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有下半句,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

2020-12-09 芷天說

近年來掀起了一股推崇「古風」的熱潮,很多年輕人身著漢服行走於大街小巷,其目的就是為了展示漢服的雅韻。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之下,很多已經被人們忘記的文化形式,像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

「俗語」 就是一種流傳於農村地區,被民間當做行為標準和道德底線的文化載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俗語也是一種智慧結晶。雖然在古代社會中,也廣泛流行於農村地區,但是這種既直白又通俗的語言,卻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人生道路。

每一句俗語,其實都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從這個角度來講,俗語也是一種無法磨滅的文化現象。而且時至今日依然被人們使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俗語的魅力。

在古裝影視劇中,「舉頭三尺有神明」 是一句經常被提起的臺詞。如果從其表面意思去分析,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天上的「神明」都會看得一清二楚。這就要求人們一定要約束個人行為,並且多行善事才能利人利己。

人生哲理「舉頭三尺有神明」

《增廣賢文》中曾提到:「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增廣賢文》是一部窺探人性的啟蒙教育書籍,這部典籍以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契機,不斷告訴世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遵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線,胡作非為就會自食惡果。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有一句話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要以為自己做的壞事沒人知道,只要你一抬頭就會看到「神明」。

事實上「舉頭三尺有神明」, 其實也帶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神明」為何物誰也不知道,如果將其物化之後可以發現,所謂的「神明」就是自己的內心和思想。正所謂「念成魔,一念成佛」。

一、「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後半句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曾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事實上,如果從這句俗語的整體性上去看,可以發現還有後半句,連在一起就是「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其實就是告誡世人莫做壞事,即使做壞事的時候沒人發現,也會被頭上的「神明」看到。如果「神明」看到之後也不畏懼,那麼難道你就不怕自己的良心過不去嗎?

如果做了虧心事之後別人沒看到,或者說並不害怕別人看見,那麼內心也會受到譴責。時間久後就會形成「心魔」,這種來自「心魔」的折磨,要比「神明」和外人看到更可怕。

二、「頭三尺有神明」其他含義

關於「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為人莫作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舉頭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萬事勸版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等。

筆者認為,這些俗語其實都在反覆表達一個深刻的人生道理:為人處事一定要有所顧及,千萬不要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作非為。否則即使自己做的壞事無人發現,那麼也會被「神明」、「老天」看見,尤其是無法自拔的內心折磨,才是「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真意。

《周易·上經·坤》中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積德行善的家庭一定會澤披後世,而不積累善行的家庭則會貽害子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謹記「舉頭三尺有神明」。

《格言聯璧》中也有:「存一點天理心,不必責效於後,子孫賴之;說幾句陰騭話,縱未盡施於人,鬼神鑑之」。如果大家在做人做事的時候,內心中常存感恩之心,並且做一個有良心的善人,即使是鬼神也會知道你的善行。

結 語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謹言慎行,並且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有敬畏心理。畢竟老祖宗總結的俗語,對人生發展都非常有益處。「頭頂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雖然這兩句俗語看起來很被動,但是卻直截了當地說出了因果報應。

