句老話,究竟有什麼道理?
  • 古人說「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啥意思?有道理嗎?
    有些俗語對他們有特殊意義,有些俗語是他們祖輩自己總結出來的。今天筆者就要和大家說一句俗語——「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呢?是不是真的有道理呢?要想理解這句話,必須先弄懂「一春」和「一辰」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 為何古人常說「龜背蛇腰不可交」?老祖宗的話,其實很有道理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經驗雜談,並且將這些經驗雜談總結為一句句的俗語。當然,對於這些俗語,人們不可不信,但是也不可盡信,需要結合現實條件來進行思考,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而在古人為我們留下的話語中,就包括了「龜背蛇腰不可交」。那麼,這句話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 不要和這種人講道理,越講道理,越講不清道理
    人們常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講道理。一、這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和無賴之人講道理。無賴之人從來都喜歡無理取鬧,無論跟他們說多少道理,他們都無道理可言。如果你開口打算說服他,那麼你就輸了。電影《蠻荒故事》中,有6個荒誕的故事,其中1個極具諷刺意味。
  • 古人說「萬惡淫為首」?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但是淫邪並非好事,古人甚至把世界上的各種禍端的源頭歸結於淫邪,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淫邪確實有很多的壞處。一、破壞家庭在古代,青樓這樣的娛樂場所很常見,很多人因為貪念風塵,最終導致家庭關係不和諧。對於女主人來說,都不想讓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古人說的是否有道理?
    我們下面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關於古代蓋房搭屋,以及喬遷之喜的習俗講究,它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那這句話說的是否有道理?在古代時的封建社會時期,不論搬家還是蓋房子,人們向來都非常重視。再加上古人比較迷信,因此各種講究就更多了。
  • 和孩子講道理,是科學的教育方法嗎?教育家盧梭卻不這樣認為
    我們現在倡導科學文明的教育方式,拒絕打罵孩子,也拒絕傷害孩子,所以很多家長便都認為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是最科學的教育方式,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們不禁思考,到底怎樣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母親還健在的時候,就不要為自己慶祝生日了,而父親還健在最好不要留鬍子。那為何這樣說呢?有什麼道理呢?一、母在不慶生孩子出生的那一天,父母都很開心,但是對於媽媽而言,意義就更不一樣了,經過十月懷胎,這中間受了多少罪,人們常說,女人生孩子,就好像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所以說,孩子生日那一天,也是媽媽最痛苦的一天。其實對於母親來說,分娩的痛苦並不可怕,最怕的是在生育中所發生的一些意外。
  • 老祖宗常講:「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啥意思?
    古人云:「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結婚的開心程度,絲毫不亞於考中進士,也反映出婚姻的重要性。從狹義上講,婚姻對於家庭和個人十分重要,從廣義上來看,婚姻關係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每到逢年過節,大齡未婚青年都非常頭疼,因為要面對父母不休不止的催婚,七大姑八大姨的詢問和關懷。
  • 老話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為何古人如此忌諱?
    在傳統文化中,其中不乏一些神奇古怪之事,而擁有著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中國,無論是正史記載,還是野史流傳亦或是口口相傳,在每個地方,總會有屬於各自的傳說,更有許多忌諱之談,比如俗語「喜不送傘,喪不後補,壽不送煙」,所講的就是送禮的忌諱,再比如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必有事」,意思是說三拜已是大禮
  • 為何古人說:有院不栽荼蘼花?原因有2個,感覺是「強詞奪理」
    古人在院子裡種花種草,都比較慎重,不像今天的我們,喜歡什麼種什麼。所以在古人流傳下來的說法中,很多花草樹木都不適合栽種在院子中,其中荼蘼花就是其中之一!為何古人說:有院不栽荼蘼花?原因有2個,感覺是「強詞奪理」,你覺得呢?
  • 古人常說:「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叩門」,何意?
    時代不斷發展,新事物、新思想也層出不窮,但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技巧還是那些,古人總結的一些道理,或許有一部分早已過時,但有些仍然值得仔細品讀。當一個機會來臨的時候,有人因瞻前顧後,不敢輕易嘗試,有人卻抓住機會,並為此付出努力,最終走上人生巔峰,這就是所謂的「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每個行業都有它的規則,現代如此,古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