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枚乘傳》:「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引言
在人世間,無論任何時代,都有好人也有壞人。古人對於善惡有著充分認識,通過各種方法勸人從善。無論是法律還是宗教都提倡人應該做善事,不能成為惡人,但是人性是不難以改變的,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經歷,有時候正是他們所經歷的事情讓他們選擇做好事還是做壞事。比如古人就曾說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就是對於惡人的勸誡,但是還有後半句,很多人不知道。
一、舉頭三尺有神明
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惡人都能受到懲罰,很多惡人做了壞事之後都會掩飾自己,從而躲避懲罰。還有很多人扮演成好人,然後做壞事,甚至在眾人面前,他一直是好人的身份。畢竟人性是複雜的,我們不能看清每一個人,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做了壞事的人不但沒有懺悔,反而變本加厲。
面對這樣的惡人,似乎什麼都對他不起作用,他們已經泯滅了良知,於是古人用「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來告誡這些人,在平時不要做惡事,雖然別人並不知道,但是老天爺是清楚的,天道輪迴,說不定哪天就會受到懲罰。雖然古人的這種觀點具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是對於一些惡人還是有很強的威懾作用。
二、不畏人知畏己知
這句俗語的後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意思是做什麼事情,別人可能不知道,但自己是最清楚的。無論好事還是壞事,做完之後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時刻反省自己,所做的事情究竟是不是好事,如果是壞事的話,一定要及時停止,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
這句話主要強調人做事之前,要充分的考量,要清楚這件事情到底該不該做,會不會對別人有傷害。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自己做了之後,別人可能在短時間內並沒有發現什麼,但是作為當事人,自己心裡最清楚。要時刻的反省內心,要多做好事,即使做了好事,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就可以,其次不能做壞事,不然良心會受到譴責。
結語
古人的這句話目的其實是為了勸人從善,雖然外界並不能束縛住壞人,但是壞人做了壞事,他們的良心也會受到譴責,同時我們應該做個好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做壞事,儘量多做好事,這有這樣,才會發現生活的樂趣,才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往期精彩內容
古人說「朋友妻不可欺」,其實還有下半句,專門告誡女性
古語「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少有人知,道出了人情世故
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是什麼意思?
人們常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是哪三教哪九流?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古人說「福祿常在醜人邊」?女兒從小就漂亮,該怎麼辦?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俗語叢書》《中國諺語大全》《古謠諺》《漢書》
文章題目: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你聽說過嗎?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