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你聽說過嗎?

2020-12-09 尋歷史真相

《漢書·枚乘傳》:「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引言

在人世間,無論任何時代,都有好人也有壞人。古人對於善惡有著充分認識,通過各種方法勸人從善。無論是法律還是宗教都提倡人應該做善事,不能成為惡人,但是人性是不難以改變的,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經歷,有時候正是他們所經歷的事情讓他們選擇做好事還是做壞事。比如古人就曾說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就是對於惡人的勸誡,但是還有後半句,很多人不知道。

一、舉頭三尺有神明

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惡人都能受到懲罰,很多惡人做了壞事之後都會掩飾自己,從而躲避懲罰。還有很多人扮演成好人,然後做壞事,甚至在眾人面前,他一直是好人的身份。畢竟人性是複雜的,我們不能看清每一個人,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做了壞事的人不但沒有懺悔,反而變本加厲。

面對這樣的惡人,似乎什麼都對他不起作用,他們已經泯滅了良知,於是古人用「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來告誡這些人,在平時不要做惡事,雖然別人並不知道,但是老天爺是清楚的,天道輪迴,說不定哪天就會受到懲罰。雖然古人的這種觀點具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是對於一些惡人還是有很強的威懾作用。

二、不畏人知畏己知

這句俗語的後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意思是做什麼事情,別人可能不知道,但自己是最清楚的。無論好事還是壞事,做完之後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時刻反省自己,所做的事情究竟是不是好事,如果是壞事的話,一定要及時停止,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

這句話主要強調人做事之前,要充分的考量,要清楚這件事情到底該不該做,會不會對別人有傷害。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自己做了之後,別人可能在短時間內並沒有發現什麼,但是作為當事人,自己心裡最清楚。要時刻的反省內心,要多做好事,即使做了好事,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就可以,其次不能做壞事,不然良心會受到譴責。

結語

古人的這句話目的其實是為了勸人從善,雖然外界並不能束縛住壞人,但是壞人做了壞事,他們的良心也會受到譴責,同時我們應該做個好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做壞事,儘量多做好事,這有這樣,才會發現生活的樂趣,才會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往期精彩內容

古人說「朋友妻不可欺」,其實還有下半句,專門告誡女性

古語「男女授受不親」,下半句卻少有人知,道出了人情世故

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是什麼意思?

人們常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是哪三教哪九流?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古人說「福祿常在醜人邊」?女兒從小就漂亮,該怎麼辦?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俗語叢書》《中國諺語大全》《古謠諺》《漢書》

