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後半句才是精華

2020-12-09 嗔痴文化觀

如果從唯心主義來說的話,這個世界上的人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善良之人,一種是惡人,還有一種是處於善與惡之間徘徊的人。這三種不同的人,在面對同樣一件事情時,處理方式會明顯不同,善良之人更多趨向於為別人著想,惡人更多考慮自己利益,至於徘徊不定之人,則是一直猶豫不決,在善念與利益之間權衡。

要是這個世界僅僅如此的話,那我們的生活明顯就會亂套,惡人失去了束縛就會為所欲為,導致善良之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甚至最後善良之人的惡念在現實生活的摧殘下,最終也會逐漸繁衍取締了善念,這樣一來,世界也就真正意義上失去了善與惡的界限。

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正常運轉,所以有了法治的出現,這就是為了更好地維持世界平衡,不至於好人與壞人之間逐漸分不清界限,可是在沒有法治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來進行這種權衡呢?古人曾經在沒有法治的時候提出過一句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無法解釋無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即可。

這在最古老的「君權神授」時期,似乎還是很有作用的,可是這個辦法僅僅是用一種唯心的理論去束縛壞人,那麼對待好人又有什麼約束或者要求呢?緊接著古人提出這句話的後半句「不畏人知畏己知」,至於其中深層次含義,我繼續分析如下。

01舉頭三尺有神明

早在上古事情,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覺得這個世界上是存在上神的,比如我們在看《山海經》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類似於神話一樣的描述,黃帝與蚩尤逐鹿之戰,有很多神奇的諸如九天玄女之類的神話人物出現,這些人物也許就是當時人們對這個世界的一種臆想,想像著會有上神出現,幫助伸張正義,讓黃帝戰勝邪惡的蚩尤。

因為有了這種思想,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是很有用途的,那個時候人們思想還不像現在這麼開放與先進,在潛意識之中也覺得這個世界上是存在一種命運之神的,而且這個神特別公平正義,只要有人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他就會想方設法收拾,對於那些安分守己做好事的人,上神也會給予獎勵。

人類最早的文明基本上就是基於這種思想上建立起來的,到了後來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百家爭鳴,從而產生儒家、法家、墨家之類的思想,雖然各自主張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都有共識的,那就是要對一些惡人進行懲罰。

儒家依舊講求一種唯心主義,試圖從人的內心深處進行改造,讓人變得更加善良,因此總說「人之初,性本善」,意思就是告訴人們,人一生下來就是善良的,你要記住初心,切不可忘本,這種思想的薰陶讓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一直覺得我們應該保持善良之心,從而不斷在與自己內心的惡念進行鬥爭。

法家講求實事求是,試圖用法律的手段來對人進行改造,惡人就要限制,好人就要獎勵,這樣的辦法從短時間內的治理來看,確實很有效果,但是人總是很聰明,要是內心具有惡念,什麼樣的法律都有破解之法,從而對那些聰明的惡人將會失去限制,變得毫無用處,後來發展之下,法律成了用來約束好人的東西,卻在不斷保護壞人,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

因此在古代,一直講求的還是以儒家思想為主來進行國家治理,因為這才是人之根本,一個人只有從內心深處變得善良,才會真正意義上做善事。

說了這麼多,也許有人會覺得似乎與開始所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毫無關係,實際上並非如此,正因為古人以儒家思想為主來進行國家治理,所以上神的作用在古代才會更加凸顯出來,因為法家乃現實唯物主義,你想用子虛烏有的東西去嚇唬他,一點用沒有,而儒家乃唯心主義,只有唯心主義,才相信那種冥冥之中的神奇安排。

所以我們縱觀古代歷史,會發現很多奇怪的現象,比如隋文帝楊堅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皇帝夢,從而一直讓人宣傳自己乃是「真命天子下凡」,以至於當時人們都逐漸相信這種說法,為他後來謀篡皇位奠定基礎,人們就不會因為他篡奪皇位而覺得不合適,反而覺得這就是天意。

還有後來唐朝時期出現的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這也是一個奇葩之人,按理來說她沒有什麼害怕的,只要誰得罪她或者讓她不滿,她就直接將其解決掉,大有普天之下,唯我獨尊之勢。可是她害怕貓,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麼?

就是因為在她爭奪權力的過程中,曾經將王皇后和蕭淑妃「醉骨」而死,在臨死之時,蕭淑妃看著武則天說以後她要變成一隻貓,絕對饒不了武則天。原本很喜歡養貓的武則天,在蕭淑妃去世之後,總在夢裡夢到蕭淑妃變成一隻貓來索命,因此十分恐懼,後來直接不敢養貓,把宮裡所有貓都弄出去了。

經歷這件事情之後,武則天也相信其實在冥冥之中確實存在「舉頭三尺有神明」之說,即使自己能夠得到天下,也不代表自己就可以為所欲為,因此晚年的武則天,在殘暴程度上,與年輕時相比,就明顯有所不同了。

除了武則天之外,還有武惠妃,在慫恿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殺三子之後,成天疑神疑鬼,最終在睡夢之中離開人世,據說是被嚇死的,這何嘗不是更加驗證了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之語麼?

