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是什麼意思?

2020-12-20 尋歷史真相

撥雲見霧尋歷史,水落石出現真相。

01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俗語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在農村地區頗受歡迎。

之所以受人歡迎,其一是因為俗語通俗易懂,能讓人直接明白其中的意思,其二就是比較有趣,能調動人們交流的積極性,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俗語是老祖宗通過生活總結出來的經驗,裡面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有些人覺得俗語很玄乎,甚至有人直接否定,但你仔細分析一下,你會覺得俗語很有魅力。

今天要講的一句俗語和房子有關係,自古以來,上到皇親國戚,下到黎民百姓都很重視房子,上層人士講究房子的地段、構造、布置、朝向,下層人士講究房子的實用性。

「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作為一句老話,究竟有什麼道理?

02

簡單理解這句話就是人數少的家庭不要住大房子,就算皇帝也是一樣。

咱們可以從五個方面來解釋。

第一個方面:在古代,人們住房子講究一個「人氣」,這個「人氣」可不是「明星人氣」,而是指的人們在屋子裡積攢下來的人氣。

如果家裡邊人比較少,房子比較大,那麼家裡邊就會缺少人氣,從而陷入一片死寂之中,長期住下來對身體不好。

第二個方面:古代盛行鬼神傳說,人們認為房子太大會藏一些不乾淨的東西。

第三個方面:房子太人少了之後太空曠,人們長期面對空曠的屋子不好,容易陷入失落的情緒,嚴重的會影響身體健康,患上疾病。

第四個方面:古代沒有現代這樣的高科技,如果房子太大,冬天人們會感到冷。

第五個方面:人類在古代時期,有時候會遇到野獸的襲擊,所以睡覺時會選擇一個狹小的空間,小房間更讓人有安全感,睡得踏實。

03

古人用皇帝說明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按照常理來說,皇帝想住多大的房子都可以,但如果你觀察皇帝的寢宮你會發現,真正睡覺的地方很小,這是為何呢?

皇帝也比較注重風水,同樣是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自己一個人住的地方如果太大,人氣積攢不住,時間長了對身體不好,所以說皇帝也不例外。

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話,可以去故宮看看,看到皇帝的寢室就會相信了。

04

筆者認為,這句話放到現在有些片面了,很多人都喜歡別墅,別墅的一個客房都很大,難道這能說明不好嗎?

所以,住多大的房子和身體並沒有什麼關係,房間的衛生,適當的通風,安全的防護才是關鍵。

05

人們常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是哪三教哪九流?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古人說「福祿常在醜人邊」?女兒從小就漂亮,該怎麼辦?

古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是為什麼呢?

「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古人說得有道理嗎?

古人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弱水」又是什麼?應該怎麼理解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俗語叢書》《中國諺語大全》《中國俗語》《古謠諺》