文章題目: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你聽說過嗎?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讓人受益匪淺
    周朝建立後,慢慢制定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也就是所謂的「周禮」。春秋時期,孔子繼承和發展了周禮,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從而總結出影響深遠的儒家思想。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克制自身的不好想法和行為,用聖賢的標準約束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成為君子,天下就不會有戰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十分融洽。孔子曾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等,這些張口就來的俗語,其實蘊藏著大智慧。可是,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並不是一整句的俗語,而是俗語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很少被人提及,但卻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絲毫不亞於前句。我們來品一品《智囊全集》中的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
  • 古人訓「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被奉為經典,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等臺詞,那麼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 實際上這與古人迷信思想息息相關,因為他們虔誠的篤信信奉神明,所以才認為人世間所有不公平的事情,神明都了如指掌並可以幫助世人討回公道。 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無奈之舉而已,畢竟對於貧賤的窮人而言,在強權面前根本沒有話語權,所以他們才會將主持公道的希望寄託於神明。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至理名言,看完真長見識!
    歷代王朝,都有各項法律及規章制度,用來約束百姓的言行。古人為了能夠讓後人自覺地遵守道德標準,留下了很多告誡的警句。這些告誡話語,逐漸演變成廣為流傳的俗語,對於後人的行為準則都有廣泛很深的影響。舉頭三尺有神明「舉頭三尺有神明」是一句關於道德規範的俗語。當一個人在做違反道德的事情時,他以為別人都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後半句才是精華
    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正常運轉,所以有了法治的出現,這就是為了更好地維持世界平衡,不至於好人與壞人之間逐漸分不清界限,可是在沒有法治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來進行這種權衡呢?古人曾經在沒有法治的時候提出過一句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無法解釋無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即可。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才是精華,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無法解釋無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即可。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上半句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後半句。在《智囊全集》中便向世人點明了後半句話,其背後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卻是絲毫不亞於前句。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在《智囊全集》中的這句蘊含真知灼見的前半句。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有下半句,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有一句話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要以為自己做的壞事沒人知道,只要你一抬頭就會看到「神明」。事實上「舉頭三尺有神明」, 其實也帶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半句更有深度,不可不知
    而我國自古以來又是禮儀之邦,人們也一直遵循禮法來辦事,而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慢慢就和俗語有了很大的關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多引導作用。本期和大家說的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也是一句有關道德準則的俗語。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比如本期和大家說的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也是一句有關道德準則的俗語。這句話的意思說,一個人不要做壞事,因為人在做,天在看,距離頭頂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的存在,而這些神明會把我們做的好事壞事記錄下來。其實這是一句勸人向善的老話,很多家庭教育中,長輩們也經常拿這句話來教育自己的子女。
  • 「舉頭三尺有神明」啥意思?下半句十人九不知,都是古人經驗之談
    這些俗語能夠流傳下來,也一定是具備了他們的社會價值,這和很多的文字還不一樣,老祖宗們幾乎都是通過了口口相傳,而這些在他們的生活當中已經是形成了習慣的認知,對於我們在做人等方面都是有著相當重要的勸誡意義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句,這就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應該是聽說過得,那麼他對於我們的日常行為有什麼警示呢?
  • 俗語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何意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古往今來,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太多警示名言、啟示名言,流傳了一個又一個時代,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時刻給我們警示,時刻給我們啟示。還記得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那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嗎?你知道這句話想表達什麼嗎?
  • 「舉頭三尺有神明」說的啥?下半句才是精髓,古代清官的最高境界
    中國人們在神州大地上繁衍生息數千年,在這漫長歲月裡積攢下了,世界上最為豐富的史料,以及最為優秀的璀璨文明,我們今天依然誦讀著數千年前流傳下來的詩詞歌賦,漫漫千年不過仿佛昨日,很多古人們從自己實踐中得出來的話語,直到如今也在被我們廣泛引用著。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經常老人勸誡說「人在做,天在看,其實這句話就是從《智囊全集》中延伸出來的原話說的是「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和作用都跟「人在做,天在看」差不多: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不管你做什麼
  •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在期望神明護佑同時,賞罰分明的天道也同樣給與世人以警醒、約束,所以古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眾生多發善心,常結善緣,多持善行。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並不是完整的。這句話還有非常經典的下半句,看似簡簡單單的7個字,恰恰是這句俗語的精華。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 舉頭三尺有神明!武則天害怕貓何嘗不是這樣呢?
    這就是為了更好地保持世界平衡,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正常運行;古人曾經在沒有法治的時候提出過一句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沒法解釋沒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就可以了。
  • 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是誰嗎?天神有兩位,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世間所有的事都有因果,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一個人心存善念,常做善事,不僅為自己修了好運,也為兒孫積累了陰德。自古以來因果報應的事例,無不歷歷應驗,這也充分證實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 「舉頭三尺有神明」中的神明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經常會聽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樣的說法,對於有神論者則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有上帝、有神仙掌管著我們的生死,判斷我們的善惡;對於無神論者則是嗤之以鼻,毫不在意。對於科學研究者,雖然不相信鬼神,但生活中往往出現的一些違反物理常識的現象又讓人無法用科學來解釋清楚。
  •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
    清代的金安清,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但是他品行低劣,心術不正,經常濫用職權、胡作非為。皇帝本想重用他,但是大臣們都勸諫,說他心術不正。後來,皇帝就將他貶到老家,派人嚴加看管。金安清為了得到官職,便營救了入獄的林則徐。林則徐為報答這份恩情,就招金安清做了幕僚。可是沒過多久,就被林則徐禮送出境。曾國藩也曾經評價過金安清:「此等人如鬼神,敬而遠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