也許說到這裡,有人會覺得我這是一種迷信之說,實際上也並非如此,只是因為人在潛意識裡覺得有這種上神的存在,因此自己做了壞事之後就會害怕,害怕會有上神給自己報應,這種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對那些做壞事的惡人是有一定約束和懲罰作用的,即使人沒有辦法處理他們,最後他們也會在這種意識之中悲慘煎熬。

02不畏人知畏己知

人生萬事,必然是相對的,有好人就有壞人,有對壞人的約束辦法就應該有對好人的約束辦法,要不然萬一在不斷整治壞人的過程之中,好人又變成壞人了怎麼辦呢?因此古人繼續提出一句話「不畏人知畏己知」,這是對好人的一種約束。

好人原本大多數應該就是心地善良之人,也就是所謂的「性本善」,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會為別人著想,這是一件好事,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今天,你做壞事也不一定會遭到懲罰,做好事更是不留名,那麼,要不要做好事就是一個很大的艱難選擇。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三種猶豫不決之人,其實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應該屬於這種類型,就是在善與惡之間徘徊,不確定究竟會變成好人還是壞人,因此更加需要一種辦法來改變這些人,讓他們大多數人成為好人而不是壞人。

所謂的「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在很多時候並非真實的,因為很多人的「演技」已經超過了影帝,完全可以瞞天過海,讓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情,可是只有一個人他是沒法欺騙的,這個人就是自己。

一個有良知的人,就會因為自己做的事情而內疚,比如中國古代一直強調的「孝道」就是如此,倘若有的人沒有真正意義上盡到孝道本分,也許別人是不知道的,但是他的內心總會遭受自己對自己的譴責,尤其當有一天為人父母之後,這種良心譴責會更嚴重,可能一直伴隨一生,讓你處於煎熬之中。

又或者當你面對別人存在危險的時候,比如如今我們遇到的災難,對於那些醫護人員而言,很多時候的危險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到底要不要去面對這一切,到底要不要冒險以身作則,對於每一個普通人都是十分嚴峻的考驗。

其實面對一個看起來已經十分危險之人,我們可以不去救他,即使救了他你也不一定能夠得到什麼,反而還可能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我們是不是就不做這件事情了呢?

非也,因為要是你沒有走那一步,即使沒有人譴責你,你自己的內心也會永遠譴責自己,因為你始終會覺得是因為自己沒有做什麼,才導致最終壞結果的產生,其實可能實際上不管你做不做,對別人都沒有什麼影響,只是自己問心有愧。

所以說,對於一個善良之人而言,「不畏人知畏己知」何嘗不是一種對心靈的洗滌呢?只要人生真正意義上能夠做到問心無愧,即使不小心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犧牲者,又有什麼值得遺憾呢?

正如李醫生一樣,在一些旁人眼裡,可能覺得他是不值得的,覺得他想擁有普通人的生活,可是倘若他不把知道的一切說出來,不盡力而為去付出,那他無法給自己內心做一個交代,一個人也就無法真正快樂活下去。

03結語

人生一世,短短也就那麼幾十年,可能我們會面對很多次挑戰與選擇,面對有些充滿利益誘惑的選擇時,我們也曾有過惡念,在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問一問自己,是否想讓自己一生留有遺憾,是否想永遠遭受內心譴責?

倘若你不小心真的變成了一個惡人,並且覺得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約束你,那你也許就該想一想「舉頭三尺有神明」,逃得過自己,又是否逃得過命運呢?當你奄奄一息之時,才開始恍然大悟,後悔早不當初,那時候也許真的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或者當你面臨牢獄之苦,才悔恨自己當初為何選擇做惡人,那似乎也只是痴人說夢毫無用處了。