文章題目: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是什麼意思?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Rookie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什麼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住大屋?
    古人有很多生活常識,也可以當做「生活智慧」對待,古人一般不亂說話,能被說出來並留下文字記錄的,基本上離事實也就不遠了,因為古代普通老百姓是留不下語言文字的,能留下的只能說明被知識分子這一社會精英階層接受認可了。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你聽說過嗎?
    古人對於善惡有著充分認識,通過各種方法勸人從善。無論是法律還是宗教都提倡人應該做善事,不能成為惡人,但是人性是不難以改變的,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經歷,有時候正是他們所經歷的事情讓他們選擇做好事還是做壞事。比如古人就曾說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就是對於惡人的勸誡,但是還有後半句,很多人不知道。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留雙」啥意思
    正如老祖宗說的那般,沒有規矩是難以成方圓的,所以規矩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尤其是在我國的農村地區,更是傳承著許多老祖宗的規矩。比如農村在酒桌上吃飯的時候,就有著「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的規矩,就算是給人敬煙,也同樣有著「三人不點菸」的規矩。農村流傳著許多意境深遠的俗語,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百態。
  • 生活智慧「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留雙」啥意思?先人的金玉良言
    在眾多俗語當中,有兩句俗語讓我印象深刻,一句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另一句則是「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成雙」。這兩句俗語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可惜的卻是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筆者就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兩句俗語所蘊含人生哲理。
  •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究竟講的是什麼道理?
    古語有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相信很多人聽說過這句話,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深入解讀一下這句話。這句話出自一個故事:東漢時期,一位叫陳蕃的男孩在家中讀書,一位父親的朋友前來拜訪,當進入他的屋子後,父親的朋友看到屋子裡凌亂無序,問陳蕃為何不把屋子收拾收拾,陳蕃表示:「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樣的回答讓他父親的朋友很詫異,於是勸說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 看了此文,你還敢一個人住大房子嗎?
    陽宅風水中有句老話,叫做「屋大人少,兇多吉少」,此言不虛也。 在這個世界上,包括人在內的萬事萬物,是都有自己的氣場存在的。我們所棲居的空間,取決於自身的氣場能否把它填充滿,滿則其它諸如的邪氣、穢氣等等就不會入侵,也侵入不進來,影響不到自身。 如果填不滿,那麼,誰也就不曉得和你同居一室的還有什麼了,一旦是外來氣場壓制住了你自身的正氣,那麼你的健康、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莫名其妙的影響。諸如抑鬱,各種不順利等等。
  • 古時皇帝的臥室有多大,讓人意料外的窄小,乾隆的也只有十多平米
    如今的人們,都以住大房子為榮,覺得寬敞明亮。所以,在現代人的認知裡,一般認為封建社會皇帝高高在上,天天錦衣玉食,其臥房一定也很寬敞。其實在古代,就算是皇帝,對自己的臥室要求也並不是那麼高。我們能看到的古代皇宮,比如明清時代的故宮,會發現其實皇帝的寢室並不大。
  • 民間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是我們每天都要進行的事情,住尤為重要,因為沒有地方住的話就要流落街頭,所以房屋就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遮風擋雨的住所,關於房屋的擺放和方向,以前的人都有自己的一番說法,就比如說房子如果蓋成"川"字樣式,也就是三個房屋擺在一起的話,家裡的女性就會遭遇不測。輕則倒黴,重則有生命危險。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
  • 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
    風水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住宅的風水,宅院風水好才會住得舒服,家族才會興旺發達。另一方面就是祖先的墳地,名門望族的祖墳一般都會設在風水寶地、依山傍水的地方。皇帝貴族的陵墓設置也十分有講究,那都是經過風水大師百般測算後找到的,對子孫後代和家族財富積累均有幫助的福地。
  • 農村老人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農村老人常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迷信嗎?這句話的意思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說:「寧願把自己的物資借給別人去辦喪事,也不能讓一些小兩口回來住同一間房,就算是自己的閨女回到娘家了,也不允許和丈夫同住一間房,否則會導致家破人亡。」聽起來似乎有點傳統迷信可怕了,很多人會說這是真的嗎?
  • 農村俗語:「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麻雀屋」指的是什麼?
    但是麻雀卻很少去有人住的家裡築巢,不過農村有句俗語叫:「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難道麻雀來家築巢,家裡就會出棟梁?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雖然麻雀經常在有人的地方活動,但是很少有麻雀會把窩安在有人住的家裡,因為很多農村人還是不太喜歡麻雀,因此麻雀也不敢把窩安在別人家裡。記得小時候村裡的孩子都會上樹掏鳥蛋,其實掏的大部分都是麻雀蛋。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從字面上看,這句話很好理解,沒有多大難度,就是說當一個人富裕了不要建造太高大上寬敞的房子居住,當一個人貧窮時不要出遠門。我們從這句俗語本身來說,它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出奇深刻的教育意義,但細細品味,卻是意味深長。
  • 古人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啥意思?總結的句句在理
    作為古人對於生活的總結,俗語都非常簡短,只要是認真分析,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奧妙。如果能將一些俗語中的道理銘記於心,你會在生活中少走很多彎路,甚至你會感謝俗語給你的改變。放眼現代社會,很多俗語依然流行著,像「比登天還難」、「不費吹灰之力」等等。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講一則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 古人常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話其實不難理解,大概的意思就是讓男子和女子都應該經住誘惑,正經做人。因為古時候女性的社會地位較低,所以古人認為女人要沒有才華,這樣才不會引起男人的注意,會少了很多事端,也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只有女子規範了自己的行為,老天爺才不會生氣,再往後女子嫁到男方家中的時候,也會給男方家裡帶來好的運勢。
  • 俗語「路剪房見傷亡,背水屋莫財路」,啥意思?古人的建築經驗
    房屋作為人們的棲身之所不可謂是重中之重,古往今來修房建屋從來都是頭等大事不容半點馬虎。相比今天建屋更多的是考慮市場而言,古人建房則講究頗多,所謂「一年造屋千年住」在古代是很常見的,至於現在還真不好說,究其根本還是初心變了。
  • 俗語「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什麼意思?吃了會怎樣?
    枸杞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不過在古人看來,外出的男性最好不要吃枸杞;也有一句俗語「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那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在古人的想法中,枸杞是給男人養氣補腎的東西。古人很擅長利用枸杞的這一作用,已婚想要孩子的女人,常給男人泡枸杞喝。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講究?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講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俗語就是最體現傳統文化特色的樣式之一,和成語不一樣的是俗語的歷史更加悠久,也更被人所熟知,即使是深山老林的錯落人家,也會說上幾句俗語。看似簡單易記的俗語其實蘊含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 老話講「三十發福,棺材當屋」,棺材當屋什麼意思?這話可信嗎?
    過去的人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也不懂什麼科學。但是他們憑藉著他們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通俗易懂的語句。這些通俗易懂的語句就是我們常說的民間俗語。很多人聽到這些俗語,認為都是些封建迷信。其實並不是,很多俗語都是比較有道理的,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比如說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這一句:三十發福,棺材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