相關焦點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老人們總提的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好像是告誡,也好像是約束。老人們之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宣傳自己的觀點。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等,這些張口就來的俗語,其實蘊藏著大智慧。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至理名言,看完真長見識!
    歷代王朝,都有各項法律及規章制度,用來約束百姓的言行。古人為了能夠讓後人自覺地遵守道德標準,留下了很多告誡的警句。這些告誡話語,逐漸演變成廣為流傳的俗語,對於後人的行為準則都有廣泛很深的影響。舉頭三尺有神明「舉頭三尺有神明」是一句關於道德規範的俗語。當一個人在做違反道德的事情時,他以為別人都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你聽說過嗎?
    比如古人就曾說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就是對於惡人的勸誡,但是還有後半句,很多人不知道。一、舉頭三尺有神明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惡人都能受到懲罰,很多惡人做了壞事之後都會掩飾自己,從而躲避懲罰。還有很多人扮演成好人,然後做壞事,甚至在眾人面前,他一直是好人的身份。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我們經常老人勸誡說「人在做,天在看,其實這句話就是從《智囊全集》中延伸出來的原話說的是「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和作用都跟「人在做,天在看」差不多: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不管你做什麼
  •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自古以來,咱們中國人就有敬神、拜神的習俗,在每個重大節日裡,都會用非常隆重的方式來表達虔誠。燒香、拜神、上供…每個環節都有眾多相應規範,而這一切,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就是期望自己可以獲得神明的護佑。在期望神明護佑同時,賞罰分明的天道也同樣給與世人以警醒、約束,所以古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眾生多發善心,常結善緣,多持善行。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並不是完整的。這句話還有非常經典的下半句,看似簡簡單單的7個字,恰恰是這句俗語的精華。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半句更有深度,不可不知
    來源:品讀時刻俗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口口相傳。而我國自古以來又是禮儀之邦,人們也一直遵循禮法來辦事,而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慢慢就和俗語有了很大的關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多引導作用。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才是精華,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無法解釋無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即可。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上半句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後半句。「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就是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圖去隱瞞真實情況。有一句話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不要以為自己做的壞事沒人知道,只要你一抬頭就會看到「神明」。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比如我們常說的「朋友妻,不可欺」其實就是在告訴人們要按照禮法行事,不能做出出格的事情,否則連朋友都沒辦法做成,還有一句俗語說「不擺三道菜」,而這裡的三道菜,其實並沒有特指哪三道菜,而是說「三」這個數字在古代是表示祭祀的,而請別人吃飯擺了三道菜,就會讓人心裡十分不舒服。
  • 古人訓「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被奉為經典,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等臺詞,那麼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 實際上這與古人迷信思想息息相關,因為他們虔誠的篤信信奉神明,所以才認為人世間所有不公平的事情,神明都了如指掌並可以幫助世人討回公道。 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無奈之舉而已,畢竟對於貧賤的窮人而言,在強權面前根本沒有話語權,所以他們才會將主持公道的希望寄託於神明。
  • 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讓人受益匪淺
    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克制自身的不好想法和行為,用聖賢的標準約束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成為君子,天下就不會有戰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十分融洽。孔子曾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作為禮儀之邦,古人對禮儀非常重視,即便一個人沒有觸犯律法,但如果他做出違背道德的事,肯定會被人唾棄,甚至口誅筆伐,成為世人眼中的小人。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俗語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何意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古往今來,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太多警示名言、啟示名言,流傳了一個又一個時代,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時刻給我們警示,時刻給我們啟示。還記得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那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嗎?你知道這句話想表達什麼嗎?
  • 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萬事勸人休瞞昧,什麼意思呢?
    舉頭三尺有神明,相信這句話大家經常會聽到,但是還有下半句,不畏人知畏己知,萬事勸人休瞞昧。其實這幾個字可以用正大光明來形容,告訴人們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你想騙取別人以獲得信任,結果只是騙取了自己的良心。
  • 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是誰嗎?天神有兩位,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古語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聚寶之盆,定留貴氣。」中國古人注重操守,做事講究天理良心,行善積德不求回報,但是上天會給予吉祥的回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也是佛教所講的「因果報應」。世間所有的事都有因果,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一個人心存善念,常做善事,不僅為自己修了好運,也為兒孫積累了陰德。自古以來因果報應的事例,無不歷歷應驗,這也充分證實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後半句才是精華
    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正常運轉,所以有了法治的出現,這就是為了更好地維持世界平衡,不至於好人與壞人之間逐漸分不清界限,可是在沒有法治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來進行這種權衡呢?古人曾經在沒有法治的時候提出過一句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無法解釋無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即可。
  • 「舉頭三尺有神明」啥意思?下半句十人九不知,都是古人經驗之談
    這些俗語能夠流傳下來,也一定是具備了他們的社會價值,這和很多的文字還不一樣,老祖宗們幾乎都是通過了口口相傳,而這些在他們的生活當中已經是形成了習慣的認知,對於我們在做人等方面都是有著相當重要的勸誡意義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句,這就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多人都應該是聽說過得,那麼他對於我們的日常行為有什麼警示呢?
  • 「舉頭三尺有神明」中的神明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經常會聽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樣的說法,對於有神論者則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有上帝、有神仙掌管著我們的生死,判斷我們的善惡;對於無神論者則是嗤之以鼻,毫不在意。對於科學研究者,雖然不相信鬼神,但生活中往往出現的一些違反物理常識的現象又讓人無法用科學來解釋清楚。
  • 舉頭三尺有神明!武則天害怕貓何嘗不是這樣呢?
    這就是為了更好地保持世界平衡,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加正常運行;古人曾經在沒有法治的時候提出過一句話,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就是將一些冥冥中沒法解釋沒法控制的事情交給上天來權衡,人們只需要正常做事就可以了。
  •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
    舉頭三尺有神明,如果暗地裡做了壞事,瞞得過一時,瞞不過一世,遲早會被公之於眾,人不懲罰你,天會懲罰你。清代的葉存仁,是一個清廉的好官,為官三十餘載仍兩袖清風。當他離任時,下屬堅持要送他。但是他在江邊等了很久,還是沒有等到。直到天黑,下屬才乘舟趕來。