那些英雄,並不是自己無欲無求,只是他們在面對大是大非以及利益之時,能夠清楚的明白,到底要不要遭受內心譴責,到底要不要讓自己人生問心無愧?所謂「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雖然看起來有些故弄玄虛,實際上又何嘗不是人生最真實的寫照呢?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相關焦點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才是精華,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無法解釋無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即可。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上半句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後半句。在《智囊全集》中便向世人點明了後半句話,其背後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卻是絲毫不亞於前句。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在《智囊全集》中的這句蘊含真知灼見的前半句。
  • 古人訓「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被奉為經典,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等臺詞,那麼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 實際上這與古人迷信思想息息相關,因為他們虔誠的篤信信奉神明,所以才認為人世間所有不公平的事情,神明都了如指掌並可以幫助世人討回公道。 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無奈之舉而已,畢竟對於貧賤的窮人而言,在強權面前根本沒有話語權,所以他們才會將主持公道的希望寄託於神明。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你聽說過嗎?
    比如古人就曾說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就是對於惡人的勸誡,但是還有後半句,很多人不知道。一、舉頭三尺有神明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惡人都能受到懲罰,很多惡人做了壞事之後都會掩飾自己,從而躲避懲罰。還有很多人扮演成好人,然後做壞事,甚至在眾人面前,他一直是好人的身份。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老人們總提的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好像是告誡,也好像是約束。老人們之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宣傳自己的觀點。在《智囊全集》,"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出自於古人之言,被一代代的有識之士記住,並視為指導人生的指路明燈。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經常老人勸誡說「人在做,天在看,其實這句話就是從《智囊全集》中延伸出來的原話說的是「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和作用都跟「人在做,天在看」差不多: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不管你做什麼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讓人受益匪淺
    作為禮儀之邦,古人對禮儀非常重視,即便一個人沒有觸犯律法,但如果他做出違背道德的事,肯定會被人唾棄,甚至口誅筆伐,成為世人眼中的小人。自律之人不需要監督,面對巨大的誘惑毫不動心,這才配得上君子的名號。有人就要問了,缺少別人監督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自我約束呢?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至理名言,看完真長見識!
    歷代王朝,都有各項法律及規章制度,用來約束百姓的言行。古人為了能夠讓後人自覺地遵守道德標準,留下了很多告誡的警句。這些告誡話語,逐漸演變成廣為流傳的俗語,對於後人的行為準則都有廣泛很深的影響。舉頭三尺有神明「舉頭三尺有神明」是一句關於道德規範的俗語。當一個人在做違反道德的事情時,他以為別人都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
  • 「舉頭三尺有神明」說的啥?下半句才是精髓,古代清官的最高境界
    「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我們經常有聽到長輩提起,甚至自己也可能常常說起的一句古話,說的是人們要奉勸自己恪守道德規矩。關於這一句俗語,還有著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是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進士出身的葉存仁由於掌管水利時頗有建樹,因功升遷為河南巡撫。
  • 「舉頭三尺有神明」啥意思?下半句十人九不知,都是古人經驗之談
    這些俗語能夠流傳下來,也一定是具備了他們的社會價值,這和很多的文字還不一樣,老祖宗們幾乎都是通過了口口相傳,而這些在他們的生活當中已經是形成了習慣的認知,對於我們在做人等方面都是有著相當重要的勸誡意義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句,這就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應該是聽說過得,那麼他對於我們的日常行為有什麼警示呢?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比如本期和大家說的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也是一句有關道德準則的俗語。這句話的意思說,一個人不要做壞事,因為人在做,天在看,距離頭頂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的存在,而這些神明會把我們做的好事壞事記錄下來。其實這是一句勸人向善的老話,很多家庭教育中,長輩們也經常拿這句話來教育自己的子女。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有下半句,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有一句話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要以為自己做的壞事沒人知道,只要你一抬頭就會看到「神明」。事實上「舉頭三尺有神明」, 其實也帶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半句更有深度,不可不知
    而我國自古以來又是禮儀之邦,人們也一直遵循禮法來辦事,而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慢慢就和俗語有了很大的關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多引導作用。本期和大家說的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也是一句有關道德準則的俗語。
  • 俗語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何意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古往今來,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太多警示名言、啟示名言,流傳了一個又一個時代,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時刻給我們警示,時刻給我們啟示。還記得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那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嗎?你知道這句話想表達什麼嗎?
  •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在期望神明護佑同時,賞罰分明的天道也同樣給與世人以警醒、約束,所以古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眾生多發善心,常結善緣,多持善行。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並不是完整的。這句話還有非常經典的下半句,看似簡簡單單的7個字,恰恰是這句俗語的精華。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 舉頭三尺有神明!武則天害怕貓何嘗不是這樣呢?
    這就是為了更好地保持世界平衡,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正常運行;古人曾經在沒有法治的時候提出過一句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沒法解釋沒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就可以了。
  • 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是誰嗎?天神有兩位,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世間所有的事都有因果,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一個人心存善念,常做善事,不僅為自己修了好運,也為兒孫積累了陰德。自古以來因果報應的事例,無不歷歷應驗,這也充分證實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 知識點:為什麼說舉頭三尺有神明,而不是四尺,五尺,六尺?看故事吧!
    大家都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也都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這善惡之事老天是怎麼知道的呢?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下同!答案是有神記錄,其實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管理善惡的神明是很多的,灶有灶神,床有床神,廁有廁神,等等。
  • 連勝文提醒陳菊:若不坦白,舉頭三尺有神明
    連勝文連勝文說,要做「監察院長」的人,不要以為老百姓都不會對過去的這些爛事有所懷疑,因為國民黨在高雄執政的一年半與陳菊時代對比,有太大的改善,所以陳女士最好是坦白從寬,以免最後就算靠著民進黨多數暴力坐上了這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